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驱动的量子网络有望实现更快、更强大的通信》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husisi
  • 发布时间:2020-11-09
  • 罗彻斯特大学和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磁性和半导体材料设计了一个纳米级节点,这个纳米级节点能够利用激光发射和接受光子,从而与其它节点发生相互作用。与目前进行计算和通信的网络相比,量子力学的发展利用了光的物理特性,提供了一种更快、更有效的方法来进行物体和材料的计算和检测。
    在设计中,研究人员排列半导体和磁性材料形成一个由纳米柱组成的平台,每个纳米柱高120纳米。这些纳米柱标志着一个独特的量子态的位置,这个量子态可以与光子相互作用,并允许光子与其它位置的器件相互联系,以及在不同位置与类似结构的阵列相互联系。一个独特的钨硒化合物阵列(WSe2)被一层高活性的三碘化铬(Crl3)覆盖在纳米柱表面上。在原子般薄的12μm表面积的接触层,Crl3给WSe2充电。这创造了一个物理特征,与沿着每个纳米柱基底的空穴类似。这个设计扩展了Vamivakas 实验室之前的工作,他们通过将原子层级的材料放置在另一种材料上面,例如把WSe2放置在Van der Waals异质结来创造或捕获单个光子。在量子物理学中,没有电子则用空穴来表征,每个带正电荷的空穴也具有南北双极磁特性。

    一系列纳米柱的特写,每个纳米柱高120纳米。每根柱子都是量子态的位置标记,可以与光子相互作用。一列新颖的钨联硒化物(WSe2)覆盖在纳米柱表面,下面是一层高活性的三碘化铬(CrI3)。原子层级12μm 表面积的接触层,CrI3给予WSe2一个电子电荷,从而在每根纳米柱旁边创造了一个空穴
    鉴于这种性质,每个空穴同时也是一个纳米级磁铁。当研究人员用激光照射整个器件时,这些纳米磁铁变成了光学活跃的自旋区域。其结果是,它们也发射了光子并与光子相互作用。自旋状态,与传统信息处理中使用的值为0或1的比特位相反,它可以同时对这两个值进行编码,并增加信息处理的能力。
    由于纠缠的特性和概念,这个系统建立了量子节点与全远程网络连接的潜在可能。罗彻斯特大学量子光学和量子物理学教授Nick Vamivakas说,这个系统的功能就像一个寄存器,信息可以存储在与光子相互作用的不同空间位置。这种动态机制支持下一步功能性通信网络的发展,这个通信网络通过使用光子远距离分发获得的信息。此外,控制自旋取向与超薄和适当尺寸(120μm) 的Crl3部分消除了对外界磁场的需求。由于用来传递这种磁场的磁线圈非常大(研究人员称MRI系统中使用的线圈类型与其相同) ,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Arunabh Mukherjee在谈到这一进展的时候说,研究人员使用的控制方法支持基于单个空穴自旋的量子计算器件的小型化。
    罗彻斯特的团队与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创造了必要的惰性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因为Crl3具有高度活性,研究人员可以最有效地制备Crl3。合作者最终在充满氮气的手套箱中制备出了Crl3,以避免接触氧气和水分从而造成性能退化。另一个挑战是优化纳米柱的排列,以确保每个相应的空穴和自旋谷可以正确的配置(注册),最终连接到器件的其它节点。广而言之,研究人员必须找到一种方法,即在不损害纠缠或光子特性的情况下,通过光纤将光子远距离传输到其它节点。

相关报告
  • 《我国量子网络研究取得突破》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2-01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包小辉等在量子网络方向研究取得重要进展,成功地利用多光子干涉将分离的三个冷原子量子存储器纠缠起来,为构建多节点、远距离的量子网络奠定了基础。该成果于近期发表在国际学术权威期刊《自然·光子学》上。 与经典网络相对应,量子网络指的是远程量子处理器间的互联互通。按照其发展程度可分为:量子密钥网络、量子存储网络、量子计算网络三个阶段。量子密钥网络已较为成熟,目前正在进入规模化应用,如我国已经建成的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等。量子存储网络是量子密钥网络的下一阶段。该方向当前的主要热点是如何拓展节点数目以及增加节点间的距离。 构建量子存储网络的基本资源是光与原子间的量子纠缠。纠缠的亮度及品质直接决定了量子网络的尺度与规模。为此,潘建伟、包小辉研究组采用环形腔增强技术来增加单光子与原子系综间耦合,并采用高阶模式锁腔、自滤波等技术来抑制杂散背景光子,使得在维持纠缠品质不变的情况下,纠缠源的亮度比以往双节点实验中提升了一个数量级以上。以此纠缠源为基础,该研究组通过制备多对纠缠,并通过三光子干涉成功地将三个原子系综量子存储器纠缠起来。审稿人称赞这一工作为“多节点量子网络的里程碑”。 该实验为接下来的多节点、远距离量子网络实验奠定了基础,使得分布式量子计算等成为可能。当前实验中采用的单光子为近红外波段,光纤内损耗较大。如采用量子频率转换技术将光子变换至通信波段,将有望大幅拓展节点间的距离。如采用确定性纠缠制备技术也将有望对节点数目大幅拓展。
  • 《布局 | 英国成立“综合量子网络中心” 以推动量子互联网技术发展》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胡思思
    • 发布时间:2025-04-14
    • 近日,英国正式启动集成量子网络中心(Integrated Quantum Networks Hub,简称IQN),这是一项大规模的国家级计划,旨在加速安全且可扩展的量子通信基础设施的部署。根据赫瑞瓦特大学发布的新闻稿,该中心获得了来自英国研究与创新署(UKRI)工程与物理科学研究委员会(Engineering and Physical Sciences Research Council)以及40多家工业合作伙伴总计超过4200万英镑(约合5400万美元)的联合支持。 该中心由赫瑞瓦特大学牵头,汇聚了包括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和格拉斯哥大学在内的12所英国学术机构,以及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National Physical Laboratory)和科学与技术设施委员会(STFC)的拉瑟福·阿普尔顿实验室航天部门(RAL Space)。其目标是解决与量子网络相关的技术和工程难题,量子网络是英国更广泛量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该战略包括“到2035年部署世界上最先进的量子网络基础设施”这一目标。 项目于4月9日在爱丁堡正式启动,120多名研究人员、政策制定者和行业利益相关者出席了启动仪式。活动期间还进行了关于下一代量子网络路线图的演讲和小组讨论。 超越量子密钥分发:迈向可扩展的量子网络 量子网络旨在利用经典系统无法复制的纠缠和量子测量协议来传输量子信息。这些网络与传统的光纤通信不同,它们具备量子安全通信和分布式量子处理等能力。集成量子网络中心的一个重点是开发完全可扩展、可互操作的量子网络,以支持广泛的应用。正如该中心负责人、单光子检测技术开发者Gerald Buller教授所指出的,此次合作“建立在英国在量子研究方面的巨大优势之上”,并将把研究成果转化为可部署的基础设施。该中心的研究涵盖了从光子源和量子存储器到可切换组件和安全协议的网络堆栈的多个层面。 行业参与是该中心架构的核心。合作伙伴包括英国电信(BT)、东芝欧洲公司、空客公司(Airbus),以及像基于空间的光子纠缠量子通信(SPOQC)这样专注于卫星的量子通信项目。据英国电信光网络研究负责人Andrew Lord称:“量子网络远远超出了量子密钥分发的范畴,我们很高兴看到研究正朝着实现量子计算机之间量子连接的最终愿景迈进。” 技术开发与卫星集成 集成量子网络中心还在支持英国在量子卫星通信领域的雄心壮志方面发挥着作用,基于空间的光子纠缠量子通信等项目正在探索这一领域。这些举措旨在通过将基于卫星的系统与地面网络连接起来,扩展纠缠分发能力,使其超越陆地的限制,从而为未来的洲际量子网络奠定基础。 研究人员同时也在开发可扩展量子网络所需的基础技术,包括高性能量子光源、低噪声探测器和强大的量子开关。该中心还在与国家机构合作,制定新兴的量子安全通信标准。 集成量子网络中心的架构包括量子处理器之间的本地化链路、更广泛的基于光纤的网络,以及与卫星通信的集成。这些多尺度的能力预计将支持一系列的应用场景,从城市规模的量子密钥分发部署到全球范围的纠缠分发。该中心要解决的一个技术挑战是开发具有足够相干时间的量子存储器,使其能够作为中继器——这是扩展量子链路范围的关键组件。 此外,该中心还在为设计能够与现有光纤基础设施对接的协议做出贡献,同时确保与未来的量子硬件兼容。研究人员正在努力确保从传输协议到纠错机制的网络组件既符合当前的电信标准,又满足量子方面的要求。 国家层面的合作与生态系统建设 与此同时,相关各方正在努力使人才培养与研究需求相匹配。据赫瑞瓦特大学负责商业与企业事务的副校长Gillian Murray教授称,像集成量子网络中心这样的计划充当着“创新集群”的角色,在这些集群中,跨部门的合作可以支持劳动力的发展,并推动商业影响力。这其中包括国家量子技术计划(National Quantum Technologies Programme)的贡献,该计划正在协调由英国研究与创新署资助的五个量子技术中心组成的网络,总投资额达1.06亿英镑(约合1.37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