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海拔风电场并网发电!》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08-03
  • 8月3日,三峡集团发布消息,位于海拔5000米以上的我国海拔最高风电项目在西藏措美县哲古镇成功并网发电。在风电项目中,一般将海拔3500米—5500米称为超高海拔地区。此次并网的单机容量3.6兆瓦风机是目前我国超高海拔地区已投产容量最大风电机组。

     

    西藏措美哲古风电场位于喜马拉雅山北麓的山南市措美县哲古镇,风机建设在海拔5000米—5200米之间,总装机72.6兆瓦,是我国首个超高海拔风电开发技术研究和科技示范项目,也是首个并入西藏主电网的风电项目。

    为适应超高海拔地区特殊地理环境,这次采用的3.6兆瓦风机叶轮直径达160米,较其他地区的同等功率机组增加了20米左右,扫风面积增加了近30%。同时,具有高海拔适应性、防紫外线、防雷、耐低温、抗覆冰等技术特点,能够在严苛的自然环境下长期稳定运行。

    据了解,西藏自治区属于全国风速相对较高的区域之一,初步估算西藏自治区风能资源在7米/秒以上的区域约占全区面积的30%,主要分布于海拔48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技术可开发量约1.8亿千瓦。

    风电场建设全过程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高原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风电场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环境保护问题。风电场的建设者从论证、设计阶段,到建设过程中,全过程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力求将影响降到最低。

    在风机的选点上,设计者在考虑风资源条件很好的情况下,基本上都选在山脊线上,可以减少对当地居民放牧的影响。同时,为了保护场地的表土,专门在升压站边上设置了表土堆放基,工程完工以后再把表土恢复到原样,撒上草籽恢复它生机勃勃的本貌。

    风电场的建设者从论证、设计阶段,到建设过程中的道路选择、表土保护,再到建设完成后的表土恢复,全过程推进生态环保。

  • 原文来源:https://www.in-en.com/article/html/energy-2325946.shtml
相关报告
  • 《国能日新功率预测助力云南迪庆全球最高海拔光伏项目顺利并网发电》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1-23
    • 近期,世界海拔最高的光伏项目——华能纳古光伏电站一期项目在云南迪庆正式并网发电,最高海拔超5200米。国能日新为其提供功率预测产品及服务,目前项目正稳定投运。 华能纳古光伏电站是华能澜沧江水风光一体化清洁能源基地的重要建设项目,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的极高海拔高寒无人区。项目占地面积达1900亩,在4800米至5300米海拔高度建设有32个光伏阵列区,一期总装机规模达100MW。项目建成后,年平均发电量1.58亿千瓦时,可满足约5.2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可节约标准煤4.7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4万吨。 项目地处高海拔山区,地势险峻,气候变化莫测。国能日新坚实功率预测给项目顺利并网带来可靠助益。首先是复杂的地形,由于山脉之间的阴影效应可能导致光伏接收到的太阳辐射不均匀。而高海拔地区云层变化快,且当地每年有近9个月的积雪覆盖期,长时间的厚重积雪是影响超高海拔地区光伏电站发电效率和系统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项目所处的艰苦环境也给气象数据获取带来难度。国能日新功率预测技术采用微地形、微气象建模,从物理上分区域预测,利用神经网络等AI算法,实现模型与真实光伏场站的高度匹配,达到更高功率预测精度,为项目可靠、稳定运行提供技术保障。 国能日新在功率预测领域深耕多年,技术专业性备受认可。国能日新一直将技术研发和创新作为核心关注点,致力于构建可靠、智慧的能源数据服务体系,响应清洁能源高效消纳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需求,同时满足日益增加的客户群体,向更广泛的客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全面的服务体验。
  • 《海拔5305米!我国全球海拔最高风电场发电超2200万千瓦时》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2-11
    • 最高机舱海拔5305米!我国和全球已建成投产风电项目的最高纪录再度刷新。 全球海拔最高风电场什么样? 在藏东人迹罕至的高原山区,20架银白色的风车迎风旋转,一组95米长的叶片每转动一圈,就能发出9.5度电! 这座风电场位于西藏八宿县平均海拔5050米处,由大唐西藏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昌都市康电清洁能源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自10月31日投产以来,截至12月10日8时,它已累计发电超2242万千瓦时。 “过去县城经常停电,近年来供电越来越稳定。”风电场运维技术员洛松泽仁就是八宿县人,他记忆中家家户户要准备油灯的场景,如今已不复存在。 这座年发电量达2.23亿千瓦时的风电场,可满足约23万人全年生活用电。项目负责人徐其多介绍,产生的电能并入昌都片区电网,大部分本地消纳,保供当地电力需求。 “这20架风车,每年可节约标煤约7.3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8.28万吨。”中国人民大学生态环境学院教授石磊说。 在超高海拔建风电项目,有什么优势? 海拔3500米至5500米的地带被称为超高海拔地区,这里是风能资源的“富矿”。 据估算,西藏风能资源在7米/秒以上的区域约占全区面积30%,主要分布在海拔4800米以上高山地区,技术可开发量约1.8亿千瓦。八宿风电场周边的邦达草原,曾被测得38米/秒的瞬时风速,等效于13级大风。 西藏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超99%,居全国第一;但其中水电、光电分别约占五成和四成,风电目前尚不足一成。 然而在这里“向风要电”,对技术和设备提出更高要求:空气密度过低会引起机组失速,低气压会降低电气绝缘性能,高紫外线会加速部件老化,高湍流、风速风向变化大不易评估…… 让风电稳稳挺进超高海拔地区,靠什么? 答案是技术创新。 八宿风电场这批“高原风车”单机容量为5兆瓦,是业内在超高海拔地区使用的最大值。“一个多月来的平稳运行,让它在超高海拔地区的可靠性得到进一步验证。”徐其多说。 这20台双馈型风力发电机组正是“高原定制”,由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针对高海拔、高寒地区特点设计研发,能在强紫外线、高雷暴频次、频繁降雪的极端环境中保障电气安全。 而日常运维这些巨大风车,仅需8至10人。 在距离风电场1小时车程的中控室,电场运维实现高度智能化。通过屏幕,洛松泽仁可实时监测所有风机的瞬时风速、瞬时发电功率和累计发电量;点击单台风机详情,叶轮转速、发电机转速、风向、机舱角度等参数一目了然。 在西藏八宿县,大唐八宿风电场运维技术员洛松泽仁在中控室监测风机运行情况。(任明乔 摄) “发展风电形成的多能互补格局,可以弥补西藏枯水季水电不足、夜间光电缺失形成的空白。”石磊说。 2023年10月,山南市的西藏措美哲古风电场二期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今年11月,日喀则市的中核萨迦30万千瓦风光储一体化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近年来,西藏多个风电项目向超高海拔地区发起挑战,最高机舱海拔均超5100米。 一个个“高风”项目的故事背后,是我国在超高海拔风电开发的“技术树”上奋力攀登,是西藏在加快清洁能源发展、优化能源结构上破浪乘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