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γ-干扰素释放试验用于诊断潜伏性结核:影响诊断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有哪些?》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 李阳
  • 发布时间:2016-01-19
  • 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s)是一种对血液进行检测的潜伏性结核感染诊断技术,其诊断特异性要优于结核菌素试验(TST)。然而,最近针对结核低风险人群开展的系列性测试研究表明IGRAs诊断过程中转换率出现错误的概率要高于TST,且一些可重复性研究已经明确了与之相关的影响因素,大致分为预分析、分析、分析后、结果生成及免疫分析阶段的影响因素5个大类。基于此,来自斯坦福大学医学院以及麦吉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对不同类型的影响因素及其对IGRAs检测结果的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并就如何减少IGRA影响因素提出了一些建议,其相关成果于2016年1月13日发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上。

相关报告
  • 《干扰素-γ释放试验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李阳
    • 发布时间:2015-09-07
    • 结核病诊断是防控工作的重要环节。干扰素-γ释放试验(IGRA)是一种在体外检测T细胞经结核特异性抗原刺激之后产生和释放干扰素-γ能力的免疫学技术,在临床应用中正在取代传统的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来对潜伏结核感染(LTBI)进行检测。 近期,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的施焕中教授在《中国科学: 生命科学》上撰文探讨了干扰素-γ释放试验在结核病(包括活动性结核及潜伏性结核)诊断中的价值,从几个方面评述了这一免疫学新技术在诊断潜伏结核感染、活动性结核病、血液外其他体液标本、免疫缺陷人群结核和评价结核治疗中的作用,其主要观点如下: 1. 诊断LTBI的价值:既往研究表明IGRA和传统的TST对于诊断LTBI的应用价值大致相当,在某些情况下前者的诊断效率较后者略胜一筹; 2. 诊断活动性结核病的价值:IGRA阳性结果与活动性结核病的发生存在一定相关关系,但相关性较低; 3. 在血液外其他体液标本中的应用方面:支气管肺泡灌洗液IGRA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优于外周血IGRA和TST诊断,并且检测结果不受既往结核病史影响;通过对所有相关英文文献进行系统回顾,发现IGRA用于诊断结核性胸膜炎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是没有应用价值的; 4. 在免疫缺陷人群中的应用方面:有研究表明T-SPOT.TB(IGRA的一种)较少受到HIV感染患者LTBICD4+ T细胞减少的干扰,说明其对于评价伴有免疫缺陷的高风险人群中的LTBI具有一定价值; 5. 在评价抗结核治疗中的效用方面:活动性结核病通过有效的抗结核治疗后,理论上IGRA结果应从阳性转变为阴性, 但临床实践发现IGRA结果转阴率非常低,说明IGRA在评价抗结核治疗方面的作用有限。 综上,该研究认为IGRA在结核的诊断效率和评价治疗效果方面与TST大致相当。 研究最后指出:目前关于IGRA 的研究大都是来自发达国家的临床研究报告,这些国家结核负担低,其研究结果与我国实际情况有很大差异,同时我国在结核控制方面与低收入国家也差异巨大,加之国内对于IGRA 应用的报道还很有限, 因此当下迫切需要一项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来评价IGAR 在我国诊断结核病的确切价值。 目前在国内各地医院应用最为普遍的T-SPOT.TB收费一般为600-800元人民币,因而确切了解该技术是否能有效地对结核病进行诊断,对于减轻国家和病患负担、避免过度医疗均很有意义。WHO估计目前我国结核病年发病人数约为130万,为遏制该病流行,“2011-2015年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提出了一系列防治和保障措施,投入巨大,开展针对我国国情的诊断技术研究不仅具有其学科价值,也将为更成功地实施防治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信息来源:王睿, 施焕中. 干扰素-γ释放试验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J]. 中国科学 生命科学, 2015, 45(3): 320-324.
  • 《荷兰诊断为潜伏性结核感染人群进展为结核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李阳
    • 发布时间:2016-10-08
    • 在结核低发国家推荐对高危人群的潜伏结核感染(LTBI)状况进行诊断和预防性治疗以达到消除结核的目标。基于此,来自KNCV结核病基金会、荷兰国家公共卫生及环境研究院传染病控制中心以及阿姆斯特丹全球健康与发展研究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以2005至2013年间通报的潜伏结核感染人群为样本,对其结核病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其相关成果于2016年10月6日发表在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上。 研究依据对目标人群的筛查以及预防性治疗开始和完成时间进行了分层分析,发现: 1. 对于与结核病患者有过接触史的LTBI人群而言,其完成、终止及未接受预防性治疗的结核发生率分别为187/100000人年、436/100000人年及355/100000人年,而对于其他目标人群而言,其完成、终止及未接受预防性治疗的结核发生率分别为63/100000人年、96/100000人年及110/100000人年; 2. 与结核病患者有过接触史的LTBI人群结核发生率是其他目标人群的3.1倍(95%可信区间为2.0-4.9); 3. 两类人群的结核发生率均于LTBI诊断后第一年达到最高值; 4. 影响与结核病患者有过接触史的LTBI人群发生结核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小于5岁且在28天内停止预防性治疗(与未接受预防性治疗者相比); 5. 对于其他目标人群而言,在国外出生是与结核发生唯一相关的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在荷兰LTBI管理过程中,与结核病患者有过接触史的LTBI人群接受预防性治疗的流行病学效果最好,而其他目标人群接受预防性治疗的流行病学效果则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