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有助于精准定位水污染源》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 金慧敏
  • 发布时间:2017-01-09
  • 日前,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已经开发出一种高度精确的基于DNA方法来检测和区分水中微生物污染源。在加利福尼亚北部俄罗斯河流域试验中,伯克利实验室研究人员发现,他们屡获殊荣的信用卡大小的装置——PhyloChip,可以检测出超过60000种细菌和古细菌存在,这一新方法在评估健康风险方面比传统方法更敏感。并在最近的《水研究》杂志上发表,题为“使用PhyloChip和机器学习分类法追踪受损流域微生物源”。研究人员指出使用PhyloChip,可以在一夜的测试中对任何给定的样本得到微生物全图。

    以前地方水利机构做的是收集水样,培养细菌过夜,然后检查两种被假定为是粪便污染指标的细菌生长水平:大肠杆菌和肠球菌。然而,这种方法不区分来源。这些细菌可能来自人类、奶牛、鸭子、污水,甚至是腐烂的植物。来自点源的污染,如污水,随着时间的推移已被清理干净,新兴的关注已被称为非点源,或分散源,他们遍布整个流域,如农地。由Andersen和其他几个伯克利实验室科学家开发的PhyloChip,已用于一些医疗、农业和环境用途,包括了解空气污染、珊瑚礁生态和BP漏油事件后墨西哥湾的环境条件。通过100万个探针,在特定基因的变化基础上,识别出微生物,而不需要做培养。PhyloChip可以为源跟踪提供根本的全新改进方法。

    该小组目前正在研究将自然产生的大肠杆菌和肠球菌的微生物群落特征化,他们使用夏威夷温暖水域作为一个试验场。研究人员还将研究气候是否会影响微生物群落。他们正与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紧密合作,可能发明一个缩小版的PhyloChip—达到可以由非专家和任何地点普遍使用的程度。采用该方法以应对新出现的赤潮问题,例如,用于理解赤潮形成前后,它们形成过程的微生物机制,特别是源于中西部地区畜牧业生产的径流与大湖赤潮问题是否有关。

    论文信息:Microbial source tracking in impaired watersheds using PhyloChip and machine-learning classification. Water Research, 2016; 105: 56

    DOI: 10.1016/j.watres.2016.08.035

  • 原文来源: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6/10/161004141522.htm
相关报告
  • 《嘉兴养殖大镇多方探索水污染源治理》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与防治领域信息门户
    • 编译者:徐慧芳
    • 发布时间:2012-07-12
  • 《基于贝叶斯公式的地下水污染源及含水层参数同步反演》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19-08-12
    • 针对非均质地下含水层污染源识别及含水层参数反演过程中监测方案优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公式及信息熵最小的累进加井的多井监测方案优化方法.首先,构建假想案例下的二维非均质各向同性潜水含水层水流及溶质运移模型,运用GMS软件进行数值模拟求解.采用最优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和Kriging法建立数值模拟模型的替代模型.然后以参数后验分布的信息熵最小为目标函数,采用累进加井的方式进行多井监测方案优化设计.最后根据优化后的监测方案,采用差分进化自适应Metropolis算法进行污染源及含水层参数的同步反演.算例研究表明:在兼顾反演精度及监测成本,并保证每个参数分区内至少有1眼监测井的条件下,5眼井组合监测方案(6,5,1,2,8)为最优监测方案.与信息熵最小的10眼井组合监测方案(1,2,3,4,5,6,7,8,9,10)的参数反演结果相比,5眼井组合监测方案对11个参数α=(XS,YS,T1,T2,Qs,K1,K2,K3,DL1,DL2,DL3)的后验均值偏离率的平均值虽增大1.2%,但监测成本却是10眼井组合监测方案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