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燃煤电力转换效率随煤炭保持稳定而增长》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 zhaowanyu
  • 发布时间:2017-08-28
  • 燃煤发电机的年均热耗率保持稳定,年均降低7%,仅增长1%。根据报告给用于产生电力单位的EIA的能量(以英国热单位测量)计算加热速率。较低的热量表明更高效的发电,因为每千瓦需要较少的燃料。

    2006年,所有天然气发电机组的发电量平均每千瓦8,471英热单位(Btu / kWh),比燃煤发电机平均热量10,351 Btu / kWh低18%左右。从那时起,燃煤发电量稳定,天然气发电量下降,天然气发电的平均热量比2015年燃煤发电的平均热耗低约25%,基于最新的年度数据。

    燃煤发电的平均运行热量小幅上涨可归因于排放控制。从2006年到2015年,排放控制设备安装在近205千瓦(GW)的煤炭产能,约为其在2016年运行的燃煤发电机组的73%。这些排放控制措施往往需要更多的现场使用的电力,这涉及消耗燃料,但不一定产生电力产出。

    天然气发电机约37.5吉瓦(约合天然气发电机组9%)也进行排放控制投资。然而,相对于对燃煤发电的影响,这些投资对天然气发电的平均运行效率趋势影响不大。

    煤和天然气工厂使用模式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其热量。更频繁地循环运行的工厂 - 而不是连续运行 - 可能会消耗更多的燃料来产生电力,特别是在斜坡期间(电力需求增加的时间)。

    由于运营变化和排放控制,煤电发电机的热量上升可能归因于现场用电量的增加,部分被退出43.1%的新增煤炭发电量增加19.5GW的净影响抵消了GW的煤炭效率相对较低。 2006年至2015年期间安装的煤机组的加权平均设计热量为9,665 Btu / kWh,与此期间停运的煤机组相比,加权平均设计热量为10343Btu / kWh。

    改善天然气车队热量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天然气发电机类型的变化。与煤不同,天然气有两种不同类型的发电技术:联合循环和简单循环。联合循环系统显着提高效率。自2006年以来,天然气发电机组的能力平均比现有车队效率更高,自2006年以来退役的天然气发电量平均效率较低。在2006年至2015年期间,加入了平均设计热值为7,029 Btu / kWh,合并循环能力近58 GW,天然气容量近34 GW,加权平均设计热值为11,218 Btu / kWh在此期间退休。

    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已经安装了更多的联合循环装置,它们已经占据了天然气发电机组的较大部分,占天然气发电量的较大份额。 2015年,天然气联合循环技术的平均热量为7340Btu / kWh。相比之下,包括几种不同技术类型(燃气轮机,内燃机和蒸汽轮机)的简单循环天然气发电机以消耗加权平均热量为9,788 Btu / kWh运行。 2006年,联合循环系统占天然气总发电量的75%。到2015年,这一比例已经上升到85%。越来越多地使用更有效的技术,导致天然气发电机组的整体平均运行热量降低。

相关报告
  • 《2016年我国煤炭原油产量下降 电力天然气增长》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zhaowy
    • 发布时间:2017-03-30
    • 一、原煤产量持续下降,价格明显上涨   2016年,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7号)的要求,积极落实相关政策,迅速开展有关工作,淘汰落后产能,清理违规在建产能,严控新增产能。   原煤产量持续下降。全年原煤产量34.1亿吨,比上年下降9.0%,这是自2013年原煤产量达到39.7亿吨后,连续第三年下降,2014和2015年分别下降2.5%和3.3%。分地区看,内蒙古、山西、陕西仍是我国最重要的原煤生产基地,产量分别占全国的24.8%、24.3%和15.1%;此外,安徽、山东、河南、贵州和新疆5个地区产量超过亿吨。   从月度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看,由于煤炭减量化生产政策的严格实施,4月份起连续七个月原煤产量降幅超过10%,其中6月份原煤产量同比下降16.6%,为近10年月度增速的最低水平;9月份之后,为了稳定煤炭供应、抑制煤炭价格过快上涨,有关部门采取针对性措施,有序释放煤炭先进产能,原煤产量降幅逐步收窄。   煤炭进口快速增长。全年进口煤炭2.6亿吨,同比增长25.2%。自6月份起,月度煤炭进口量均在两千万吨以上,其中11月份达到2697万吨。   发运量逐步回升。全年铁路发运煤炭19.0亿吨,比上年下降4.7%。1-9月份,铁路煤炭发运量一直呈现负增长,同比下降9.1%;9月份以后随着需求增加,发运量增速由负转正,其中11月份同比增长12.2%,为近5年月度增速最高水平。全国主要港口煤炭发运量6.4亿吨,与上年持平,其中,4-7月份发运量持续下降,8月份增速由负转正,9月份之后明显增长。   价格明显上涨。2016年末,中国煤炭价格指数160点,比2015年末增长44.1点。以秦皇岛港5500大卡煤炭为例,2016年末价格为639元/吨,比2015年末上涨269元/吨,涨幅明显。上半年煤炭价格一直处于低位,平稳窄幅波动,7月份开始出现较快上涨,11月7日涨至全年最高价700元/吨,之后出现回落。在释放先进产能,运力逐步回升,煤炭生产和消费企业签署战略合作意向,制定“长协价”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煤炭价格逐步稳定。   二、原油产量下降,加工量平稳增长   产量下降,进口量增长较快。2016年,布伦特原油现货离岸价格一直在26-55美元/桶范围内徘徊,国内原油生产企业主动实施“以进顶产”,计划性减产比较普遍。全年产量与进口量之比约为1:2,原油产量19969万吨,比上年下降6.9%,是2010年以来年产量首次低于2亿吨;进口原油38101万吨,增长13.6%。分地区看,天津、辽宁、黑龙江、山东、广东、陕西和新疆七个地区产量均在1千万吨以上,合计占全国产量的89.5%,是我国最重要的原油产区。   原油加工量平稳增长。原油加工量在2014年首次突破5亿吨,2016年达54101万吨,比上年增长3.6%。在国内需求增长有限的情况下,成品油出口增长较快,汽油、柴油和煤油出口量分别增长64.5%、115.1%和6.0%。分地区看,辽宁、山东、广东三省合计占全国原油加工量的41.0%,其中,山东成为首个原油加工量突破亿吨的地区,全年加工量10120万吨,辽宁和广东分列二、三位,全年加工量分别为7022和5018万吨。   三、天然气产量稳定增长   产量保持增长,进口量快速增长,产量与进口量之比约为2:1。全年天然气产量1369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7%,全年天然气进口量5403万吨[5],增长22.0%。分地区看,陕西、四川和新疆是我国天然气的主产地,产量分别为412、297和291亿立方米,合计占全国产量的73.1%。   天然气生产峰谷差大。从月度规模以上工业天然气产量看,1-3月份、11-12月份日均产量都在4亿立方米左右,其中12月份最高,为4.3亿立方米/日;而4-10月份日均产量不足3.6亿立方米/日,其中7月份最低,为3.3亿立方米/日。这主要是由于北方地区冬季取暖消费导致峰谷差大,针对此特点,生产企业按照行业主管部门做好天然气迎峰度冬工作的要求,积极落实增产计划,确保了天然气的供应。   四、发电量增长较快,发电结构优化明显   发电量突破6万亿千瓦时。全年发电量6142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6%,增速加快5.3个百分点。   月度发电量稳步回升。从月度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看,前六个月增速较低,除3月份同比增长4.0%以外,其他月份同比增速均维持在零附近;7月份增速回升至7.2%,扭转了自2015年以来的低迷态势,之后各月发电增速相对稳定,维持在7%左右。   火电增速由负转正,水电保持增长,核能、风力和太阳能发电保持高速增长。火力发电增速由2015年的下降2.6%转为增长3.6%;水力发电增长5.6%,比上年加快0.3个百分点;核能发电增长24.9%,回落4.0个百分点;风力发电增长27.6%,加快11.5个百分点;太阳能发电增长58.8%,加快4.5个百分点。   电力生产结构优化明显,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进一步提升,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世界第一。2016年,核能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比重进一步提高,占全部发电量比重分别为3.5%、3.9%和1.0%,比上年分别提高0.5、0.7和0.3个百分点;水力发电占19.4%,与上年持平;火力发电占72.2%,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
  • 《新兴经济持续带动全球煤炭消费量增长》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7-23
    • 近年来,随着全球范围内呼吁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发达国家正在减少甚至停止使用燃煤发电,以应对煤炭燃烧带来的各种污染问题。不过,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煤炭消费量仍持续增加,仍将是全球煤炭消费量增长的主要支撑。 众所周知,煤炭是最肮脏的化石燃料。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数据显示,每百万英热单位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210磅(95.25千克),而每百万英热单位的石油和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分别为160磅和117磅。 英国石油公司《2020年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显示,尽管2019年全球煤炭消费量同比略有下降,且过去5年来一直平稳下降,但过去10年内,全球煤炭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0.8%。 数据显示,亚太地区是主导着全球煤炭消费趋势。全球十大煤炭消费国中,有6国位于亚太地区。2019年,印尼和越南煤炭消费增长率分别为20%和30.2%。 另外,中国也是全球主要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2019年,中国煤炭产量为38.46亿吨,同比增长4%;消费量为8.167*1019焦耳,同比增长2.3%。 发达国家 相比之下,发达国家煤炭消费量呈逐年下降趋势。数据显示,2007年,经合组织(OECD)的37个成员国煤炭消费量达到峰值,并在过去10年内以每年2.8%的速度下降。到2019年,经合组织国家煤炭消费量较2007年的水平下降35%。 美国下降幅度则更大。2005年,美国煤炭消费量达到峰值,但直至2008年金融危机前一直保持稳定。之后,美国煤炭消费量开始以每年5.1%的速度下降。2019年,美国煤炭消费量同比下降14.6%,较2005年的峰值水平下降50.4%。 美国煤炭消费量急剧下降,主要是由于过去10年中,美国燃煤电厂发电燃料逐渐被廉价的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所取代,而这两种能源较煤炭更加清洁,且碳足迹要低得多。 数据分析与咨询公司GlobalData表示,2019年,美国燃煤发电量已跌至最低水平,在电力结构中的占比降至23.5%,预计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超过燃煤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