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省市发布超高清视频产业政策 广东先试》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9-05-15
  • 5月9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9世界超高清视频 (4K/8K)产业发展大会在广州召开。

      中国工业报记者从会上获悉,广东、北京、上海、安徽等8省市共同发布了超高清视频产业政策,广东亦正式启动 “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试验区”建设。 

    与5G网络高度吻合 工信部全面推进

      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加速向实体经济融合、渗透,形成新的发展动能。超高清视频亦成为继数字化、高清化之后的新一轮重大技术变革。

      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超高清电视国内销量占比达到67%,三大电信运营商4K机顶盒用户数达到1.5亿,文教娱乐、安防监控等领域涌现出一批创新应用亮点。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兴技术领域的创新发展。强调提升产业链水平,注重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集群。超高清视频面向最广大的消费者市场和行业应用市场,融合创新空间广阔。特别是超高清视频对传输网络大流量、高速率、低时延的需求与5G网络高度吻合,有望成为5G商用部署的重要场景和驱动力,展现出旺盛的成长潜力。”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苗圩在致辞中如是说。

      据其透露,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按照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和整体工作安排,与广电等部门密切合作,以实施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为抓手,全面推进超高清视频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一是深化协同发展。建立完善部省合作机制,做好统筹规划,引导差异化布局,形成发展合力。

      二是支持先行先试。加大政策协调,指导支持地方培育超高清视频产业创新集群和应用基地,聚焦产业链薄弱环节,建设产业协同中心和制造业创新中心。

      三是构建产业生态。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和标准体系建设,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促进产业链协同共进,推动关键技术、重点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催生更多行业应用和商业推广新模式。

      四是加强开放合作。深化与海外优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鼓励支持外资企业参与我国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实现合作共赢。

      

    广东试验先行 200家企业投资落地

      会上,8K超高清产业生态示范项目、超高清演播室实验平台等9个项目举行了签约仪式。包括广东、北京、上海、安徽、湖南、重庆、四川及青岛在内的8省市,发布了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政策。

      与此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授予广东 “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试验区”牌匾,并正式启动试验区建设。

      “全国先行先试推动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广东率先制定出台产业发展政策措施,率先布局建设4K超高清视频产业示范区和4K电视全国广播影视产业示范区,开通全国第一个省级4K频道,在技术创新、标准制定、内容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累计吸引了200多家上下游企业投资落地,集聚形成广州、深圳、惠州等3个产值超千亿元的超高清视频产业集群。”广东省省长马兴瑞指出。

      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广东全省4K用户累计达1500万户,同比增长53%,可供点播的4K节目时长同比增长120%,主要彩电企业4K电视产量同比增长31%,4K电视整机、芯片、显示面板等产量均居全国第一,超高清视频产业已成为广东新兴产业发展的新 “名片”。

      与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信息产业的发展也将成为广东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对此,有专家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及广州市“一都、一区、一基地”目标强化了超高清视频产业顶层的规划设计,能补全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技术积累不足、产业标准不一、产业协同不够、竞争局面不良、超高清视频内容缺乏等诸多问题,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实现超高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日前联合发布 《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2019-2022年)》后,包括广东在内的全国8省市迅速响应,制定了各具特色的地方行动计划。

      在北京,围绕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重大项目建设,正努力打造国家级内容生产基地和协同创新平台,推动4K及8K超高清技术在典型场景的示范应用;在上海,全球领先的超高清视频产业内容中心、芯片研发中心、标准专利中心正在建设;在安徽, “人工智能+文化创意+特色应用”比较优势正充分发挥;在湖南,以超高清视频内容制作为先导,正努力壮大 “中国V谷”等超高清视频产业集群;在重庆,创建全国超高清视频产业示范基地正有序进行;在四川, “内容、应用、产业”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正探索构建超高清视频产业的生态体系;在青岛,超高清视频产业创新中心、内容制作基地、内容云平台、设备和终端产业制造基地正加快建设,并有望打造成为 “一带四核”产业集聚区。

      “这几年,广东率先开展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工信部将联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部门支持广东创建 ‘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试验区’,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同时,也希望基础比较好的、有优势的省市,加大超高清视频技术的研发和示范应用,尽早形成由点及面、遍地开花的发展新局面,为加快培育新动能、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苗圩指出。

      在不久的未来,随着部省市合作模式不断深入和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不断完善,或将有越来越多的省市加入到超高清视频产业的发展大潮中。

      

    4K产业链初步形成 8K关键技术获突破

      与大会同期举办的,还有超高清视频 (4K/8K)成果展。来自华为、中兴、夏普、4K花园、广州市越秀区等在内的近20家单位集中展示了最新科技和发展成果。

      中国工业报记者注意到,超高清视频产业链条长、涉及面广,对信息产业各领域辐射的带动效果十分明显。加之近几年包括4K和8K的超高清产业链布局日益完善,在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一些关键技术正在突破。

      “从超高清视频 (4K/8K)成果展可以看出,我国超高清视频产业4K产业链初步形成,8K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取得了关键突破,技术、产品、服务和应用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正在呈现。”赛迪智库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秘书长温晓君如是说。

      在其看来,我国超高清视频产业在视频生产、网络传输、终端呈现、核心元器件、平台服务以及行业应用上正逐渐完善,这极大的加速了消费者对超高清视频产业的认知。

      “也应看到,超高清视频内容匮乏仍是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正在构建 ‘5G+4K+AI’全新战略格局。未来3年,总台计划投入80多亿元,逐步实现全部电视频道的4K超高清改造播出,并为8K超高清应用打下坚实基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阎晓明透露。

相关报告
  • 《8省市共同发布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政策》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9-05-10
    • 5月9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19世界超高清视频(4K/8K)产业发展大会在广州市举办。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局长聂辰席、广东省人民政府省长马兴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阎晓明、广东省副省长覃伟中、上海市副市长吴清、重庆市副市长李殿勋与其他省市领导共同发布共同启动超高清视频产业政策发布。 2019年3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发布了《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简称《行动计划》),加快推动超高清视频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为更好落实《行动计划》,切实推动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各地迅速响应,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制定了各有特色的地方行动计划。广东、北京、上海、安徽、湖南、重庆、四川以及青岛等八省市发布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政策,将有利于形成由点到面推动超高清视频产业快速发展的良好格局。 广东省以“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试验区”建设为目标,坚持“4K引领、8K突破”,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加快超高清产业发展,丰富节目内容,打造超高清视频产业创新中心、演示展示中心,形成世界级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高地,构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新“名片”。 北京市围绕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重大项目建设,打造国家级内容生产基地和协同创新平台,推动4K及8K超高清技术在典型场景的示范应用。 上海市着力打造全球领先的超高清视频产业内容中心、芯片研发中心、标准专利中心,构筑具有核心竞争力、资源要素集聚的超高清视频产业生态圈。 安徽省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文化创意+特色应用”比较优势,深化“屏(新型显示)-芯(集成电路)-端(智能终端)”协同联动,推动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 湖南省以超高清视频内容制作为先导,加快内容频道建设,壮大“中国V谷”等超高清视频产业集群,创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超高清视频内容生产基地和应用示范区。 重庆市大力推进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和相关领域的应用,积极创建全国超高清视频产业示范基地,打造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高地。 四川省以超高清视频创新应用为先导,以超高清视频前端技术为支撑,“内容、应用、产业”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探索构建超高清视频产业生态体系。 青岛市着力推进超高清视频产业创新中心、内容制作基地、内容云平台、设备和终端产业制造基地建设,打造“一带四核”产业集聚区,创建超高清视频应用高地。 未来,随着部省市合作模式不断深入和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不断完善,将有越来越多的省市加入到超高清视频产业的发展大潮中。力争到2022年,超高清视频技术、产品、服务和应用协调发展,全面实现《行动计划》提出的4K电视终端全面普及,8K电视终端销量占电视总销量的比例超过5%,超高清视频用户数达到2亿等既定目标。
  • 《加快发展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集群,构筑产业新优势》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2-06-17
    • 各有关单位: 为落实《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精神,抢抓超高清视频显示发展机遇,加快发展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集群,促进产业迈向价值链高端,抢占产业制高点、构筑产业新优势,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情况 (一)发展现状。深圳市已形成具有竞争优势和带动作用的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集群,2021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约2900亿元,位居全国前列。超高清视频显示终端出货量占据全球重要份额,偏光片、掩膜版等关键材料和面板制造设备方面的自给率显著提升,工业检测、文教娱乐等领域的行业应用占据领先地位,采集模组和整机领域处于国内一流水平,具备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布局,逐渐形成具有强大竞争力的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高地。 (二)存在问题。一是视频制作、编码、传输等领域的基础性标准及其知识产权有待提升,具备国际影响力的标准化组织较少。二是驱动芯片等关键器件,蒸镀机、曝光机等制造设备,光刻胶、蚀刻液等关键材料对外依赖度较高。三是创新载体支撑能力有待提升,检测认证平台、共性技术产业协同平台的行业服务能力有待加强。四是行业应用拉动效应有待增强,工业制造、商用显示、医疗教育等行业示范解决方案和应用场景的市场化收益模式有待完善。 (三)优势与机遇。一是行业优质资源高度集聚。深圳市在超高清视频显示领域聚集了一批行业领先的企业,拥有丰富的上下游资源优势。二是信息基础网络比较完善。深圳市已在全国率先实现5G网络全覆盖,5G基站建设密度全国领先,千兆光纤基本实现小区全覆盖,信息基础网络与超高清视频显示的融合应用将驱动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加速发展。三是产业示范应用基础较好。深圳市拥有庞大的泛显示终端制造产业和应用市场,有利于在工业制造、医疗健康、智能交通、文教娱乐等行业孵化新的应用场景和技术。四是产业发展面临窗口机遇。当前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处于整体迭代升级的窗口期,“采、编、传、解、显”的超高清视频显示全链路升级将带来全新的产业发展机遇。 二、工作目标 到2025年,形成规模领先、创新引领、结构优化的产业生态体系,建成协同创新、联动发展的特色产业集聚区,集聚效应逐步显现,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集群。 (一)产业规模持续领先。到2025年,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4500亿元,培育营收超百亿企业8家以上、营收超十亿企业20家以上,大尺寸面板和超高清视频显示终端的出货量和市占率全球领先,深圳成为全球重要的超高清视频显示全产业链技术创新高地和高端生产制造基地。 (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创新体系逐步完善,建设5个产业协同公共服务平台、8个产学研共建联合实验室,在超高清视频显示传输、基础软件、新型显示等关键环节取得突破,产业链协同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产学研用联动效应显著增强,产业公共服务支撑能力显著提升。 (三)产业布局逐步完善。建成30个以上超高清视频显示应用示范项目,核心器件自主化水平和生产工艺配套能力显著提高,终端整机制造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行业应用市场规模和示范效应进一步提升,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生态更加完善。 三、重点任务 (一)提升产业链发展能级。发挥显示终端重点企业引领作用,抢抓新一代显示技术变革机遇,打造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创新高地。引导资金、项目、人才集聚,通过引进、扶持、整合等多种形式完善产业链缺失环节。强化材料、器件、设备、制造供给能力,布局引导优势环节的国产配套方案应用,增强产业配套能力,促进上下游协同发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供应链。(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创新委、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商务局、国资委、市场监管局、人力资源保障局、财政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组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重大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形式,采用“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健全支持机制,构建配套便捷、产业链完整的支撑体系。重点突破4K/8K视频采集器件与设备、超高清视频显示内容制作设备、显示面板工艺与技术、视频传输技术与应用等关键共性技术,从材料、器件、设备、制造等方面进行联合技术攻关。建立国际标准化工作组织平台,推动关键标准研制。(市科技创新委、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场监管局、民政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快创新载体平台建设。加快推进超高清视频显示领域的工程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建设,支持开展关键技术标准研制、重点产品检测认证、优质内容制作传播。推进超高清视频显示领域校企合作和技术转移,推动我市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从集成创新向源头创新、引领式创新跃升。(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创新委、市场监管局、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营造区位联动发展格局。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引导投资主体集聚,按照区域特色针对性引进重点企业、产业链配套企业和技术创新型企业落户,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形成“要素集聚、联动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支持社会资本围绕区域内优势产业配套建设特色园区,支持企业打造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产业园,增强区域间联动创新能力。(市商务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创新委、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区政府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推动行业创新示范应用。加快推动超高清视频显示行业示范应用,强化应用牵引、融合创新,建设超高清视频显示应用示范项目,打造全场景“AI+5G+8K”应用示范先行区,持续推进超高清视频显示在工业制造、医疗健康、智能交通、文教娱乐等行业示范应用。支持举办超高清视频显示领域论坛、峰会、展会等大型活动,开展技术研讨、产品展示、供需对接、标准宣贯和赛事评比,扩大行业影响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科技创新委、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区政府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重点工程 (一)产业强链固基工程。围绕面板生产、终端制造,多措并举支持企业引进配套工艺、器件、设备等国内外配套资源,鼓励开展预研、开发、替代和产业化应用,提升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的区域内配套能力。支持开展Micro LED、Mini LED等新一代显示技术和产品研发,针对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从材料、器件、设备、制造等方面进行联合攻关,推动新一代显示典型行业规模化应用。支持内容制作企业开展超高清视听内容生产,丰富4K/8K、AR/VR、3D等内容供给。(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创新委、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商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标准创新引领工程。聚焦超高清视频显示传输领域完善产业链布局,打造全球性超高清视频显示标准技术组织,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标准,针对传输接口、音视频编码等领域,推动基于自主技术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研制。鼓励和支持企业先行先试应用自主技术并推动产业化落地,发挥标准牵引作用,推动芯片研发、样机试制、终端应用、测试验证等领域协同发展。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研制,显著提升国际标准工作参与度、贡献度。(市市场监管局、民政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科技创新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技术攻关补链工程。组织企业、创新载体、科研机构重点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器件模组,补齐产业链短板。开展超高清视频显示传输接口等关键技术攻关、8K摄像机整机研发、超高清视频显示内容制作研发等。通过合作、并购重组等形式加大驱动芯片、偏光片等核心基础材料企业的引进力度,提升所需关键工艺、器件、设备的国产配套能力。(市科技创新委、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创新载体升级工程。探索创建产业创新中心,汇聚超高清视频显示企业、科研机构,组建高水平创新载体,整合行业内创新资源,构建高效协作创新网络,打造产业创新发展高地。支持超高清视频显示标准检测平台的能力建设与提升,有效支撑标准研制、检测认证等工作需求,推动形成具备行业影响力的指标性产品技术评测体系,开展超高清视频显示端到端产品、技术评测,引导技术开发和产品设计。支持行业联盟、行业协会搭建研发、验证等中试服务环境,构建产业协同中心等多功能性公共服务平台。(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创新委、市场监管局、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园区项目建设工程。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建设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园区,为产业发展提供空间保障。围绕园区定位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支持企业建设显示材料、芯片及装备等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产业园区和总部园区。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围绕显示芯片、背光模组等领域,建设一批超高清视频显示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重点项目,迅速形成在工艺器件等关键环节上的配套能力。(相关区政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科技创新委、商务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传输网络提升工程。面向超高清视频显示应用对5G网络的实际需求,开展多厂家、多场景、多融合的5G超高清视频显示传输技术验证平台,提升5G网络传输质量。增强有线电视等网络承载能力,推动超高清电视网络业务平台升级改造,满足4K/8K视频传输的高带宽需求。支持5G智能移动终端、有线网络4K/8K解码终端等开展超高清视频收视。推进高速城域网的升级和扩容,优化骨干网间的互联架构,提高网间互联带宽和传输质量,重点解决网络传输最后一公里问题,推进家庭超高清传输网络升级,支持4K/8K电视等高带宽业务发展。(深圳市通信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局、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行业应用示范工程。推动超高清视频显示在工业制造、医疗健康、智能交通、文教娱乐等行业的产业化应用。工业制造领域依托工业制造重点企业,加快超高清缺陷检测、智能巡检、5G+8K产线升级等工业生产场景应用。医疗健康领域加快超高清内窥镜、医学影像诊断显示器等重点产品研发,支持市内大型医院联动科研院校、企业打造超高清医学诊断应用。文教娱乐领域支持教学电子信息设备、娱乐VR终端等重点产品的研发和升级,提高超高清视频显示内容制作能力,打造超高清智慧教室等应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科技创新委、商务局、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卫生健康委、教育局、交通运输局、公安局、相关区政府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产业布局 各区综合资源禀赋、发展环境和区位空间,贯彻落实优惠政策,落地重点园区和重大项目,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光明区重点引进玻璃基板、化学试剂、液晶材料等上下游配套资源,打造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核心引领区。宝安区重点引进3D玻璃、掩膜版等配套资源,打造超高清视频显示终端配套集聚区。南山区重点推动编解码技术研发、标准检测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打造超高清视频显示技术研发先锋区。龙岗区重点推动企业和创新载体积极参与超高清显示标准制定,推动超高清传输接口等共性技术和应用研发,打造超高清视频显示自主创新承载区。各区按照功能分工,针对性引进区域内急需的人才、资金、企业等产业发展资源,建立区位联动机制,构建要素集聚、联动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统筹协调。充分发挥产业集群工作机制在推进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发展中的统筹作用,协调解决跨区域、跨领域和跨部门重大问题,构建链式思维,打造全产业链扶持模式。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各责任部门密切合作,明确工作目标、工作任务、进度安排和保障措施,共同推动各项任务落实。(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创新委、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人力资源保障局、教育局、地方金融监管局、财政局、统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建立适应产业发展规律的产业扶持机制,支持各类基金积极投向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链重大项目。支持完善高端芯片、制造设备、标准研制等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链薄弱环节,支持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奖励示范应用。(市财政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创新委、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商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快人才培养引进。加强招才引智工作,创新人才引进机制,依托高校院所、企业、创新创业平台,构建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多层次高端人才体系。支持打造高水平新型显示学科和科研院所,培养一批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复合型人才,促进产学研用联动。(市人力资源保障局、教育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创新委、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构建金融支撑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对显示行业大中小企业重点项目给予信贷支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支持超高清视频显示新锐企业上市,加强与金融、证监等部门间的对接沟通和信息共享,共同筛选和储备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资源。(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创新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