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推进建设106个市场主体共享的环保基础设施,帮助3万多家中小企业破解“治污要赔、不治要停”困境
炒饭、奶茶、炸鸡……在镇江市京口区象山街道东风步行街,100多家小吃店一字排开,小吃店人气很旺,但环境整洁有序,这里已是当地新晋网红打卡点。让东风步行街如此兴旺又保持环境整洁的,离不开江苏在全国的一项重大环保创新——“绿岛”政策。
“东风步行街毗邻江苏大学,原来的小吃摊烟熏火燎,污水横流,街道曾想一关了之。但考虑涉及数百人就业,街道巧借‘绿岛’东风,获得‘环保贷’支持,统一铺设油烟净化管道,污水统一接管,小吃街再也不是‘蓬头垢面’。”镇江振华物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振华介绍,原来的小摊主们全部入驻新打造的步行街,既保住了就业,又守住了环保底线。
疫情暴发以来,不少中小企业、个体经营户生存艰难,面临“治污要赔、不治要停”的两难。今年以来,江苏按照“集约建设,共享治污”的理念,启动“绿岛”建设试点,建设可供多个市场主体共享的环保基础设施,实现污染物统一收集、集中治理,破解中小企业治污与发展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