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Science:8月材料领域科研成果汇总》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9-05
  • 1. Nature:Weyl声子晶体表面波的拓扑负折射

    Nature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刘正猷教授、邱春印教授(共同通讯作者)团队题为“Topological negative refraction of surface acoustic waves in a Weyl phononic crystal”的文章,报道了由Weyl声子晶体所承载的拓扑表面波的负折射,这是最近发现的Weyl半金属的声学模拟物。发生这种拓扑负折射的界面是分离晶体不同侧面的一维边缘。通过剪裁Weyl声子晶体的表面端部,可以设计表面声波的恒定频率轮廓,以在某些界面产生负折射,同时在同一样品内的不同界面实现正折射。相比更为常见的表面波行为,由于恒定频率轮廓的开放性,报道的晶体可以防止不必要的反射,这是Weyl晶体拓扑保护表面状态的标志。

    文献链接:Topological negative refraction of surface acoustic waves in a Weyl phononic crystal(Nature,2018,DOI: 10.1038//s41586-018-0367-9)

    材料牛资讯详戳:今天这所985大学发表了建国后的第一篇Nature,你确定不进来看一眼吗?

    2. Science:超四方薄膜通过相间应变实现巨大极化

    北京科技大学的陈骏教授以及邢献然教授(共同通讯作者)等人提出了新型“相间应变”的策略并以此在超四方性薄膜上实现了巨大极化。该研究发现利用晶格结构相似、晶格参数不同的两种材料,在外延生长时晶界处的晶格参数是相互匹配的,从而可在材料间产生各向同性应变,即“相间应变”。利用这种“相间应变”策略,研究人员在PbTiO3外延复合铁电薄膜上引入高负压从而实现了巨大的极化性能,其剩余极化强度可达到236.3微库伦/cm2,是现有已知铁电体的2倍。此外,这种薄膜的超四方性相在725℃的高温下依然稳定,而对应块体的相转变温度却只有490℃。

    文献链接:Giant polarization in super-tetragonal thin films through interphase strain(Science, 2018, DOI: 10.1126/science.aan2433)

    材料牛资讯详戳:北科大今日Science:新型“相间应变”策略构建具备巨大极化强度的铁电薄膜

    3. Nature:基于织物的光通信的二极管纤维

    麻省理工学院的Yoel Fink(通讯作者)团队提出了一种可扩大生产的热拉伸工艺(drawing process)用于制备电连接的二极管纤维。研究人员首先构建了离散的二极管预制品并将其内置到空腔边缘,接着铜线或者钨线可在空腔中进行连通操作(feed through),当这些预制件被加热拉伸时,这些金属导线就会逐渐靠近二极管直至形成电接触,最终可将数以百计的二极管平行连接到单根纤维中。利用这一新型加工工艺制造的纤维及其织物可以实现具备优异数据传输能力的光学通讯,也为在纤维中引入电子器件提供了新的策略。

    文献链接:Diode fibres for fabric-based optical communications(Nature, 2018, DOI: 10.1038/s41586-018-0390-x)

    材料牛资讯详戳:今日Nature:半导体智能衣

    4. Nature:分子和材料科学的机器学习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Olexandr Isayev教授和伦敦帝国理工学院Aron Walsh(共同通讯作者)总结了机器学习用于化学与材料领域的最新进展。文中概述了适用于解决该领域研究问题的机器学习技术,以及在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同时也设想了一个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来加速分子和材料的设计、合成、表征和应用的前景。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回顾了机器学习的基础知识,确定了现有方法有望加速研究进程的领域,并且考虑了实现更广泛的影响所需要的发展方向。

    文献连接:Machine learning for molecular and materials science(Nature, 2018, DOI: 10.1038/s41586-018-0337-2)材料牛资讯详戳:Nature综述:机器学习(ML)—研究分子和材料科学的新型利器

    5. Nature:锂金属电池固液界面和枝晶的低温标测

    康奈尔大学的Lena F. Kourkoutis(通讯作者)课题组采用冷冻电镜技术观察到了锂金属电池中界面膜和枝晶的纳米级结构并以此全面深入地理解了发生在该界面的化学过程。该研究通过快速冷冻液体成分(玻璃化液体电解质),获得了自然状态下锂金属电池中的界面膜结构,之后再利用冷冻扫描透射电镜技术(cryo-STEM)可对这些界面进行结构和化学图谱(mapping)表征。实验表征结果发现,在锂金属电池负极共存着两种不同类型的枝状物,其中一种拥有外延的SEI层,而另一种枝状物则由锂的氢化物组成,这一不同枝状物的共存现象可能为电池容量减少的机理解释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该文也阐明了冷冻电镜技术在探测功能器件界面过程的研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文献链接:Cryo-STEM mapping of solid–liquid interfaces and dendrites in lithium-metal batteries(Nature, 2018, DOI: 10.1038/s41586-018-0397-3)

    材料牛资讯详戳:今日Nature:冷冻电镜直接观测锂金属电池中的界面行为

    6. Nature:石墨烯纳米带的拓扑能带工程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Steven G. Louie教授、Michael F. Crommie教授和Felix R. Fischer教授(共通通讯作者)合作报道了拓扑工程修饰GNR超晶格的合理设计和实验实现,从而产生了难以获得的电子结构;此外,该策略还能将新的终态直接设计到一维GNR超晶格的末端。原子级精确的拓扑GNR超晶格由Au(111)表面上的分子前体在超高真空条件下合成,并通过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和光谱学得以表征。实验结果和第一性原理计算表明,该GNR超晶格的边界能带结构(满带和空带)完全由相邻拓扑界面态之间的耦合所定义,这种非凡的一维拓扑相为基??于电子拓扑学一维材料的能带精确调控提供了一种途径,同时其也是一种有前景的一维量子自旋物理学研究平台。

    文献链接:Topological band engineering of grapheme nanoribbons(Nature,2018,DOI:10.1038/s41586-018-0376-8)

    材料牛资讯详戳:Nature:石墨烯纳米带的拓扑能带工程

    7. Science:铈光催化选择性功能化甲烷、乙烷和高级烷烃

    上海科技大学左智伟研究员(通讯作者)团队将配位体与金属的电荷转移(LMCT)催化应用于醇原料的直接活化,使得烷氧基自由基介导的环状醇的骨架重排和通过氢原子转移(HAT)的伯醇实现C-H官能化。利用吸收的光能通过瞬时配位的Ce(IV)-醇盐的均裂促进靶向氧化,在温和且操作简单的条件下用廉价的铈(III)盐作为前驱光催化剂,实现了高催化效率(甲烷的转化数高达2900,乙烷的转化数为9700)和选择性。配体-金属电荷转移激发产生于简单醇生成的烷氧基,其反过来充当HAT催化剂。混合相气/液反应适合于连续流动,使气体原料在光催化转化中得到有效利用。这种光催化平台已经实现了甲烷和其他简单烃的几种直接转化,包括胺化,烷基化和芳基化,并为原料烷烃的进一步官能化提供了可靠的机会。

    文献链接:Selective functionalization of methane, ethane, and higher alkanes by cerium photocatalysis(Science, 2018, DOI:10.1126/science.aat9750)

    材料牛资讯详戳:今日Science:铈盐光催化剂-高效使用天然气的福音

    8. Science:在二维狄拉克费米子中电子-电子相互作用的机制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S. Adam教授(通讯作者)团队采用非微扰、精确数值的投射量子蒙特卡洛方法以可控的方式研究可观测物理量的演化,研究发现,在由长程相互作用所控制的区域,费米速度的增强与微扰理论一致。相反地,在靠近由短程相互作用所控制的相变区域,研究人员发现费米速度会被抑制并且数值数据也会崩溃,而对于一条曲线上的长程和短程相互作用的比例也会产生不同的值。此外,研究人员通过重整化群方案将量子蒙特卡洛结论外推到与实验相关的能量标度,所预测的可观测量将取决于库仑相互作用的短程和长程分量以及所观测的能量标度(所有参数都可以在当前的实验中进行调整)。

    文献连接:The role of electron-electron interactions in two-dimensional Dirac fermions(Science, 2018, DOI: 10.1126/science.aao2934)

    材料牛资讯详戳:新加坡国立大学Science:电子-电子相互作用在二维狄拉克费米子中的作用

    9. Nature:磁畴图案的磁电反转

    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M. Fiebig教授(通讯作者)团队的带领下,与瑞士保罗谢尔研究所、德国波恩大学、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法国皮卡第大学、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日本东京大学、俄罗斯卡尔波夫物理化学研究所、奥地利维也纳工业大学和挪威科技大学合作,分别报告了磁电材料Co3TeO6和多铁材料Mn2GeO4中的整个铁磁和铁电畴图案的反转。在这些材料中,施加的磁场分别反转每个域的磁化或极化,但保留域图案完整。Landau理论表明,这种类型的磁电反转在具有复杂排序的材料中是通用的,其中一个有序参数保持域结构的记忆,而另一个设置其整体符号。域模式反转只是多重铁氧体(multiferroics)等系统中以前未被注意到的效应的一个例子,其中多个有序参数可用于组合。 因此,探索这些效应可以将多铁性推进到新的功能水平。

    文献链接:Magnetoelectric inversion of domain patterns(Nature, 2018, DOI:10.1038/s41586-018-0432-4)

    材料牛资讯详戳:今日Nature:原来磁电材料还可以这么玩转!

    10. Science:一种基于可逆四电子转化为氧化锂的高能量密度锂氧电池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L. F. Nazar(通讯作者)课题组报道了一种可通过高度可逆的四电子氧化还原反应产生氧化锂的新型锂-氧电池。研究人员首先将操作温度提高到150℃,在这一温度上热力学驱动力更倾向于形成氧化锂而非过氧化锂。而由镍纳米颗粒组成的非碳复合正极则能够原位形成锂镍氧化物(LixNiO2),可以作为促使氧氧键可逆断裂-形成的高效电催化剂。这使得电池在放电时可以产生高达11mAh/cm2的容量,而充电时氧气又可以在低过电势下进行反应。这一研究工作表明了锂-氧电化学可以突破现有电解质和超氧产物等产生的限制,实现接近100%的库伦效率。

    文献链接:A high-energy-density lithium-oxygen battery based on a reversible four-electron conversion to lithium oxide(Science, 2018, DOI: 10.1126/science.aas9343)

    材料牛资讯详戳:电化学大牛最新Science:基于可逆四电子反应的锂-氧电池

    11. 石墨烯量子点中相互作用驱动的量子霍尔婚礼蛋糕状结构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的J. A. Stroscio(通讯作者)等人利用隧道测量技术成功地将环形石墨烯谐振器中空间约束和磁约束之间的相互影响可视化,并直接观测到了电子相互作用的痕迹。石墨烯是一种表面暴露大量电子的二维材料,因此被认为是研究外加场中能级变化的理想材料。研究人员首先将石墨烯器件冷却到绝对零度左右,以便创造量子点-小岛作为人工原子,在强度为1特斯拉的磁场中,量子点中的电子堆积更加紧密,相互作用也被加强,最终这些电子将被以导电-绝缘同心环交替的形式进行重排。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不同电子能级的同心环图像被堆放在一起最终实现婚礼蛋糕型结构。因此这一研究为极端条件下观测和了解量子-相对物质的行为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文献链接:Interaction-driven quantum Hall wedding cake–like structures in graphene quantum dots(Science, 2018, DOI: 10.1126/science.aar2014)

    材料牛资讯详戳:石墨烯最新Science:检测固态系统中电子间相互作用的“指纹”

    12. Science:高性能钙钛矿/Cu(In,Ga)Se2单片串联太阳能电池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杨阳教授和Qifeng Han(共同通讯作者)等人通过改进叠层器件中的输运顶电极(transport top eletrode)、ICL以及空穴传输层(HTL)等结构,在无需调整CIGS器件结构的情况下成功地对叠层太阳能电池进行了性能优化。在这一电池中,研究人员对CIGS表面进行了纳米尺度的界面构建设计,并利用高度掺杂的PTAA作为子电池之间空穴传输层,以此来保留开路电压和增强填充因子以及短路电流。再将半透明且带隙宽度为1.59eV的钙钛矿和带隙宽度为1.00eV的CIGS分别作为子电池,这一结构改进的叠层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可以达到22.43%,并且工作500小时后的效率还能保持在初始效率88%左右。

    文献链接:High-performance perovskite/Cu(In,Ga)Se2 monolithic tandem solar cells(Science, 2018, DOI: 10.1126/science.aat5055)

相关报告
  • 《顶刊封面: 5月材料领域优秀成果十大精选》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发布时间:2017-06-06
    • 材料科技日新月异,一不留神就容易错过邂逅优异科研成果的机会。今天材料人编辑部学术组为您精选5月份材料领域十大优秀成果,让我们走进材料科技前沿,一起看看顶级期刊精选十大封面故事吧。 1、Nature Materials封面: 零保温淬火的磷光体用于高功率LED 荧光粉转换的白光发光二极管(pc-WLED)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照明,高科技显示器和电子设备领域的有效光源。当前它面临的主要挑战是随着大功率LED操作时温度升高,磷光体及其周围材料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劣化,导致磷光体转换效率的降低。 韩国全南大学的Won Bin Im(通讯作者)等报道了发射蓝光的磷光体Na3–2xSc2(PO4)3:xEu2+ (λem= 453 nm),表现出高达200℃的热淬火性能。随着温度的升高,磷光粉为补偿发射损失从而维持发光特性。这一研究成果有助于探索零热淬火的荧光粉高功率LED领域的应用。 文献链接:A zero-thermal-quenching phosphor(Nat. Mater., 2017, DOI:10.1038/nmat4843) 2、Nature Nanotechnology封面: 石墨烯纳米涂层聚合物泡沫吸附剂处理海洋粘油泄露 原油泄漏是海洋和海岸污染的主要来源。目前主要使用疏水亲油的吸附剂来解决这一问题,但是对于粘稠度较高的原油来说,这种方法的吸附速率十分有限。 中科大俞书宏(通讯作者)等制备出一种石墨烯纳米结构涂层的聚合物泡沫(GWS)用作吸附材料,研究表明,该材料可以高效吸附原油、清理泄漏。施加电压的GWS产生足够的局部加热,原位减少油的粘度,增加了油在GWS孔隙中的扩散系数,从而加速吸油速率。此外,原油粘度的降低促使原油采收率增加。这种原位焦耳加热吸附剂的设计方法将促进疏水亲油吸附剂在粘油泄漏清理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文献链接:Joule-heated graphene-wrapped sponge enables fast clean-up of viscous crude-oil spill(Nat. Nanotech., 2017, doi:10.1038/nnano.2017.33) 3、Angew封面: 钠离子直接甲酸燃料电池 传统的阳离子交换膜直接液体燃料电池面临着需要额外的基底来提供碱性环境和载流子而受到限制,因此其发展受到限制。 西安交大李印实(通讯作者)等制备了无基底的钠离子直接甲酸燃料电池,该燃料电池在60℃时能量密度为33 mW cm−2。甲酸钠的水解可以提供大量的OH-和Na+,与传统的氯碱工艺相比,该钠离子直接甲酸燃料电池可以做到同步发电和生产氢氧化钠,同时不污染环境。能够在10 mA的电流下连续工作13小时,产出195 mg的NaOH。这种新型电化学转换器件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文献链接:A Sodium-Ion-Conducting Direct Formate Fuel Cell: Generating Electricity and Producing(Angew. Chem. Int. Ed., 2017, DOI: 10.1002/anie.201701816) 4、Angew封面: 光化学反应合成具有2.15eV带隙的螺旋状石墨烯纳米带 石墨烯作为一种零带隙二维半导体材料具有优异的电荷传输特性。通过制备石墨烯纳米带从而将电子限制在一维的石墨烯纳米带中就是一种为石墨烯中引入带隙的方法。在当前报道的诸多研究中,自下而上的溶液法因其对于易于控制结构精度、能够实现大规模生产等优点被视为极有前景的制备方法。 拉瓦尔大学的Jean-François Morin(通讯作者)等通过选择性光化学反应法合成了螺旋状石墨烯纳米带,带隙为2.15eV,该材料无论是在液相还是固相的可见区域中都具有高发射性。 文献链接:Helically Coiled Graphene Nanoribbons(Angew. Chem. Int. Ed., 2017, DOI: 10.1002/anie.201611834) 5、Adv. Mater. 封面: 泡沫片状铝箔用作双离子电池阳极和集流体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所唐永炳(通讯作者)等为了提高铝基双离子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在铝箔阳极上设计了一种泡沫片状空心界面,采用碳包覆空心铝阳极作为阳极材料和集流体。该阳极结构可以在空心球内引导合金位置内的形成,并将合金尺寸控制在纳米空心球,有效的限制体积膨胀从而形成超稳定的固体电解质界面。因此该电池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2C的充放电倍率下15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达到99%。 文献链接:Dual-Ion Batteries: Bubble-Sheet-Like Interface Design with an Ultrastable Solid Electrolyte Layer for High-Performance Dual-Ion Batteries(Adv. Mater., 2017,DOI: 10.1002/adma.201606805) 6、Adv. Mater. 封面: 一类新的激光材料—新型阴离子蓝光金属有机框架的本征受激发射 南洋理工大学的Venkatram Nalla(通讯作者), 慕尼黑工业大学的Karsten Reuter(通讯作者)和Roland A. Fischer(通讯作者)等合成了两种新型阴离子蓝光金属有机框架(MOF):In-MOFs和Zn-MOFs。在没有任何染料掺杂和外部腔的情况下,In-MOFs和Zn-MOFs具有独特的内在受激发射与低能量密度阈值,分别为36和27 mJ cm−2。这种结构具有紧密排列的高荧光生色团且框架结构能够刚性地在金属离子结点之间实现有机连接。因此该材料不仅具有独特的光学性能,还具有光和热稳定性。 文献链接: A New Class of Lasing Materials: Intrinsic Stimulated Emission from Nonlinear Optically Active Metal–Organic Frameworks(Adv. Mater., 2017, DOI: 10.1002/adma.201770112) 7、Adv. Mater. 封面: 光致发光——集成独立的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 法国特鲁瓦技术大学、韩国成均馆大学的Gilles Lerondel(通讯作者)等报道了单层MoS2, WS2和WSe2作为有代表性的过渡金属硫化物(TMDS)被转移到ZnO纳米棒衬底上,ZnO与TMDS以十分有限的点接触的形式接触,与SiO2衬底上的TMDS相比,这种接触方式减少了片层间的应力,拉曼光谱和光致发光强度的增强也证实了应力的减少,单层TMDS和ZnO纳米棒之间的电荷转移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因此ZnO纳米棒衬底上的TMDS光致发光强度增强。该研究为高效超薄光电器件的发展另辟蹊径。 文献链接:Integrated Freestanding Two-dimensional 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s(Adv. Mater., 2017, DOI: 10.1002/adma.201700308) 8、Adv. Funct. Mater. 封面: 三阴性乳腺癌的增强肿瘤渗透和联合治疗多重响应疗法 纳米医学是当前具有前景的联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方法。然而纳米药物的疗效往往会被一系列的生物屏障所抑制。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于海军(通讯作者)和李亚平(通讯作者)等提出了一种用于克服序贯生物屏障以改善TNBC治疗方法的多重反应囊泡。脂质体囊泡对酶、光和温度具有多刺激敏感性,并能同时包裹疏水性药物和亲水性药物。这项研究为TNBC联合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文献链接:Programmed Multiresponsive Vesicles for Enhanced Tumor Penetration and Combination Therapy of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Adv. Funct. Mater., 2017, DOI: 10.1002/adfm.201606530) 9、Adv. Energy Mater. 封面: 电催化——逐步电沉积法制备的镍铁氢氧化物薄膜 研发水氧化反应(OER)的高效催化剂是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核心问题。在碱性条件下,NiFeOxHy被认为是OER活性最高的电催化剂,且镍铁氢氧化物薄膜成本低廉、对环境友好,因此引起研究者广泛的关注。 陕西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曹睿(通讯作者)等通过快速简单的逐步电沉积方法制备了网状镍铁氢氧化物超薄膜,该薄膜具有高效的催化水氧作用。与传统方法制备的NiFe薄膜相比,过电压为329 mV时该薄膜的转换效率达到8.7 s-1,到达了当前异构催化剂中的最高值。 文献链接:A Thin NiFe Hydroxide Film Formed by Stepwise Electrodeposition Strategy with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atalytic Water Oxidation Efficiency.(Adv. Energy Mater., 2017, DOI:10.1002/aenm.201602547) 10、Nano Lett. 封面: 磁光致发光光谱确定CsPbBr3纳米钙钛矿的晶体结构 铅卤化物钙钛矿纳米晶的晶体结构对于优化太阳能电池,光电探测器和发光器件等新型器件的稳定性来说至关重要。 法国波尔多大学的Brahim Lounis(通讯作者)等通过研究CsPbBr3纳米钙钛矿的磁光致发光光谱来确定其晶体结构。在零磁场区,两类光致发光光谱显示其激子的精细结构显示两个或三个能级,这说明存在着两种晶体结构,即四方D4h和正交D2H相。磁场的变化、分裂和耦合激子能级提供过载及其各向异性特征确定抗磁系数和有价值的信息。这一光谱研究揭示了带电激子的光学性质,实现了对钙钛矿系统中的电子和空穴g因子进行提取的过程。 文献链接:Neutral and Charged Exciton Fine Structure in Single Lead Halide Perovskite Nanocrystals Revealed by Magneto-optical Spectroscopy(Nano Lett., 2017, DOI: 10.1021/acs.nanolett.7b00064) 本文由材料人学术组吴长青供稿,材料牛编辑整理。
  • 《Nature/Science盘点:四月材料领域重大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5-09
    • 1、Science:循环可回收塑料 科罗拉多州立大学陈优贤(通讯作者)团队研究通过引入基于γ-丁内酯(GBL)的聚合物体系,发现其在α和β位置处具有反式环融合。这种反式环化合物通常被认为是在室温无溶剂条件下容易聚合和解聚的GBL环,以产生高分子量聚合物。 该聚合物具有增强的热稳定性,并且可以通过热解或化学溶解反复和定量地再循环回其单体。 文献链接:A synthetic polymer system with repeatable chemical recyclability(Science, 2018, DOI: 10.1126/science.aar5498) 材料牛资讯详戳:南开校友今日Science发现一种循环可回收塑料,和白色污染说拜拜! 2、Science:多功能化纳孔石墨烯 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的César Moreno、Aitor Mugarza以及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大学的Diego Peña(通讯作者)等人报道了一种可合成纳孔石墨烯材料的自上而下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石墨烯的带状结构中包含了有序定向的孔阵列,借由设计不同种类的分子前驱体可调控这些孔的尺寸、密度、形貌以及化学组成等。此外,这一材料的电子相关表征显示其具有各向异性地电子结构,使得纳孔石墨烯具有成为可快速捕捉和电子探测分子的半导体材料。 文献链接:Bottom-up synthesis of multifunctional nanoporous graphene(Science,DOI: 10.1126/science.aar2009) 3、Science:弹性变形的金刚石 香港城市大学张文军、陆洋、麻省理工学院Ming Dao、南洋理工大学Subra Suresh (共同通讯)研究团队展示了纳米级(?300nm)单晶和多晶金刚石的超大、完全可逆的弹性形变。对于单晶金刚石,最大拉伸应变(高达9%)接近理论弹性极限,相应的最大拉伸应力达到约89至98GPa。在结合系统计算模拟和表征变形前和变形后结构特征之后,研究者将同时存在的高强度和大弹性应变归因于小体积金刚石纳米针与微米级和更大的试样相比缺陷少,以及相对光滑的表面。该发现通过对金刚石纳米结构、几何形状、弹性应变和物理性质进行优化设计,为新应用提供了潜力。 文献链接:Ultralarge elastic deformation of nanoscale diamond(Science, 2018, DOI: 10.1126/science.aar4165) 材料牛资讯详戳:Science发表中国学者颠覆传统的发现:金刚石不再是钢铁直男,是可以弹性变形的软妹子! 4、Nature:合成各类二维金属硫化物的全能方法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刘政教授,日本国家高等工业科学技术研究所的林君浩博士以及北京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的刘广同教授(共同通讯作者)的联合团队证明熔融盐辅助化学气相沉积可广泛应用于合成各种原子级厚度的二维过渡族金属硫族化合物(TMDCs)材料,通过熔融盐辅助的化学气相沉积法合成了47种二维TMDCs材料,其中包括32种二元化合物(基于过渡金属Ti、Zr、Hf、V、Nb、Ta、Mo、W、Re、Pt、Pd和Fe ),13种合金 (包括三元、一元和一元),以及两种异质结构化合物。单层NbSe2和MoTe2样品中的超导性以及在MoS2和ReS2中的高迁移率的证据证明,该团队采用此方法合成的大多数材料都是可用的。 文献链接:A library of atomically thin metal chalcogenides(Nature,2018,DOI: 10.1038/s41586-018-0008-3) 材料牛资讯详戳:今日Nature:厉害!一招把2D金属硫化物合遍了元素周期表 5、Nature:锂过量的正极材料中可逆的Mn2+/Mn4+氧化还原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Jinhyuk Lee和Gerbrand Ceder(共同通讯作者)提供了一种结合高价阳离子和在无序 - 岩盐结构中部分氟取代氧以将可逆的Mn2+/Mn4+双氧化还原引入锂过量正极材料的策略。由此制备的富锂正极具有高容量(> 300 mAh g-1)和高能量密度(约1,000 Wh kg-1)。Mn2+/Mn4+氧化还原的使用降低了氧的氧化还原活性,从而使材料稳定,为先进锂离子电池高性能富锰正极的设计开辟了新的机遇。 文献链接:Reversible Mn2+/Mn4+ double redox in lithium-excess cathode materials(Nature ,2018,DOI: 10.1038/s41586-018-0015-4) 材料牛资讯详戳: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Nature:锂过量的正极材料中可逆的Mn2+/ Mn4+双氧化还原 6、Science:光致晶格膨胀制备高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Wanyi Nie、Aditya D. Mohite(共同通讯)等人发表文章发现连续光照会导致混合钙钛矿薄膜中的均匀晶格膨胀,这对于获得高效率光伏器件是至关重要的。该研究表明在全光谱一个太阳光(100mW/cm2)照明下连续操作超过1500小时,光致晶格膨胀不会损害这些高效光伏器件的稳定性。此外,这种电池在未封装的情况下,在一个太阳光下连续照射2250个小时,其性能还可以维持在60%,而封装后的电池在相同的环境下其性能也无衰减表现。 文献链接:Light-induced lattice expansion leads to high-efficiency perovskite solar cells(Science,2018,DOI: 10.1126/science.aap8671) 材料牛资讯详戳:这个国家实验室团队又把钙钛矿发在了Science:光致晶格膨胀制备高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7、Nature:晶体多晶型选择的分子成核机理与控制策略 比利时结构生物学研究中心Mike Sleutel和格勒诺布尔阿尔卑斯大学Alexander E. S. Van Driessche(共同通讯)使用时间分辨低温透射电子显微镜来对蛋白质葡萄糖异构酶晶体的成核进行成像,并在分子分辨率下揭示导致两种结晶状态和一种凝胶状态的成核途径。团队展示了在结构形成最初阶段能够发生的多态性选择,以及基于每个空间组的特定构件块。此外,该研究通过定点诱变能够选择性地形成所需的多晶型物,特别是调整分子间键合或凝胶接种来展示对系统的控制。这些见解表明了控制大分子相变的方法,有助于开发基于蛋白质的药物递送系统和大分子晶体学。 文献链接:Molecular nucleation mechanisms and control strategies for crystal polymorph selection(Nature,2018,doi:10.1038/nature25971) 材料牛资讯详戳:今日Nature:晶体多晶型选择的分子成核机理与控制策略 8、Nature:粒子映射 韩国浦项科技大学的Junsuk Rho和首尔大学的Ki Tae Nam(共同通讯)等人阐述了一种可用于合成高度手性金纳米颗粒的方法,这种基于溶液的方法不仅可用于合成还能控制金纳米颗粒相应的手性性质。研究人员利用半胱氨酸及其多肽来对映选择性地链接晶种,从而在金粒子生长过程中引发手性,这一合成方法为手性检测等领域提供了新的机遇。 文献链接:Amino-acid- and peptide-directed synthesis of chiral plasmonic gold nanoparticles(Nature, 2018, DOI: 10.1038/s41586-018-0034-1) 9、Nature:新型硅纳米光电器件 麻省理工学院Amir H. Atabaki(通讯作者)等人利用多晶硅在玻璃表面的沉积将光子平台引入到块体硅CMOS芯片上。通过这种方法,研究人员可在芯片上实现光学波导和谐振,高速的光学调制以及灵敏的光电检测。这项研究为将光子器件和纳米器件的结合奠定了基础。 文献链接:Integrating photonics with silicon nanoelectronics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of systems on a chip(Nature, 2018, DOI: 10.1038/s41586-018-0028-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