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加州大学开发出可自修复3D打印材料》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2-15
  • 南加州大学维特比工程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可自修复的3D打印橡胶材料,可实现快速制造,这种材料遭遇破裂或刺穿可以进行自我修复。这种材料将为鞋类、轮胎、软机器人甚至电子设备制造带来改变契机,在缩短制造时间的同时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

    新型材料使用基于光聚合的3D打印方法制造,即通过光把液态树脂材料固化成所需图形或形状。3D打印使用具有硫醇和二硫化物基团的弹性体油墨,其中硫醇基团在增材制造过程中促进硫醇-烯的光聚合,二硫化物基团在自愈合过程中实现二硫化物复分解反应。研究人员发现,通过在光聚合反应过程中添加氧化剂,硫醇开始转化为二硫化物化学基团。二硫化物在破碎时能够改造重组,从而实现自我修复。研究人员指出这两组材料之间的比例是实现自修复能力的关键。当氧化剂逐渐增加时,自愈行为变强,但光聚合行为变弱,这两种行为之间存在竞争。

    研究人员发现了能够实现高度自我修复和相对快速的光聚合的比例并进行了试验。在短短5秒钟内,可以打印17.5毫米的正方形,在大约20分钟内完成整个物体,受损后可以在几个小时内自行修复。研究人员展示了该种材料在一系列产品上的性能,包括鞋垫、软机器人、多相复合材料和电子传感器。经验证,仅通过升高温度就可以减少材料愈合时间。该材料在被切成两半后,置于60℃环境下两小时即可完全愈合,并且强度和功能得以保持。

    研究人员指出,在不同的温度下(40℃~60℃),材料愈合率接近100%,通过改变温度,可以控制愈合速度,即使在室温下,材料仍然可以自我修复。在实现3D可印刷软质材料之后,研究人员正在开发其他不同硬度的可自愈合材料,从现有的软橡胶到刚性硬塑料,这些可用于车辆部件、复合材料、甚至防弹衣。

  • 原文来源:http://www.xincailiao.com/news/news_detail.aspx?id=423075
相关报告
  • 《加州大学工程师用天然材料3D打印离体生长的的组织》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12-05
    • 据南极熊了解,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生物工程师开发了一种易于使用的3D生物打印技术,用天然材料制作逼真的器官组织模型。作为概念验证,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3D打印血管网络能够将乳腺癌肿瘤保持在体外,并且是血管化人体肠道的模型。 (L-R):生物工程研究生Michael Hu和本科生Xin Yi(Linda)Lei使用他们团队的新3D生物打印技术构建血管化肠道模型。 研究人员表示,目标不是制造可以植入体内的人造器官,而是制造易于生长的人体器官模型,可以在体外研究或用于药物筛选。 “我们希望让日常科学家更容易 - 他们可能没有其他3D打印技术所需的专业化 - 制作他们正在研究的任何人体组织的3D模型,”第一作者,生物工程博士生Michael Hu说。他是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雅各布工程学院的学生。 “模型将比标准的2D或3D细胞培养更先进,并且在测试新药时与人类更相关,目前在动物模型上进行。” 为了建立一个活的血管网络,研究人员首先使用Autodesk数字化设计一个支架。研究人员使用商用3D打印机,用称为聚乙烯醇的水溶性材料打印脚手架。然后,他们将厚厚的涂层 - 由天然材料制成 - 倒在支架上,让它固化,然后将支架材料冲洗到内部以形成中空血管通道。接下来,他们用内皮细胞覆盖通道内部,内皮细胞是排列在血管内部的细胞。最后一步是使细胞培养基流过血管以保持细胞存活和生长。 血管由体内发现的天然物质制成,如纤维蛋白原(一种在血凝块中发现的化合物)和基质,一种可商购的实际哺乳动物细胞外基质形式。 然而,发现合适的材料是最大的挑战之一,该研究的共同作者、生物工程本科生辛毅(琳达)雷表示。 “我们想要使用天然材料而不是合成材料,因此我们可以尽可能地制作与身体内部物品尽可能接近的材料。他们还需要能够使用我们的3D打印方法。” Ami Dailamy是马里实验室的生物工程研究生,他设计了一个3D打印支架。 在一组实验中,研究人员使用打印的血管来保持乳腺癌肿瘤组织在体外存活。 “我们的希望是,可以运用我们的系统制作可用于测试体外抗癌药物的肿瘤模型,”胡说。他们从小鼠中提取肿瘤碎片,然后将一些碎片嵌入打印的血管网络中。其他部分保存在标准3D细胞培养物中。三周后,封装在血管印迹中的肿瘤组织保持活着。与此同时,那些处于标准3D细胞培养中的细胞大部分已经死亡。 在另一组实验中,研究人员创建了血管化肠道模型。该结构由两个通道组成。一个是直肠管,内衬肠上皮细胞以模仿肠道;另一个是血管通道(内衬细胞),在肠道周围盘旋。目的是重建一个被血管网络包围的肠道。然后给每个通道提供针对其细胞优化的培养基。在两周内,这些频道开始呈现更逼真的形态。例如,肠道已经开始发芽绒毛,绒毛是肠壁内侧的微小指状突起。 “通过这种策略,我们可以开始在离体环境中制造复杂、长寿的系统。未来,这可能取代动物用于制造这些系统,这就是正在做的事情,”马里说。 “这是一个概念证明,表明我们可以将不同类型的细胞组织在一起,如果我们想要在体内模拟多器官相互作用,这很重要。在一个打印品中,我们可以创建两个不同的局部环境,每个环境保持不同活着的细胞类型,并放在一起足够接近,以便它们可以相互作用,”胡说。 该研究最近发表在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上,未来的工作将集中在优化打印血管和开发更接近模仿体内血管化肿瘤模型。
  • 《多伦多大学开发出可快速修复深度伤口的手持式皮肤3D打印机》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5-09
    • 多伦多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创新的 3D 生物打印设备――手持式皮肤 3D 打印机,能够在深度伤口上打印皮肤组织。该打印机可以在原位形成组织,并且可以在两分钟或更短时间内完成。 在 3D 生物打刷领域,3D 打印皮肤组织可能是该技术最有前景的应用之一,其中一些有效的皮肤组织再生解决方案得到了广泛测试并获批准。然而,目前用于在实验室使用的生物打印设备体积往往过大,通常相当昂贵和复杂,这限制了它在临床中的应用。多伦多大学研究人员的 3D 皮肤打印机可以为这些问题提供解决方案,而价格便宜更实用。 深层伤口的患者通常会对皮肤的三层皮肤造成损伤: 表皮层、真皮层和皮下组织。目前优选的治疗方法称为分裂厚度皮肤移植术,其中将健康的供体皮肤被移植到表层表皮和部分真皮上。需要有足够的供体皮肤来覆盖这三层,这种分层厚度植皮方法才有效,但这种情况很少有可能发生。部分受伤部位通常“未移植”或未被覆盖,以至于导致愈合不良的结果。 手持式 3D 生物打印机使用的是薄棉纸和一种特殊的生物墨水,可以促进组织的再生。将组织片放置在伤口区域的特定部位,形成有效再生受损皮肤的基部。生物墨水是由含有蛋白质的生物材料组成的,所述生物材料包括真皮中最丰富的蛋白质胶原蛋白以及对伤口愈合至关重要的蛋白质纤维蛋白。这些生物墨水的材料沿着每个薄棉纸的内部垂直排列。 手持式 3D 生物打印设备的大小类似于一个小型鞋盒,重量不到一公斤 (2.2 磅)。操作员需进行短期培训,而且它消除了许多常规 3D 生物打印设备经常需要的清洗和孵化阶段。该团队希望有一天他们的便携式 3D 生物打印机可以在临床应用中使用,以彻底改变烧伤和其他主要皮肤伤口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