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巴西玉米产业:生物防治市场的突破与创新》

  • 来源专题:绿色化工
  • 编译者: 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10-29
  • 玉米除了供人食用,也是牲畜饲料和乙醇生产所需的重要原料。玉米是巴西农业生产中第二重要的作物。该国是世界第三大玉米生产国,仅次于美国和中国,也是世界第二大玉米出口国,仅次于美国。巴西在美国淡季向多个国家供应玉米。该作物在巴西农业经济和全球粮食安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尽管产量很高,但巴西的玉米生产仍面临诸多挑战。有害生物是农民关注的一大问题,各种害虫威胁着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例如,棉铃虫让巴西各地的农民深感担忧,为了防止此类虫害爆发,农民过度使用杀虫剂。自 2012 年以来,棉铃虫的入侵已造成超过 8 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和防控成本(Arnemann JA 等人,2019 年)。
    玉米叶蝉于 2017 年首次在巴拉那州发现,现已成为巴西玉米的重大害虫。玉米叶蝉通过吸取植物养分,传播阻碍植物生长的病原体,其分泌出的糖类物质还会吸引其他害虫,并加重霉菌病害。
    为了应对有害生物并满足对市场对环保有效产品的需求,巴西种植业已明显转用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手段,特别是生物农药的使用。巴西玉米生物杀虫剂市场在过去 3 年中出现了显著增长。Kynetec 指出,巴西冬玉米的生物杀虫剂市场(终端农户)规模从 2021 年的 1127 万美元增加到 2023 年的 1.1946 亿美元,夏玉米的生物杀虫剂市场规模从 2021 年的 504 万美元增加到 2023 年的 1950 万美元。这一增长反映了向可持续农业转型的趋势。
    尽管市场快速发展,该行业仍面临挑战。一些害虫仍然难以用目前的生物杀虫剂来控制。这一市场空白为创新技术提供了机会,研究人员和企业正在努力开发新的制剂和策略来应对这些持续存在的害虫威胁。
    在以下采访中,巴西国家农业研究公司玉米和高粱研究员 Fernando Hercos Valicente,向我们分享他对生物农药和巴西玉米生物杀虫剂市场的看法,以及巴西国家农业研究公司推出新生物防治产品的策略。
    巴西国家农业研究公司玉米和高粱研究员 Fernando Hercos Valicente
    巴西玉米生物杀虫剂市场在过去 3 年中出现了显著增长。这一巨大增长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巴西的生物杀虫剂市场在 2023/2024 年种植季增长了约 15%,农用生物产品的销售额约为 50 亿雷亚尔(CropLife)。许多因素促成了巴西生物杀虫剂的大规模增长,在 2012/2013 年棉铃虫进入巴西后,生物杀虫剂的使用量不断增长。此时农民意识到他们可以使用害虫综合治理方式,将化学农药和生物产品联合应用,由此获得了积极的效果。与此同时,巴西生物农药产业的规模化生产体系持续扩大,并推进专业化发展。由于新配方和技术的出现,农民开始更快地采用这些产品。如今,一款产品以多种微生物应对不同靶标,和/或发挥不同功能是一大趋势。
    您如何看待巴西玉米生物杀虫剂的成本效益?
    巴西国家农业研究公司玉米和高粱部门已和不同私营企业签订了合同,11款生物农药已获得登记。在某些情况下,生产和购买生物农药的成本会比传统化学农药高。这是由于生物农药的天然特性,其耗费的人力成本高,通常涉及复杂的开发和生产工艺。这还取决于靶标害虫和产品生产所用的微生物。虽然这些成本可能高于化学品,但使用生物农药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节省成本。生物农药通常引起抗性问题的可能性更低,不会污染河流,减少了频繁施用的需求,降低了长期的总体成本。此外,生物农药可以改善土壤健康和生物多样性,降低土壤改良成本,并且能够提高作物产量。
    哪种玉米生物农药在巴西还非常短缺?
    市场上的生物农药种类繁多,但这些产品无法有效控制特定的害虫,如玉米叶蝉、土传害虫和刺吸式害虫。这些昆虫的口器和习性与毛虫不同,影响生物农药的使用效率。因此需要不同的剂型,如粉剂、颗粒剂或饵剂,产品可以在害虫侵害植物前用于各种环境中。
    巴西国家农业研究公司为玉米种植提供哪些创新型和差异化的生物农药?公司是否计划在未来推出新的生物防治产品?
    巴西国家农业研究公司确实为不同的使用需求提供了不同的配方和微生物。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微生物和配方应该能够适应大多数的环境和不同的害虫。未来将会研发昆虫和微生物基因编辑技术。另一种策略是将这些微生物混配在一个制剂中。
    英文原文首登于AgroPages世界农化网出版的《2024 Latin America Focus》。
    AgroPages世界农化网

  • 原文来源:http://cn.agropages.com/News/NewsDetail---33046.htm
相关报告
  • 《聚焦高端芯片 上海力争2020年IC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6-21
    • 由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基金、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聚焦高端芯片、形成自主可控产业集群”高峰论坛在上海浦东新区举行。围绕加快推进上海高端芯片的本土化,来自集成电路产业上下游企业、投资公司等代表各抒己见。 2000亿目标与六大投资方向 作为国家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集成电路产业备受各地方政府重视。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傅新华在致辞中表示,今后几年,上海将坚持“全面发展与重点突破相结合、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相结合、政府推动与市场驱动相结合”,更加注重产业链布局,更加注重先导技术研发,更加注重规模化发展,力争2020年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部分指标达到世界一流。 资料显示,在集成电路领域,上海市已经成为国内“产业最集中、产业链最完整、综合技术水平最高”的地区。据统计,2017年上海集成电路产业销售规模接近12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2%。 资本是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围绕上海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目标,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董事长沈伟国在致辞中表示,未来,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将发挥资本的力量,有效对标国内外高端芯片发展现状,加快推进上海高端芯片的本土化进程;具体投资方向上,基金将加快促进汽车芯片、智能移动芯片、物联网芯片、AI储存器芯片、安全芯片以及智能储存器芯片等高端芯片的研发和生产。 沈伟国认为,未来,集成电路将以技术为导向发展,制程越来越先进,集成度越来越高;同时也必将越来越围绕新兴产业的应用发展,比如围绕支持5G、汽车电子、物联网等发展,引领和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记者查阅,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总额500亿元,分为100亿元的装备材料基金、100亿元的设计基金、300亿元的制造基金。沈伟国介绍,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已经完成签约金额超过200亿元的投资。 产业链龙头公司聚焦高端芯片 作为集成电路产业链最完整的地区,上海市拥有产业链企业超过500家,涌现出中芯国际、华虹宏力、紫光展锐、上海兆芯、华大半导体等龙头企业。 上海兆芯是优秀的国产CPU处理器芯片公司。在本次论坛上,上海兆芯副总裁罗勇介绍,兆芯是国内唯一同时掌握CPU、GPU、Chipset三大技术的国产CPU公司,搭载兆芯CPU的电脑整机完全满足商业化量产的标准。资料显示,目前上海兆芯已经发布了开先ZX-C系列处理器、KX-5000系列处理器,搭载兆芯国产通用CPU的电脑整机已入围多个省市的政府采购项目。 除了专用市场,基于X86全兼容等优势,未来,上海兆芯将持续向个人用户市场进行拓展。数据显示,政府部门军队系统市场仅占全部PC、笔记本整机市场的5%,保有量不过200万台,每年的采购仅几十万台;CPU公司要想发展壮大就只能去攻克那95%的个人用户市场。罗勇介绍,上海兆芯的芯片解决方案具有四大优势:X86全兼容、自主安全可控、产品稳定可靠、产业化能力国内最强。 作为老牌的集成电路公司,华大半导体则深耕工业控制和汽车电子。华大半导体总经理董浩然介绍,基于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市场广阔前景,华大半导体将以电机控制应用为突破口发展工业控制核心芯片,目标是实现核心芯片进口替代,支撑智能制造国家战略。华大半导体现有上市平台上海贝岭。 资料显示,全球工业控制半导体市场容量持续增长,预计2018年将超过400亿美元。随着“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的实施,国内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将带动工业控制领域的集成电路市场快速增长。 董浩然介绍,在工业控制芯片领域,华大半导体的目标是打造面向工业控制及新能源汽车的全产业链,形成整体解决方案,打造中国的工控旗舰企业。具体来看,华大半导体将聚焦在应用于白色家电、工业控制、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控制器、模拟电路、驱动芯片、功率器件等领域。 另外,紫光展锐CEO曾学忠介绍了紫光展锐的5G研发现状及下一步发展目标。紫光展锐预计2019年实现5G芯片的商用,并在2019年底推出8核5G芯片手机。曾学忠强调,紫光展锐期待更多的政策支持、产业链合作共赢、本土终端厂商的协同进步。
  • 《美国发现玉米焦油斑病潜在的生物防治剂 》

    • 来源专题:农业生物安全
    • 编译者:李周晶
    • 发布时间:2023-11-29
    • 据Feedstuffs网站10月24日报道,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服务局(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Agricultural Research Service,USDA-ARS)的科学家们找到新的方法来防控玉米焦油斑病(TSC)。TSC首先于2015年在伊利诺伊州和印第安纳州发现,目前已经蔓延到附近的其他州以及佛罗里达州和加拿大,给美国中西部玉米造成减产。[1]  使用合成杀菌剂和耐病品种能够降低TSC的轻度爆发带来的损失,但是重度爆发时需要额外的应对措施。ARS的科学家们发现,玉米焦油斑病病原为玉米黑痣菌Phyllachora maydis。焦油斑真菌特殊的结构形式使其能够度过冬天,第二年春天释放出孢子感染下一代玉米。ARS的研究人员使用基于DNA的鉴定方法发现,暴露于链孢粘帚霉Gliocladium catenulatum的孢子可以抑制88%的焦油斑真菌萌发。从焦油斑点基质中分离出的链格孢真菌抑制了约45%的焦油斑真菌萌发。 该项研究还处于早期阶段,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充分确定真菌和某些细菌在商业领域生物防控焦油斑病的潜力。与此同时,其他机构也在探讨控制TSC的办法,其中包括:(1)加强对焦油斑真菌基础生物学和遗传学基础的研究,寻找控制TSC的新方法;(2)开展分子标记,加速寻找玉米焦油斑病抗源研究;(3)利用已登记的玉米焦油斑病杀菌剂作为控制该病的生防方法之一。 报告时间,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