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光量子芯片中试平台首片6寸薄膜铌酸锂光子芯片下线》

  • 编译者: AI智能小编
  • 发布时间:2025-06-24
  • 无锡光量子芯片中试平台近期成功下线了首片6寸薄膜铌酸锂光子芯片晶圆,并实现了高性能薄膜铌酸锂调制器芯片的规模化量产。上海交大无锡光子芯片研究院于2022年底启动建设,成为国内首条光子芯片中试线。该平台的投产标志着研究院贯通了“技术研发—工艺验证—规模量产”的全链条能力,显著提升了我国在量子科技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中试平台年产能达到1.2万片薄膜铌酸锂晶圆,未来将与更多产业链企业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应用。为了克服制备工艺难题,研究院引进了110台国际顶级CMOS工艺设备,实现了高精度波导刻蚀和优异的性能指标,包括调制带宽突破110GHz、插入损耗低至3.5dB以下。 近期,中试平台将发布工艺设计包,公开核心工艺参数与器件模型,旨在缩短研发周期,加速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这一举措将为产业链企业提供从概念设计到流片验证再到量产的全流程支持,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光子芯片领域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相关报告
  • 《科学家展示用于量子科学的新材料组合——金刚石和铌酸锂组合被纳入单一纳米芯片》

    • 来源专题:计量基标准与精密测量
    • 编译者:李晓萌
    • 发布时间:2024-01-24
    • 金刚石和铌酸锂通常被誉为高性能量子材料。现在,在美国能源部阿贡国家实验室领导的国家量子信息科学研究中心(Q-NEXT)中心的支持下,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们将这两种材料组合成了一个量子器件,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果。 近日在发表在《ACS Photonics》期刊上的一项研究(“金刚石色心和薄膜铌酸锂的高效光子集成”,《ACS Photonics》,2023年. DOI: 10.1021/acsphotonics.3c00992)中,研究人员将两种纳米结构(一种由金刚石制成,另一种由铌酸锂制成)组合到一个单一的芯片上。研究人员然后将光从金刚石发送到铌酸锂,并测量成功穿过它的光的比例。该比例越大,材料的耦合就越有效,并且作为量子器件中的组件配对的前景就越有希望。研究结果表明,多达92%的光从金刚石跃迁至铌酸锂。
  • 《我国团队研制出世界首个氮化镓量子光源芯片》

    • 编译者:李晓萌
    • 发布时间:2024-06-12
    • 近日,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量子实验室研究团队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合作,在国际上首次研制出氮化镓量子光源芯片,这是电子科技大学“银杏一号”城域量子互联网研究平台取得的又一项重要进展。 量子光源芯片是量子互联网的核心器件,可以看作是点亮“量子房间”的“量子灯泡”,让联网用户拥有进行量子信息交互的能力。 研究团队通过迭代电子束曝光和干法刻蚀工艺,攻克高质量氮化镓晶体薄膜生长、波导侧壁与表面散射损耗等技术难题,在国际上首次将氮化镓材料运用于量子光源芯片。 目前,量子光源芯片多使用氮化硅等材料进行研制,与之相比,氮化镓量子光源芯片在输出波长范围等关键指标上取得突破,输出波长范围从25.6纳米增加到100纳米,并可朝着单片集成发展。 “这意味着,‘量子灯泡’可以点亮更多房间。”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教授、天府绛溪实验室量子互联网前沿研究中心主任周强解释,通过为量子互联网的建设提供更多波长资源,可以满足更多用户采用不同波长接入量子互联网络的需求。 就在一个多月前,该团队将光纤通信波段固态量子存储的容量提升至1650个模式数,突破了该领域的世界纪录。接连取得研究进展,将进一步为大容量、长距离、高保真量子互联网的建设提供关键器件基础。 相关研究成果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期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