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黄金机遇续写华美篇章 中英大气科技合作综述》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
  • 编译者: APC
  • 发布时间:2018-11-08
  • 11月8日,中英大气科技合作联合工作组第十次会议将在京召开。自1991年中英召开联合工作组第一次会议并签署会谈纪要以来,双方气象部门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数值天气预报、气候科学与服务、卫星资料应用、教育培训等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中英气象科技与服务水平日益精进。   优势互补 搭建合作平台   1991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气象局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气象局大气科学技术合作备忘录》在北京签署,拉开了两国气象部门全面合作的序幕,中英大气科技合作机制正式创建。   多年来,中英气象部门立足各自科研业务需求和特色领域,围绕数值预报、气候科学、卫星资料同化、教育培训、奥运气象、气象观测等重点领域开展了近80个合作活动。   随着两国气象合作进一步深化,2014年,中英共同发起合作项目——气候科学支持气候服务伙伴计划(CSSP),被列入当年6月17日李克强总理访英时签订的《中英气候变化联合声明》附件——“正在合作开展一个新的气候科学领域的重大项目”。该项目聚焦气候科学及其应用,围绕气候监测归因、全球气候变率和变化动力学、东亚气候变率和极端事件、气候模式与短期气候预估系统开发以及气候服务等五个领域开展。项目实施以来,双方共举办了五次科学研讨会,举行了多次专题研讨会,进行了高层领导、业务技术以及管理人员的多次互访,并联合开展了多项研究。   英国气象局首席科学家史蒂芬·贝尔彻表示,CSSP是英国气象局同国际科研部门机构开展的最为重要的科学研究项目,目标是发展和应用科学知识,提升中英两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CSSP成为中英两国气象部门合作的成功典范。在前不久举行的第五次CSSP科学研讨会上,双方代表指出,通过CSSP项目,中英气象部门建立了密切联系,五年来实现了从国际领先的气候科学向服务转化的总体目标,取得了丰硕的科学成果,切实在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领域造福两国人民。   亮点纷呈 合作成果丰硕   随着中英合作项目的推进落实,双方在气象业务与研究领域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取得了一系列务实成果:开展了风云三号C星资料同化联合攻关合作,优化改进了GRAPES全球模式动力框架和风云三号C星全球导航卫星掩星探测仪质量控制方案及数据处理方案,提升了风云卫星工程效益和风云卫星对全球观测系统的贡献率;共享了数值模式及精细化气象预报预测业务技术发展和研究经验。英方新一代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研发、顶层设计、互补开放合作、组织协调、基础与应用研究结合等经验,为中国数值预报模式业务发展提供了借鉴;实现了FY-3B/C的微波湿度计数据在英国气象局的业务同化运行,提升了卫星仪器观测偏差认知和仿真技术水平与能力。   通过CSSP项目合作,中英在改进东亚区域资料质量、历史资料拯救、网格化资料集建设、最新气候模式在东亚季风区预测能力检验评估、高分辨率季风演进的模拟和预测、气候模式开发、能源、农业和空气质量等优先领域的气候服务技术方法的研发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此外,双方科学家开展了频繁的互访交流和密切的合作研究,共同完成了150余篇论文。   双方的紧密合作也为人才培养提供了优势平台。通过实施国家外国专家局赴英国培训、一体化数值模式发展调研学习、CSSP科技人员赴英国培训等项目,一批科学素养高、业务能力强且具备国际视野的青年骨干脱颖而出,为我国气象现代化发展注入活力。截至今年10月,中英互访近400人次。尤其是中方派出的业务科研人员积极参与了英方项目和业务工作,学习了其先进经验和科技。   前景可期 携手走向更广空间   中英大气科技合作是中国气象局双边气象科技合作中领域最聚焦、内容最深入的合作。今年10月,英国气象局首席业务官菲利普·埃文斯来访时这样评价中英大气科技合作:“与中国气象局的合作是英国气象局最成功的双边合作之一,双方合作成果有助于提升英国气象科技水平,为英国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英气象部门在气象事业发展的共同理念和互补优势将为今后的合作奠定良好基础,也将为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提供坚实保障。未来,中英双方气象部门将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在气候科学与气候服务以及数值天气预报技术、卫星资料同化与应用技术、教育培训等重点领域的合作,促进合作成果在双方的业务服务中发挥显著效益。   中英关系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一带一路”倡议为中英合作创造了宝贵的机遇。两国气象部门也将继续深化合作,创造更多气象领域的“黄金成果”。

相关报告
  • 《以义为先促合作 同声相应谋发展 中非气象合作综述》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
    • 编译者:APC
    • 发布时间:2018-09-05
    • 9月3日,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拉开大幕,这是深化合作、共谋发展的历史性盛会,将树立中非合作新丰碑。多年来,我国气象部门发挥科技优势,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进气象设施共建共享,帮助非洲国家提升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变化能力,携手书写中非合作的美好气象篇章。   设施共建 开启气象合作新篇章   在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卡贝泰校区的校园内,矗立着两个气象站。其中一个是近百年的人工气象站,另一个则是中国援赠的自动气象站。   肯尼亚气象局通信技术人员说,出现重大天气过程时,旧气象站需要气象员每隔一个小时去收集一次数据,而新的自动气象站数据每十分钟自动传输一次,准确度也大有提升。   “中国援赠的5个自动气象监测站,是对传统气象站的一次升级,具备了采集和传输风速风向、降水量、温度、湿度等基础气象资料的能力。”肯尼亚环境与自然资源部部长朱迪·瓦克洪古在2017年的援赠气象仪器移交仪式上,将当天视为“肯尼亚气象服务史上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
  • 《研究综述:2020年3月20日》

    • 来源专题:人类遗传资源和特殊生物资源流失
    • 编译者: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20-03-22
    • 欢迎来到2020年3月20日的研究综述,这是布罗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的科学家及其合作者发表的最新研究的最新快照。 Broad加入了马萨诸塞州的COVID-19诊断测试项目 布罗德研究所正在与马萨诸塞州总医院、布里格姆妇女医院和其他地区医院的病理科密切合作,将布罗德的高通量基因组能力提供给联邦,以提高COVID-19诊断检测的能力。我们预计下周初就能开始运转。一旦投入使用,该研究所预计能够处理在医院和其他临床环境中收集的样本,并每天处理1000多个测试。了解更多关于远大的COVID-19工作的故事和视频,以及WBUR、WCVB和MassLive的报道。 全力治疗糖尿病 精确地将小分子传递到胰腺细胞的能力对于1型和2型糖尿病研究的许多途径都是有益的。Miseon Lee、Basudeb Maji、Debasish Manna、副成员Amit Choudhary以及化学生物学和治疗学科学项目和其他方面的同事利用beta细胞异常高浓度的锌来开发他们所谓的基于锌的前药物系统。这种方法让锌发挥作用,帮助运输和激活其他不活跃的小分子物质,特别是在细胞内。详情请参阅《美国化学学会杂志》。 引入ABE8e 在自然界中生物技术、米歇尔·里克特领导的研究小组,凯文·赵和核心研究所成员大卫·刘的叫法变革性技术研究所医疗描述了一种新的腺嘌呤基编辑器,可以更有效地修复基因的突变和更多的目标网站和它的前身相比,正确解锁获得更多与人类疾病相关的遗传变异。新编辑器名为ABE8e,它可以将A•T碱基对转换为G•C,其转换速度比原编辑器快得多,而且与不同的CRISPR蛋白质的兼容性范围也大得多,而这些蛋白质是访问整个基因组中的目标所必需的。您可以通过GenomeWeb上的广泛新闻报道了解更多信息。 分析Cas9变异特异性 Jonathan sch中段- burgk, Linyi Gao, David Li,核心研究所成员Feng Zhang和他们的同事已经开发出一种可以大规模检测双链断裂(dsb)的方法,例如CRISPR核酸酶产生的脱靶断裂。方法,tagmentation-based标签集成网站测序(进行),基于全基因组,公正的鉴定(双边带)的双链断裂通过测序(GUIDE-seq),该标签双边带诱导通过集成的双链核酸酶乳沟供体DNA,但团队的多路复用和散装tagmentation Tn5方法使用指南。该团队综合评估了Cas9变异,揭示了特异性和活性之间的权衡,并鉴定了具有高特异性的LZ3 Cas9变异。了解更多的分子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