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车制造业2020年产量同比下降16%》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
  • 编译者: icad
  • 发布时间:2021-04-10
  • 当地时间3月25日,总部位于法国巴黎的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OICA)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全球汽车产量不足7800万辆,同比下降16%,倒退至10年前的水平。该协会称,全球汽车制造业在2020年遭遇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危机。

    数据还显示,欧洲与美国在2020年的汽车产量分别同比下降21%和19%。相比之下,亚洲制造商则更为坚挺,产量的减幅控制在10%。其中,中国虽然最初受到疫情很大影响,但之后快速恢复,其汽车产量仅下降了2%。值得注意的是,亚洲仍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汽车产区,占到全球产量的57%。

    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同时指出,2020年全球汽车的销量也经历了类似的下滑,但同比减幅控制在12%左右,明显好于预期。不过,各主要汽车销售市场的表现差异较大,有的地区销量下滑高达30%,而中国市场的销量仅减少了2%。

    该协会还强调,汽车产业需要在经济层面寻求复苏的同时,必须满足未来交通出行在清洁、安全、互联以及自动化等方面的需求。汽车制造商及其供应网络要共同应对挑战,继续塑造一个清洁和可持续出行的未来。

相关报告
  • 《中国制造?》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
    • 编译者:杨芳
    • 发布时间:2015-05-15
    • 中国制造? 亚洲仍将占据制造业的领导地位,其他国家面临发展困境。 中国通过本土生产、产销外国的方式改变自身经济的同时,也改变了全球的经济。1990年,中国只占全球制造业产值不到3%的比重;现在这一数字上升到将近25%。中国生产了全球80%的空调、70%的手机和60%的鞋子。中国崛起的白热化趋势进一步促使供应链向东南亚深入扩展。“亚洲工厂”如今生产了将近一半的全球商品。 中国一直紧跟着“亚洲四小龙”如韩国和台湾的步伐。许多人推测,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制造业的指挥棒将会指向世界其他地方,使这些国家或地区也能依靠制造业繁荣起来。但是中国不仅没有因薪酬上升而产业遇冷,反而抓紧了对市场的掌控。低成本工作的确从中国转移到了东南亚,这一结果更是增强了“亚洲工厂”的主导地位。这一局面为中国轨道之外的其他新兴市场制造了难题。从印度到非洲再到南美,变幻莫测的富裕之路变得愈发艰难了。 怠工 中国经济不如以往强劲了。房地产市场因供应过剩面临危机。日益增加的债务成为负担。本月早些时候,中国政府宣布今年的经济增长指标为7%,这也是二十多年来最低的目标。而本周的数据显示,即使是7%的增长目标也并不容易实现。然而,中国在制造业方面仍具有三大优势,并将有利于总体经济的发展。 首先,中国在发展高端市场,进行高产值研发的同时,也仍紧抓低成本制造业。中国在全球服装出口产业的份额增加了,从2011年的42.6%到2013年的43.1%。中国也正在尝试用更少的原材料制造更多的产品。世界银行发现,中国进口原材料占总出口额的比重从20世纪90年代巅峰时期的60%下降到了如今的35%。部分原因在于中国拥有其他国家争相模仿的有效的供货商集群。中国有优秀的、改良的生产结构。中国计划到2020年建设10座机场。根据中国政府最新的“2025中国制造”政策的指导,中国公司正在利用自动化技术提高生产率,以弥补劳动力成本增加带来的不利影响。 中国的第二大优势就是“亚洲工厂”本身。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一些低成本工厂确实正在离开中国。其中大多数都转移到了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东南亚地区。这一过程却带来了相应的负面影响。去年,一个NGO组织发现,马来西亚电子产业大约30%的工人都属于强迫性劳工。但是,在三星、微软、丰田和其他跨国公司削减中国地区产量、转向缅甸和菲律宾的同时,他们也强化了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区域供应链。 中国的第三大优势在于,中国正迅速发展为重要的需求市场。中国消费阶层日益增长,亚洲工厂正在占据更高份额的高利润市场和服务业。与此同时,中国市场的需求也进一步强化了亚洲供应链。在中国市场竞争问题上,本土商人比远距离的竞争者更有优势。 灵活的政策能进一步发挥这些优势。东盟有能力抢占低端制造业市场。中国占美国鞋业进口市场的份额从2009年的87%下降到了去年的79%。越南、印度尼西亚和柬埔寨分走了其他份额。但是,东盟可以进行更多努力,来创造一个致力于复杂商品和服务的专门市场。区域贸易,当然最好是全球贸易将使制造业网络从中国覆盖到周边其他国家的过程更加顺利摆脱外国对零件的限制后,泰国在汽车制造业方面的实力证明,正确的政策是如何使东南亚国家与中国机器制造业对接的。 不幸的是,其他新兴经济体却高兴不起来。他们缺少一个巨大的经济体来担任区域组织的核心。北美自由贸易区将墨西哥的公司纳入了纵贯北美的供应链之中,但是却没有包括中美和南美的一些国家。沉重的贸易壁垒使西欧将不会像帮助中欧和东欧一样帮助北非国家。 即使当印度和撒哈拉以南非洲从亚洲工厂手中分走了部分产量,另一个问题仍然存在。制造业可能不会再创造曾经可观的就业局面和经济收入了。过去,出口导向型制造业使大量劳动力从田野进入了工厂,劳动力的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现在的科技进步减少了工厂的劳动力需求。中国与其邻国可能是最后搭上廉价劳动力顺风车的国家。 出口无疑是新兴市场获得成功的最可靠途径。在全球市场内竞争是最有效的提高生产率的方式。但是亚洲工厂之外的其他政府必须依靠多种多样的发展方式——不仅仅是制造业,还有农业和服务业。印度IT产业就是很好的例证,但是这仅仅是高技能人员的产业,这个国家庞大的劳动力市场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促进政策实施 如今的发展模式需要更多的政策制定者制定更有效的政策,而不仅仅是在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的竞争。全球贸易服务进一步自由化将有利于南美洲和非洲。基础设施花费除了集中于港口和道路建设外,还要注重光导纤维电缆建造。教育是关键,要想进入全球市场,高技能劳动力必不可少。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这些建议可能较难实施。但是,想要靠中国不再廉价的劳动力分到一杯羹,结果只能是失败。
  • 《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研究报告 (2018年第2届)》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12-04
    • 2018年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延续上年的指标体系,包括产业规模、企业和产品竞争力、产业发展环境、产业效益、研发创新和产业机遇把握等6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和25个三级指标。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体系由全国、重点行业和分地区三个发展指数构成。综合发展指数依据权威数据,搭建了能够展现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规模与效益、短期与长期、内生动力与外部环境的全面评价体系,对引导产业把握时代机遇、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显示,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转型效果进一步显现。 一、全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指数 全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指数(简称全国发展指数)以2014年为基期,基期指数得分为100。近三年全国发展指数得分快速提升,本届全国发展指数得分164.7,比上年提升30.2分,呈现加速增长态势(见图1)。全国发展指数六个一级指标均有所上升,其中研发创新、企业和产品竞争力指标表现突出(见图2),对全国发展指数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9.2%和22.4%。 从2018年全国发展指数看,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产业规模指标增势平稳,对工业增长的贡献逐年增大。产业规模指标得分101.1,比上年提升6.4分,主要得益于主营业务收入、出口交货值、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工业比重三个二级指标得分的增长。2017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13万亿元,同比增长13.6%,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11.2%,比上年提升0.6个百分点。电子信息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4.2%,扭转了连续两年下降的不利局面,通信设备、视听设备、电子元器件等子行业的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均超过10%。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7.2个百分点,电子信息制造业在工业经济中的地位和贡献进一步提升。 二是企业和产品竞争力指标明显增强,产业发展质量稳步提高。产品和企业竞争力、产业效益指标得分分别为147.6和124.9,比上年增长37.9分和3分,其中产品高端化和龙头企业数量两个二级指标增长明显。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品持续向高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电视和智能手机占国内总产量占比分别达到63.4%和74.3%。智能化升级带来产品附加值不断增加,多类产品平均价格提升,在统的358类电子信息产品中,有263类平均价格同比提升。创新型数字化产品种类不断丰富,智能家居产品、虚拟现实设备、服务机器人等新产品不断涌现。与此同时,企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主营业务收入40亿元以上的企业数量稳步增长。华为、小米手机在全球出货量中的份额分别从2016年的9.5%和3.6%增至2017年的10.4%和6.3%,华为在高端手机市场影响力提升显著。从产业效益看,2017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0.1%,增速比上年加快4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5.5%,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行业人均创收和人均利税水平均增长10%以上,产业发展质量明显提升。 三是产业发展环境指标持续优化,固定资产投资活跃。产业发展环境指标得分202.1,比上年增长23.6分,连续三年快速增长。随着减税降费力度加大和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信息消费快速发展,产业投资环境、企业税收环境、市场消费环境等二级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增长。2017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入三级指标得分191.2,比上年增长53.7分,其中通信设备、电子元器件等细分行业投资增势显著;电子信息制造业固定投资额占制造业的比重升至11.1%,电子信息制造业对投资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为产业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四是研发创新能力指标大幅提升,产业基础和创新体系日益完善。研发创新指标得分265.1,比上年增长83.3分,是全国发展指数增长的第一大拉动要素。二级指标中研发投入快速增长达到144分,创新环境得分增长一倍。产业从技术跟随向技术创新方向演进,创新活力进一步显现,企业对研发投入的重视程度增强。在统企业中近60%的企业研发强度超过3%,其中集成电路材料和设备、无线和光设备及元器件、光电显示器件等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研发强度超过15%。同时,国家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领域出台了一系列创新激励政策,进一步优化了产业创新发展环境。2017年,我国在高性能计算机、集成电路、光通信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取得新进展,新型显示产品供应能力显著增强。 五是产业发展机遇指标逐步上升,产业融合持续深化。产业发展机遇指数得分142,比上年增长15.1分,连续三年平稳增长。智能硬件、应用电子和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等二级指标得分均有不同程度提升。新兴产业快速增长,智能硬件产品不断创新,虚拟现实设备、智能家居产品出货量和产值同比快速增长,正在形成新的增长点。同时,电子信息产业加速向其他行业领域渗透融合,汽车电子等应用电子领域快速增长,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GPU、CPU、FPGA等集成电路企业重点布局车载芯片领域,在汽车产业链中的地位逐步上升。面板厂商得益于车载显示产品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整车企业的一级供应商。2017年,电子信息制造业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数量从上年的42个增加至48个[1],推动产业融合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有力支撑了两化融合水平快速提升。 二、重点行业发展指数 选取手机和集成电路两个关注度高、对产业影响大的行业编制重点行业发展指数,以规模、竞争力、效益、环境和创新作为一级指标。指标得分计算以2014年为基期,基期分数为100。 (一)手机行业发展指数 本届手机行业发展指数得分为127.7,比上年略有下降。2017年我国手机产量增速下降明显,产业规模指标得分出现较大幅度回落。由于全球手机普及率处于高位,5G到来前用户换机周期拉长,手机产量增速从2016年的13.6%下降到2017年的2.2%,但是产品竞争力、产业效益和研发创新水平等产业发展质量指标提升明显。 从一级指标看,企业和产品竞争力指标、研发创新指标较上年实现了更快的增长,分别提升41.5分和25.6分;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提升0.5个百分点,产业效益指标得分由降转升;手机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占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比重连续三年提升,产业发展环境指标继续平稳增长。 手机行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产品和企业竞争力提升,企业效益明显改善。国产品牌手机高端机型出货量增长较快,平均价格较上年提升近300元,促进企业效益的提升。手机龙头企业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出货量居前三位的华为、OPPO和小米全球市场份额占比较上年提升4.4个百分点[2]。二是手机企业创新活跃。根据世界知识产权报告数据,从1990年-2013年,手机行业的专利占所有申请专利数的30-35%[3]。作为全球手机产业主要生产制造基地,我国手机企业创新活跃,研发强度连续三年提升,2017年已超过3.5%。 (二)集成电路行业发展指数 集成电路行业发展指数得分为127.7,比上年增长8.9分。五个一级指标中,企业和产品竞争力指标比上年提高37.5分,对行业指数拉动作用较大;产业发展环境以及研发创新指标比上年分别提高19.2分和 12.4分,也有较大提升。 集成电路行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终端需求带动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快速增长。在智能化浪潮引领下,整机产业对集成电路需求不断加大,2017年我国集成电路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20%[4],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二是我国集成电路制造能力快速提升,出口稳步增长。据海关统计,2017年我国出口集成电路2043.5亿块[5],同比增长13.1%;出口金额668.8亿[6]美元,同比增长9.8%。三是集成电路企业实力逐步增强。2017年我国在沪深港上市的集成电路企业数量同比增加9.9%[7],市值同比增长24.9%[8];进入全球前50大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的数量从2009年的1家增长到2017年的10家[9];封测龙头企业实力居全球前列。四是集成电路产业投资活跃。集成电路行业投融资与并购活跃,投融资环境明显改善,来自企业和民间的投资增多。2017年我国集成电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1113亿元,同比增长27.2%。五是产业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2017年集成电路制造行业利润总额达359.3亿元,同比增长9.3%。六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整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目前,我国集成电路的品种和数量还不能完全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部分核心器件仍受制于人,行业基础研发投入仍不足,产业链协同较弱,需充分发挥市场规模优势,加大基础创新投入,加强上下游协同创新,进一步促进产业快速发展。 三、分地区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指数 分地区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指数(简称分地区指数)包括6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和25个三级指标,与全国综合发展指数的指标体系保持一致,计算方法有所区别,通过灰色关联评价模型进行计算。各单项指标设定2020年发展指数目标值为100分。近几年各地区的指数得分均在100以内,由此可反映各地区产业当前发展水平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并可对各地区综合发展水平进行横向比较。 2017年分地区指数最高分78.6,最低分63.8,均分为68.6,比上年提升1.3分,均分以上省市12个(如图7所示)。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连续三年处于前五名之内,其中浙江提升两名至第三位。 根据分地区指数,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东部地区指数得分高于全国均分,中西部地区提升较快。东部地区指数得分70.9,比上年提高1分,地区凭借传统规模优势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规模指标、企业和产品竞争力指标分别增长2.0分和1.7分。中部地区指数得分67.8,比上年增长1.8分,地区创新政策密集出台,产品结构优化,高端产品占比提升,带动企业和产品竞争力、研发创新指标分别增长4分和1.8分。西部地区指数得分67.2,比上年增长1.6分,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最快,产业发展环境指标增长1.6分。东北地区指数得分66.6,比上年增长0.4分,地区汽车电子等应用电子产业快速增长,两化融合指数进一步提升,产业机遇把握指标增长1.1分。 二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呈现集群化发展特征,部分地区重点产业发展规模明显增长。集成电路和显示面板产业具有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特点,当前已形成长三角、珠三角等产业聚集区,带动了当地产业规模增长,同时研发创新指标快速提升。长三角是我国集成电路主产地,产业规模居全国龙头地位,已成为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链最完整、产业集中度最高和综合技术能力最强的地区。中西部地区加快集成电路产业布局,安徽、湖北、四川、重庆、陕西、甘肃等地逐步构建了包括IC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及材料设备在内的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显示面板产业主要集聚于环渤海、长三角、泛珠三角、成渝鄂等地区。福建发挥对台合作优势,加快集成电路制造和显示面板产业布局。在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拉动下,上海、湖北、福建等地的产业规模和研发创新指标都呈现了较为明显的增长(详见雷达图)。 三是多地紧抓新兴产业发展机遇,培育地区产业发展新动能。浙江、湖北、广东、重庆等地紧抓智能网联汽车、光电子、北斗、超高清视频等新兴产业市场机遇,出台相关产业政策促进本地技术创新积淀,实现研发创新、产业机遇把握等指标较快增长。浙江通过推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萧山智能网联汽车自主创新标准研究基地、嘉兴科技城等重大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形成了一批产城融合发展新基地。广东立足现有产业优势,大力推动新型显示、4K超高清视频等新兴产业的升级发展,产品和企业竞争力等指标快速增长。湖北以“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北斗及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产业创新中心为载体,发展光电子和北斗产业,产品和企业竞争力、研发创新指标明显增长。重庆积极推进智慧交通和车联网发展,研发创新、产品和企业竞争力指标提升较快。此外,天津、四川等省市大力发展智慧健康、智慧家庭产业;山东、江西等省加快虚拟现实等特色产业发展,促进了研发创新、产业机遇把握等指标较快增长。 综上所述,2017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在研发创新、产品和企业竞争力提升等方面进步明显,产业正在从规模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但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需要关注,具体包括:一是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是外向型产业,受外部环境、汇率波动等因素影响较大,产业持续平稳运行的基础尚待巩固。二是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门类齐全,但行业发展中的一些关键环节仍受制于人,关键材料、高端元器件等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三是研发投入虽然增长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关产业研发投入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下一步需充分利用我国市场潜力大、产业配套体系完善的有利条件,紧紧抓住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有利时机,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注:报告中除特别标注外,数据均来自国家统计局或据此测算、工业和信息化部2017年电子信息制造业统计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