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发现奥密克戎BQ和XBB亚变体迅速传播的机理-免疫逃逸能力更强》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编译者: 蒋君
  • 发布时间:2022-12-19
  • 12月13日,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论文报道了疫苗接种者和新冠感染者血清中BQ.1、BQ.1.1、XBB和XBB.1的中和显著受损,包括在使用过WA1/BA.5二价mRNA疫苗增强的个体的血清中也一样。能够中和原始奥密克戎变体的单克隆抗体对这些新的亚变体基本上没有活性。BQ.1和BQ.1.1于7月初在尼日利亚首次被发现,随后在欧洲和北美急剧扩散,目前分别占法国、英国和美国病例的67%、35%和47%。XBB和XBB.1于8月中旬在印度首次被发现,并迅速在印度、新加坡和亚洲其他地区成为主流。BQ.1和BQ.1.1由BA.5进化而来,而XBB和XBB.1是由两个BA.2谱系BJ.1和BA.2.75重组而来。这两个亚系正在继续进化和多样化,突变的复杂性不断增加。研究结果表明,BQ和XBB亚变体对当前的新冠疫苗构成了威胁,使所有已授权使用的抗体失去活性,未来可能因其在逃避抗体方面的优势而在人群感染中占主导地位。
  • 原文来源: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2)01531-8#%20
相关报告
  • 《Cell:奥密克戎BQ和XBB逃逸能力,强到令人担忧》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2-12-21
    • 最近,新冠病毒奥密克戎突变株新亚型BQ和XBB正在迅速传播。这可能是由于它们额外的刺突蛋白突变导致对疫苗接种产生的中和抗体具有更强的逃逸能力。 自去年冬天以来,奥密克戎一直是全世界范围内的主要流行株,其中BA.5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奥密克戎亚型,BA.5在今年夏秋之际引发了大量新增病例。近期,美国新增的COVID-19病例中约68%由BQ.1或BQ.1.1这两种奥密克戎新亚型引起的。而在新加坡、孟加拉国和印度在内的亚洲国家,奥密克戎新亚型XBB正在掀起了新的感染浪潮。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何大一团队等在 Cell 期刊发表了题为:Alarming antibody evasion properties of rising SARS-CoV-2 BQ and XBB subvariant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证实了BQ.1、BQ.1.1、XBB和XBB.1这些奥密克戎亚型具有目前已知最强的逃逸中和抗体的能力,因此,它们可能因为在逃逸中和抗体方面的优势而在人群中占据主导地位,成为新的主要流行株。 这项研究显示,新冠疫苗及感染者血清对BQ.1、BQ.1.1、XBB和XBB.1的中和能力明显下降,包括WA1/BA.5二价mRNA疫苗加强的个体的血清。   针对BQ和XBB的中和滴度分别降低了13-81倍和66-155倍,这远远超过之前观察到的任何新冠突变株的情况。而能够中和早期奥密克戎的单克隆抗体对这几个奥密克戎亚型基本无效。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结果表明,奥密克戎BQ和XBB对当前的新冠疫苗(包括针对突变株的二价mRNA疫苗)构成了严重威胁,而且目前所有的治疗性单克隆抗体也对它们无效。因此,BQ和XBB可能因为在逃逸中和抗体方面的优势而在人群中占据主导地位,成为新的主要流行株。 何大一,1952年11月3日出生于中国台湾,12岁时随家人移民到美国加州洛杉矶市。1970年,何大一考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并在四年后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后在哈佛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1981年6月5日,美国疾控中心发布了5例艾滋病病例报告,这也是世界上首次发现艾滋病。此时的何大一在西奈医疗中心当实习医生,他接触到了这一批最早的艾滋病病例。 此后何大一致力于艾滋病研究,成为世界上最早认识到艾滋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科学家之一,也成为首先阐明艾滋病病毒复制多样性的科学家之一。 1996年,面对艾滋病患者频频出现的耐药性问题,何大一提出了“鸡尾酒疗法”,将多种抗艾滋病药物组成一个组合,将蛋白酶抑制剂药物和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及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药物组合使用,相较单一药物,能更有效地治疗艾滋病,且更不易出现耐药性。 鸡尾酒疗法自1996年使用以来,有效降低了艾滋病人死亡率,目前仍是最常用、效果最显著的艾滋病治疗方法之一。由于“鸡尾酒疗法”对于艾滋病治疗的卓越贡献,何大一于1996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年度人物,2010年,被《时代》周刊称为“打败艾滋病的人”。
  • 《这个冬天,情况复杂,多个奥密克戎新突变亚型迅速崛起,让疫情难以预测》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2-12-13
    • 最近,大多数新增COVID-19病例病例来自奥密克戎新亚型,据美国疾控中心最新估计,目前美国约68%的新增COVID-19病例是由BQ.1或BQ.1.1这两种奥密克戎新亚型引起的。 BQ.1和BQ.1.1都是奥密克戎的亚型,自去年冬天以来,奥密克戎一直是全世界范围内的主要流行株,其中BA.5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奥密克戎亚型,BA.5在今年夏秋之际引发了大量新增病例。而如今,BA.5正在消退,只占现在新增病例的14%左右。 而在新加坡、孟加拉国和印度在内的亚洲国家,一种名为XBB的奥密克戎亚型正在掀起了新的感染浪潮。新加坡在XBB疫情期间,COVID-19住院和死亡人数有小幅上升,但其严重程度比之前的疫情要小。 据《纽约时报》报道,最近美国几乎所有州的住院人数都在增加,尽管新增病例和住院人数有所上升,但与早期疫情相比,现在的新冠相关死亡人数已经大幅下降。随着冬季和假期的到来,旅行和聚会可能会加剧新冠和流感的传播。 BQ.1和BQ.1.1是奥密克戎的新突变株,奥密克戎是去年冬天首次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变种”,奥密克戎的出现引发了新一轮的大规模COVID-19感染。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说法,BQ.1来源于奥密克戎BA.5株,并带有一些额外突变。而BQ.1.1携带了额外的关键突变,使其成为需要格外密切关注的对象。 2022年11月18日,德国莱布尼茨灵长类动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柳叶刀·传染病》期刊发表了题为:Omicron sublineage BQ.1.1 resistance to monoclonal antibodies 的文章【1】。 该研究显示,奥密克戎新亚型BQ.1.1对目前所有已知的单克隆抗体治疗都具有耐药性。 该研究观察了奥密克戎的变种BJ.1、BA.4.6、BA.2.75.2和BQ.1.1,以及目前所有可用的新冠单克隆抗体对它们的有效性。结果显示,所有这些变种都对某些单克隆抗体治疗具有耐药性,而BQ.1.1对所有的单克隆抗体治疗都具有耐药性。 而在2022年12月6日,德克萨斯大学医学部石培勇等人在 Nature Medcine 期刊发表了题为:Low neutralization of SARS-CoV-2 Omicron BA.2.75.2, BQ.1.1, and XBB.1 by parental mRNA vaccine or a BA.5-bivalent booster 的研究论文【2】。 该研究显示,针对奥密克戎BA.4和BA.5的二价mRNA疫苗对新出现的奥密克戎亚型BA.2.75.2、BQ.1.1或XBB.1没有产生强大的中和作用。而先前的感染会显著增强了二价mRNA疫苗诱导的中和作用的幅度和广度。 虽然,这些奥密克戎新亚型能够逃逸治疗性单克隆抗体和疫苗,但整体上,这些疫苗依然能够有效预防新冠重症和死亡。 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曹云龙团队一直在研究新冠病毒突变株的免疫逃逸能力,他在近期接受 Nature 采访时表示,现在的情况就像是“新冠变种汤”。 谢晓亮/曹云龙团队近期在预印本 bioRxiv 发表了题为:Imprinted SARS-CoV-2 humoral immunity induces convergent Omicron RBD evolution 的研究论文【3】。 该研究显示,XBB相对于BQ.1的优势可能部分是由于刺突蛋白受体结合域(RBD)之外的变化,XBB在编码刺突蛋白N端结构域(NTD)的部分基因组中也有突变,XBB能够逃逸针对NTD的中和性抗体,这可能会使它感染对BQ.1及相关亚型免疫的人。但值得注意的是,BQ.1正以极快的速度出现NTD区域的突变。这些突变大大增强了这些变体逃逸接种疫苗和以前感染所产生的中和抗体的能力。 曹云龙博士表示,如果感染了BQ.1,可能会对XBB有一些保护作用,但这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提供证据。 总的来说,当前的奥密克戎新亚型BQ.1、BQ.1.1、XBB等正在形成一种所谓的“新冠变种汤”,这些能够逃逸免疫的奥密克戎新亚型的多样性是前所未有的。随着北半球冬季的到来和节假日的人员流动,这些复杂性使得预测未来的感染浪潮更加困难。 论文链接: 1. https://doi.org/10.1016/S1473-3099(22)00733-2 2.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2-02162-x 3. https://doi.org/10.1101/2022.09.15.507787 4.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2-03445-6 5. https://www.cnet.com/health/medical/what-we-know-about-bq-1-and-bq-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