《苏伊士加速布局水处理板块 工业废水治理成重头戏》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治理
  • 编译者: wangyang
  • 发布时间:2017-07-13
  • 苏伊士亚洲执行副总裁孙明华日前在接受权威媒体采访时指出,中国的工业废水处理市场未来具有广大的发展空间,苏伊士十分看好这一市场,“这也将是苏伊士未来实现较大增长的一个关键领域。”

      6月27日,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执行会长、苏伊士亚洲执行副总裁孙明华表示,工业污染治理将成为未来有较大增长空间的新市场,尤其是中国工业废水处理市场发展空间巨大。这也将是未来苏伊士实现较大增长的一个关键领域。

      工业治污空间巨大

      随着中国环境排放标准的提高和越来越严格的监管,中国的工业废水处理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孙明华认为,未来的工业废水处理市场,将会有一个从重视量到重视质的转变,从关注污水处理的规模,到关注污水处理的效果。特别是对于一些污水处理难度较高的行业,如石化、钢铁、采矿、医药等,和环保压力较大的地区。这有助于更加专业、技术实力更强、管理更规范的环境企业脱颖而出。苏伊士十分看好相关市场,这也将是未来公司实现较大增长的一个关键领域。

      发展工业水处理业务将成为苏伊士集团的四大战略重点之一。2017年3月,苏伊士收购了GE旗下水处理及工艺过程处理公司。“收购GE水处理,将有助于集团迅速扩展欧洲以外特别是北美地区的市场,打造专业的工业水处理方案和服务平台。”孙明华表示,“也就是说,工业水处理将成为与欧洲水务管理、欧洲固废资源管理、国际业务并列的一个全新业务单元,实现全球业务平衡发展。”

      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也是苏伊士未来实现业务发展和增长的重要领域。孙明华介绍,希望能将这些年来累积的成熟的工业园区循环经济方案和管理经验在国内更多的园区实现推广,并结合近年来新的热点领域,诚如污泥处置、智慧园区、海绵城市等,为园区提供综合的环境解决方案。未来,苏伊士还将积极开发新的业务增长点,如海绵城市、智慧水务、土壤修复、固废循环利用等新的热点业务,将公司在新兴业务的领先技术推广开来。

      PPP火热但存隐忧

      PPP在国内发展如火如荼,目前已经成为环保领域投资的主要模式。截至2017年5月31日,财政部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中,PPP项目数量共计13132个,总投资15.9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一。

      不过,PPP在中国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监管不到位、低价中标等问题。对此,孙明华认为,整个PPP行业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政府相关部门也及时纠偏,苏伊士对中国的投资一直充满信心。

      6月24日,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会上表示,会加大对恶意低价中标者的处罚力度,并纳入工程建设领域黑名单,禁止其在一定年限内参与政府投资工程的投标活动。

  • 原文来源:;http://www.hbzhan.com/news/detail/118214.html
相关报告
  • 《苏伊士环境集团看好工业废水处理市场》

    • 来源专题:工业污水治理
    • 编译者: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17-06-28
    • 6月27日,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执行会长、苏伊士亚洲执行副总裁孙明华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工业污染治理将成为未来有较大增长空间的新市场,尤其是中国工业废水处理市场发展空间巨大。这也将是未来苏伊士实现较大增长的一个关键领域。   工业治污空间巨大   随着中国环境排放标准的提高和越来越严格的监管,中国的工业废水处理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孙明华认为,未来的工业废水处理市场,将会有一个从重视量到重视质的转变,从关注污水处理的规模,到关注污水处理的效果。特别是对于一些污水处理难度较高的行业,如石化、钢铁、采矿、医药等,和环保压力较大的地区。这有助于更加专业、技术实力更强、管理更规范的环境企业脱颖而出。苏伊士十分看好相关市场,这也将是未来公司实现较大增长的一个关键领域。   发展工业水处理业务将成为苏伊士集团的四大战略重点之一。2017年3月,苏伊士收购了GE旗下水处理及工艺过程处理公司。“收购GE水处理,将有助于集团迅速扩展欧洲以外特别是北美地区的市场,打造专业的工业水处理方案和服务平台。”孙明华表示,“也就是说,工业水处理将成为与欧洲水务管理、欧洲固废资源管理、国际业务并列的一个全新业务单元,实现全球业务平衡发展。”   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也是苏伊士未来实现业务发展和增长的重要领域。孙明华介绍,希望能将这些年来累积的成熟的工业园区循环经济方案和管理经验在国内更多的园区实现推广,并结合近年来新的热点领域,比如污泥处置、智慧园区、海绵城市等,为园区提供综合的环境解决方案。未来,苏伊士还将积极开发新的业务增长点,如海绵城市、智慧水务、土壤修复、固废循环利用等新的热点业务,将公司在新兴业务的领先技术推广开来。   PPP火热但存隐忧   PPP在国内发展如火如荼,目前已经成为环保领域投资的主要模式。截至2017年5月31日,财政部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中,PPP项目数量共计13132个,总投资15.9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一。   不过,PPP在中国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监管不到位、低价中标等问题。对此,孙明华认为,整个PPP行业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政府相关部门也及时纠偏,苏伊士对中国的投资一直充满信心。   6月24日,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会上表示,会加大对恶意低价中标者的处罚力度,并纳入工程建设领域黑名单,禁止其在一定年限内参与政府投资工程的投标活动。
  • 《水处理行业景气度持续上升 工业治污成发展重头戏》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与防治领域信息门户
    • 编译者: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17-08-02
    • 上半年,我国水环境治理产业延续了企稳向好的上扬态势,整体产业链呈现出增速回升、体量扩容、新动能加快等主要特征。业界普遍分析认为,我国治水市场保持上扬发展态势,爆发拐点态势趋于明显,水环境治理的专业性、服务性与综合性增强,特别是水环境治理细分市场亮点不断增加,供需变革趁势驶入发展快车道。 水处理是为了使水质满足特定环境及回用的用途,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手段,对水质进行治理、去除或增加水中某些对生产、生活及环境不需要或需要物质的全过程。目前,按照污水来源和处理途径,我国水处理可以细分为原水处理、工业用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市政生活污水处理以及水环境的综合治理.   工业企业废水治理出于成本考虑,其产生的大量污水经过不同的药剂、专业化设备及技术工艺净化处理后进行循环使用、部分外排,处理环节多在工业企业内部。生活污水则由于排放源分散(排放主体多为办公及家庭环境),因此多在污水处理厂集中进行处理。而针对污水聚集的河流、湖泊等受污染严重的水体则进行水环境综合治理,经过综合治理后达到环保景观要求,同时提升城市居住环境质量。   我国用水量不断攀升。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人均用水量总体呈现增长趋势。2002—2015年,我国每年人均用水量由429.50立方米增至445.09立方米。废水排放总量呈持续上升趋势,2001-2015年间我国废水排放量由433.00亿吨/年增至735.32亿吨/年,复合增长率达3.85%。废水中包含大量污染物,给水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紧缺,水环境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提升。   近年来,我国水资源形势严峻,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环保政策以推进水环境质量的改善,不断加大在水污染防治方面的投入。2010—2015年,我国水污染防治领域的财政支出金额由364.87亿元迅速增至534.61亿元,复合增长率达7.94%。我国污水处理能力不断增强。截至2015年底,我国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由2010年1.25亿吨增至1.82亿吨,成为全球污水处理能力最大的国家之一。   此外,我国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快速推进。近十年来,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数量实现快速增长,2005-2015年底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由764座增长至6910座,增长了近8倍。截至2015年,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已达到2.17亿立方米/日,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2%,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85%,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   现阶段工业用水的价格普遍较低,工业企业开展污水处理的内在动力不足。未来工业用水的价格持续上升(尤其是部分缺水地区)及水处理成本下降,将促使工业企业污水处理由“被动提标”转为“主动节水及水回用”。政策、市场因素是驱动水处理行业发展的双轮,我国工业污水处理市场空间将大有可为。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我国城镇污水处理量急剧增长,由2004年101.44亿吨增加至2015年的535.20亿吨,复合增长率达16.32%;农村污水处理量由5.2亿立方米增至78.95亿立方米,复合增长率达28.05%。   未来我国城镇污水处理率水平将大幅提升,大大拉动生活污水处理市场需求。根据《“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到2020年底,实现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其中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县城不低于85%,其中东部地区力争达到90%;建制镇达到70%,其中中西部地区力争达到50%;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提前一年完成。   到2020年底,城市和县城再生水利用率进一步提高。京津冀地区不低于30%,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不低于20%,其他城市和县城力争达到15%。“十三五”期间,新增污水处理设施规模5022万立方米/日。其中,设市城市2856万立方米/日,县城1071万立方米/日,建制镇1095万立方米/日。   随着我国经济规模持续增长,工业用水总量较大,对我国的用水环境产生较大压力。工业废水待处理量持续增加的同时,水质排放标准也将越来越严格,环保监管政策进一步加强。根据环保部《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15)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735.3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199.5亿吨、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535.2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占比达27.12%。   我国幅员辽阔,拥有绝对数量较大的淡水资源,但是人均淡水资源却相对匮乏且呈现地域不均匀分布状态,全国的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约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09位,是世界上人均占有水资源最贫乏的13个国家之一。经过50余年的发展,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在经历技术研发、产业化等阶段后,正进入产业发展与应用阶段。   《2015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21个,产水规模为100.88万吨/日,最大海水淡化工程规模为20万吨/日。目前海水淡化主要采用反渗透和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技术,产水成本5元—8元/吨。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应用反渗透技术的工程106个,占比87.60%。随着海水淡化目标的逐步达成,按照膜技术在海水淡化领域较大的应用比例,膜法水处理市场前景将十分广阔。 文章链接:中国环保在线 http://www.hbzhan.com/news/Detail/119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