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105期》

  • 来源专题: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
  • 编译者: xuwenwhlib
  • 发布时间:2020-04-21
  • “‘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每日快报”由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和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合作推出。该项服务旨在通过提供最新科研论文线索、摘译科研论文主要内容,为我国的科研攻关和相关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页面底部可下载快报PDF文件

    主要目录

    机理研究 1

    4月17日_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模型中COVID-19、MERS和SARS的发病机理的比较研究 1

    4 月19日_SARS-CoV-2突变对其致病性的影响 1

    4月18日_广州医科大学等团队研究发现弗林蛋白酶和ACE2在口腔上皮细胞中的显著表达可能有助于2019-nCoV进入宿主细胞 2

    4月9日_港大袁国勇教授团队率先比较SARS-CoV-2和SARS-CoV在离体人类肺组织中的复制和免疫激活特征 3

    疾病诊断 4

    4月19日_通过简单血液检查来识别COVID-19的新型特异的基于人工智能的方法 4

    其他 5

    4月19日_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发文称没有证据表明COVID-19疫情具有温度依赖性 5

    4月18日_一种可快速部署到会产生气溶胶的医疗操作中的负压式防护罩 5

    机理研究

    4月17日_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模型中COVID-19、MERS和SARS的发病机理的比较研究

    1.时间:2020年4月17日

    2.机构或团队: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医学中心、荷兰Viroclinics Xplore公司、荷兰灵长类生物医学研究中心、荷兰乌得勒支大学、德国夏里特大学医院

    3.事件概要:

    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医学中心等机构的科研人员在Science期刊发表题为“Comparative pathogenesis of COVID-19, MERS, and SARS in a nonhuman primate model”的文章。

    文章指出,为了将COVID-19的发病机制与以前出现的冠状病毒进行比较,研究人员给猕猴接种了SARS-CoV-2或MERS-CoV,并将其病理学和病毒学与SARS-CoV感染的历史报道进行了比较。在感染了SARS-CoV-2的猕猴中,病毒在没有临床体征的情况下从鼻和喉中排出,并在弥漫性肺泡损伤病灶的I型和II型肺细胞,以及鼻、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粘膜的纤毛上皮细胞中检测到病毒。在SARS-CoV感染中,肺部病变通常更为严重,而在MERS-CoV感染中则较轻,其中主要在II型肺细胞中检测到病毒。这些数据表明,SARS-CoV-2会在猕猴中引起类似COVID-19的疾病,并为验证防治策略提供了新的模型。

    4.附件:

    原文链接: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20/04/16/science.abb7314

    4 月19日_SARS-CoV-2突变对其致病性的影响

    1.时间:2020年4月19日

    2.机构或团队:浙江大学

    3.事件概要:

    浙江大学在medRxiv预印本平台发表论文“Patient-derived mutations impact pathogenicity of SARS-CoV-2”。文章旨在研究不同患者体内病毒的突变对其致病性的影响。

    基因测序数据显示SARS-CoV-2存在大量的单核苷酸突变(SNVs),文章对来自11例患者体内SARS-CoV-2病毒的功能特征进行表征,发现不同的病毒分离株具有不同的突变,包括S蛋白中6个不同的突变,其中两个不同的SNVs导致相同的错义突变。当这些病毒株感染Vero-E6细胞时,不同的突变株具有不一样的细胞病变作用和病毒负载能力(差别高达270倍)。

    *注,本文为预印本论文手稿,是未经同行评审的初步报告,其观点仅供科研同行交流,并不是结论性内容,请使用者谨慎使用。

    4.附件:

    原文链接: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4.14.20060160v1

    4月18日_广州医科大学等团队研究发现弗林蛋白酶和ACE2在口腔上皮细胞中的显著表达可能有助于2019-nCoV进入宿主细胞

    1.时间:2020年4月18日

    2.机构或团队:广州医科大学、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暨南大学口腔医学院、马来西亚莫纳什大学、广东药科大学

    3.事件概要:

    4月18日,bioRxiv预印平台发布了题为“Significant expression of FURIN and ACE2 on oral epithelial cells may facilitate the efficiency of 2019-nCov entry”的文章。

    文章指出,弗林蛋白酶(FURIN)活性对于2019-nCoV的人畜共患传播至关重要,且有相关报道称ACE2可能是2019-nCoV的受体。此外,FURIN和ACE2受体在作为病毒潜在靶器官的呼吸道上皮、心脏组织和肠道中均有表达。然而,关于FURIN和ACE2在口腔组织中表达的研究报道较少。

    文章利用公开的单细胞序列数据分析了ACE2和FURIN在新冠病毒进入口腔粘膜宿主细胞中的表达,探讨了新冠病毒在口腔中的潜在感染途径。采用免疫组化(IHC)染色来证实ACE2和FURIN在蛋白水平上的表达。结果表明,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ACE2和FURIN在不同口腔黏膜组织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存在差异,FURIN阳性细胞比例明显高于ACE2阳性细胞。IHC实验表明,靶组织中ACE2阳性和FURIN阳性细胞主要位于上皮层,部分表达于成纤维细胞,进一步证实了生物信息学的结果。

    文章结论:根据上述结果,文章推测2019-nCoV可能通过与ACE2受体结合和与FURIN蛋白酶激活的细胞膜融合两种途径有效入侵口腔粘膜细胞。结果表明,口腔黏膜组织对2019-nCoV敏感,为临床和日常生活中的病毒预防策略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注,本文为预印本论文手稿,是未经同行评审的初步报告,其观点仅供科研同行交流,并不是结论性内容,请使用者谨慎使用。

    4.附件:

    原文链接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4.18.047951v1

    4月9日_港大袁国勇教授团队率先比较SARS-CoV-2和SARS-CoV在离体人类肺组织中的复制和免疫激活特征

    1.时间:2020年4月9日

    2.机构或团队: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香港大学附属玛丽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海南医学院-香港大学热带传染病联合实验室

    3.事件概要: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于4月9日出版了香港大学袁国勇教授等研究团队的论文“Comparative replication and immune activation profiles of SARS-CoV-2 and SARS-CoV in human lungs: an ex vivo study with implications for the pathogenesis of COVID-19”[1],全面研究了SARS-CoV-2感染在人肺组织中的复制、细胞嗜性和免疫激活特征,并以SARS-CoV作为比较。该研究提供了第一份在离体人类肺组织中比较SARS-CoV-2和SARS-CoV感染的复制能力和免疫激活特征的定量数据。结果发现,与SARS-CoV相比,SARS-CoV-2在人肺组织中的感染和复制效率更高。在48小时间隔内,SARS-CoV-2从受感染的肺组织中产生的感染性病毒颗粒比SARS-CoV感染产生的病毒颗粒多3.20倍(P <0.024)。SARS-CoV-2和SARS-CoV在细胞嗜性方面相似,均靶向I型和II型肺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重要的是,尽管SARS-CoV-2病毒复制效率更高,但其并未在感染的人肺组织中显著诱导I,II或III型干扰素。此外,SARS-CoV感染上调了13种代表性促炎细胞因子/趋化因子中的11种(84.62%)的表达,而SARS-CoV-2感染仅上调了这13种关键炎症介质中的5种(38.46%),尽管其复制效率更高。

    袁教授领导团队先前于3月26日在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杂志出版了另一篇论文“Simulation of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manifestations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in golden Syrian hamster model: implications for disease pathogenesis and transmissibility”[2],建立了一种新颖的,易于获得的生理性叙利亚仓鼠小动物模型进行SARS-CoV-2感染用于探究临床、病毒学、组织病理学和免疫学特征,以研究COVID-19的致病性、传播和被动免疫效果。

    4.附件:

    [1]https://academic.oup.com/cid/article/doi/10.1093/cid/ciaa410/5818134?searchresult=1#

    [2]https://academic.oup.com/cid/article/doi/10.1093/cid/ciaa325/5811871?searchresult=1

    疾病诊断

    4月19日_通过简单血液检查来识别COVID-19的新型特异的基于人工智能的方法

    1.时间:2020年4月19日

    2.机构或团队: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等

    3.事件概要: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等机构在medRxiv预印本平台发表论文“A novel specific artificial intelligence-based method to identify COVID-19 cases using simple blood exams”,更新了其开发的COVID-19筛查方法的数据。

    文章开发了一种机器学习分类策略,旨在通过大批量的简单血液检测样本进行初筛,快速判定可能为阳性的样本。随后,阳性样本可进行进一步的高灵敏性测试(CT、特异性抗体检测)。该AI模型平均特异性为85.98% [95%CI: 84.94 -86.84],阴性预测值(NPV)为94.92% [95%CI: 94.37% -95.37%]。在灵敏性方面,该模型平均达到70.25% [95%CI: 66.57% -73.12%],阳性预测值(PPV)为44.96% [95%CI: 43.15% -46.87%]。受试者操作特征(RO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 86.78% [95%CI: 85.65%–87.90%]。文章指出,该模型能够较准确地预测急救室中的阴性和阳性病例,在病人分流中发挥重要作用。该人工智能模型名为ER-CoV,所有代码都可以在https://github.com/soares-f/ER-CoV上找到。

    *注,本文为预印本论文手稿,是未经同行评审的初步报告,其观点仅供科研同行交流,并不是结论性内容,请使用者谨慎使用。

    4.附件:

    原文链接: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4.10.20061036v2

    其他

    4月19日_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发文称没有证据表明COVID-19疫情具有温度依赖性

    1.时间:2020年4月19日

    2.机构或团队: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

    3.事件概要: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于2020年4月19日在medRxiv预印平台上发布了题为“No Evidence for Temperature-Dependence of the COVID-19 Epidemic”的文章。文章指出,COVID-19疫情从中国扩展到北温带,最近又扩展到热带地区和南半球。研究人员指出,没有证据表明温度超过20℃时其传播率会下降,这表明COVID-19不太可能是一种季节性呼吸道疾病。

    *注,本文为预印本论文手稿,是未经同行评审的初步报告,其观点仅供科研同行交流,并不是结论性内容,请使用者谨慎使用。

    4.附件:

    原文链接

    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3.29.20046706v2

    4月18日_一种可快速部署到会产生气溶胶的医疗操作中的负压式防护罩

    1.时间:2020年4月18日

    2.机构或团队:温哥华总医院、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3.事件概要:

    温哥华总医院和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科研人员在medRxiv预印本平台发表题为“A Rapidly Deployable Negative Pressure Enclosure for Aerosol-Generating Medical Procedures”的文章。

    文章指出,COVID-19大流行给医护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安全挑战。产生气溶胶的医疗操作(Aerosol-generating medical procedures, AGMPs)可能会增加医院内传播的风险,而目前全球个人防护设备(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PPE)的短缺加剧了这种情况。因此,迫切需要改进的方法来降低AGMPs期间的风险。

    研究方法:气溶胶防护罩(Aerosol Containment Enclosure, ACE)由丙烯酸树脂和用于设备端口密封的硅胶垫片构成,并用薄塑料片完成。医院的壁面抽吸在ACE内产生负压。为了评估防护能力,在静态条件下和模拟AGMPs期间记录了压差。还进行了烟流模式、荧光雾化和糖精钠雾化测试。

    研究结果:使用带有两个壁面抽吸单元的外壳,获得了高达-47.7 毫米水柱的负压(O2流入量为15 L min-1,合并流出量为70 L min-1)。在模拟AGMPs期间,负压维持在-10至-35毫米水柱之间,包括通过面罩输送氧气、气道抽吸、袋式面罩人工通气和潜在COVID-19患者气管插管。在使用过程中,ACE有效地将烟雾、荧光素气溶胶和糖精钠气溶胶控制在外壳内。

    *注,本文为预印本论文手稿,是未经同行评审的初步报告,其观点仅供科研同行交流,并不是结论性内容,请使用者谨慎使用。

    4.附件:

    原文链接: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4.14.20063958v1

相关报告
  • 《2020年第105期》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0-05-19
    • “‘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每日快报”由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和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合作推出。该项服务旨在通过提供最新科研论文线索、摘译科研论文主要内容,为我国的科研攻关和相关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页面底部可下载快报PDF文件 主要目录 机理研究 1 4月17日_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模型中COVID-19、MERS和SARS的发病机理的比较研究 1 4 月19日_SARS-CoV-2突变对其致病性的影响 1 4月18日_广州医科大学等团队研究发现弗林蛋白酶和ACE2在口腔上皮细胞中的显著表达可能有助于2019-nCoV进入宿主细胞 2 4月9日_港大袁国勇教授团队率先比较SARS-CoV-2和SARS-CoV在离体人类肺组织中的复制和免疫激活特征 3 疾病诊断 4 4月19日_通过简单血液检查来识别COVID-19的新型特异的基于人工智能的方法 4 其他 5 4月19日_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发文称没有证据表明COVID-19疫情具有温度依赖性 5 4月18日_一种可快速部署到会产生气溶胶的医疗操作中的负压式防护罩 5 机理研究 4月17日_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模型中COVID-19、MERS和SARS的发病机理的比较研究 1.时间:2020年4月17日 2.机构或团队: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医学中心、荷兰Viroclinics Xplore公司、荷兰灵长类生物医学研究中心、荷兰乌得勒支大学、德国夏里特大学医院 3.事件概要: 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医学中心等机构的科研人员在Science期刊发表题为“Comparative pathogenesis of COVID-19, MERS, and SARS in a nonhuman primate model”的文章。 文章指出,为了将COVID-19的发病机制与以前出现的冠状病毒进行比较,研究人员给猕猴接种了SARS-CoV-2或MERS-CoV,并将其病理学和病毒学与SARS-CoV感染的历史报道进行了比较。在感染了SARS-CoV-2的猕猴中,病毒在没有临床体征的情况下从鼻和喉中排出,并在弥漫性肺泡损伤病灶的I型和II型肺细胞,以及鼻、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粘膜的纤毛上皮细胞中检测到病毒。在SARS-CoV感染中,肺部病变通常更为严重,而在MERS-CoV感染中则较轻,其中主要在II型肺细胞中检测到病毒。这些数据表明,SARS-CoV-2会在猕猴中引起类似COVID-19的疾病,并为验证防治策略提供了新的模型。 4.附件: 原文链接: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20/04/16/science.abb7314 4 月19日_SARS-CoV-2突变对其致病性的影响 1.时间:2020年4月19日 2.机构或团队:浙江大学 3.事件概要: 浙江大学在medRxiv预印本平台发表论文“Patient-derived mutations impact pathogenicity of SARS-CoV-2”。文章旨在研究不同患者体内病毒的突变对其致病性的影响。 基因测序数据显示SARS-CoV-2存在大量的单核苷酸突变(SNVs),文章对来自11例患者体内SARS-CoV-2病毒的~能特征进行表征,发现不同的病毒分离株具有不同的突变,包括S蛋白中6个不同的突变,其中两个不同的SNVs导致相同的错义突变。当这些病毒株感染Vero-E6细胞时,不同的突变株具有不一样的细胞病变作用和病毒负载能力(差别高达270倍)。 *注,本文为预印本论文手稿,是未经同行评审的初步报告,其观点仅供科研同行交流,并不是结论性内容,请使用者谨慎使用。 4.附件: 原文链接: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4.14.20060160v1 4月18日_广州医科大学等团队研究发现弗林蛋白酶和ACE2在口腔上皮细胞中的显著表达可能有助于2019-nCoV进入宿主细胞 1.时间:2020年4月18日 2.机构或团队:广州医科大学、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暨南大学口腔医学院、马来西亚莫纳什大学、广东药科大学 3.事件概要: 4月18日,bioRxiv预印平台发布了题为“Significant expression of FURIN and ACE2 on oral epithelial cells may facilitate the efficiency of 2019-nCov entry”的文章。 文章指出,弗林蛋白酶(FURIN)活性对于2019-nCoV的人畜共患传播至关重要,且有相关报道称ACE2可能是2019-nCoV的受体。此外,FURIN和ACE2受体在作为病毒潜在靶器官的呼吸道上皮、心脏组织和肠道中均有表达。然而,关于FURIN和ACE2在口腔组织中表达的研究报道较少。 文章利用公开的单细胞序列数据分析了ACE2和FURIN在新冠病毒进入口腔粘膜宿主细胞中的表达,探讨了新冠病毒在口腔中的潜在感染途径。采用免疫组化(IHC)染色来证实ACE2和FURIN在蛋白水平上的表达。结果表明,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ACE2和FURIN在不同口腔黏膜组织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存在差异,FURIN阳性细胞比例明显高于ACE2阳性细胞。IHC实验表明,靶组织中ACE2阳性和FURIN阳性细胞主要位于上皮层,部分表达于成纤维细胞,进一步证实了生物信息学的结果。 文章结论:根据上述结果,文章推测2019-nCoV可能通过与ACE2受体结合和与FURIN蛋白酶激活的细胞膜融合两种途径有效入侵口腔粘膜细胞。结果表明,口腔黏膜组织对2019-nCoV敏感,为临床和日常生活中的病毒预防策略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注,本文为预印本论文手稿,是未经同行评审的初步报告,其观点仅供科研同行交流,并不是结论性内容,请使用者谨慎使用。 4.附件: 原文链接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4.18.047951v1 4月9日_港大袁国勇教授团队率先比较SARS-CoV-2和SARS-CoV在离体人类肺组织中的复制和免疫激活特征 1.时间:2020年4月9日 2.机构或团队: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香港大学附属玛丽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海南医学院-香港大学热带传染病联合实验室 3.事件概要: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于4月9日出版了香港大学袁国勇教授等研究团队的论文“Comparative replication and immune activation profiles of SARS-CoV-2 and SARS-CoV in human lungs: an ex vivo study with implications for the pathogenesis of COVID-19”[1],全面研究了SARS-CoV-2感染在人肺组织中的复制、细胞嗜性和免疫激活特征,并以SARS-CoV作为比较。该研究提供了第一份在离体人类肺组织中比较SARS-CoV-2和SARS-CoV感染的复制能力和免疫激活特征的定量数据。结果发现,与SARS-CoV相比,SARS-CoV-2在人肺组织中的感染和复制效率更高。在48小时间隔内,SARS-CoV-2从受感染的肺组织中产生的感染性病毒颗粒比SARS-CoV感染产生的病毒颗粒多3.20倍(P <0.024)。SARS-CoV-2和SARS-CoV在细胞嗜性方面相似,均靶向I型和II型肺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重要的是,尽管SARS-CoV-2病毒复制效率更高,但其并未在感染的人肺组织中显著诱导I,II或III型干扰素。此外,SARS-CoV感染上调了13种代表性促炎细胞因子/趋化因子中的11种(84.62%)的表达,而SARS-CoV-2感染仅上调了这13种关键炎症介质中的5种(38.46%),尽管其复制效率更高。 袁教授领导团队先前于3月26日在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杂志出版了另一篇论文“Simulation of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manifestations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in golden Syrian hamster model: implications for disease pathogenesis and transmissibility”[2],建立了一种新颖的,易于获得的生理性叙利亚仓鼠小动物模型进行SARS-CoV-2感染用于探究临床、病毒学、组织病理学和免疫学特征,以研究COVID-19的致病性、传播和被动免疫效果。 4.附件: [1]https://academic.oup.com/cid/article/doi/10.1093/cid/ciaa410/5818134?searchresult=1# [2]https://academic.oup.com/cid/article/doi/10.1093/cid/ciaa325/5811871?searchresult=1 疾病诊断 4月19日_通过简单血液检查来识别COVID-19的新型特异的基于人工智能的方法 1.时间:2020年4月19日 2.机构或团队: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等 3.事件概要: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等机构在medRxiv预印本平台发表论文“A novel specific artificial intelligence-based method to identify COVID-19 cases using simple blood exams”,更新了其开发的COVID-19筛查方法的数据。 文章开发了一种机器学习分类策略,旨在通过大批量的简单血液检测样本进行初筛,快速判定可能为阳性的样本。随后,阳性样本可进行进一步的高灵敏性测试(CT、特异性抗体检测)。该AI模型平均特异性为85.98% [95%CI: 84.94 -86.84],阴性预测值(NPV)为94.92% [95%CI: 94.37% -95.37%]。在灵敏性方面,该模型平均达到70.25% [95%CI: 66.57% -73.12%],阳性预测值(PPV)为44.96% [95%CI: 43.15% -46.87%]。受试者操作特征(RO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 86.78% [95%CI: 85.65%–87.90%]。文章指出,该模型能够较准确地预测急救室中的阴性和阳性病例,在病人分流中发挥重要作用。该人工智能模型名为ER-CoV,所有代码都可以在https://github.com/soares-f/ER-CoV上找到。 *注,本文为预印本论文手稿,是未经同行评审的初步报告,其观点仅供科研同行交流,并不是结论性内容,请使用者谨慎使用。 4.附件: 原文链接: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4.10.20061036v2 其他 4月19日_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发文称没有证据表明COVID-19疫情具有温度依赖性 1.时间:2020年4月19日 2.机构或团队: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 3.事件概要: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于2020年4月19日在medRxiv预印平台上发布了题为“No Evidence for Temperature-Dependence of the COVID-19 Epidemic”的文章。文章指出,COVID-19疫情从中国扩展到北温带,最近又扩展到热带地区和南半球。研究人员指出,没有证据表明温度超过20℃时其传播率会下降,这表明COVID-19不太可能是一种季节性呼吸道疾病。 *注,本文为预印本论文手稿,是未经同行评审的初步报告,其观点仅供科研同行交流,并不是结论性内容,请使用者谨慎使用。 4.附件: 原文链接 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3.29.20046706v2 4月18日_一种可快速部署到会产生气溶胶的医疗操作中的负压式防护罩 1.时间:2020年4月18日 2.机构或团队:温哥华总医院、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3.事件概要: 温哥华总医院和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科研人员在medRxiv预印本平台发表题为“A Rapidly Deployable Negative Pressure Enclosure for Aerosol-Generating Medical Procedures”的文章。 文章指出,COVID-19大流行给医护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安全挑战。产生气溶胶的医疗操作(Aerosol-generating medical procedures, AGMPs)可能会增加医院内传播的风险,而目前全球个人防护设备(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PPE)的短缺加剧了这种情况。因此,迫切需要改进的方法来降低AGMPs期间的风险。 研究方法:气溶胶防护罩(Aerosol Containment Enclosure, ACE)由丙烯酸树脂和用于设备端口密封的硅胶垫片构成,并用薄塑料片完成。医院的壁面抽吸在ACE内产生负压。为了评估防护能力,在静态条件下和模拟AGMPs期间记录了压差。还进行了烟流模式、荧光雾化和糖精钠雾化测试。 研究结果:使用带有两个壁面抽吸单元的外壳,获得了高达-47.7 毫米水柱的负压(O2流入量为15 L min-1,合并流出量为70 L min-1)。在模拟AGMPs期间,负压维持在-10至-35毫米水柱之间,包括通过面罩输送氧气、气道抽吸、袋式面罩人工通气和潜在COVID-19患者气管插管。在使用过程中,ACE有效地将烟雾、荧光素气溶胶和糖精钠气溶胶控制在外壳内。 *注,本文为预印本论文手稿,是未经同行评审的初步报告,其观点仅供科研同行交流,并不是结论性内容,请使用者谨慎使用。 4.附件: 原文链接: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4.14.20063958v1
  • 《2020年第290期》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1-03-04
    • “‘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每日快报”由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和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合作推出。该项服务旨在通过提供最新科研论文线索、摘译科研论文主要内容,为我国的科研攻关和相关科学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