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成功发射世界上最先进的测冰卫星》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mall
  • 发布时间:2018-10-18
  • 9月15日上午6点02分,美国宇航局(NASA)在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用Delta II火箭成功发射了一颗测冰卫星,计划助力未来十年的南极研究。这颗冰、云和陆地高程卫星2号(简称ICESat-2)是同类中最先进的激光卫星,可测量极地高度的变化,并计算其对全球海平面和气候变化的潜在影响。

    斯克里普斯海洋学研究所(Scripps)的科学家们为ICESat-2任务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冰川学家、Scripps地球物理和行星物理研究所教授Helen Fricker。Fricker教授的科研重点是南极洲和格陵兰岛的冰盖及其在气候系统中的作用。由于这些地区面积庞大且难以在地面监测,只能依靠卫星雷达和激光测高以及其他遥感数据来了解冰盖变化过程,而ICESat-2收集的数据将对她的学术研究起到重要作用。

    ICESat-2拥有目前全球最先进的尖端技术:卫星内装有一个高级地形激光高度计系统(ATLAS),可以每秒发送10,000个激光脉冲到地球表面,并通过计算脉冲返回到卫星的时间来测量冰盖、冰川、海冰和植被的高度。Scripps的助理教授Borsa将参与ICESat-2激光系统的校准和验证。他是ICESat-2科学团队与NASA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之间的联络人。校准和验证仪器是成功完成任务的关键因素。

    9月29日,ATLAS成功开启;9月30日,激光器被打开,并发射了第一束激光;10月3日,第一次返回卫星数据。整个团队现在都在等待即将接收的大批量数据。Fricker教授说提到,他们已获得第一批数据,并得知卫星正按原计划工作。大约两周后,他们将查看卫星返回的大量数据。她希望ICESat-2数据能带来冰盖和海冰的新发现。

    (刘雪雁 编译)

相关报告
  • 《NASA新发射的卫星将跟踪地球的融化极点和消失的海冰》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18-09-29
    • 全球气候变化现象显著:北极海冰正在消失,而格陵兰岛和南极洲的冰盖融化正在加速海平面上升。但近十年来,美国宇航局(NASA)缺乏一颗专用卫星来测量极地冰堆积的高度以及冰融化或滑入海洋时的坍塌情况。 9月15日,随着价值10亿美元的冰、云和陆地高度卫星(ICESat-2)的发射,上述问题即将得到解决。ICESat-1使用单个激光束,而ICESat-2具有三对平行光束,使其能够同时沿多个路径扫描(需要配对来计算给定轨道的斜率,这有助于避免在稍微偏移的返回通道识别出高度变化时冰的损失)。其分辨率也高得多:ICESat-1每150米沿着它的轨道读取一次读数,ICESat-2将每70厘米记录一次高度,每秒发射10,000次激光。频繁点火意味着每个脉冲相对较弱;为了捕捉微弱的反射,卫星使用一个小望远镜将光线射到敏感的真空管上,这些真空管可以探测到单个光子。 ICESat-2的首要任务是评估南极东部冰盖,即地球上最大的冰盖。科学家们想了解降雪、融冰和移动基岩是如何导致冰盖海拔发生微小变化的。此外,该卫星还将用来监测冰盖的边缘线。坍塌入海的冰川首先漂浮在基岩上并变成冰架,这些冰架很容易被温暖的海水熔化,导致边缘线在内陆撤退。由于南极洲基岩的碗状地形,冰川学家担心撤退会加速,且在反馈过程中,冰会暴露得更多,并导致冰层迅速坍塌。 在冰层开始随着潮汐上升和下降的点处,冰的坡度发生细微变化,边缘线显示出冰川表面。ICESat-2将每3个月检查一次。冰川学家Helen Fricker说:“我们会更好地了解冰层下方是否存在更温暖的水。” ICESat-2还将被用来测量高纬度森林的树冠高度,为气候科学家提供树木中储存碳的代用指标;而且,还可与CryoSat-2共同测量覆盖陆地和海冰的雪。由于激光从雪中反射,而雷达从下方的冰中反射,结合两颗卫星的测量值可以帮助调查人员分辨雪与冰。但首先,ICESat-2必须到达预定轨道,并达到所需的观测精度。 (傅圆圆 编译)
  • 《“鹊桥”中继星成功发射》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亮点监测
    • 编译者:liuzh
    • 发布时间:2018-08-08
    •         5月21日5时2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鹊桥”号中继星发射升空。“鹊桥”号中继星是世界首颗运行于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通信卫星,将为年底择机实施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任务提供地月间的中继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