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城市大学研发治疗癌症新技术 成本降99%》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18-08-19
  •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近日,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医学系研究团队研发出有助治疗各种癌症的新技术,用人体内的红血球制造出大量的胞外囊泡,作为运输治疗癌症药物的载体,成效达八成,成本及治疗费用仅是旧技术的1%。研究团队已在老鼠身上证明该技术不产生任何副作用。

    据报道,城大生物医学系助理教授黎月明表示,胞外囊泡能通过细胞之间的膜传输蛋白质及其他大型分子,有助细胞互相沟通,因此适合用作药物载体。

    以往要将药物运送到癌细胞的胞外囊泡,需要严格的净化技术,不仅耗时且产量低,需要数十亿计的细胞才能提取足够的胞外囊泡。现在用超速离心技术净化红血球,仅50毫升的红血球便可产生一层厚厚的胞外囊泡。

    城大生物学系助理教授史家海称,新技术采用血管内注射及肌肉注射两种疗法,将胞外囊泡连同治疗癌症的药物注射入人体,通过血液传输至发病部位,到达八成的癌细胞。

    该技术可拮抗当癌症因突变而产生的抗耐药性,还可治疗白血病及地中海性贫血等非癌症疾病。过去用干细胞制造胞外囊泡时,会携带致癌基因,可能造成肿瘤的进一步扩增,但现在用红细胞制造,安全性高,因为红细胞不会携带任何遗传物质。

    史家海还指出,该技术预计5年后可用于临床使用,注射1次的费用是3000元港币,是旧方法的1%。团队现在正进一步研究红血球胞外囊泡的特性和改造,以令传输癌症药物的基因治疗更加完善。

  • 原文来源:http://news.bioon.com/article/6726095.html
相关报告
  • 《香港城市大学学者研发半导体净化污水》

    • 来源专题:半导体工艺技术
    • 编译者: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19-09-15
    • 排放,科学家致力研发可再生能源,吴永豪自研究生时期起,就投身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分,以提取氢气制造可再生能源的研究,他参考植物须利用叶绿素方能进行光合作用,想到可借此提高太阳能的转换效能。 吴永豪利用不同材料,如取自海沙的氧化钛、氧化铜、钒酸铋等制成各种半导体,放入水中充当“叶绿素”,在光线照射下,能催化水分子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形成人造光合作用,收集的氢气也可用作发电。 他指现有以分解碳化合物为主的氢燃料生产技巧,过程中会生产大量二氧化碳,导致“生产清洁能源却造成污染”;人造光合作用唯一的副产品是水,“无论是生产还是使用此方法所得的氢原料,都不会造成污染。” 吴永豪正研究把生活废水转化为能源,因污水中含有大量有助产生氢气的有机物质。此外,该技术也能净化水质,只需2至3小时,就能把1公斤污水中的污染物降解,把水净化至符合美国排放的标准。 该项研究获香港研究资助局资助60万元(港币,下同),并获亚太经合组织创新、研究与教育科学奖。他透露,半导体的原料成本由数元至百元不等,相信大量生产会进一步降低成本,“计划3年内把技术应用至手提电脑或手机等电子产品的燃料电池,推出市场,日后也有望用于燃料电池车。”
  • 《香港城市大学研究人员巧妙利用红细胞EVs进行RNA药物递送》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6-25
    • 包括小干扰RNA(siRNA)、反义寡核苷酸(ASO)和CRISPR-Cas9基因编辑guide RNA(gRNA)在内的RNA治疗药物正以新的方式高度特异、灵活地靶向患者基因组。尽管一些化学修饰的AOSs和siRNAs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但由于当前递送载体的靶向性不好,所以目前仍局限于肝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治疗。RNA药物递送(包括病毒,如腺病毒、慢病毒、逆转录病毒,脂质转染试剂和脂质纳米颗粒)的常用载体通常是具有免疫原性和/或细胞毒性的。因此,将RNA药物递送至大多数原发组织和癌细胞(包括白血病细胞和实体瘤细胞)的安全有效策略仍然难以实现。来自香港城市大学的黎月明博士(Dr Minh Le)研究团队希望利用真核生物的RNA交换和细胞间通讯的天然机制——细胞外膜泡(EVs)——作为RNA药物递送载体。Valadi等人首次在肥大细胞中发现了EVs对microRNAs和mRNAs的自然传递。随后,在许多其他细胞类型中也观察到这种现象作为细胞间信号传递的基本模式。EVs与哺乳动物细胞的天然生物相容性表明它可以克服大多数细胞屏障和药物输送障碍,如核糖核酸酶易感性、内体积累、吞噬作用、多药耐药性、细胞毒性和免疫原性。最近的研究成功地开发了电穿孔方法将siRNAs加载到EVs中导致强大的基因沉默效应。在神经元、癌细胞和血细胞中没有任何毒性。这表明EVs是新一代药物载体,能够开发安全有效的基因疗法。然而,由于EVs生产的限制,基于EVs的药物输送方法仍处于初级阶段。为了生产高纯度和高质量的EVs,我们需要严格的纯化方法,如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或尺寸排阻色谱法,但它们耗时长且难以大规模操作。此外,产量非常低,以至于需要数十亿个细胞才能获得丰富的EVs,而且这么大量细胞通常获取困难。如果使用永生化细胞来替代生产EVs,致癌DNA和反转录转座子元件就有可能与RNA药物一起转移。实际上,所有有核细胞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基因转移风险,因为我们并不能预测哪些细胞存在危险的DNA,哪些不存在。 因此,黎博士团队使用人类红细胞来生产用于RNA治疗的EVs,因为(i)红细胞缺乏核和线粒体DNA;(ii)红细胞是体内最丰富的细胞类型(占所有细胞的84%);(3)红细胞可以从任何人类受试者中很容易地获得,并且几十年来的常规输血应用已被是安全的。这项研究扩大了用于递送治疗性RNA的大量RBCEVs的产生。RBCEV介导的RNA药物递送在体外和体内介导白血病和乳腺癌细胞中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的高效microRNA敲低和基因敲除,没有任何可观察到的细胞毒性。由于红细胞是没有DNA的无核细胞,RBCEVs不会造成任何水平基因转移的风险。总之,本研究展示了一种安全、可大规模操作且适用于任何基因治疗的简单有效的RNA药物递送平台。 综上所述,该研究的数据表明,RBCEVs可用作治疗性RNA的多功能递送系统,包括ASOs和gRNA等短RNA以及Cas9 mRNA等长RNA。该研究的RBCEV平台具有更多适用于临床应用的优势。首先,血液红细胞可以从现有的血库,甚至从患者自己的血液中获得。每个血液单位都有大量的红细胞(?10^12个细胞/L)。因此,没有必要扩大培养中的细胞,并冒任何体外突变的风险,并且不需要cGMP合格的培养基或补充剂。其次,在用钙离子载体处理之后,可以从红细胞中纯化大量的(10^13-10^14)EVs,从而提供大规模获得EVs的策略。第三,RBCEVs是安全的,因为无核的RBCs缺乏DNA,与有核细胞类型的EVs不同,后者对基因转移构成潜在风险,而且血浆EVs同样具有很多不可预测内含物。对于癌症的治疗,RBCEVs比血浆EVs更安全,因为已知癌细胞和免疫细胞向癌症患者的循环中释放大量促癌的EVs。此外,与合成转染试剂不同,RBCEVs是无毒的。RNAs在RBCEVs中稳定并且在受体细胞中完全有功能。与慢病毒、腺病毒、腺相关病毒、纳米颗粒和大多数合成转染试剂不同,RBCEVs很可能是非免疫原性的,仅需通过匹配血型。该研究还发现,RBCEVs以比两种常用转染试剂更高的效率将RNA提供给细胞。RBCEVs不仅能够递送短链的RNA,而且能够递送长链的mRNA。RBCEVs成功用于靶向特定的oncomiR基因,不仅可以通过空间阻断,而且可以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这些结果迄今尚未见报道。来自O-Rh阴性血液的RBCEVs对于通用治疗是理想的。最后,RBCEVs可以被冷冻和解冻多次而不影响它们的完整性和功效,这表明它们可以在未来发展成稳定的药物产品。用癌症靶向肽或抗体包被RBCEVs的进一步开发可能潜在地将治疗性RNA靶向递送至癌细胞,并减少正常组织中的不利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