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多元主体的高校数据素养教育生态模式构建研究》

  • 来源专题:图书情报
  • 编译者: lixiaoyan
  • 发布时间:2019-06-26
  • 在文献调研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国内现有数据素养教育主体、环境、模式特征以及影响高校学生数据技能的因素。研究显示,开放数据环境下高校学生的数据需求和提升途径具有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特点,且教育资源与教育途径对学生数据素养的提升具有显著影响。文章借鉴教育生态学理论构建分层级、多样化的数据素养教育生态模式以加强数据素养教育资源的投入和途径选择,为后续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转型和数据素养教育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借鉴。

相关报告
  • 《高校图书馆元素养教育体系模型构建研究》

    • 来源专题:图书情报
    • 编译者:xuxue
    • 发布时间:2017-08-01
    • 近年来,在新技术、新媒体的影响下,图书馆信息素养的内涵和标准在不断变化。面对日益更新的信息环境,2013 年6 月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 Associationof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以下简称ACRL)成立工作组,开始探索更新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元素养是其关注和探讨的核心内容。2015 年2 月ACRL 正式发布了《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 以下简称《框架》) ,确立了信息素养的新定位———元素养。ACRL 在《框架》中清晰地将元素养界定为作为信息消费者和创造者的学生成功参与合作性领域所需的一组综合能力。元素养的创始人T. Jacobson 认为,元素养作为众多素养的核心基础,主要是指在新媒体背景下,通过整合相关素养理论并利用新信息技术,指导信息主体在社交环境中进行信息获取、评估、组织、交互协同生产与分享的素养框架。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强调元素养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对信息进行批判性的浏览、评估、获取、生产和分享时所需要的能力。元素养的提出,更新了信息素养的内涵,拓展了信息素养的范畴,开启了信息素养的新愿景。它不仅保留了原信息素养的合理内核,而且引入包含批判性思维和反思在内的元认知、交互协同能力等新的培养要素,为深化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全面指引。美国学者S. Bell 曾预言元素养教育必将成为下一代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标准的基石,并指出: 高校图书馆须将信息素养与各种形式的信息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元素养能力,才能完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
  • 《大模型下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嵌入数字素养教育研究》

    • 来源专题:数智化图书情报
    • 编译者:饶海侠
    • 发布时间:2024-09-28
    • 在全球加速步入数智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先进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实体经济的创新发展格局使得不少国家和地区陆续暴露出数字均等化程度与区域发展水平的正向关联, 亟待大力培养公众的数字化意识、 数字技术知识、 数字技能和数字化应用能力。2023年6月10日,雷晓燕等在《现代情报》中发表了《大模型下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嵌入数字素养教育研究》一文。文章基于数字生态下全域升级的数智融合使得数字素养成为个体生存技能,结合超大规模的跨模态智能算法模型的技术解构和应用价值,描绘大模型下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嵌入数字素养教育的模块组成与风险对策。通过大模型下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嵌入数字素养教育的有序化,为构建全民普惠的数字素养教育机制提供有力支撑,助力实现数字社会公平发展。 1、研究内容 本文在系统梳理数字素养教育的庞大受教群体、 复杂教学内容、 终身培育需与参差教学环境的基础上, 积极勾勒在完整的培育周期内充分嵌入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数字素养教学情境、 教学资源、 教学流程和教学反馈的科学框架, 全方位助力培养受教群体的数字创新思维与数智社会责任感。 文章阐述了数字素养内涵的转变与数字素养教育需求,以及大模型下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技术解构与应用价值,确定了大模型下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嵌入数字素养教育的模块组成有(1)虚实融合的数字素养情境教学模块;(2)智能处理的数字素养教学资源模块;(3)数智协同的数字素养教学流程模块。描述了大模型下AIGC嵌入数字素养教育的模块组成和风险对策,从简单文本、图形或音频数据生成到复杂结构的超大规模和超多模态的AIGC的发展历程。讨论了AIGC的覆盖范围、交互状况、展示形式和应用场景以及数字素养在数智化转型中的变化,包括云计算、Web3、深度学习等数字技术知识。强调了数字素养教育的多态融合发展态势。 2、研究结论 文章指出AIGC在数字素养教育中有很大的作用: 1 通过大模型下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的有序优化,可以为构建全民普惠的数字素养教育机制提供有力支撑。 2. AIGC在数字素养教育中的应用有助于实现数字社会的公平发展。 3. 论文提出了四个主要模块,包括情境教学、教学资源、教学流程和教学反馈,这些都是AIGC可以嵌入和发挥作用的领域。 4. 识别了在AIGC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包括错漏风险、诚信风险和侵权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对策。 5. 建议采用可解释的偏离模型和强化生成风险的流程治理,以确保AIGC应用的透明度和安全性。 6. 强调了构建以人为本的人机协同在AIGC应用中的重要性。 7. 提出了逐步构建全民受益的智能化数字素养终身培育体系的目标。 8. 通过AIGC的嵌入,可以推动数字社会的健康发展。 论文的结论强调了AIGC在提升数字素养教育质量和效率方面的重要性,并指出了实现这一目标所需采取的策略和措施。同时,文章也意识到了潜在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