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患者的低钾血症及其临床意义》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编译者: 蒋君
  • 发布时间:2020-03-15
  • 截至2020年2月15日,温州市中心医院收治了175例COVID-19患者(92例女性和83例男性,中位年龄46岁),其中包括39例严重低钾血症、69例低钾血症和67名正常钾血症患者。108位低钾血症患者的胃肠道症状与低钾血症无关(P>0.05)。体温、CK、CK-MB、LDH和CRP与低钾血症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P <0.01)。93%的重症患者患有低钾血症,这在CK、CK-MB、LDH和CRP升高的患者中最为常见。尿K +丢失是低钾血症的主要原因。重度低钾血症患者每天摄入3g钾,住院期间平均补充34g钾。研究发现,当患者倾向于恢复时,他们对K+补充剂的反应良好。研究指出,低钾血症在COVID-19患者中普遍存在。由ACE2降解引起的肾K +持续丢失,低钾血症的恢复具有挑战性。尿液K+的丢失结果表明预后良好,并且可能是可靠、及时且敏感的生物标志物,直接反映了对RAS系统不良影响的结束。

  • 原文来源:;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2.27.20028530v1
相关报告
  • 《COVID-19患者的低钾血症及其临床意义》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0-03-04
    • 温州市中心医院等于2月29日在medRxiv上发表题为“Hypokalemia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的文章。该研究旨在确定低血钾症与临床特征、低血钾症的潜在原因和临床意义之间的关系。 COVID-19患者分为严重低钾血症,低钾血症和正常钾血症组。结果显示,截至2020年2月15日,温州市中心医院收治了175例COVID-19患者(92例女性和83例男性,中位年龄46岁),其中包括39例严重低钾血症、69例低钾血症和67名正常钾血症患者。108位低钾血症患者的胃肠道症状与低钾血症无关(P>0.05)。体温、CK、CK-MB、LDH和CRP与低钾血症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P <0.01)。93%的重症患者患有低钾血症,这在CK、CK-MB、LDH和CRP升高的患者中最为常见。尿K +丢失是低钾血症的主要原因。重度低钾血症患者每天摄入3g钾,住院期间平均补充34g钾。研究发现,当患者倾向于恢复时,他们对K+补充剂的反应良好。研究指出,低钾血症在COVID-19患者中普遍存在。由ACE2降解引起的肾K +持续丢失,低钾血症的恢复具有挑战性。尿液K+的丢失结果表明预后良好,并且可能是可靠、及时且敏感的生物标志物,直接反映了对RAS系统不良影响的结束。
  • 《2月29日_COVID-19患者的低钾血症及其临床意义》

    • 来源专题: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
    • 编译者:xuwenwhlib
    • 发布时间:2020-03-01
    • 信息名称:COVID-19患者的低钾血症及其临床意义 1.时间:2020年2月29日 2.机构或团队:温州市中心医院、温州医科大学、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事件概要: 温州市中心医院等于2月29日在medRxiv上发表题为“Hypokalemia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的文章。该研究旨在确定低血钾症与临床特征、低血钾症的潜在原因和临床意义之间的关系。 COVID-19患者分为严重低钾血症,低钾血症和正常钾血症组。结果显示,截至2020年2月15日,温州市中心医院收治了175例COVID-19患者(92例女性和83例男性,中位年龄46岁),其中包括39例严重低钾血症、69例低钾血症和67名正常钾血症患者。108位低钾血症患者的胃肠道症状与低钾血症无关(P>0.05)。体温、CK、CK-MB、LDH和CRP与低钾血症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P <0.01)。93%的重症患者患有低钾血症,这在CK、CK-MB、LDH和CRP升高的患者中最为常见。尿K +丢失是低钾血症的主要原因。重度低钾血症患者每天摄入3g钾,住院期间平均补充34g钾。研究发现,当患者倾向于恢复时,他们对K+补充剂的反应良好。研究指出,低钾血症在COVID-19患者中普遍存在。由ACE2降解引起的肾K +持续丢失,低钾血症的恢复具有挑战性。尿液K+的丢失结果表明预后良好,并且可能是可靠、及时且敏感的生物标志物,直接反映了对RAS系统不良影响的结束。 *注,本文为预印本论文手稿,是未经同行评审的初步报告,其观点仅供科研同行交流,并不是结论性内容,请使用者谨慎使用. 4.附件: 原文链接: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2.27.20028530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