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感染的年轻男男性行为者(MSM)经历HIV污名化》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 门佩璇
  • 发布时间:2015-04-10
  • 污名化会危害HIV感染者的健康。尽管HIV对年轻男男性行为人群的健康造成越来越大的影响,但其HIV污名化的经历却鲜有人知。研究使用叙事性数据来分析感染HIV的年轻MSM的污名化问题。研究数据来自于28个对年轻MSM的定性访谈,使用归纳内容分析方法来确定访谈的主题。参与者通常讨论的是负面的看法和HIV感染者的治疗。污名化会导致人们对其HIV感染状况保密,内化污名,和HIV相关事件的回避。部分男性谈到了可能应对污名化的措施。研究表明,HIV污名化将会破坏社会支持、增加HIV易感性,从而威胁年轻MSM的健康。应对HIV污名化的干预措施将有助于为HIV感染的年轻MSM人群提供一个幸福的生存环境。

相关报告
  • 《在年轻男男性行为者人群中加强HIV预防:HIV行为干预系统评价研究》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门佩璇
    • 发布时间:2016-06-01
    • 在13岁以上HIV病毒携带者人群中有64%为男男性行为者(MSM)。HIV/AIDS严重影响着年轻MSM(YMSM)人群的身心健康。在年轻人新发HIV感染中,13-24岁的YMSM的发病率站到了72.0%。为了了解目前YMSM人群中HIV感染率和预防干预的现状,来自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教育与人类发展研究院和北卡罗来纳维克森林医学院的研究者近日开展了一项针对年轻男同性及双性恋人群的HIV行为干预的系统评价研究。 研究使用与YMSM HIV预防干预评价相关的关键词共检索了5个文献数据库。纳入标准包括HIV/AIDS行为干预研究,英文文献,13-24岁YMSM和纵向重复性测量设计等。共有15个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并报道了有统计学意义的结局指标。主要的观察指标包括无保护性交、HIV/AIDS高危行为,安全套使用,HIV检测,安全性行为态度和HIV预防沟通。不同研究之间随访评价的时间和过程评价的方法不尽相同。 为了进一步推进HIV预防干预研究,未来应基于共同的结构,使用标准化措施,并结合理论基础开展干预研究。HIV干预措施应该结合多元化、具有良好教育背景、使用互联网等需求,并根据不同年龄区分针对青少年YMSM(13-18岁)和年轻成人YMSM(19-24岁)的干预措施。鉴于黑人/非裔美国YMSM人群占到美国新发HIV感染的50%以上,未来的HIV干预研究应该优先考虑针对这些年轻人开展。
  • 《中国兰州地区男男性行为者人群中的性行为及HIV和梅毒的感染率》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门佩璇
    • 发布时间:2015-11-10
    • 本研究旨在评估中国兰州地区男男性行为者人群(MSM)由性行为引起的感染风险,并确定影响该人群HIV和梅毒感染率的影响因素。调查收集2008年3月至2009年12月的600名MSM,使用滚雪球抽样法收集其人口社会学、性行为数据,并采集其血液标本。运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来确定HIV和梅毒感染的预测因素。结果发现,HIV、梅毒、HCV和HIV联合感染的血清感染率分别为6.0%、18.0%、1.3%和2.5%。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有梅毒感染的MSM,从其他省市感染的MSM和汉族MSM是HIV感染的预测因素。有HIV感染的MSM,安全套使用不一致,以及艾滋病知晓较少时梅毒感染的预测因素。社会背景、安全套使用习惯和感染状态会影响HIV和梅毒的感染率。本研究结果将对该人群的进一步的行为干预实施产生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