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疆电外送”年度电量首次突破千亿千瓦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0-12-30
  • 新华社乌鲁木齐12月25日电(记者杜刚)截至23日18时,今年新疆外送电量达到1000.12亿千瓦时,“疆电外送”年度电量首次突破千亿千瓦时大关。
      新疆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综合部主任张忠明介绍,7月,新疆昌吉—安徽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输送功率由600万千瓦提升至800万千瓦,成为全国目前在运特高压输电工程中输电功率最大的工程,为大规模“疆电外送”提供了有力支撑。仅该工程今年以来外送电量达到430亿千瓦时。
      今年,面对疫情影响,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做好重点场所和人员疫情防控,使用无人机、机器人、工业控制保护系统等先进技术装备和系统,加强换流站和输电线路运维,确保“疆电外送”通道安全稳定运行。
      同时,新疆与多个省(区、市)签订了电力援疆外送协议,使新疆电输送至全国20个省(区、市),“疆电外送”范围和规模显著扩大。
      2010年11月,新疆建成750千伏“疆电外送”第一通道,结束了新疆孤网运行历史。2013年6月,新疆建成750千伏疆电外送第二通道。2014年1月, 新疆建成哈密—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实现大规模电力外送。2019年9月,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成,自此形成了4条“疆电外送”通道,为我国能源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提供了保障。

相关报告
  • 《“疆电外送”电量累计突破5000亿千瓦时》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2-27
    • 截至2月22日,“疆电外送”累计外送电量达5037亿千瓦时,为新疆创造直接经济收益1200亿元以上,增加税收310亿元左右。其中,外送新能源电量达1378亿千瓦时,占新疆总外送电量的27.36%,相当于减少标准煤燃烧41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1000万吨、二氧化硫35万吨、氮氧化物30万吨。 新疆是我国五大综合能源基地之一,煤炭预测储量2.19万亿吨,约占全国的40.5%,位居全国首位;太阳能、风能资源储量均位居全国第二位,具备同时开发煤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的条件。在新疆建设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并通过特高压将丰富的电力资源外送到其他省市,有利于进一步发挥新疆资源优势,优化全国能源资源配置,满足中东部负荷中心用电需求,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 2010年5月17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支持新疆稳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同年,国家电网公司召开援疆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加大援疆力度。十余年间,公司在新疆投资金额达2205亿元,新疆电网得到全面补强和完善,为新疆的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打下基础。 2010年11月3日,新疆建成“疆电外送”第一通道——750千伏哈密—敦煌输变电工程,实现了新疆电网与全国电网的互联互通,结束了新疆电网孤网运行历史,开启了“疆电外送”之路。2013年至2019年,新疆电网与西北主网联网750千伏第二通道工程、±800千伏哈密南—郑州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1100千伏昌吉—古泉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相继建成投运。至此,新疆建成“内供四环网,外送四通道”的大电网格局。 此外,新疆同步加速推进配套电源建设。新疆电网总装机容量从2010年的1407万千瓦提升至2022年1月底的10903万千瓦,装机容量位居西北地区首位。其中,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3718万千瓦,占新疆电网装机总量的34%,新能源利用率目前达到94%,区域能源结构转型成效显著。 经过不断的建设与发展,“疆电外送”电量由2010年的30亿千瓦时扩大至2021年的1223.64亿千瓦时,送电规模大幅提升。目前,疆电已送至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助推新疆能源利用转型提速,也为内地省份经济发展带来强劲动力。 2021年,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推动建立“年月交易互补、区域调峰互济”联动机制,连续5个月月均外送电量超过百亿千瓦时。新疆还采取“年度+月度+月内+短期”交易等措施,缩短交易组织周期、增加交易组织批次,加强政府间协议落实和增补市场化外送计划的衔接,促进能源电力外送。 据介绍,“十四五”时期,国网新疆电力将进一步强化跨区输电通道建设,扩大750千伏骨干网架覆盖范围。目前,±800千伏哈密北—重庆特高压直流工程正在加紧推进。预计到2025年,新疆将形成“内供七环网、外送六通道”的主网架新格局,“疆电外送”最大功率可提升至3300万千瓦。
  • 《新疆电网负荷创新高 疆电外送实现新突破》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1-21
    • 条条银线穿越天山,强大电流源源外送。入冬以来,新疆电网用电负荷屡创新高,1月7日达到3737万千瓦,同比增长11.3%,并于2020年12月23日,实现了年度疆电外送电量1千亿千瓦时的新突破,相当于外送标准煤约3200万吨。 国网新疆电力深入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有关工作部署,全力保障全疆迎峰度冬用电需求,积极加强外送电力组织,确保新疆外送通道维持高功率运行,推动新疆能源资源优势转化。国网新疆电力广大干部员工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奋战在高山峻岭、大漠戈壁,以实际行动服务新疆长治久安和民生改善。 保障全疆迎峰度冬用电需求 入冬以来,随着新疆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好转,经济持续向好,工程建设加速,农业服务业生产用电相继攀升;与此同时,随着各项电力工程投运,电采暖覆盖范围扩大、电能替代领域拓宽,非普工业、居民和大工业用电也大幅上升。 2020年与2019年统计数据相比较,新疆大工业电量同比增长2.61%,主要是部分新增大客户拉动电量增长;非普工业电量同比增长17.7%,主要是电采暖电量增长较快;农业电量同比增长15.79%;居民电量同比增长16.68%,主要是受疫情防控影响,居民居家时间较长,用电量增多。 迎峰度冬期间,新疆电网在10天内先后创造3717万千瓦和3737万千瓦的历史负荷纪录。面对用电需求增长,国网新疆电力精心组织、多措并举,通过各方努力,南北疆电网协调互济,确保了全疆安全可靠供电。 阿勒泰地区处于新疆最北端,每年都会应对极低气温和暴雪天气。1月5日,该地区气温接近零下30摄氏度。国网阿勒泰供电公司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启动极端天气应急响应,并针对极寒天气,加强设备状态巡视监测,对线路导、地线断股情况进行巡视和观测,对低洼地区的杆塔基础和水泥杆杆根进行检查和维护,防止由于土壤冻胀导致的基础受损;对大负荷线路的耐张线夹、导线接头等进行温度测量,防止温度过高。迎峰度冬期间,阿勒泰电网最高负荷达到67.28万千瓦,同2019年最高负荷相比增长24.71%,电网经受住了考验,确保了辖区供电可靠。 位于南疆三地州的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煤改电”持续推进,电网负荷增长较快,同比增长率达到30%。国网新疆电力积极落实国网公司电力安全可靠供应8项举措,加强综合调度控制,精细调控水、火、光协调发电,挖掘各种发电潜力,充分发挥储能和SVG(动态无功补偿及谐波治理)调节作用,提前做好台区负荷转带方案及相关应急保障措施,确保了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受新一轮强冷空气影响,1月4日至9日新疆持续极寒天气,北疆大部分地区温度降至零下30摄氏度,东疆哈密局部地区气温降至零下40摄氏度。1月7日新疆电网用电负荷达到3737万千瓦,较去年迎峰度冬期间最高负荷3357万千瓦增长11.3%。 面对极端恶劣天气和疫情考验,国网新疆电力主动应对、超前谋划,强化生产组织、电网运行、设备运维,保证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满足了疆内各族群众生产生活用电。目前,新疆电网用电负荷仍保持高位运行,电网运行安全平稳,电力供应可靠有序。 确保疆电外送通道高功率运行 连日来,受强冷空气影响,新疆主网设备环境运行温度达零下35~40摄氏度,750千伏线路最大负荷达到190.3万千瓦,准东—皖南±1100千伏输电线路输送功率达到800万千瓦,设备长期高负荷运行。与此同时,中东部省份也出现电力紧张状况,需进一步加强疆电外送能力,以缓解中东部省份用电紧张现状。 走进昌吉±1100千伏换流站,龙门架和断路器等设备被覆上一层厚厚的积雪,检修员工正在站内通过“人巡+机巡”的方式对换流站设备进行特巡,确保疆电外送起点的“大心脏”安全运行。“昌吉±1100千伏换流站是准东—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输电线路的起点,每天可向华东地区输送电能1.92亿千瓦时,减轻了华东地区的用电负荷。”昌吉换流站党支部书记殷红霞说。 世界电压等级最高的准东—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于2019年9月投运,与之前建成的±800千伏哈密南—郑州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和两条750千伏交流输电线路共同形成“疆电外送”四大通道,为新疆电力源源不断送至疆外省份提供了保障。 近期,华东、华中多个省份出现电力紧张情况,国网新疆电力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在调度和运维方面,充分发挥网源荷储柔性调控以及跨省跨区协调互济等综合调节措施,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并使用无人机、机器人、工业控制保护系统等先进技术装备和系统,加强换流站和输电线路运维,确保了疆电外送通道安全稳定运行。 在电源侧,国网新疆电力多措并举加快疆内及配套电源并网接入,1个月内完成新增并网新能源场站71座,装机容量579.4万千瓦,新疆电网总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达到1.03亿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3561万千瓦,占总装机的36%。 面对新能源装机的不断增加,国网新疆电力采取积极主动的新能源外送策略,一方面创新新能源消纳思路,在维持传统8个交易品种的基础上,扩大替代交易范围,加大替代交易力度,拓展直接交易电量;另一方面,响应国家节能减排要求,试点开展新疆新能源与省外燃煤火电机组实施发电权替代,促进新能源消纳。2021年,新疆预计新能源外送电量27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燃烧标准煤86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332万吨,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13.6万吨。 与此同时,新疆与内地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签订了援疆外送协议,依托“援疆电量库”机制,积极开展跨区现货交易,使新疆丰富的电能输送至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外送范围和消纳电量明显扩大,年外送电量首次突破千亿千瓦时,达到1054.08亿千瓦时,今年外送电量预计在此基础上依然会稳中有增。 “疆电外送电量的增长不仅有效发挥了新疆综合能源基地的作用,使资源禀赋优势加快转化为经济优势,还有效缓解了近期内地部分省份电力紧张状况。”新疆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综合部主任张忠明说。 “十四五”期间,国网新疆电力将聚焦疆内疆外“两个市场”以及能源生产和消费“两个重点”,扩大疆内750千伏电网覆盖范围和密度,增加疆电外送通道,进一步加强跨区输电能力和能源资源调配能力。预计到2025年形成“内供七环网、外送六通道”主网架格局,更好地将新疆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更好地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