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上海已经有8个地区向外来结核病人群提供交通和生活补贴。在此背景之下,来自复旦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及上海市CDC的研究人员评价了该项补贴举措对结核病治疗成功率的影响,并明确了影响治疗效果的一些重要的社会因素,其相关成果于今日发表在Tropical Medicine & International Health上。
该研究纳入了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在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登记的共7072名常住及5703名外来的涂阳肺结核患者,并采用科克伦-阿米蒂奇趋势检验方法来检测治疗成功率的趋势,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来明确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
研究发现:如果没有获得补贴,那么外来结核病人群治疗成功的比值比要低于常住人群(OR =0.20,95%CI:0.18-0.23);补贴举措能够使外来人群的治疗成功比值比提高65%[1.65(1.40-1.95)];自2009年以来常住人群和外来人群的治疗成功率均始终稳定在87%;居住在人口密度≥20000/km2的外来人群治疗成功比值比较低[0.42 (0.26-0.68)],而居住于非中心城区的外来人群治疗成功比值比则较高[中心城区周边:1.73 (1.36-2.20),郊区1.69 (1.16-2.46)];每100名结核病患者对应2.0-2.9名结核病专家的地区结核病治疗成功比值比要高于每100名结核病患者对应的结核病专家数量低于2.0-2.9的地区(2.99 (1.91-4.69))。
基于上述分析,除免费的医疗服务之外,向外来结核人群发放交通和生活补贴能够显著改善其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