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9日,德国德累斯顿-德国-西班牙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基于石墨烯的方法,以提高科学家产生太赫兹脉冲的效率。在该系统中,研究人员用金属片状结构(特别是金片状)涂覆了石墨烯片。
目前,科学家使用加速器设备和大型激光器来产生太赫兹波,通常很复杂。新材料系统的功能使其能够与现有的半导体技术兼容,从而可以有效地从千兆赫兹频率过渡到太赫兹频率,并且在执行这种过渡的电流源和转换器上具有更高的效率。
尽管石墨烯是已知的倍频器(当低太赫兹频率范围[0.3至0.7 THz]的光脉冲照射2D碳材料时,它们会转换为更高的频率),但太赫兹脉冲的有效生成依赖于极强的输入信号。为了可靠地生成此类信号,在全尺寸下运行的粒子加速器或大型激光系统使该方法不适用于许多应用。这些包括电通信系统,如5G。
图1. 超薄金薄片可大幅放大底层石墨烯层中的传入太赫兹脉冲(红色),从而实现高效的倍频。
为了开发一种场强度大大降低的材料系统,研究人员在石墨烯上涂了金薄片。金薄片的功能与天线非常相似,可放大石墨烯中传入的太赫兹辐射。加泰罗尼亚纳米科学与纳米技术研究所(ICN2)的Klaas-Jan Tielrooji表示,在物理系统中,该特性在石墨烯暴露于薄片时会提供非常强的电场。
该团队通过在玻璃载体上涂覆石墨烯层,然后在石墨烯上气相沉积超薄氧化铝层进行绝缘来测试其概念。然后,研究人员添加了一个金条晶格。低太赫兹范围内的光脉冲会击中材料,使入射辐射的频率倍增,从而使团队能够检测和分析过程的有效性。
“与未经处理的石墨烯相比,足够弱的输入信号足以产生倍频信号,” HZDR TELBE太赫兹设施的负责人Sergey Kovalev说。最初产生一个倍频信号所需的场强的十分之一足以使研究人员观察到倍频。转换后,脉冲功率比使用其他方法的系统强1000倍以上。
研究人员报告说,扩大金薄片的宽度并减小裸露的石墨烯层的覆盖面积可增强该过程及其效果。团队成员还展示了将输入频率提高到9倍的能力。
这种新材料增加了纯电信号从千兆赫兹过渡到太赫兹的可能性,这意味着工作量大大减少。 HZDR辐射物理研究所的Jan-Christoph Deinert表示,它可以被集成到芯片上。
研究人员说,太赫兹范围及其系统支持材料研究以及传感器和检测器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