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机构网站
切换导航
登录
机构网站
首页
到馆服务
学科服务
研究支持
情报产品
数据资源
科学传播
关于我们
首页
情报产品
监测报告详情
《中国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
来源专题:
新发突发疾病防治
发布时间:
2018-05-23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研究制定了《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可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下载)
展开更多
33浏览量
0点赞
收藏
原文链接
分享
评论
相关报告
《国家卫计委:黄热病诊疗方案(2016年版)》
来源专题:
新发突发疾病防治
发布时间:
2016-04-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6-04-05 黄热病主要在中南美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流行。我国于2016年3月12日确诊首例输入性黄热病病例,截至3月24日共发现6例输入性病例,均来自安哥拉。为做好黄热病医疗救治相关工作,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专家在借鉴世界卫生组织有关指南和总结国内有关病例救治经验的基础上,对黄热病诊疗方案进行修订完善,形成《黄热病诊疗方案(2016年版)》(可从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下载)。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各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特别是与疫情发生地有人员往来的口岸地区卫生计生部门,要继续做好相关防控和医疗救治准备工作,保持与口岸卫生检疫、交通等部门的沟通与联动,保证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要加强病例管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按照诊疗方案有关要求为患者提供规范的诊疗服务,做好病例防蚊隔离工作。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黄热病早期识别和诊疗能力。有疾病传播蚊媒分布的省份要加强环境卫生整治,根据蚊媒监测情况及时、有效开展灭蚊工作,降低蚊媒疾病传播风险。 来源: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黄热病诊疗方案(2016年版)的通知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http://www.nhfpc.gov.cn/yzygj/s3593g/201604/9940aa0e0bee4e5eaaac03a21d18e7e9.shtml
展开更多
226浏览量
0点赞
收藏
原文链接
评论
《儿童腺病毒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
来源专题:
重大疾病防治
发布时间:
2019-11-20
人腺病毒(Human adenovirus, HAdV)肺炎(以下简称腺病毒肺炎)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较为严重的类型之一,多发于6个月至5岁儿童,部分患儿临床表现重,肺外并发症多,重症病例易遗留慢性气道和肺疾病,是目前造成婴幼儿肺炎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需要高度关注。 流行病学 人腺病毒感染潜伏期一般为2-21天,平均为3-8天,潜伏期末至发病急性期传染性最强。有症状的感染者和无症状的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 传播途径包括: 1.飞沫传播:是呼吸道感染腺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 2.接触传播:手接触被腺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后,未经洗手而触摸口、鼻或眼睛; 3.粪口传播:接触腺病毒感染者的粪便。 腺病毒肺炎最常发生于6个月至5岁,尤其是2岁以下儿童。患慢性基础疾病和免疫功能受损者(如器官移植、HIV 感染、原发性免疫缺陷等)更易发生重症。 发病机制 目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认为与腺病毒本身以及诱发机体的炎症反应有关,其引起的肺部和全身炎症反应较其他病毒更重,可发展为多脏器功能衰竭。 腺病毒和炎性介质可引起支气管和细支气管黏膜水肿,充血,坏死脱落,坏死物阻塞管腔;同时引起黏液分泌增加,阻塞管腔。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周围以及管壁、肺泡壁、肺泡间隔和肺泡腔内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严重者可破坏弹力纤维、软骨和平滑肌,使气道失去正常结构。 临床表现 (一)临床表现 起病急,常在起病之初即出现39℃以上的高热,可伴有咳嗽、喘息,轻症一般在7-11天体温恢复正常,其他症状也随之消失。 重症患儿高热可持续2-4周,以稽留热多见,也有不规则热型,一些患儿最高体温超过40℃。呼吸困难多始于病后3-5天,伴全身中毒症状,精神萎靡或者烦躁,易激惹,甚至抽搐。 部分患儿有腹泻、呕吐,甚至出现严重腹胀。少数患儿有结膜充血、扁桃体有分泌物。体格检查肺部细湿啰音多于3天后出现,可伴有哮鸣音。 重症患儿一般情况差,面色苍白或发灰,精神萎靡或者烦躁,容易激惹,呼吸增快或困难,口唇发绀,鼻翼扇动,三凹征明显,心率增快,可有心音低钝,肝脏肿大,意识障碍和肌张力增高。 (二)并发症 1.呼吸衰竭。 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3.纵隔气肿或皮下积气。 4.胃肠功能障碍。 5.中毒性脑病或脑炎。 6.脓毒症。 7.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
展开更多
37浏览量
0点赞
收藏
原文链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