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业智能制造发展正加速》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yxzhou
  • 发布时间:2018-06-26
  • 于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迈进的进程。纺织行业正在由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科技 、时尚、先进制造产业转变。

    “智能制造是推进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纺织强国,实现科技、时尚、绿色纺织新定位的重要路径,为深入推进纺织行业智能转型升级做出贡献。”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高勇近日在首届中国纺织工业智能制造大会上指出。

    高勇强调,推进纺织智能制造工作要夯实基础,重点突破,务求实效。他具体指出三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要推动科技创新,强化标准支撑,为纺织智能制造打下坚实基础;二是要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以智能车间(工厂)为突破口,加快推进“七条线”示范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三是要加强调查研究,务实稳步推进,防犯盲目风险,切实推动纺织智能制造行稳致远。

    据悉,《纺织工业“十三五”规划》把推进纺织智能制造作为一个重要的攻关方向,提出加强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纺织装备开发,推进纺纱、化纤长丝、针织、印染、非织造布、服装和家纺数字化、智能化工厂(车间)示范工程(“七条线”),培育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

    智能纺织 亮点频闪

    推进智能制造,可以减少用工成本,提高效率,提升品质,加快市场快速反应。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曹学军认为,今后纺织全行业应加强协同创新,不断完善和改进智能制造基础水平;促进集成,培育智能制造生态;扩大应用,进一步提升智能制造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

    目前,我国有不少纺织企业在智能制造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山东省作为纺织服装大省,全省自2015年实施智能制造以来,当前正以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引领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纺织服装产业是泰安的支柱产业,有规上企业178家,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93亿元,涌现出了康平纳等一批领军企业。

    山东康平纳集团有限公司的“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荣获“2014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实现了纺织染色全流程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使我国成为世界首家突破全流程自动化染色技术并实现工程化应用的国家。

    “作为全国首家染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康平纳建设智能染色工厂,创建基于云平台的1+N印染智能管理模式,实现筒子纱染色行业全流程信息共享、协同创新、资源优化,推动智能染色技术在行业应用进程。”山东康平纳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鹿庆福介绍说。为加快“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目前康平纳正在泰安本部建设年产2万吨标准化、可复制的智能染色示范工厂。此外,新疆库尔勒年产20万吨智能染色工厂、江苏盐城年产8万吨智能染色工厂正在建设。

    魏桥纺织是山东魏桥创新集团控股的上市子公司,共有200多项创新成果获得了专利,新产品研发每年达400个以上。魏桥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晓芸告诉记者,“2016年投资3亿元,公司建设了12.4万锭的“智能化车间”,主要生产高档纯棉紧密纱线。”

    “报喜鸟从2014年开始投入巨资实施智能制造和柔性化生产,以自动化传感技术智能、自动、精确、简单地对396道工序进行管控,实现了部件化生产和人机协同,形成了数字化驱动工厂。”报喜鸟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邱成奎介绍说。

    会上,中纺联还公布了2018年纺织行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名单,无锡一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等23家企业入选2018年纺织行业试点示范企业。

    确定战略与路线图

    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在其“我国纺织产业智能制造发展战略”的专题报告中,结合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我国纺织产业智能制造发展战略研究”成果,在对国内外纺织智能制造的发展现状、发展需求进行了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5-10年我国纺织智能制造的发展战略与路线图和重点任务与路径的构想,对国家开展纺织智能制造提出了6大方向专项建议和6个方面的推动措施建议。

    6大方向专项建议主要涉及:基于CPS的纺织智能生产技术;新一代纺织服装产品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技术;智能纺织设备及纺织加工智能化技术;纺织产业智能制造支撑平台;纺织绿色制造系统以及柔性智能可穿戴纺织技术。

    6个方面的推动措施建议主要有:加强纺织领域制造系统智能化改造升级顶层设计;布局建设国家纺织产业智能制造科技创新中心;建立以工业大数据驱动的纺织工业互联网平台;增设发展纺织产业智能制造的重大专项;加强纺织产业智能制造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纺织产业智能制造共性技术研发及应用。

    中国工程院制造业研究室主任屈贤明则针对纺织行业开展智能制造提出五点意见:一是开展企业智能制造改造诊断;二是在各细分行业培养树立标杆企业;三是召开现场会,推广应用;四是进行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纺织行业的探索;五是培养专业化的系统集成商,建立服务平台。

    标准建立指日可待

    在首届中国纺织工业智能制造大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副主任孙锡敏宣布中纺联纺织智能制造标准工作组成立。

    为发挥标准的规范和引领作用,助力纺织产业智能转型升级,中纺联组织编制并印发了《纺织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指南》梳理了纺织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现状,提出了纺织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建设目标,构建了纺织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明确了纺织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四大内容,对发展纺织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政策建议。为加强纺织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中纺联成立中纺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纺织智能制造标准工作组,74名专家担任工作组成委员,同期召开了工作组成立会议和标准专题会,专题会对纺织行业拟制定的《纺织智能制造大数据应用标准》等30多项纺织行业智能制造标准项目进行了研讨。

  • 原文来源:http://d.drcnet.com.cn/eDRCNet.Common.Web/docview.aspx?DocID=5131203&leafid=987&chnid=282
相关报告
  • 《多国人工智能产业加速发展》

    • 来源专题:装备制造监测服务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12-29
    • 当前,以人工智能(AI)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正加速普及,特别是在医疗健康、教育、金融、安全防务等专业服务领域。咨询公司麦肯锡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疫情防控以来,传统经济加快智能化转型,加速了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转化速度,预计到2030年约有30%的工作岗位将实现自动化、智能化。   智能研发提速 机器人显身手   韩国MBN电视台近日推出本国第一位人工智能主播。外形和真人几乎完全相同的人工智能主播,模仿真人的声音和语调,顺利播报了当日的主要新闻和若干条快讯。MBN电视台表示,人工智能主播可以在发生灾难等紧急情况时,迅速向观众播报新闻内容,并可全天候持续工作,节省了大量人力、时间和费用成本。   德国的人工智能医疗机器人“阿达”一直备受关注。当人们在“阿达”的应用界面中输入症状后,“阿达”会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分析评估病人的症状并给出治疗建议。“阿达”的诊疗“天赋”源于70多名医生、数学家、数据专家和计算机科学家的知识与经验。负责开发“阿达”的科技公司负责人纳特哈特表示:“我们用了7年时间专注研究人工智能的数据处理问题,并建了一个全球医学专家网络来提供医学支持。”目前,全球已有超过300万人使用过“阿达”。2017年,这家初创企业获得了4000万欧元投资。   去年11月,日本NTT公司和日本国立情报学研究所宣布,其研发的人工智能技术挑战当年日本“高考”英语满分200分的笔试题,获得了185分的高分。NTT公司称,他们一直致力于提高人工智能对英语笔试题的自动解答技术、提升其借助深度学习所获得的自然语言处理知识。自2011年起,日本国立情报学研究所和东京大学等合作发起人工智能项目,检验人工智能可在多大程度上模拟人类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久前,第二届欧盟人工智能联盟大会集中展示了一批典型案例,介绍人工智能应用技术如何助力疫情防控。比如,训练智能机器人来照顾新冠肺炎患者,利用人工智能系统分析病人肺部CT,以减轻医护人员工作压力。比利时鲁汶大学医学影像研究中心主席兼教授苏艾腾表示,实践证明,人工智能比放射医师更能有效地分析肺部CT。   多国出台政策 力促产业发展   近年来,越来越多国家出台政策扶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欧盟今年2月发布《人工智能白皮书》,力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在过去3年里,欧盟用于人工智能研究和创新的资金增至15亿欧元,同比增长70%。欧盟近期还提出了一项重大的专项拨款,用于支持在“数字欧洲”计划下的人工智能研究项目。欧盟希望未来10年每年吸引超过200亿欧元的投资用于人工智能领域。   法国2018年5月出台“法国人工智能战略”,从政策层面力促研究机构将人工智能研发成果商业化。法国政府计划在2022年底前投入15亿欧元用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仅2019年,法国新注册的人工智能企业就达102家。   2019年12月,韩国政府发布“人工智能国家战略”,提出九大领域100个课题,计划2030年时将韩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力提升至世界前列。韩国政府力争到2021年成功打造人工智能开发平台、全面开放公共数据,到2024年建立光州人工智能园区,到2029年为新一代存算一体人工智能芯片研发投入约1万亿韩元(1美元约合1090韩元)。   去年6月,日本政府出台“人工智能战略2019”,旨在从全球范围内吸引人才,增强本国人工智能产业竞争力。去年12月,东京大学和软银公司签署协议,宣布将共同打造世界顶尖的人工智能研究所,致力于开展人工智能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软银将在今后10年为此投资200亿日元(1美元约合104日元)用于相关研究,促进日本人工智能研究及相关产业发展。   应用前景广阔 助益经济增效   专家表示,未来全球可持续增长越来越依赖于数据所创造的价值,而人工智能是数字经济中最重要的应用技术之一。人工智能将在精准农业、远程医疗、自动驾驶等方面大有作为。   普华永道的最新研究指出,到2030年,凭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型产品与效率的提升,全球经济总量有望额外增长13.4万亿欧元。研究认为,德国大部分行业尤其是医疗、能源和汽车行业的生产率将因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而显着提高,预计到2030年德国经济将实现11.3%的额外增加值。韩国政府预计,如果人工智能国家战略相关措施得以有效实施,到2030年,韩国将在人工智能领域创造455万亿韩元经济效益。   日本经济产业省对制造业及建筑业等大约2000家中小企业和提供人工智能服务的企业实施调查,并筛选出可用人工智能替代的业务,估算出如果中小企业引进人工智能技术,到2025年将产生11万亿日元的经济效益,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少子老龄化造成的劳动力缺口问题。   韩国延世大学教授金时镐指出,随着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各国政府需要研究各种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包括以基本劳动力为中心的工作岗位消失、人工智能服务安全性、数据安全等问题,提前研究应对策略以及必要的法律和制度修订。 作者:牛瑞飞 马菲
  • 《广州大力发展民营先进制造业》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姜山
    • 发布时间:2017-12-22
    •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廖靖文 通讯员穗协宣)日前,市政协十三届二次常务委员会会议通过的建议案《关于大力扶持发展民营先进制造业,促进广州实体经济上新水平的建议》得到回复,其中透露,广州将设立“中国制造2025”产业基金,支持“IAB”等重点产业发展,每年安排不少于333公顷用地指标专门支持工业项目。广州还将重点遴选100家民营先进制造业骨干企业作为“民营经济20条”的综合试点进行重点扶持。   83项细化政策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每年安排不少于333公顷用地指标专门支持工业项目,确保中长期内全市工业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比重不低于25%。建设以10个价值创新园区为龙头、30个专业化骨干园区为支撑的产业载体新体系。   当前,广州民营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备受关注。对于市政协常委会建议案提出要引导民营制造企业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培育根植本土的大型民营制造企业的建议,市政府组织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同有关单位认真研究、及时回复,将有关建议纳入新出台的《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和《广州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实施方案》,目前各项工作推进有序进行。   今年9月5日,广州市召开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大会,这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召开关于民营经济发展最高规格的一次会议。会议正式发布了《中共广州市委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了20条83项细化政策措施,涵盖了民营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随着《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优化市场主体准入环境的若干意见》等一批配套文件已经相继印发,相关建议已经落到实处,其余的配套文件和实施细则也将于年内出台。广州将以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为抓手,深化落实《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动民营制造业向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高端化转型,促进广州市实体经济上新水平。   广州准备将全市工业和信息化财政资金整合形成“广州‘中国制造2025’产业发展资金”,优先支持先进制造业中的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同时,每年安排不少于333公顷用地指标专门支持工业项目,确保中长期内全市工业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比重不低于25%。建设以10个价值创新园区为龙头、30个专业化骨干园区为支撑的产业载体新体系。   政策红利释放 企业加大创新布局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在回复中透露,广州将重点遴选100家民营先进制造业骨干企业作为“民营经济20条”的综合试点进行重点扶持。   政策的逐步落地给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作为广州市迈向千亿级民企培育对象,海大集团在科技创新和研发方面的投入正逐步加大,以打造千亿级农业龙头企业和民营先进制造业企业龙头。   今年6月28日,广州市政协主席刘悦伦率经济委员会到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调研,实地考察了广东海大研究院,召开座谈会了解海大集团的总体情况和未来发展规划及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   记者近日走访企业了解到,伴随着一系列政策红利的释放,海大集团正在加快发展的步伐。目前该企业正加大升级步伐,力争到2022年实现年产饲料2000万吨,年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   海大集团是中国农牧业中发展速度最快、技术水平最好、服务能力最强的企业,目前饲料销量处于全国第三全球前十。近日,海大集团在科技创新方面进一步加大布局,同番禺区政府签署《合作意向书》。该公司拟以自有资金6亿元出资建设海大集团农业科技创新产业园一期项目,项目总建筑面积预计6.2万平方米。该项目拟作为海大集团科技研发及生产基地,主要包括海大研究院、试剂盒生产车间、水产疫苗生产车间、微生态制剂生产车间等及配套设施。   越来越多像海大集团的这样民营先进制造业企业将在政策扶持中加快发展。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在回复中透露,广州将重点遴选100家民营先进制造业骨干企业作为“民营经济20条”的综合试点进行重点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