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发现奥密克戎BQ和XBB亚变体迅速传播的机理-免疫逃逸能力更强》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编译者: 蒋君
  • 发布时间:2022-12-19
  • 12月13日,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论文报道了疫苗接种者和新冠感染者血清中BQ.1、BQ.1.1、XBB和XBB.1的中和显著受损,包括在使用过WA1/BA.5二价mRNA疫苗增强的个体的血清中也一样。能够中和原始奥密克戎变体的单克隆抗体对这些新的亚变体基本上没有活性。BQ.1和BQ.1.1于7月初在尼日利亚首次被发现,随后在欧洲和北美急剧扩散,目前分别占法国、英国和美国病例的67%、35%和47%。XBB和XBB.1于8月中旬在印度首次被发现,并迅速在印度、新加坡和亚洲其他地区成为主流。BQ.1和BQ.1.1由BA.5进化而来,而XBB和XBB.1是由两个BA.2谱系BJ.1和BA.2.75重组而来。这两个亚系正在继续进化和多样化,突变的复杂性不断增加。研究结果表明,BQ和XBB亚变体对当前的新冠疫苗构成了威胁,使所有已授权使用的抗体失去活性,未来可能因其在逃避抗体方面的优势而在人群感染中占主导地位。
  • 原文来源: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2)01531-8#%20
相关报告
  • 《Cell:奥密克戎BQ和XBB逃逸能力,强到令人担忧》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2-12-21
    • 最近,新冠病毒奥密克戎突变株新亚型BQ和XBB正在迅速传播。这可能是由于它们额外的刺突蛋白突变导致对疫苗接种产生的中和抗体具有更强的逃逸能力。 自去年冬天以来,奥密克戎一直是全世界范围内的主要流行株,其中BA.5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奥密克戎亚型,BA.5在今年夏秋之际引发了大量新增病例。近期,美国新增的COVID-19病例中约68%由BQ.1或BQ.1.1这两种奥密克戎新亚型引起的。而在新加坡、孟加拉国和印度在内的亚洲国家,奥密克戎新亚型XBB正在掀起了新的感染浪潮。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何大一团队等在 Cell 期刊发表了题为:Alarming antibody evasion properties of rising SARS-CoV-2 BQ and XBB subvariant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证实了BQ.1、BQ.1.1、XBB和XBB.1这些奥密克戎亚型具有目前已知最强的逃逸中和抗体的能力,因此,它们可能因为在逃逸中和抗体方面的优势而在人群中占据主导地位,成为新的主要流行株。 这项研究显示,新冠疫苗及感染者血清对BQ.1、BQ.1.1、XBB和XBB.1的中和能力明显下降,包括WA1/BA.5二价mRNA疫苗加强的个体的血清。   针对BQ和XBB的中和滴度分别降低了13-81倍和66-155倍,这远远超过之前观察到的任何新冠突变株的情况。而能够中和早期奥密克戎的单克隆抗体对这几个奥密克戎亚型基本无效。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结果表明,奥密克戎BQ和XBB对当前的新冠疫苗(包括针对突变株的二价mRNA疫苗)构成了严重威胁,而且目前所有的治疗性单克隆抗体也对它们无效。因此,BQ和XBB可能因为在逃逸中和抗体方面的优势而在人群中占据主导地位,成为新的主要流行株。 何大一,1952年11月3日出生于中国台湾,12岁时随家人移民到美国加州洛杉矶市。1970年,何大一考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并在四年后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后在哈佛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1981年6月5日,美国疾控中心发布了5例艾滋病病例报告,这也是世界上首次发现艾滋病。此时的何大一在西奈医疗中心当实习医生,他接触到了这一批最早的艾滋病病例。 此后何大一致力于艾滋病研究,成为世界上最早认识到艾滋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科学家之一,也成为首先阐明艾滋病病毒复制多样性的科学家之一。 1996年,面对艾滋病患者频频出现的耐药性问题,何大一提出了“鸡尾酒疗法”,将多种抗艾滋病药物组成一个组合,将蛋白酶抑制剂药物和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及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药物组合使用,相较单一药物,能更有效地治疗艾滋病,且更不易出现耐药性。 鸡尾酒疗法自1996年使用以来,有效降低了艾滋病人死亡率,目前仍是最常用、效果最显著的艾滋病治疗方法之一。由于“鸡尾酒疗法”对于艾滋病治疗的卓越贡献,何大一于1996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年度人物,2010年,被《时代》周刊称为“打败艾滋病的人”。
  • 《奥密克戎免疫逃避添更多证据》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1-12-28
    • 据最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报道,美国哥伦比亚研究人员与中国香港大学科学家合作的一项新研究增添了更多证据表明,奥密克戎变体可以逃避疫苗和自然感染赋予的免疫保护,需要新的疫苗和治疗方法来预测病毒可能如何快速演变。   奥密克戎变体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病毒刺突蛋白的变化数量惊人,这可能对当前疫苗和治疗性抗体的有效性构成威胁。   这项新研究表明,疫苗抗体对奥密克戎的中和作用大幅下降。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将疫苗接种产生的抗体与活病毒和实验室构建的模拟奥密克戎假病毒相结合,测试了抗体中和奥密克戎的能力。   与祖先病毒相比,使用4种国外最广泛使用的疫苗(莫德纳、辉瑞、阿斯利康、强生)中的任何一种进行完全接种的人的抗体,在中和奥密克戎变体方面的效果明显较差。来自先前感染者的抗体甚至更难以中和奥密克戎。   虽然接受了两种mRNA疫苗中任何一种加强针的个体可能会得到更好的保护,但他们的抗体也表现出对奥密克戎的中和活性相对减弱。   研究人员表示,新的结果表明,以前感染过的人和完全接种过疫苗的人都有感染奥密克戎变体的风险。即使是第三次加强注射,也可能无法充分防止奥密克戎感染,但研究人员建议接种一次加强针,因为个体仍然会从一些免疫力中受益。   这些结果与其他中和研究以及来自南非和英国的早期流行病学数据一致,数据显示两剂疫苗对奥密克戎引发的症状性疾病的功效显著降低。   研究还表明,大多数单克隆抗体无法中和奥密克戎变体。在感染过程的早期给药时,单克隆抗体可以防止许多人患上重症。但这项新研究表明,目前使用的所有疗法和大多数正在开发的疗法,如果它们真的有效的话,对奥密克戎的效果也要差得多。   在单克隆抗体的中和研究中,只有一种(中国批准的Brii198)对奥密克戎保持显著的活性。奥密克戎的一种次要形式对当今临床使用的所有抗体完全耐药。研究人员指出,奥密克戎现在是科学家所见过的最完整的中和“逃逸者”。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还在奥密克戎中发现了4个新的尖峰突变,这些突变有助于病毒逃避抗体。这些信息为设计对抗新变种的新方法提供了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