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条约推迟首个无冰北极夏季》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05-25
  • 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1987年签署的以保护臭氧层为主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将第一个无冰北极夏季的出现推迟了15年。

    《蒙特利尔议定书》是第一个由所有联合国成员国批准的条约,对近100种消耗臭氧层物质(ODS)的人造化学品进行了监管。虽然主要目的是保护臭氧层,但ODS也是强效温室气体,因此该协议减缓了全球变暖。

    新的研究表明,这种影响包括将第一个无冰的北极夏季(目前预计将发生在本世纪中叶)推迟最多15年,具体取决于未来的排放量。

    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哥伦比亚大学和埃克塞特大学的研究人员估计,每减少1000吨ODS的排放,就可拯救大约7平方公里的北极海冰。

    研究人员表示,虽然ODS不像二氧化碳等其他温室气体那么丰富,但它们会对全球变暖产生真正的影响。ODS对北极的影响尤为强大,其在推动20世纪下半叶的北极气候变化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虽然阻止这些影响不是议定书的主要目标,但它是一个很好的副产品。

    第一个无冰的北极夏季意味着北冰洋几乎没有海冰,这将是气候变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研究结果表明,《蒙特利尔议定书》是一项非常强大的气候保护条约,其作用远远超过修复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

    该研究使用了新的气候模型,模拟表明保护臭氧层本身对减缓北极海冰的流失没有任何作用,而所有的好处都与ODS作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有关。

    《蒙特利尔议定书》取得了成功,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大气中ODS的浓度下降,并且有迹象表明臭氧层已开始愈合。不过,研究也表明,2010—2020年间ODS浓度略有上升,因此仍需保持警惕。

相关报告
  • 《无冰的北极夏季可能发生在预测的早期》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cancan
    • 发布时间:2019-03-22
    • 根据一项新的研究,由于热带太平洋的自然长期变暖加剧了人类引起的变暖,未来20年夏季北冰洋可能变得无冰。 计算机模型预测气候变化将导致在本世纪中叶,北极夏季几乎没有海冰,除非人类温室气体排放量大大减少。但根据AGU杂志的一项新研究,对热带太平洋的长期温度周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表明,9月份北极将无冰。新研究中使用的气候模型预测,如果温室气体继续上升,无冰的北极更有可能出现在预测的早期,更接近2030年,而不是2050年。 太平洋的温度总是每年每月都有所不同,但缓慢演变的海洋过程导致了持续10~30年的长期温度变化。这些温度的变化被称为太平洋年代际振荡(IPO),在10~30年的周期内,转化为热带地区海洋表面温度大约0.5摄氏度(0.9华氏度)的变化。 大约五年前,太平洋地区开始从IPO的冷位相转变为暖位相。Screen和他的共同作者做了关于何时在模型实验中发生无冰北极的预测,Screen表示,人为造成的气候变化是造成海冰减少的主要原因,因此第一个无冰夏季的时间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温室气体排放量是继续增加还是减少。但新的结果确实表明,在20年预测窗口的早期,我们很有可能看到无冰的9月。 “我们可以利用IPO阶段,缩小北冰洋9月可能首次无冰的20多年不确定性范围,这一发现是非常有希望的,”她说。 (侯颖琳 编译;於维樱 审校)
  • 《夏季臭氧污染防治成效显著》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
    • 编译者:APC
    • 发布时间:2020-11-12
    • 生态环境部组织的臭氧污染防治监督帮扶攻坚行动成效显著,夏季监督帮扶涉及的82个城市优良天数同比增加共计567天,平均每个城市增加6.9天。  今年夏天,生态环境部印发《2020年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方案》,促进臭氧形成的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督察专员李天威介绍,7月15日至9月22日,生态环境部开展了5个轮次夏季臭氧污染防治监督帮扶行动。夏季臭氧监督帮扶组共检查企业11.7万家,发现存在环境问题的企业3.3万家,累计发现各类挥发性有机物问题10.5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