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光量子芯片中试平台首片6寸薄膜铌酸锂光子芯片下线》

  • 编译者: AI智能小编
  • 发布时间:2025-06-24
  • 无锡光量子芯片中试平台近期成功下线了首片6寸薄膜铌酸锂光子芯片晶圆,并实现了高性能薄膜铌酸锂调制器芯片的规模化量产。上海交大无锡光子芯片研究院于2022年底启动建设,成为国内首条光子芯片中试线。该平台的投产标志着研究院贯通了“技术研发—工艺验证—规模量产”的全链条能力,显著提升了我国在量子科技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中试平台年产能达到1.2万片薄膜铌酸锂晶圆,未来将与更多产业链企业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应用。为了克服制备工艺难题,研究院引进了110台国际顶级CMOS工艺设备,实现了高精度波导刻蚀和优异的性能指标,包括调制带宽突破110GHz、插入损耗低至3.5dB以下。 近期,中试平台将发布工艺设计包,公开核心工艺参数与器件模型,旨在缩短研发周期,加速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这一举措将为产业链企业提供从概念设计到流片验证再到量产的全流程支持,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光子芯片领域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相关报告
  • 《科学家展示用于量子科学的新材料组合——金刚石和铌酸锂组合被纳入单一纳米芯片》

    • 来源专题:计量基标准与精密测量
    • 编译者:李晓萌
    • 发布时间:2024-01-24
    • 金刚石和铌酸锂通常被誉为高性能量子材料。现在,在美国能源部阿贡国家实验室领导的国家量子信息科学研究中心(Q-NEXT)中心的支持下,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们将这两种材料组合成了一个量子器件,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果。 近日在发表在《ACS Photonics》期刊上的一项研究(“金刚石色心和薄膜铌酸锂的高效光子集成”,《ACS Photonics》,2023年. DOI: 10.1021/acsphotonics.3c00992)中,研究人员将两种纳米结构(一种由金刚石制成,另一种由铌酸锂制成)组合到一个单一的芯片上。研究人员然后将光从金刚石发送到铌酸锂,并测量成功穿过它的光的比例。该比例越大,材料的耦合就越有效,并且作为量子器件中的组件配对的前景就越有希望。研究结果表明,多达92%的光从金刚石跃迁至铌酸锂。
  • 《PsiQuantum发布百万量子比特光子芯片组Omega》

    • 编译者:AI智能小编
    • 发布时间:2025-08-27
    • 美国加州量子初创公司PsiQuantum发布了一款专为实用规模百万量子比特量子计算机设计的量子光子芯片组Omega。这款芯片组集成了高性能单光子源、超导探测器和低损耗光开关等先进组件,并采用Global Foundries公司的大批量半导体制造工艺。Omega芯片组在多个技术指标上设立了新基准,包括单量子比特态制备和测量保真度达到99.98%,双光子量子干涉可见度达到99.5%,以及芯片间量子互联保真度为99.72%、双量子比特融合门保真度为99.22%。 该芯片组利用硅光子学并引入钛酸钡(BTO)等新材料,实现了低损耗和高速光交换,同时消除了对传统稀释机的需求,使用简化的高功率冷却系统,支持可扩展部署。这种冷却解决方案在2-4°开尔文下运行,与工业规模的低温装置集成,助力高效、大规模的量子计算基础设施。 PsiQuantum的方法侧重于基于融合的量子计算(FBQC),使用单光子作为量子位并通过光纤将其集成到可扩展系统中。该公司已经展示了长达250米的高保真量子互连,这是构建大规模容错量子系统的关键一步。PsiQuantum计划于今年晚些时候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和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的量子计算中心破土动工,这些中心将容纳其首个大规模量子系统,标志着从研究到工业规模量子计算的过渡。相关论文发表在Nature上,题为“A manufacturable platform for photonic quantum compu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