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河流域将开挖第二条人工河 一期工程2022年建成》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7-11-28
  • 来源:现代快报 作者:记者徐红艳 时间:2017年11月23日

    11月20日,江苏省环保部门对南京市秦淮东河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全本公示。环评显示,由于秦淮东河工程规模较大,将分两期建设。记者了解到,秦淮东河一期全长30.65千米,起点在秦淮河七桥瓮,终点在九乡河入江口,将于2022年建成。

    一期工程实施后,将有效缓解由于外秦淮河、秦淮新河行洪能力不足给南京主城、东山副城带来的防洪压力,使秦淮河流域达到规划的流域50年一遇防洪标准。而整个秦淮东河建成后,能使南京主城、仙林副城、东山副城的防洪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

    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南京主城约70%的面积位于秦淮河流域。根据南京城市总体规划,南京主城防洪设计标准到2020年要达到100~200 年一遇,按此要求,秦淮河流域的洪水出路更显不足。环评指出,秦淮河流域洪水出路不足若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将会严重危及南京主城的防洪安全,必须扩大秦淮河流域的洪水出路。

    记者了解到,秦淮东河分两期建设,起点分别在秦淮河上坊门桥和七桥瓮,终点在七乡河和九乡河入江口。它也是继秦淮新河之后,秦淮河流域开挖的第二条分洪道,建成后的行洪流量为每秒300立方米。秦淮东河一期河道工程分为运粮河、新开河、九乡河三段,跨南京市秦淮区、玄武区、江宁区、栖霞区。其中,运粮河、九乡河均为现有河道,新开河河道全长9.45千米。

    环评显示,秦淮东河全线的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其中,一期工程实施后,有效地缓解由于外秦淮河、秦淮新河行洪能力不足给南京主城、东山副城带来的防洪压力,使秦淮河流域达到规划的流域50年一遇防洪标准。

相关报告
  • 《72.96亿!重庆推进龙溪河流域生态修复》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7-11-28
    • 来源:华龙网 作者:周晓雪 时间:2017年11月23日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切实保护好长江母亲河生态环境,重庆市发展改革委日前印发了《龙溪河流域生态修复与治理(试点)实施方案(2017—2025年)》,将从六方面推动龙溪河流域生态修复与治理。记者了解到,重庆投资72.96亿元,推动实施龙溪河流域生态修复治理、水资源配置、绿色产业发展等方面22个项目。力争到2025年,龙溪河流域全面形成以生态农业、绿色工业和康养休闲旅游业为核心的生态产业结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在此方面,重庆正用行动保护着绿水青山。 龙溪河是长江北岸的一级支流,流域总面积3230平方公里,涉及长寿区、梁平区、垫江县、忠县4个区县56个乡镇(街道),是三峡库区重要生态屏障。当前,龙溪河流域面临历史和新增污染相叠加,水生态环境较差;多数河段防洪不达标,防灾减灾能力不足;产业布局错位互补不够,新型城镇化发展短板明显,流域整体绿色发展水平不高等问题。 日前,市发展改革委印发了《龙溪河流域生态修复与治理(试点)实施方案(2017—2025年)》,《实施方案》从六方面推动龙溪河流域生态修复与治理。 一是优化生态安全格局,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构建并优化生态安全格局。 二是加强城乡环境污染治理,强化工业废水治理,推进工业污染源整治和达标改造;控制畜禽水产养殖污染,分步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程建设,推广生态养殖模式,鼓励延伸生态渔业产业链;加强农田面源污染防治,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强化污染末端拦截消纳;推进城乡生活污水治理,新增扩容城镇污水处理厂规模,完善生活污水管网敷设,因地制宜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三是大力恢复生态防洪功能,科学实施水资源保护利用,完善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制度,积极培育节水型产业;全面修复流域生态系统,大力实施生态环境改造、滨水植被缓冲带建设等,推进河底污泥治理,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等工程;着力提升河道防洪能力,实施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山洪沟治理工程、病险水库整治工程,加强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 四是培育生态产业体系,构建“一轴两带三区”产业空间布局,实现流域内资源配置最优化和产业功能绿色化;以流域内旅游一体化联动发展为导向,围绕河湖游、花卉游、文化游等特色主题,建设康养休闲旅游目的地;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链化”完善粮油、畜禽、林果、水产等特色农业体系,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生态型现代农业示范带;以生态保护为龙溪河流域工业发展的前提条件,积极打造以轻工消费品产业为主导的资源环境友好、产业联动性强、社会效益好的绿色工业集群。 五是打造龙溪河生态城镇发展示范带,优化城镇空间布局,不断提升生态保护与城镇建设的融合发展能力;加快促进产城融合发展,着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产业对人口转移的引导能力和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六是加强流域统筹协作,建立协作联动机制,健全联护联治机制,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力争到2025年,龙溪河流域全面形成以生态农业、绿色工业和康养休闲旅游业为核心的生态产业结构,特色小镇与美丽乡村融合、产居相宜的城乡空间布局体系。 截至目前,市发展改革委已争取国家农林水利专项建设基金6.69亿元、亚行贷款1.5亿美元,推动实施总投资72.96亿元的龙溪河流域生态修复治理、水资源配置、绿色产业发展等方面22个项目,已完成投资11.2亿元。下一步,市发展改革委将进一步加大国家资金争取力度,指导流域相关区县储备实施一批流域生态修复与治理项目,扎实推进全流域生态修复与治理试点示范。
  • 《南京今年重点治理72条河流提升玄武湖、莫愁湖等水体水质》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03-29
    • 南京市政府近日下发了《南京市2018年水环境提升工作方案》,今年重点治理72条河道,实行八大水体水质提升工程,到年底将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 南京市政府提出,今年要坚决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全面启动消除劣Ⅴ类水体行动。2016年、2017年,南京已完成了150条黑臭河道整治。这次的工作方案提出,要巩固提升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成效,达到长治久清;启动建成区消除劣Ⅴ类水体行动;玄武湖、月牙湖、莫愁湖、外秦淮河等城市重要水体水质达到IV类;全面开展非建成区黑臭河道整治,全市域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加强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建设,提高污水管网运行效率,建制镇(街)建成区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配套管网污水收集率达70%;全面落实《南京市排水条例》,排水许可办证率达70%以上。 根据今年的计划,南京市将实施南河等72项水环境提升工程,启动消除劣Ⅴ类水体治理工作;系统推进城市重要水体提标,实施玄武湖、莫愁湖等8个重要水体水质提升工程;实施入江支流治理工作。其中,玄武湖将进行驳岸生态化改造,建设武庙闸引补水工程;白鹭洲公园将进行清淤截污,水系沟通,水质提升;内秦淮河流域、外秦淮河、月牙湖将进行综合治理,提升水质;南湖、莫愁湖、乌龙潭主要进行清淤截污,水质提升。 在雨污分流方面,今年南京将全面实施《南京市排水条例》,继续推进《南京市雨污分流攻坚计划(2017—2019年)》明确的各项工作,以重点断面、重要水体、干次管网沿线雨污分流为重点,成片成体系推进雨污分流工程建设,实施80平方公里、2396个片区雨污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