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煤市价格虚高煤价下行将成必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7-05-02
  • 4月份,以南方春汛和梅雨季节先后到来为标志,传统的用煤淡季来临,加之4月份的大秦线检修和电厂机组检修,促使沿海煤市出现供多需弱态势,长协煤和进口煤颇受青睐,市场煤受到冷落,预计北方港口煤炭4月份发运量环比将出现下降。

    上游供应缺口缩小

    上游煤炭供应方面,主产地“三西”地区煤矿复产节奏加快,尤其是内蒙、陕西大量中小煤矿复产,产量增加;随着煤矿产能陆续释放,供应缺口缩小,产地煤价上涨势头消退,呈现趋稳态势,煤炭市场供需关系不再紧张。据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监测数据显示,四月上中旬,沿海六大电厂平均日耗为63.9万吨,较3月份日耗煤数量减少1.5万吨。四月份电厂日耗不低,但拉运积极性不高,沿海煤炭运输市场不活跃,价格出现下行。

    下游电厂采购消极

    四月初,国家有关部门印发《关于加快签订和严格履行煤炭中长期合同的通知》,要求加快煤炭中长期合同的签订,并严格履行,提高兑现率。这一举措,对煤价走势产生一定影响,价格相对低廉的长协煤兑现率有所提高,长协煤更受欢迎。

    在市场煤价保持高位的情况下,下游用户重点采购价格相对低廉的大集团长协煤炭,对高价市场煤采购不太热衷。进口煤,尤其澳大利亚煤炭具有性价比高的优势,沿海电厂在国内煤价格偏高的情况下,增加了进口煤的采购数量。四月份,沿海部分火电厂负荷有所下降,接货愿意不强,市场观望气氛浓厚。

    煤价逐步小幅回调

    四月份,沿海煤炭市场转为平淡。月初,神华、中煤等主力煤企主动下调月度长协价格10元/吨,4月17日,神华再降5元/吨。煤价小幅走跌,贸易商发煤价格出现倒挂,经营困难;下游需求逐渐转淡,市场观望心态浓厚。截止4月23日,秦皇岛港发热量5500卡市场动力煤降至665元/吨,较月初下跌了20元/吨。

    随着取暖季节的结束和水电开始发力,电煤需求有所放缓,供应偏紧的状态有所缓解。为期25天的大秦线集中修将对煤价形成一定支撑。但四月底大秦线检修结束后,煤矿复产,铁路发力,运输畅通,进港煤炭资源增多,港口库存将有所回升,沿海煤炭市场供大于求压力加大。

相关报告
  • 《沿海煤市有望转好 煤价或将企稳止跌》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10-31
    • 经历了九、十月份的市场平淡期,即将迎来寒冬时节;借助冬储、复工以及限制进口等三大利好,沿海煤炭市场有望转好,铁路和港口煤炭发运有望恢复到高位。 1.工业用电有所增加。 江苏等地基建项目增多,加之南方工业企业进入年底冲刺阶段,水泥、建材、化工等耗煤企业煤炭消耗数量增加,不但拉动了煤炭需求,也促使城市耗电量增加,带来补库需求。从10月份沿海六大电厂耗煤情况来看,形势趋好,日均耗煤61.5万吨,同比增加10.1万吨,显示了经济企稳向好态势。 2.市场蓄势待发。 目前,国内煤价已经接近底部,很多订购不到或者订购进口煤数量较少的用煤企业拉运国内煤炭补库的积极性恢复。三季度,受进口煤冲击国内市场,加之特高压等清洁能源送电增加,促使火电压力减轻,环渤海港口煤价保持低位徘徊。进入十月份,随着国内煤价降至用户接受的范围,下游存在抄底心里,拉运积极性恢复,到港拉煤船舶将有所增加。 3.冷空气的降临,水电运行减弱。 进入冬季用煤高峰期,电厂民用电负荷不断增加,煤炭需求增加。今年以来,南方各省区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增幅较大,弥补了工业用电负荷的不足。入冬后,冷空气的降临,受汛期来水偏枯等因素影响,火电压力加大。 4.进口煤优势减弱。 近期,澳大利亚煤矿挺价意识浓厚,到岸价持续上涨;而与此同时,国内煤价保持低位徘徊。值得注意的是,澳洲煤价格的快速上涨,通关时间延长,势必造成价格优势缩小,下游拉运国内煤炭积极性有所提高。 今年后两个月,尽管市场趋好,但国内铁路和港口运力宽松,下游电厂库存高位等利空因素是不争的事实,继续施压沿海煤炭市场。而电厂日耗变化和进口煤数量增减情况也左右着下游拉运煤炭的积极性;同时,也决定着煤炭市场的走势。 尽管受外部环境影响,煤炭市场需求明显趋缓;但工业结构调整和新动能成长的经济指标表现良好,工业经济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的运行态势。预计今年后两个月,随着寒冬的到来,借助限制进口煤政策的实施,煤炭市场向供需双高方向转化,煤价有所回升;受库存高位影响,煤价涨幅不会太大,将保持在560-580元/吨之间波动。
  • 《沿海煤炭运输中转节奏加快》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4-02
    • 去年,主产区原煤产量增加,环渤海港口配套铁路运能不断提升,东南沿海电煤需求也处于缓慢增加状态,全年煤炭生产和发运均保持增长态势,沿海煤炭运输中转节奏加快。去年,我国原煤累计产量35.4亿吨,同比增长5.2%;全国铁路发运煤炭23.8亿吨,增长10.3%。我国环渤海港口完成煤炭吞吐量7.27亿吨,同比增加6160万吨。 从煤运通道上看,大秦线完成货物运量4.51亿吨,朔黄线完成3.4亿吨,蒙冀线完成5405万吨,三大铁路线合计完成煤炭发运量8.45亿吨;今年,三大运煤铁路发运量将保持增长态势。预计今年,环渤海港口发运煤炭将达到7.5-7.6亿吨,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随着我国南方沿海地区煤炭产能退出,煤炭运输“公转铁”加快调整,铁路运力逐步增加,进口煤数量被限制,以及煤炭需求继续回升,北煤南运港口更加重要。其中,环渤海港口煤炭发运量占据北方港口煤炭吞吐量的92%;环渤海港口在西煤东调和北煤南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秦皇岛、黄骅、京唐、曹妃甸等港口有铁路专线支持,集疏运条件优越,大秦、朔黄、蒙冀、黄万等主要运煤铁路直通港口翻车机房,为港口提供丰厚的煤炭资源。上周,设计能力为5000万吨的华电曹妃甸港煤码头已经开始重载试车,预计今年九月份,华电曹妃甸港煤码头开始试投产,到2021年,曹妃甸港通过能力将提高至2.5亿吨。随着后续曹妃甸港煤六期和煤七期的开工建设,“蒙冀线-曹妃甸港”煤运通道不断得到完善,发运量增加,煤炭周转加快,环渤海港口库存不断增加,各煤港压船现象将有所缓解。 去年,去产能政策继续发力,在先进产能释放进度加快、煤炭产量继续回升的基础上,产地市场平稳有序发展。今年,全国煤炭市场供给和需求总体平衡的格局不会改变,煤炭市场向宽松方向转变的趋势进一步增强,主产区煤炭价格下行压力或将进一步加大。 在煤炭市场新形势下,环渤海港口煤炭转运呈现快进、快出、高库存等特点,中转节奏明显加快。作为煤炭运输重要环节的秦皇岛港和黄骅港、曹妃甸港,全力保供应、稳煤价、平衡市场供需关系,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今年,随着港口转型的不断推进、整合大潮的掀起,在北煤南运总体格局不变的情况下,局部架构将得以重塑。我国三大运煤通道(大秦-秦皇岛港、朔黄-黄骅港、蒙冀-曹妃甸港)将继续发力,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愈加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