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第七届院士增选政策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七届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暨“院士队伍建设”项目启动会在北京召开》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zhoujie
  • 发布时间:2020-04-14
  • 2020年4月2日下午,陈左宁副院长在工程院主持召开第七届院士增选政策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七届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暨“院士队伍建设工作中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相关问题研究”项目启动会。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院长李晓红,副院长邓秀新,院士增选政策委员会委员、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委员、项目组专家、院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

        会议听取了“院士队伍建设工作中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相关问题研究”项目实施方案汇报。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巡视整改意见中关于加强党对院士队伍领导的有关要求,经院党组研究同意,工程院设立了“院士队伍建设工作中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相关问题研究”重点咨询项目,由陈左宁副院长和邓秀新副院长作为项目负责人,李晓红院长担任项目顾问。项目设“院士增选相关问题研究”和“加强院士管理和科学道德建设相关问题研究”分课题,研究周期一年。

        二局局长徐进汇报了《关于改进完善院士增选政策的报告》和《关于科学道德建设若干问题意见的报告》征求意见情况。为认真落实中央巡视反馈意见,院党组提出了关于院士队伍建设方面问题的一系列整改措施,在征求主席团会议和各学部常委会意见基础上进行了完善,提交会议进行讨论。

        与会院士、专家同意项目实施方案,认为针对新的形势和需要,通过系统深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对现有政策作适当调整十分必要,但要注意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会议对院士队伍建设政策修订意见总体表示认可,就两个报告提出具体建议。

        李晓红院长作了总结讲话。李晓红院长首先代表院党组对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第一线的院士们和各位委员表示慰问,通报了工程院院士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主要工作。他表示,工程院院士在这场抗击疫情重大斗争中挺身而出,共有近400人次提出了咨询建议,并创造了多项第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突出贡献,充分展现了共和国脊梁的光辉形象,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肯定和全社会的高度评价。他勉励全体院士要共同努力,继续在加强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建设中发挥好科技支撑作用。

        李晓红院长要求项目组和院机关有关部门,对会上提出的意见建议认真研究,进一步改进完善院士队伍建设有关政策措施。他强调,在当前形势和背景下开展院士增选和院士科学道德建设各项改革工作,一是要加强党的领导和政治引领,强化工程院与院士所在单位的双重管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切实提高院士的政治素质;二是要推动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守正扬清、引领社会风尚方面发挥表率作用;三是突出“在重大工程科技方面有重大贡献”的增选标准,真正选出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专家,使院士队伍始终引领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方向。

  • 原文来源:http://www.cae.cn/cae/html/main/col1/2020-04/13/20200413151135362567910_1.html
相关报告
  • 《IYPH指导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粮农组织HQs举行。》

    • 来源专题:外来生物入侵
    • 编译者:niexiuping
    • 发布时间:2018-05-31
    • 从2018年4月23日至25日,IPPC国际植物健康指导委员会(“IYPH StC”)在罗马粮农组织总部举行了第四次会议。由主席Ralf LOPIAN(芬兰)领导,并由IPPC秘书处支持,20名与会者和6名被邀请的利益相关者参加了会议。大会回顾了联合国大会(UNGA)将于2018年10月/ 11月讨论的《IYPH宣言》取得的良好进展。他还简要介绍了植物卫生措施委员会第十三届会议(CPM-13)关于IYPH的决定。他通知说,委员会注意到第2次和第三次IYPH StC会议的报告,包括订正的交流工作计划和IYPH的潜在合作伙伴;商定了IYPH方案项目的框架及其相关估计费用;鼓励CPs提供预算外捐款,以支持宣传活动,以支持《IYPH宣言》的进程,以及随后的IYPH方案发展;敦促CPs与主管联合国事务的主管当局联系,以支持2020年联合国大会第二委员会(2018年10月至11月)提出的一项国际标准的建议;并请CPs与他们的区域代表在IYPH StC分享与IYPH有关的国家和区域级别的活动。
  • 《"第七届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及风险评价研计会" 暨重金属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年会- 》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7-12-08
    • 发布时间: 2017-11-24 11:06:04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着人们的生活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强大。但与此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对于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扩大,严重破坏了土壤的生态平衡,人口的剧增,土壤正在遭受着越加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如农业化肥和药物、工业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大气污染等都是致成土壤污染和破坏的重要因素。如果不加以治理,不仅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还严重破坏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并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加强对土壤的保护和治理已成了当下每一个人刻不容缓的事情。 2017 年11月22,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组织的“第七届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及风险评价研计会”暨重金属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年会成功在广州举办。来自全国各科研院所,各大院校,各相前企业的土壤修复领域的专家学者300余人参与了此次会议。 在重金属土壤修复方面,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的《氧化铝工业赤泥减排及土壤化研究》、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的《电镀清洗水金属在线回收技术》,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重金属污染防治研究中心的《污染土壤绿色可持续修复发展的若干思考》、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的《红壤稻田镉砷污染阻控原理与关键技术》、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的《贵州普安地区茶叶中重金属和铝的富集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估》,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生物炭在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作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汞污染农田修复研究与思考》,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的《钒污染土壤重金属固定和移除技术研究及应用》,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的《典型涉汞行业含汞废气治理技术现状剖析与对策研究》,华南农业大学的《大宝山矿区土壤铝活化特征及对先锋植物的影响》、湖南农业大学的《油菜—花生轮作模式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潜力及粕饼资源化研究》,向与会者展示了基层环境综合治理方案和优秀工程案例。从单一修复逐渐向环境质量、生态质量、社会效益等多方面综合修复治理目标转变,从粗放式管理向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转变,绿色可持续性修复已成为国际修复界目前最前沿的发展方向。从顶层设计到项目实施都优化了资源配置,资金可以有效利用,风险有效挪移,为可持续修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演讲嘉宾所讲内容非常好,会上气氛活跃,期间与会者不断就演讲内容发表提问,形成互动。 本次论坛形式多样、内容系统,参会代表反响良好。来自俄国斯的环保专家表示,会议非常好,会议的内容更有助于了解新兴的环保技术,也为提高自身技术实力起到了好的借鉴作用,对他们未来治理地方环境颇具启发,希望多召开一些相关的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