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欧洲风电行业投融资情况概览》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9-10-16
  • 一、整体情况

    2018 年,欧洲风电行业的融资规模达到650 亿欧元(约合人民币5031亿元),较上一年增长26%。其中,新资产的融资规模最大,达到267 亿欧元,比2017 年高出20%。虽然这一规模接近于2015 年和2016 年的数据,但对应的装机容量却大得多,这主要得益于风电,尤其是海上风电的成本下降以及产业成熟。

    项目并购是驱动欧洲风电行业投资规模整体增长的主要力量,相应的资金额达到189 亿欧元,而2016 年和2017 年分别只有43 亿欧元、91 亿欧元。

    全年,企业并购融资规模为52 亿欧元,与2017 年基本持平,延续着此前数年供应链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的趋势。产业成熟度以及技术竞争力的持续提高,吸引了越来越多金融服务业等行业的投资者进入其中,成为项目股权持有者。这些合作伙伴对于发电商、开发商是至关重要的,后者需要回收资本来为新资产进行融资。

    企业继续利用低利率环境和金融市场的流动资金,在资本市场中进行筹资。然而,2018 年,欧洲风电企业仅在公共资本市场筹集到30 亿欧元的资金,不足2017 年的一半。

    二、新资产融资

    2018 年,欧洲共有16.7GW 的新增风电装机达成最终投资决定(FinalInvestment Decision,FID), 比上一年增长45%,创造历史新高。这些装机来自于22 个国家的190 个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项目。

    从资金角度来看,2018 年欧洲新增风电项目的投资规模同比增长20%,达到267 亿欧元。伴随产业的成熟以及竞争性拍卖的推进,风电产业的成本不断下降,使得单位欧元资本投资可以为更多新增装机融资。

    全年,达成最终投资决定的新增陆上风电项目的投资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延续了自2011 年以来同类投资规模持续增长的整体趋势。2015 年以来,陆上风电的单位兆瓦新增装机资本支出不断下降,但慢于海上风电。2018年,获得融资的新增陆上风电装机容量也达到创纪录的水平。

    海上风电方面,新项目的投资规模比2017 年增长37%,达到103 亿欧元。2016 年,这一指标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为182 亿欧元,此后一年则大幅下滑。然而,与陆上风电项目相比,由于海上风电项目数量较少,并且通常装机容量更大,因为投资统计数据变动较大,呈现出的趋势也需要审慎看待。全年达成最终投资决定的新增海上风电装机容量为4.2GW,是历史第二高水平。

    164 亿欧元的陆上风电新项目投资中,非欧盟国家获得了51 亿欧元,涉及俄罗斯、土耳其、乌克兰、挪威以及塞尔维亚,规模是2016 年的4 倍,比2017 年增长76%,反映出市场增长势头强劲。其中,俄罗斯以16 亿欧元居首,紧随其后的乌克兰和挪威则分别获得12 亿欧元、8 亿欧元的投资。非欧盟国家风电单位兆瓦装机融资所需的平均资本支出为140 万欧元,略高于欧盟国家的130 万欧元。

    在过去的数年间,欧洲新增风电项目所需的资本支出已经大幅下降。2015 年,陆上风电单位兆瓦新增装机融资所需的平均资本支出为200 万欧元, 到2018 年, 该指标下降到140万欧元,降低了30%。海上风电正在走向成熟,其单位兆瓦新增装机所需的平均资本支出下降得更快,从2015年的450 万欧元减少到2018 年的250 万欧元,4 年间下降了45%。

    2018 年,欧洲风电行业投资在地域上表现出分布广的特点。排名前三的国家获得总投资额的43%,低于2016 年73% 以及2017 年的64%。然而,由于各个市场的成熟度存在较大差异,近几年欧洲风电新增装机依然集中在少数国家,仍有不少国家未能吸引到投资,也没有新增装机。

    全年的大部分新增投资都流向了北欧和西欧国家。英国获得的份额最大,占22%,金额达到59 亿欧元。其中,超过90% 的资金流向海上风电产业。瑞典获得的投资额仅次于英国,陆上风电行业吸引到37 亿欧元投资,在这个细分领域引领欧洲。

    东南欧地区的风电新增投资规模仍然很小,仅为10 亿欧元,占全欧洲的4%。受宏观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影响,投资者对在这一地区进行投资缺乏信心。

    然而,其他市场也在崛起。通过此前几轮拍卖的推动,西班牙正吸引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关注,2018 年共有1.4GW 的新增风电装机得到融资,位居欧洲地区第三。

    在2018 年的欧洲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投资中,风电占比超过60%,陆上风电独占38%。过去的5 年,风电行业所获年度投资额以13% 的年复合增长率稳定增长。

    融资来源

    一、债务融资(debt financing)

    2011 年以来,欧洲风电行业的债务融资规模持续扩大。商业和所有权模式的创新,让更多投资者能够进入风电行业,也充分释放了银行、机构贷款者以及出口信贷机构在提供长期融资方面的潜力。这带来了大量的可负担贷款,尤其是以无追索权形式提供的资金。

    2018 年,欧洲风电行业共获得269 亿欧元的无追索贷款, 其中的159 亿欧元用于新建项目,110 亿欧元用于风电场的再融资。

    在海上风电市场的推动下,欧洲风电行业的年度无追索权贷款规模整体上呈现增长之势,2018 年达到165亿欧元,是2016 年的两倍多。目前,债务融资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主要原因在于:低利率以及贷款者增多。同时,随着市场走向成熟,开发商开始利用该方式为自己的贷款进行再融资。2018 年,欧洲海上风电项目的再融资规模达到85 亿欧元。

    自2011 年开始,欧洲陆上风电项目每年获得无追索权贷款持续增加,年复合增长率为15%。

    长期以来,无追索权融资在陆上风电中的应用规模要远远超过海上风电,但2018 年,两者几乎平分秋色。它占到全年海上风电新资本支出需求的60%。用于海上风电新项目的无追索权贷款从2017 年的16 亿欧元迅速增至2018 年的80 亿欧元,占年度海上风电新资产融资的77%,较上一年大幅提高。

    在海上风电的推动下,欧洲风电市场中的再融资活动增多。2018 年,在欧洲风电行业通过再融资筹集到的近110 亿欧元无追索权贷款中,85 亿欧元用于海上风电项目,24 亿欧元用于陆上风电项目。

    上述趋势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当前低利率的金融环境,开发商能够以更有利的利率、贷款期限等条件来重新调整已有的债务结构。此外,上述局面的出现,还部分源于项目融资方式的改变。

    在欧洲陆上风电新项目融资金额中,无追索权贷款通常占到一半左右。对于海上风电而言,无追索权贷款所占的比重通常低于陆上风电。2018 年,这种趋势被彻底颠覆,在为全部达成最终投资决定的海上风电项目筹集的资金中,无追索权贷款占到77%,这主要由一些大型海上风电场主导。

    二、绿色债券发行

    在用于风电项目融资的贷款中,债券发行已经成为重要部分。然而,2018 年发行的189 亿欧元绿色债券中,仅有26 亿欧元完全针对风电项目。自2013 年以来,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增长强劲,并在2018 年达到新高。由此筹集的资金主要用于为风电项目以及海上输电线路等提供融资。

    企业债券则占到86%, 总规模为163 亿欧元。发行债券最多的几家企业分别是Iberdrola(55 亿欧元)、Enel(34 亿欧元)、TenneT(15 亿欧元)、Innogy (11 亿欧元)。

    虽然2018 年的规模有所缩小,但项目债券已经成为贷款的重要替代形式。到目前为止,项目债券发行主要是针对海上风电项目以及输电线路。要增加陆上风电的项目债券发行规模,就必须将多个项目打包成更大型的投资组合。

    三、项目并购

    2018 年,欧洲风电行业的并购装机容量达到11.1GW,比2017 年增长18%。其中,3.5GW 为海上风电装机,7.6GW 为陆上风电装机。英国为最大的二级市场,紧随其后的是法国和瑞典。这三个国家的合计并购装机容量占到总并购装机容量的62%。

    目前,并购活动多发生在工程准备(pre-construction)阶段。与此同时,对施工中的项目进行并购的活动也在持续增多,占2018 年并购规模的30% 以上。随着对风电产业信心的增强,机构投资者和金融服务业也更加愿意投资处于施工阶段的项目。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更早介入风电项目开发可以获得更高的回报。

    2018 年,陆上风电的并购活动由发电商和机构投资者发起,企业和各类金融服务机构(银行以及保险公司)仅占5% 的份额。由于规模和技术风险存在差异,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吸引了不同类型的投资者。

    日本的贸易公司和工业零售商(寻求将基础设施投资作为一个资产类别)都在欧洲海上风电产业中增加了存在感。2018 年,住友商事(SumitomoCorporation)等大型企业收购了欧洲的海上风电项目股份。

    为自有设施用电寻求清洁能源的企业更愿意投资于陆上风电场,主要是由于这些项目在成本、地理位置等方面更具有优势。

    四、企业可再生能源电力购买协议(PPA)

    2018 年,欧洲地区签订的企业可再生能源(风能和太阳能)电力购买协议涵盖2.4GW 的装机容量,创造历史新高。近年来,欧洲地区的企业可再生能源电力购买协议应用规模持续增长。2015 年,所涉及的装机容量仅有1GW,2018 年则超过6GW,增长了5 倍。其中,超过85% 的装机容量来自风电项目。

    企业参与投资的模式多种多样,风电行业中应用最普遍的两类是:直接向项目投资,从而拥有基础资产;或者通过签订购电协议来成为买家。

    就企业而言,成为买方是控制长期(有时多达20 年)成本、促使能源来源多样化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一种可行方式。持有资产则可能会带来一定的资本成本,这不仅是由于风电项目投资回收期长,也与风电资产所有权竞争日益激烈有关。与拥有更多经验的发电商或者其他公司相比,非风电行业的企业可能会发现很难以一个更好的价格执行可再生能源合同。

    站在发电企业的角度来看, 签订企业可再生能源电力购买协议同样能够带来益处。长期电价的透明以及确定的买方,对于降低债务融资成本是至关重要的。贷方通常在项目收益上要求提供下行保护(downsideprotection),以此确保借款能够得到偿还。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们往往更倾向于相对较低、但可以保持长期稳定的收益,而不是更高、却存在风险的收益。

    虽然2018 年波兰、德国、丹麦和西班牙四国签订了各自的第一份企业可再生能源电力购买协议,但到目前为止,这种模式仍然主要在少数国家应用较多。北欧地区是此类交易规模最大的市场,紧随其后的是英国、荷兰。这些市场的共同特征是:可再生能源发展良好;电力市场互联;企业对绿色电力有着充足需求;更重要的是,不存在阻碍企业可再生能源电力购买合同签订的监管。

    影响企业可再生能源电力购买协议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各国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保障体系。以固定电价为例, 在这种体系下, 很难找到购电协议的价值主张(valueproposition)。因此,随着固定电价制度在欧洲各国走向终结,依托市场化机制的驱动,企业可再生能源电力购买协议的应用规模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会扩大。风电行业商业融资的增多,势必要求通过保障措施、企业可再生能源电力购买协议以及其他对冲工具来提高收益的稳定性。

    投资展望

    此前两年,欧洲风电行业处于转型中,由实施固定电价政策转入采用拍卖制度,由此也造成了很多不确定性。然而,在欧洲此前举行的数轮拍卖中中标的项目目前都正在陆续达成最终投资决定。

    2018 年,欧洲地区有超过9GW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在拍卖中中标:德国为4 GW,土耳其为2.1GW,波兰为1GW, 荷兰和俄罗斯均为800MW,希腊则超过300MW。其中的大部分装机来自于陆上风电,部分项目的最终投资决定已经达成。

    测算显示,2019―2021 年,欧洲风电行业的融资需求预计接近980 亿欧元,对应的新增装机容量为53GW。

    期间,欧盟成员国计划对46GW左右的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进行拍卖。

    从长远来看,风电资产所有者将不得不设法应对风电项目开发日益商业化所带来的挑战。WindEurope 预计,到2030 年,超过25% 的欧洲风电装机容量都将实现完全商业化运营。虽然银行已经惯于处理商业融资部分,但证券机构投资者(equity institutionalinvestor)或许会发现他们很难适应新的形势。这也凸显了融资解决方案的重要性,它能够有效防范商业风险,保持项目收益的稳定。

相关报告
  • 《2020年欧洲新建风电场项目融资将面临延迟》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4-10
    • 行业组织WindEurope周二表示,与去年同期相比,2019年欧洲对新风电项目的投资下降了近25%,至190亿欧元(约合207亿美元),今年项目可能面临融资延迟。 WindEurope在年度报告中表示,将与现有风电场有关的再融资,收购和其他交易包括在内,2019年在欧洲的总投资为520亿欧元,比2018年减少了50亿欧元。 报告称:“风能项目是一项有吸引力的投资,从长期来看,应该有足够的资金来为其提供资金。” WindEurope补充说,“在短期内,由COVID-19大流行引起的全球经济形势尚不确定,并且不可避免地会推迟为新风电场筹集资金。” 该机构表示,减少债务市场的流动性将使放贷人提供资金的可能性降低,尽管在正常情况下,当前的低利率将使其成为长期借贷和投资的好时机。 报告称,风电场建设和项目融资推迟三个月可能意味着2020年该行业的新投资将与2019年持平。超出这一水平的增长将取决于市场是否在2020年完全恢复。
  • 《英国海上风电市场项目融资模式创新实践》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8-29
    • 随着全球越来越重视发展可再生能源,海上风电以资源广阔、产业链条长、经济效益高等优势,成为各国争相发展的可再生能源。目前,我国不少优质项目仍然面临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而英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海上风电市场,在投融资模式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新。本文在概述英国海上风电市场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 在全球海上风电市场中,英国起步较早,其成熟的海上油气行业积累了众多海上风电发展所需的专业技术、设备和人员。英国拥有丰富优良的海风资源、高度开放的电力市场、长期稳定的能源政策,以及成熟发达的金融市场,有力推动了海风电力市场的发展和成熟。英国目前已是全球最大的海上风电市场,拥有全球最大的海上风电场和最先进的海风发电技术,而且在投融资模式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新。 海上风电单机容量大,适宜大规模开发,且靠近电力负荷中心便于电网消纳,因此也是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国家能源局预测“十三五”期间中国将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海上风电市场,并有望在“十四五”期间超过英国成为全球最大海上风电市场(2019年末运营装机总量达9.7GW,占全球运营装机总量的35.6%)。本文分析了英国海上风电项目的融资实践,以期对国内金融机构的海上风电融资业务起到借鉴作用。 英国海上风电场项目成本分析 一个典型的海上风电场由五个主要部分组成:风机、风机间海底电缆、离岸变电站、外输海底电缆以及在岸变电站。由于海上风场结构较复杂,加上海上施工受海床地质条件和天气影响较大,相对其他可再生能源项目,海上风场的建设难度较高、建设风险要大得多。 海上风电场的生命周期包括开发准备 (1?3年)、申请获取规划许可 (1?2年)、设备和服务采购(1?2年)、融资(1?2年)、项目建设(1?2年)、项目运行(设计寿命25?45年)、停运拆除(1年)。根据英国《能源法案(2004年)》,英国工商业、能源和产业战略部(BEIS)规定海上风电场在运行期结束后要被安全拆卸,以重新恢复海域环境。因此,项目股东需要提前准备电站拆卸计划和相应的资金安排。 英国海上风电相较其他发电技术正变得越来越有竞争性。如图1所示,海风电场的执行电价(strike price)逐年降低,预计在2022年左右会低于燃气发电的平准化度电成本(the levelized cost of electricity,LCOE),甚至在2023年左右接近市场批发电价(wholesale price),所需的政府补贴将大幅降低,使得海风发电平价上网成为可能。实际上,Strike Price要高于LCOE,因为Strike Price的计算基于15年运行,LCOE则基于海风电场整个运行寿命周期,通常按20?25年计。因此,海上风电平价上网可能会更早实现。 英国海上风电成本快速降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政府补贴方式的有效改善、海风发电技术的快速进步、海上风电产业链的不断成熟以及融资成本的持续降低等。英国在2017年摒弃了可再生能源义务(renewable obligation,RO)模式,改用差价合同(Contract for Difference,CfD)模式提供政府可再生能源补贴。这主要是因为RO模式的竞争传导性不够,而CfD模式为政府提供了Strike Price这一个重要抓手,通过市场手段不断降低Strike Price的价格倒逼海风发电整体经济性的提升。 高效风机技术的快速升级是海风发电成本降低最重要的因素。其单机容量由2000年的2MW快速增大到目前主流的8M?9MW,同时13M?15MW的海上风机也处于积极研发阶段。大风机不仅有效降低了单位MW的Capex,并且发电效率更高。此外,整体风场的集成控制系统的进步也提高了海风发电的稳定性。 在政府补贴政策扶持下,英国海风市场迅猛发展产生了规模效应,带动了海风行业本土化程度的快速提高。以London Array和East Angelia风场为例,两个风场竣工时间相差4年,项目建设中由英国本土完成的部分则从10%增加到了50%。海风电场建设本土化的提升不仅有效降低了建设和运营成本,而且增加了英国本土就业机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鉴于海上风电长生的良好经济效益,英国政府与英国海上风电行业于2019年3月联手建立了一个政企联盟(the Sector Deal),致力于将英国海风产业培育成全球最领先的可再生能源基地。该联盟的目标涉及提升海风产业链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海风电场建设的英国本土化程度将于2030年提升到60%,并实现对外出口5倍增长至260亿英镑。 海上风电是资本密集型项目,融资成本对项目成本影响很大。英国可再生能源咨询公司BVG Associates研究发现,当融资成本(以WACC表示)由10%降至5%,项目LCOE下降将超过30%,且LCOE中的WACC占比将从1/2降至1/3。随着海上风电产业逐渐成熟,技术风险不断降低,资本市场对这一类资产的信心越来越高,无论是股权融资成本还是债权融资成本都在明显降低,近期公开的项目融资数据显示,其WACC已处于5%?6%的水平。 英国海上风电项目融资结构特点 英国海上风电市场的繁荣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随着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重视海上风电项目,竞争的加剧直接导致了融资成本的下降。融资资金来源也由最初依靠大能源企业的自有资金和部分政府补贴,逐渐变成主要依靠项目融资模式进行开发。 项目融资特指一种融资结构,在此结构中信贷资金的唯一保障(security)是项目本身。这意味着项目公司的股东并不提供任何担保,若发生贷款逾期未偿,债权人有权取得项目的所有权,代替原有股东运行或变卖项目获得资金收回本息。 典型的英国海风发电项目融资的借款主体是项目公司(ProjectCo SPV),如图2中的Wind Farm SPV所示。通常为了股权转让的便利,项目股东会设立一个控股法人主体HoldCo控制项目公司SPV。ProjectCo也是与海上风电项目建设运营的各相关方签订合同的法人主体。英国海上风电项目装机规模大、融资金额高,因此大多通过组建银团的方式募集资金。资金方主要是银行,但近年来基建基金和保险资金也开始进入。 随着英国海上风电项目规模越来越大,对融资成本控制要求越来越高,项目融资的结构和涉及的品种也更为复杂。图3列出了英国海上风项目的典型融资结构,包括股权融资和项目贷款。 股权资金注入项目公司的时间点可以是贷款到位前(upfront)、与贷款成比例同时注入(pro rata)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可在贷款到位之后注入,项目股东也可采用资本金过桥贷款(Equity Bridge Loan)延迟自有资金的注入。由于海风电场的建设是模块化的,在整个风场全部完工前,前期已安装联网的风机能够发电产生电费收入,称作完工前营收(pre-completion revenue,PCR)。在英国市场上,债权人一般接受基于P90风力假设而计算的PCR作为资本金,这点与中国市场不同。 视资金来源,项目贷款可分商业银行提供的贷款、出口增信机构(ECA)提供的贷款或是多边金融机构(如欧洲投资银行)提供的贷款。视资金用途,融资结构中贷款会分成不同的档(tranche)。例如,英国海风电场的海上输电设施一般由风电开发商先建设后转让,因此会将用于建设发电设施的贷款和用于建设海上输电设施(OFTO)的贷款分开,分别进行融资。后者一般采用高杠杆率,还款来源是转让海上输电设施时中标的OFTO运营商支付的转让费。又如,海上风电项目涉及大量退税,因此可以相应设立一档低息的VAT贷款,用于支付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增值税。 此外,不同的贷款品种,如定期贷款(term loan facility)和循环贷款(revolving facility),通常会搭配起来使用。定期贷款主要用于支持设备采购和工程建设,循环贷款则满足建设工程涉及的交易支付需求。海风项目融资结构中也会包含备用贷款(standby facility),在成本超标或是施工延迟的时候提供额外的资金。 除了用于项目建设的贷款,融资结构中还会配置其它类型的贷款,通常包括流动资金贷款、信用证和偿债储备贷款(debt service reserve facility, DSRF)。 英国海风项目其他融资模式 英国早期的小型海风电场通常由资金雄厚的能源公司使用自有资金或从银行获得的普通公司信贷资金进行开发建设。政府会对合格的项目提供补助资金,以激励海风发电技术的发展和产业的成长。随着金融市场对海上风电资产的认知不断深入,融资模式也逐渐变得多元化。根据英国致同会计师事务所(Grant Thorton)2018年发布的研究报告,英国海风发电以项目融资和无/有限追索权融资为主,其次是企业融资,再者是资本市场和债券融资。 债券融资以及资本市场融资通常用于海风发电项目的再融资。当海风项目竣工后进入稳定运营期,建设风险不再存在,项目风险大大降低,融资成本往往也随之降低。项目股东通常会选择再融资用以偿还之前的高息负债。由于债券流动性远高于贷款,其融资成本通常也较低,因此海风项目的再融资通常通过在债券市场发行项目债券进行。除了标准化债券,private placement等资本市场工具也常被用于海风项目的再融资。 英国海风融资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目前,我国的可再生能源项目融资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项目股东的强担保,实际上没有脱离资产负债表融资模式,导致不少优质项目仍然面临融资难、 融资贵的问题。对比英国海风发电融资模式,笔者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是完善项目的结构性风险缓释和转移机制。英国的海风发电项目充分考虑到了项目建设和运营期间的主要风险,在建设和运营合同中设置了liquidate damages、performance bond、直接协议等结构性风险缓释或转移机制,保障了投资者的资金安全。为确保这些机制的有效实施,往往需要第三方保险公司和购电方的参与和配合。目前,国内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对这方面还不够了解和重视。同时,除了涉及海外业务的大型国企和民营企业,很多工程公司也没有形成规范的建设施工保险操作。海上风电行业的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需要共同努力,加快推进项目施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二是强化项目的定量融资分析。英国的海风发电项目融资会为金融机构提供一份项目现金流金融模型,并基于模型计算各档贷款的额度、各储备账户的额度、风险缓释机制的比例等,进行敏感度分析,测试项目融资结构是否稳健。该模型会定期(通常每年)更新,反映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实际情况,所有关于项目的临时变动都会及时体现在模型当中,并提供给金融机构。而国内的很多金融机构在尽调海风项目时,往往忽略了模型的重要性,定量分析不够深入,主要依靠项目股东能否提供强担保衡量项目的风险是否可控。此外,国内海风项目的业主通常是央企和大型国企,很多情况下业主不愿意提供或是定期更新模型,给金融机构准确评估项目风险带来困难。 三是提高融资模式的多元性。一方面,政府背景的资金应继续发挥“定锚”作用,有效降低项目的融资风险,激发更多的金融机构参与海风项目的投资。受资管新规影响,政府产业基金的支持渠道较之前有所收窄,如何有效、可持续地支持新能源项目需要各方更为广泛地探讨。英国的绿色投资银行模式或许可提供有益的参考。另外,国家应明确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参与海风发电项目的界限,避免政策性资金排挤市场资金的现象。另一方面,国内目前海上风电融资和再融资仍局限于银行贷款市场,资本市场尚未发挥作用,应成为未来扩充融资渠道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