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天然气提氦技术取得新突破,氦气纯度达到99.99997%》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8-20
  • 近日,安徽万瑞冷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瑞冷电)自主研制的低温精制及脱氖装置在陕西延安天然气提氦项目现场完成工程验收。该装置产出氦气纯度达到99.99997%(6N9级),氖气杂质含量低于0.3ppm。作为国内首套从天然气中提取6N9级超纯氦气的装置,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在低丰度天然气提氦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

    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氦气因其独特的超低温特性和化学惰性,在大科学装置、尖端医疗及航空航天等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被誉为“工业血液”。 据了解,研发团队在国内首创了新型“联合法”提氦工艺体系。该工艺体系创新融合了脱氢、膜分离、变压吸附、低温精制的四阶耦合工艺。首先通过催化脱氢技术脱除氢气杂质实现氦气初步富集,然后经过膜分离+变压吸附深度脱除氮气、甲烷等主要杂质,最后采用30K深低温精制工艺,精准脱除氖气杂质,获取超纯氦气产品。 这套装置可实现24小时不停机连续运行,每年提取高纯氦气40万立方米。

  • 原文来源:https://www.nengyuanjie.net/article/116517.html
相关报告
  • 《氢氦分离装置可提取纯度99.999%以上高纯氦气》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4-02-23
    • 科技日报北京2月21日电 (通讯员杜淼 记者刘园园)记者21日获悉,由中国有研集团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有研工研院”)自主研发的氢氦分离提纯装置,应用于山西吕梁的天然气闪蒸气(BOG)提氦一期项目,经历长时间低温环境运行考核,成功产出99.999%以上纯度的高纯氦气。这标志着国内氦气提取领域获得重要技术进展。 相关统计显示,我国氦气资源在全球的占比仅有2%。作为用氦大国,我国对氦气的需求量居全球第二,特别是航空航天、电子工业、生物医疗等多个领域需求旺盛。 “目前,氦气唯一的工业化生产方式是从天然气中提取。针对氦气精制过程中的氦气与氢气两种小分子气体的分离难题,有研工研院创新性地采用吸附脱氢的方式实现了两种气体的安全、高效分离。”有研工研院副总经理、新能源事业部总经理郝雷说,该方法在气体纯度及安全性等方面较其他技术有显著优势。 郝雷介绍,新研发的氢氦分离装置可方便集成于多种BOG提氦系统中,在常温环境中实现氦气的粗分、精制和提纯,氦气产出气纯度达到99.999%以上,同时可获得纯度高于99.999%的氢气产品。该技术实现了天然气资源的最大化应用,为氦气资源获取提供了新途径,对于提升我国氦资源的利用率、降低氦气对外依存度、保障我国用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CPECC西南分公司天然气净化及尾气处理技术取得突破》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1-21
    • 近日,CPECC西南分公司牵头研发的“天然气复杂硫组分深度净化与尾气SO2超低排放关键技术及应用”技术成果通过四川省石油学会专家技术评价,完善CPECC西南分公司核心技术谱系和提高CPECC西南分公司天然气深度净化与尾气处理知名度的同时,落实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和生态文明思想。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维和、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雷宪章,以及行业领域、高等院校的专家、教授组成的评委会听取了西南分公司专题汇报,审查了评价资料,经质询、讨论,评委会一致认为,CPECC西南分公司提供的成果资料齐全规范,内容详实,符合评价要求,牵头研发的“天然气复杂硫组分深度净化与尾气SO2超低排放关键技术”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尾气SO2超低排放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一致通过评价鉴定。 十余年来,CPECC西南分公司针对天然气复杂硫组分深度净化与尾气SO2超低排放技术领域存在的技术瓶颈,通过理论模拟工艺技术研究、应用装置设计、现场应用测试、总结提高优化等系列工作后,攻克了涵盖工艺包、溶剂、专利设备的天然气复杂硫组分深度净化、尾气SO2超低排放等系列技术难题,主编和参编标准3项,授权专利30项,发表论文36篇,出版教材3部,创新形成了天然气复杂硫组分深度净化与尾气SO2超低排放全流程成套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减少了对国外技术依赖,并助推了国家相关天然气标准和石油天然气开采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水平及发布执行时间。 该技术成果已在西南油气田、塔里木油田、大庆油田、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伊拉克、巴基斯坦等国内外油气田成功转化应用,累计处理天然气达2080亿立方米,有力推动了海内外绿色油气田建设。 下一步,CPECC西南分公司坚持以生态文明思想和法治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发挥核心技术优势和设计优势,以技术创新工作“实举措”提升生态环境“含绿量”,持续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落实“双碳”目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