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动物所发现动物禁食中孔道形成蛋白驱动脂类营养输送》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 姜丽华
  • 发布时间:2022-10-31
  •       自然界中的动物由于生存环境的季节性变化而经历不同程度的营养缺乏过程。在饥饿状态和向组织实质细胞输送脂质产物时,从脂肪组织释放到血液中的脂肪酸可以与白蛋白结合,经由内皮细胞的跨细胞运输被组织实质细胞吸收,从而实现能量供应。然而,白蛋白和/或白蛋白结合的脂肪酸的细胞摄取和外排的方式和机制是目前有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

      细胞膜系统是维持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流、环境适应的屏障,因此在进化过程中也产生了作用于细胞膜系统的孔道形成蛋白。但是,长期以来孔道形成蛋白被认为是细胞死亡的诱导剂,主要作为微生物感染的毒力因子或宿主的免疫效应分子。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张云课题组在长期对两栖类动物大蹼铃蟾Bombina maxima的研究中发现了孔道形成蛋白βγ-CAT,并揭示该蛋白机器受氧分压的精准调控组装。βγ-CAT可以通过刺激驱动胞饮作用和外泌体的释放来维持蛙类水平衡。在大量实验证据基础上,该团队总结提出了以βγ-CAT及其调控网络为代表的驱动细胞囊泡化输送的新型孔道形成蛋白系统,及该创新性系统作用于营养吸收和代谢调控的新范式。

      研究团队进一步揭示该创新性驱动细胞囊泡化输送的孔道形成蛋白系统在大蹼铃蟾B.maxima血液里呈常态化表达,约占血液蛋白成分含量的千分之一,是动物禁食的及时响应因子,此类蛋白具有驱动大分子脂类营养物质跨内皮细胞输送、为肌细胞提供营养的重要功能。相关研究成果以Pore-forming protein βγ-CAT promptly responses to fasting with capacity to deliver macromolecular nutrients为题发表在FASEB Journal上。由于βγ-CAT孔道形成蛋白系统介导了基础的细胞物质摄取和输送功能及其调控的细胞膜活性分子基础,可以理性预测:类似功能与机制的孔道形成蛋白系统在鱼类、两栖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中具有相应的保守性和普适性。

  • 原文来源:http://www.cas.ac.cn/syky/202209/t20220923_4848686.shtml
相关报告
  • 《昆明动物所发现云南鳅属鱼类新种》

    • 来源专题:生物科技领域知识集成服务
    • 编译者:陈方
    • 发布时间:2020-09-10
    • 云南鳅属隶属于鲤形目、条鳅科,分布于中国的四川、云南、广西和贵州省,国外分布于缅甸和越南。它们是一群生活于湖泊、沼泽和缓慢流动的河流中的小型淡水鱼类。目前云南鳅属记录有34种,根据其是否具有头部侧线管孔和侧线孔将其分为侧纹云南鳅种组(有侧线孔和头部侧线管孔)和黑斑云南鳅种组(无侧线孔和头部侧线管孔)。 2017年四川成都的鱼类爱好者在四川彭州市九尺县沱江支流采集到云南鳅标本9号。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与四川师范大学的科研人员联合对该批标本进行了鉴定,发现该标本体侧具有侧线孔、头部有侧线管孔,因此,属于侧纹云南鳅种组。将该标本与侧纹云南鳅种组的其它种进行比较,发现为云南鳅属的一新种,且为四川省记录的云南鳅属种类的第二种。 该新种被命名为九尺云南鳅,它所具有的鉴别特征是:上颌无齿状突起;全身被有细密的鳞片;侧线不完全,终止于胸鳍一半的下方,具有6-11个侧线孔;眼径大于眼间隔;尾柄长小于尾柄高。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Zootaxa杂志。 云南鳅属鱼类对水质污染比较敏感,是重要的水质变化指示鱼类。云南鳅属种类多局限分布于一些小型水体中,水质的变化对其影响较大。目前,已经有8种云南鳅属鱼类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为濒危物种。 丁陈君 摘编自http://www.cas.cn/syky/201812/t20181227_4675227.shtml 原文标题:研究发现云南鳅属鱼类新种——九尺云南鳅
  • 《广州生物院发现Sorting nexins蛋白结合内体和识别货物蛋白的新机制》

    • 来源专题:再生医学与健康研发动态监测
    • 编译者:malili
    • 发布时间:2017-07-26
    •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刘劲松课题组与舒晓东课题组合作,通过结构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揭示了SNX16通过独特的内体结合和货物蛋白识别机制,调节上皮细胞黏连蛋白E-cadherin的循环运输。该成果“SNX16 Regulates the Recycling of E-Cadherin through a Unique Mechanism of Coordinated Membrane and Cargo Binding”于2017年7月13日在线发表于结构生物学权威期刊Cell子刊Structure,广州生物院徐进新博士和张蕾蕾博士为该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真核细胞中,细胞内吞以及随后货物蛋白通过内体系统的分选转运,在营养吸收、细胞粘连和信号传递调节等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用的作用。Sorting nexins (SNXs) 是一类含有PX 结构域,并在细胞内吞和内体分选运输中发挥作用的蛋白。PX 结构域是一种特异性的结合磷脂酰肌醇 (PIs) 的结构域,并介导SNXs 蛋白与含有特异的磷脂酰肌醇的内体或细胞膜结合。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目前发现了30多种SNXs蛋白。在结构域组成上,SNX16是一个独特的SNXs蛋白,它含有一个PX结构域和Coiled coil结构域,Coiled coil 结构域位于PX结构域的下游。   该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SNX16可以促进上皮细胞钙粘蛋白E-cadherin的循环运输。E-cadherin在胚胎发育、肿瘤发展和细胞编程中都发挥重要作用。为了阐明SNX16调节E-cadherin循环运输的分子机制,研究人员解析了SNX16的晶体结构,发现SNX16形成剪刀状的二聚体,其PX结构域和Coiled coil结构域共同组成PI3P结合口袋。这表明SNX16的PI3P结合口袋是一个独特的磷脂酰肌醇结合口袋。结合结构分析、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实验,研究人员还提出了SNX16的多价膜结合模型。在之前的研究中,PX结构域的PPII/α2 loop被认为是插入到膜内,参与膜相互作用的。但在该研究提出的SNX16的多价膜结合模型中,SNX16-PX结构域的PPII/α2 loop不能插入到膜内,而是暴露在溶剂中。进一步研究发现,SNX16的PPII/α2 loop参与E-cadherin的相互作用。因此,该研究发现了SNXs蛋白的一种新型膜结合以及货物蛋白识别机制。   该研究获得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等项目的经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