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钢铁管理局进行使用绿色氢气制造绿色钢铁的试验》

  • 来源专题:关键矿产与绿色冶金
  • 编译者: 欧冬智
  • 发布时间:2025-09-19
  • 印度钢铁管理局有限公司(SAIL)董事长阿马伦杜·普拉卡什于9月17日表示,公司正通过多项措施推进绿色钢铁生产,包括试验在生产过程中加入绿色氢气、探索碳捕获与储存技术、生物炭注入以及发展可再生能源。此举旨在响应印度钢铁部2024年12月提出的绿色钢铁定义,即每生产一公吨成品钢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需低于2.2吨。根据排放水平,钢铁产品可获得3至5星级绿色评级,其中排放低于1.6吨为最高5星评级。SAIL旗下五家综合钢厂年产能超2100万吨,公司计划进一步整合绿色技术、优化物流并推出以客户为中心的解决方案。
  • 原文来源:https://www.steelorbis.com/steel-news/latest-news/sail-conducts-trials-on-use-of-green-hydrogen-in-making-green-steel-1410244.htm
相关报告
  • 《氢气价格是关键!欧洲争建绿色钢铁厂,厂商呼吁欧洲制定“氢地图”》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2-21
    • 英国广播公司(BBC)近日报道称,欧洲各国竞相建设“绿色钢铁”工厂。进入2023年以来,英国、德国、西班牙等多个欧洲国家陆续宣布将投入资金以支持本国钢铁制造商“走向绿色”。事实上,“绿色钢铁”并非一个全新概念,在低碳目标下,欧洲各国向钢铁行业施加压力,并在几年前就纷纷提出要推动本国发展“绿色钢铁”项目。除了部分欧洲国家像瑞典、丹麦等在此领域发展较快之外,德国、英国等国家尽管投入较大,但相关项目却推进迟缓并一度受到制造商质疑。 资料图(IC photo) 一座瑞典小镇引领欧洲“绿色钢铁” 世界经济论坛网站上一篇文章报道称,“绿色钢铁”从本质上讲就是不使用化石燃料的钢铁制造。所谓的“绿色氢”是一种可以帮助减少钢铁行业碳足迹的解决方案。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在20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所谓“绿色钢铁”,就是指制造钢铁使用的能源是绿色的,是清洁能源。 瑞典北部冰天雪地中的一座小镇即将生产出欧洲第一批商业“绿色钢铁”,BBC报道称,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以北900公里外的博登郊区,坐落着一座新“绿色钢铁”工厂,其背后的公司是一家在2020年才成立的“绿色钢铁”公司——H2 Green Steel。 这座新“绿色钢铁”厂的核心是一座被称为DRI(DRI即直接还原铁)塔的高大建筑。在这里面,氢气会与铁矿石反应生成一种可以用来炼钢的铁。与产生碳排放的炼焦煤不同,DRI塔中反应的副产物是水蒸汽。该钢铁厂使用的所有氢气都由H2 Green Steel生产。来自附近河流的水通过电解槽,便分离出氢气。用于制造氢气和为工厂提供动力的电力则来自当地的水力发电或者风力发电。 H2 Green Steel表示,这一新工厂有望在2025年之前推出第一批商业钢材。如果成功,它将成为欧洲第一家大型“绿色钢铁”厂。 在“绿色钢铁”的发展与推广方面,瑞典与部分北欧国家相对较快。美联社去年就曾以“‘绿色钢铁’在瑞典冰冻的北部升温”为题,介绍了瑞典当地钢铁公司Hybrit推进“绿色钢铁”项目的情况。文章中称,包括大众汽车在内的公司也发出了对“绿色钢材”有需求的信号。此外,欧洲钢铁制造商陆续宣布计划扩大“绿色钢铁”的生产规模。 直到最近,德国、西班牙、英国传出新消息。17日,欧盟委员会已批准德国和西班牙向总部位于卢森堡的钢铁制造商安赛乐米塔尔提供总额超过5亿欧元的国家援助,以支持该公司使用可再生氢对其钢铁工艺进行脱碳。 能源价格高拖累绿色雄心 BBC援引一位业内人士的话称,从现在到2030年的“关键行动窗口”,全球约70%的钢铁厂需要维修和再投资。但有钢铁生产商表示,是否会走上绿色之路很难预测。尽管欧洲国家在钢铁领域去碳化上投入巨大,但“绿色钢铁”所带来的实际价值却受到欧洲一些人士的质疑,各国收到的行业反馈也不尽相同。 BBC此前报道称,英国政府准备出资6亿英镑帮助本国最大的两家钢铁制造商淘汰燃煤高炉。然而,英国材料加工研究所钢铁和金属创新中心首席执行官克里斯·麦克唐纳表示,英国在“绿色钢铁”领域仍然“非常落后”。“一个很大的原因是目前英国的能源价格与其他国家相比仍然很高,这很难让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并且降低了在英国投资的吸引力。” 林伯强表示,从全球范围来看,北欧国家如丹麦等会具有一定的先天优势。这些国家的城市能源供应系统已经从最初以单一化石能源为主要热源升级换代,发展到了“节流”与“开源”并举、多能互补的现代化绿色区域能源体系。“在技术受限的情况下,发展‘绿色钢铁’极其依赖自然禀赋,像一些水电资源丰富的国家,能够更快、更顺利地走向能源转型之路。” 厂商呼吁欧洲制定“氢地图” 德国《商报》报道称,以氢代替碳制造的“绿色钢铁”,是目前业界的热门话题。钢铁行业可能成为“欧洲脱碳经济的核心”。但“绿色钢铁”相关领域的推动仍面临诸多挑战。 跨商品价格报告机构Fastmarkets在一篇文章中分析称,欧洲“绿色钢铁”有关项目在能源危机下受到很多影响。一方面,前所未有的能源成本给钢铁价格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而“绿色钢铁”生产本身就比传统化石生产方式更耗费成本。另一方面,有人对“绿色钢铁”项目的可持续性感到担忧,因为近来钢铁行业消费出现疲弱,通货膨胀也带来一定压力。此外,还有人对DRI生产设备的安装和使用表示担忧,因为该设备非常耗能。 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去年的一项研究,如果改用氢气生产,到2030年每吨钢的成本将增加约70%。埃森哲专家估计,采用此类原材料,一辆车的成本或将增加500至1000欧元,洗衣机成本增加30欧元左右。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欧洲成本高昂的“绿色钢铁”项目可能会推迟,直到宏观经济形势好转。 林伯强认为,氢能并非可直接获取的能源,制造提炼需消耗大量能源,风电光伏发电成本也十分高昂,除非各方愿意不计代价、不计成本地开发利用,否则就只能等技术突破,出现成本更低的绿色能源。 2月13日,欧盟公布可再生氢气的详细规则,旨在激励投资者和行业从化石燃料生产氢转向由可再生电力生产氢。据了解,欧盟批准为氢气项目提供逾120亿欧元的国家援助,其中许多项目针对钢铁等难以减排的行业。 德国工业巨头蒂森克虏伯政府和监管事务负责人明克表示,发展“绿色钢铁”意味着“技术的重大转变”,并呼吁为欧洲制定“氢地图”或“总体规划”,详细说明不同地区的需求以及当地生产和进口的供应量。他还表示应当简化融资机制,因为钢铁制造商担心潜在的氢气和电解槽供应商优先投资美国而非欧洲。
  • 《谁为钢铁绿色转型“买单”?》

    • 来源专题:关键矿产与绿色冶金
    • 编译者:欧冬智
    • 发布时间:2025-02-08
    • 中国钢铁行业是仅次于火电的第二大碳排放源,约占全国碳排放的15%。为实现“双碳”目标,市场对低碳和零碳钢材的需求促使行业转型。然而,钢企在转型过程中面临投入与产出平衡的挑战,特别是在市场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的背景下。2024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行业利润大幅下降,产能利用率降至80%以下。产能置换政策的暂停使得行业关注新的政策导向,优化工艺被视为减排的关键。短流程“废钢-电弧炉”工艺和氢冶金工艺被认为是有效的减排措施,但中国电炉钢的占比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实现电炉钢占比提升至15%的目标面临挑战,而产能置换政策被认为是推动工艺优化和减排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