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新能源交易“松绑” 实现全“绿”电消费》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1-03-06
  • 中新网乌鲁木齐3月3日电 (胡培根) 据新疆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疆电力交易中心)3日消息,新疆解除了成交电量中新能源占比不超13%的限制,客户购买新能源电力,不再需要与火电打捆配比,可实现全“绿”电消费,新疆新能源市场化交易再“松绑”。

    据新疆电力交易中心交易部疆内交易组织专责易炳星介绍,以前新能源作为稀缺资源,为避免分配不均,只能与火电打捆参与交易。但经过“十三五”的快速发展,至2020年末,新疆新能源装机3561万千瓦、年发电量585亿千瓦时,规模连续5年扩大。且各市场主体购买新能源电量诉求日益强烈,新能源已经具备独立参与市场化交易的条件。

    据了解,目前新疆2021年首批电力市场化交易已经实施,受上述措施影响,今年新疆首批电力直接交易中,新能源电量达9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7%,占首批成交电量的四分之一以上,规模创历史新高。据统计,今年前两个月,有16家电力客户全部用上新能源电力,市场交易电量逾100亿千瓦时,已超新疆2020年全年新能源电量交易规模。

    多年来,新疆持续探索新能源消纳方式。2016年3月,新疆电力交易中心成立以来,不断创新市场化交易品种,推动各类型新能源替代交易,实现电力市场化交易全准入,全力促进新能源消纳。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新疆电力交易中心累计组织169批次电力市场化交易,其中新能源替代交易21批次535亿千瓦时,2600家各类市场主体从中受益,极大地促进了新能源的发展和消纳。

  • 原文来源:http://www.cnenergynews.cn/
相关报告
  • 《新能源利用率“松绑”影响几何?》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6-11
    • 近日,国务院印发《2024—2025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其中提及“科学合理确定新能源发展规模,在保证经济性前提下,资源条件较好地区的新能源利用率可降低至90%”。随后,国家能源局于6月4日发布《关于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部分资源条件较好的地区可适当放宽新能源利用率目标,原则上不低于90%”。 早在2018年,为缓解弃风弃光,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清洁能源消纳行动计划》指出,2020年,确保全国平均风电利用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力争达到95%左右),弃风率控制在合理水平(力争控制在5%左右);光伏发电利用率高于95%。 在业内看来,此次新能源利用率的下调,将进一步增加新能源装机潜力和空间,为碳达峰目标实现和新能源行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为新能源发展留出更多空间 近年来,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我国新能源发展提速。截至2023年底,我国新能源装机总规模已达到10.5亿千瓦左右,约为2020年底的两倍。与此同时,在相关政策引导下,我国新能源利用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风电利用率97.3%、光伏发电利用率98%。 不过,在多位专家看来,消纳利用率约束在部分地区影响了新能源的快速发展。“若在新能源消纳困难地区仍然维持新能源利用率95%以上水平,考虑当前系统存量调节能力已经基本挖掘,需要新增建设大量新型储能等调节资源,经济代价较大,推升全社会用能成本,这不利于新能源大规模可持续发展。”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相关专家在进行政策解读时指出。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党委委员、总规划师张益国表示,随着新能源技术经济性快速提高,新能源度电成本普遍降至0.3元/千瓦时左右,部分地区甚至已经低于0.2元/千瓦时,若仍按照100%利用率考虑,为利用0.3元/千瓦时的1度电需支出0.5元的储能成本,经济上不合理。适当降低利用率指标,可促使新能源供给更加充裕。此外,过高的新能源利用率目标也将抬高系统灵活资源需求和电力供应成本,反而限制新能源发展规模。 “‘十四五’初期,风光新能源已实现平价上网,‘十四五’期间新能源单位投资和发电成本下降,具备低价上网条件,适度放开利用率仍具有经济性。”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时璟丽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适度降低利用率下限,可显著增加新能源装机潜力和空间。综合考虑利用小时数下降和装机量提升,从宏观角度看,新能源电量整体是增加的,可以持续显著增加新能源供应量和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助力实现非化石能源占比目标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驱动全产业链快速发展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新能源利用率下调,将进一步驱动全产业链发展。 “利用率下调后,国内新能源新增装机有望保持较高规模,成为支撑新能源制造业的基石。”时璟丽表示,“另外,在新型储能方面,新能源装机规模增加,也将带动储能需求增大,在调整新能源利用率、灵活性电源、各类储能、需求侧响应等方面实现优化平衡,促进新能源消纳。因此,长期来看,新型储能需求将更大,不过短期内还是要看各地电力系统的具体情况。” 汇耀品尚能源科技(嘉兴)有限公司总裁刘波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新能源利用率下调,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刺激装机容量的增长,也意味着电网对新能源电力波动范围接受度更高,将鼓励更多新能源项目的投资和建设。随着装机量增加,整个产业链短期内会迎来更大的市场需求,驱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快速发展。” “此次消纳红线的下调,也为新能源企业带来了更多直接的机遇,包括新能源发电项目接入门槛的降低,项目投资和装机容量的直接增长。此外,市场的变化也将促进产业链各环节的技术创新,以进一步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市场化的消纳机制,也将鼓励新能源企业探索更多新的商业模式,如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发展直流微网和虚拟电厂等。”刘波指出,“总而言之,消纳率的下调为行业带来了扩容的机遇,但也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技术创新、成本控制、市场适应能力等多方面。” 市场化方式消纳是大趋势 国家能源局在《通知》中称,从推进配套电网项目建设、系统调节能力提升和网源协调发展、发挥电网资源配置平台作用、优化新能源利用率目标、新能源消纳数据统计管理、常态化开展新能源消纳监测监管工作等六个方面,提出十七项措施,以提升电力系统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张益国指出,目前我国统一电力市场尚未建立,新能源外送调节责任分担、调节资源及网架建设成本疏导、受端省份火电发电需求、税收就业、送受两端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等因素,导致省间新能源灵活输电进展较慢。西北区域内已开展了省间电力市场建设,建立弹性交易机制,充分利用新能源“平滑效应”促进消纳,但仍未充分放开,其他地区进度相对较慢。 因此,《通知》也提出要打破省间壁垒,明确要求不得限制跨省新能源交易。此外,提出要加快探索建立区域电力市场等措施,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和区域间、省间资源共享能力。 “从国际上看,欧美国家电力市场体系较为完善,新能源主要通过市场化方式消纳,对利用率不设置管理目标,我国电力市场建设仍在持续推进,当前仍需通过合理设置利用率目标来稳定社会各方预期,指导行业有序发展。未来随着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建设和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新能源将逐步转变为市场化方式引导消纳。”上述电力规划设计总院专家指出。 这也给新能源企业带来挑战。刘波表示,对于新能源企业而言,未来面临的挑战包括政策不确定性、项目收益不确定性、成本控制压力、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技术创新压力等。“新能源项目需要提高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和专业性,在项目选址、技术优化、成本控制等多方面做出更加合理的投资、开发和运营管理决策,确保项目经济性和竞争力。”
  • 《国家级汽车松绑政策落地,新能源车或是利好关键》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8-29
    • 释放汽车消费潜力的靴子在国家政策层面已然落地。8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提出“释放汽车消费潜力”以及“鼓励金融机构对居民购买新能源汽车提供信贷支持”。 此举被认为是车市救市的重要举措,但多数专家认为,关键还要看落实方案的各地执行情况。 “没有接到放开限购的相关通知,目前无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仍需要通过摇号获得购买指标。”8月28日,针对咨询,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人员在经过长达5分钟的查询求证后表示。 促进汽车消费已成基调,北京尚需摇号 《意见》提出20条提振消费信心措施,其中两条明确涉及到汽车消费。第十条“释放汽车消费潜力”提出,“实施汽车限购的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探索推行逐步放宽或取消限购的具体措施。有条件的地方对购置新能源汽车给予积极支持……。”《意见》要求这一条由工信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等5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第十九条“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提出,“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和服务,推动专业化消费金融组织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对居民购买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等绿色智能产品提供信贷支持,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力度。”这条要求央行和银保监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此前部委层面已经开始对汽车限购的松绑。6月6日,国家发改委等三部门发布《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畅通资源循环利用实施方案(2019~2020年)》,提出各地不得对新能源汽车实行限行、限购,已实行的应当取消。严禁各地出台新的汽车限购规定,已实施汽车限购的地方政府应根据城市交通拥堵、污染治理、交通需求管控效果,加快由限制购买转向引导使用。 在上述方案发布前的6月2日,广东率先出台了消费刺激政策,公布《广东省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提出9方面29条具体举措。其中特别提出,逐步放宽广州、深圳汽车摇号和竞拍指标,扩大准购规模,其他地市不得再出台汽车限购规定;促进汽车消费优化升级,重点推广新能源汽车应用,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等等。 这是近年来一线城市首次放松汽车限购政策。国海证券表示,广深汽车限购松绑在全国范围内也将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后期推广值得期待。次日(6月3日),上海有关部门就“是否考虑放宽现有的汽车限购政策”传闻进行回应,称相关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尚在研究阶段。这一回应被视为其他限购城市有望跟进。 目前,除广州、深圳外,还有北京、上海、天津、贵阳、杭州、石家庄等6个城市实行机动车限购。8月26日消息,北京普通小客车指标摇号再创历史新低,中签率约为2622:1,而新能源指标有超过44万人申请,新申请者或将等到2028年。 “没有接到放开限购的相关通知,目前无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仍需要通过摇号获得购买指标。”8月28日,针对咨询,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人员在经过长达5分钟的查询求证后表示。 有专家认为,新政会在更大力度、更高层面推动中国汽车消费市场潜力的释放。 关键在执行,新能源汽车是关键 今年1月8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表示,今年将制定出台促进汽车等热点产品消费的措施。主要目的是稳定汽车消费,缓解经济下行压力。这个信息可能代表相关部委年初已经在研究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 事实上,汽车消费对国内整体消费市场意义重大。据国家统计局测算,2018年仅汽车消费一项减速,就造成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回落0.8个百分点。 继2018年出现28年来首次销量下滑后,中国汽车消费市场今年继续下行。8月12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了7月汽车产销情况,7月份中国车市销量为180.8万辆,环比下降12.1%,同比下降4.3%。在补贴退坡后,新能源汽车7月产销完成8.4万辆和8万辆,同比下降6.9%和4.7%,环比下降37.2%和47.5%。这是近三年来新能源汽车产销首次出现下跌。 有业内人士认为,除受大环境因素影响外,汽车限行、限牌也是阻碍市场销量的重要原因。新政若实施,或对车市产生一定的拉动,将能够释放一定的刚性需求。不过,也有观点认为,中国汽车市场当前存在的问题较为复杂,取消限行限购政策对汽车市场有一定影响,未来汽车新的增长点应该在三四线城市。 多数专家认为,更重要的是各地具体落实方案会如何执行。比如是放宽购车人资格还是放宽汽车数量;随着购买限制的放宽,接下来还需要培养城市居民“停车有位”的理念,因为影响城市交通的关键是“汽车使用”而非“汽车拥有”;此外,由于新能源车比燃油车对环境影响更小,加之补贴优惠、建充电桩等都是可能的支持措施,综合考虑新能源汽车或是此次刺激汽车消费的关键。 8月上旬,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汽车经销商商会对北京新能源汽车限购方面提出了四点建议,包括加大新能源汽车购买指标供应总量、引导无车家庭购买新能源汽车、对一些京郊各区单独设置新能源汽车号牌以及加大外埠牌照和“京牌外用”管控力度等等。 受政策面影响,28日A股市场汽车、家电等消费品行业明显呈现强势特征。有机构认为,与此次消费政策相关的汽车、家电、夜间消费等板块也可能成为后期行情的热点之一,截至当日收盘,一汽夏利、力帆股份、华菱星马、宁波华翔、西仪股份等汽车板块个股涨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