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研究团队研发微型新激光器,填补了可见光彩虹中长期存在的“绿色空白”,开辟了新的应用领域》

  • 编译者: 张宇
  • 发布时间:2024-10-20
  • 科学家们多年来一直在制造小型的红色和蓝色激光器,但其他颜色的激光器一直是个挑战。研究人员通过创新的方法制造出小到可以安装在芯片上的橙色、黄色和绿色激光器,填补了一项重要的技术空白。在这个波长范围内的低噪声、紧凑型激光器对于量子传感、通信和信息处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制造绿色激光并不容易。

    多年来,科学家们已经制造出能够产生红色和蓝色光的小型、高质量激光器。然而,他们通常采用的方法——向半导体中注入电流——在构建发射黄色和绿色波长光的微型激光器方面效果并不理想。研究人员将可见光谱这一区域中稳定、微型激光器的缺乏称为“绿色空白”。填补这一空白将为水下通信、尖端医疗等领域开辟新的机会。

    实际上,绿色激光指示器已经存在了25年,但它们只在非常窄的绿色光谱范围内产生光,并且没有集成在芯片中,所以无法与其他设备集成到一起来执行有用的任务。

    现在,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的科学家们通过修改一个微小的光学元件——一个足够小以至于可以安装在芯片上的环形微共振器——来填补了“绿色空白”。

    微型绿色激光光源可以改善水下通信,因为在大多数水环境中,蓝绿色波长的光在水中几乎是透明的。其他潜在的应用包括全色激光投影显示器,以及包括可以治疗一种眼部血管增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激光治疗医疗设备。

    在这个波长范围内的紧凑型激光器对于量子计算和通信的应用也很重要,因为它们有可能将数据存储在量子比特中,量子比特是量子信息的基本单位。目前,这些量子应用依赖于体积更大、重量更重、功率更大的激光器,这限制了它们在实验室外部署的能力。

    几年来,由NIST的Kartik Srinivasan和NIST与马里兰大学之间的研究合作伙伴联合量子研究所(JQI)领导的一个团队一直使用由氮化硅组成的环形微共振器将红外激光转换为其他颜色。当红外光被泵入环形共振器时,光会在其中旋转数千次,直到达到足够高的强度,以强烈地与硅氮化物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会产生两种新波长的光,被称为闲波和信号波,这一现象叫做光学参量振荡(OPO)。

    在之前的研究中,研究人员产生了几种可见激光的单独颜色。根据微共振器的尺寸(它决定了产生的光的颜色),科学家们产生了红色、橙色和黄色波长的光,以及处于黄色和绿色光边缘的560纳米波长的光。然而,团队无法产生填补绿色空白所需的全部黄色和绿色系列。

    “我们不想只擅长产生几个波长,”NIST科学家、新研究的合作者Yi Sun表示。“我们想要覆盖空白中的整个波长范围。”

    为了填补这一空白,研究团队以两种方式修改了微共振器。首先,科学家们略微加厚了它。通过改变其尺寸,研究人员更容易产生深入绿色空白的光,波长最短可达532纳米(十亿分之一米)。有了这个扩展的范围,研究人员终于覆盖了整个“绿色空白”。

    此外,研究团队通过蚀刻掉微共振器下方的一些二氧化硅层,使微共振器暴露在更多的空气中。这样做的效果是使输出的颜色对环形微共振器尺寸和红外泵浦波长的敏感性降低。较低的敏感性给了研究人员更多的控制权,这样就可以在他们的设备上产生略微不同的绿色、黄色、橙色和红色波长。

    因此,研究人员发现他们可以在整个绿色空白区域创造出超过150个不同波长的光,并能够对它们进行微调。“以前,我们可以使用OPO在激光颜色中进行大的调整——从红色到橙色到黄色再到绿色——但在每个颜色带内进行小的调整却很困难,” Srinivasan指出。

    科学家们目前正在努力提高产生“绿色空白”波长区间的激光颜色的能量效率。目前,输出功率仅为输入激光的几个百分点。改善输入激光与波导之间的耦合,使波导将光更加顺畅地引导到微共振器中,以及进一步改进提取和产生光的方法,便可以显著提高效率。

    这些研究人员包括来自JQI的Jordan Stone和Xiyuan Lu,以及来自华盛顿州雷德蒙德市Meta现实实验室研究的Zhimin Shi,他们于8月21日通过线上发表的方式在《Light: Science and Applications》期刊上报告了他们的发现。

相关报告
  •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重建世界级紫外线校准系统》

    • 编译者:李晓萌
    • 发布时间:2024-08-20
    • 紫外线(UV)光可能看起来像一个无形的英雄,默默地在我们的医院中消毒,固化我们的指甲油,并杀死我们水中的病原体。但是,我们如何确保它以安全有效的方式使用呢?为了帮助确保每一束紫外线都准确无误地达到目的,近日,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重建了其专门的校准实验室,称为紫外光谱比较器设施(UVSCF),行业客户将其紫外线检测设备送至该设施进行精确测量和校准。 紫外线具有广泛的应用。紫外线的杀菌特性使其成为消毒和杀菌的有价值的工具,特别是在医疗保健环境中。它也是对抗水中微生物污染的有效方法,用于饮用水、废水和地表水消毒。房主使用紫外线固化环氧树脂来安装新的厨房台面。在美甲沙龙行业,UV灯箱固化凝胶指甲产品。而且,近年来,新的消费品激增,如紫外线防护服,可以防止不必要的紫外线暴露。需要仔细校准紫外线光源,以确保这些产品按预期工作。 了解紫外光谱 紫外线是不可见的,波长比我们用眼睛看到的光短。根据波长,有三种不同类型的紫外线:UVA、UVB和UVC。波长是指光波峰值与可见光不同颜色之间的距离。虽然NIST的新校准系统满足了这三种需求,但其独特之处在于精确测量200-300纳米范围内的UVC光。 与UVA和UVB相比,UVC光具有更短、更高的能量波长。这使得UVC在杀死细菌和病毒方面非常有效。 NIST研究化学家Cameron Miller表示:“在美国,每年约有10万人死于与医疗保健相关的感染。他们去医院接受治疗,但最终因消毒不足而感染。”。“使用紫外线消毒房间和设备提供了一种潜在的解决方案。” 然而,UVC光也会伤害人体皮肤和眼睛,因此需要谨慎使用。 使用紫外线的组织,从军事和研究机构到大学和工业制造商,都可以使用一种称为紫外线探测器的紧凑型手持设备来检查紫外线光源是否发出适量和强度的光。与任何其他测量仪器一样,这些探测器需要校准,因此用户定期将其打包并发送到NIST的紫外光谱比较器设施。 正如人们可以通过将已知重量的物体放在天平上来校准天平一样,NIST专家通过将探测器暴露在特定的紫外线波长下并将其读数与精确校准的标准探测器进行比较来校准探测器。然后,他们为每个探测器分配校准值。 NIST物理学家Jeanne Houston表示:“我们能够以极高的精度和精确度测量非常短波长的紫外光。”。“紫外光谱的UVC范围是最具挑战性的测量部分,因此达到这种精度是我们在这个领域通常看不到的。” 然后,NIST将探测器退还给客户,客户可以放心使用它来确保其紫外线系统和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满足新兴技术的需求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NIST一直维护着一个紫外线校准设施。然而,到2010年代中期,该设施已无法满足紫外线消毒等新兴技术的需求,因为它没有针对消毒所需的关键波长范围进行优化。新冠肺炎大流行使人们对改善和重建该系统产生了新的兴趣。 Houston表示:“新冠肺炎爆发后,紫外线消毒效果显著,我们能够完全重建系统。”。“我们已经实施了大规模的改进,我认为我们的新设施是世界上最好的。”
  •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研发的离子钟创下全球最精确时钟的新纪录》

    • 编译者:张宇
    • 发布时间:2025-08-18
    • 近日,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的研究人员制造出迄今为止最精准的原子钟,其精度可达到小数点后19位。这种“量子逻辑时钟”在过去20年中一直处于持续开发阶段,它利用量子计算技术,将一个带电的铝原子(离子)与一个镁离子配对。这一新成果有助于国际上重新定义秒,使其精度远高于以往,从而推动新的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 作为世界上最精准时钟新纪录的保持者,NIST的研究人员改进了基于囚禁铝离子的原子钟计时方式。作为最新一代光学原子钟的一部分,其计时精度可达到小数点后19位。 光钟通常从两个层面进行评估—准确性(时钟接近理想“真实”时间的程度,也称为系统不确定性)和稳定性(时钟测量时间的效率,与统计不确定性相关)。这一新的精度纪录是铝离子钟20年持续改进的结果。其精度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具体来说比之前的纪录高出41%,这款新型时钟的稳定性也比其他任何离子钟高出2.6倍左右。达到这些水平意味着对时钟的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精心的改进,从激光到离子陷阱再到真空腔。 “能够参与制造有史以来最精准的时钟,这令人兴奋不已。”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的研究员、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梅森·马歇尔(Mason Marshall)表示,“在NIST,我们得以开展这些长期的精密测量计划,这些计划能够推动物理学领域的发展并提高我们对周围世界的认知。” 铝离子是一种异常出色的时钟材料,其具有极其稳定且高频的“滴答”频率。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铝离子钟项目负责人戴维·休姆(David Hume)表示,虽然铯原子目前为科学定义“秒”提供了计量依据,但实际上铝离子的滴答频率比铯原子更稳定。此外,铝离子对温度和磁场等环境条件的敏感性也更低。 但铝离子有点“害羞”,Marshall解释说。铝很难用激光探测和冷却,而这两者都是原子钟运行的必要技术。因此,研究小组将铝离子与镁配对。镁虽然没有铝那样出色的滴答特性,但很容易用激光控制。“这种离子态的'伙伴系统'被称为量子逻辑光谱学,”该项目的研究生 威拉·阿瑟-多尔施克(Willa Arthur-Dworschack)说。镁离子冷却铝离子,使其减慢速度。它还会与它的铝伙伴同步运动,所以可以通过镁离子的运动状态来表征离子钟,使其成为“量子逻辑”时钟。即便有了这种协同作用,仍有许多物理效应需要进行特征描述,该项目的另一位研究生丹尼尔·罗德里格斯·卡斯蒂略(Daniel Rodriguez Castillo)表示。 “这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挑战,因为时钟设计的每一个细节都会影响时钟整体的性能,”Rodriguez Castillo 表示。 其中的一个挑战是用于囚禁离子的陷阱的设计,它会使离子发生微小的运动,这种运动被称为过度微动,从而降低时钟的精度。这种过度的微动会干扰离子的滴答频率。离子阱两侧的电荷不平衡会产生额外的磁场,从而扰乱离子。研究人员重新设计了离子陷阱,将其放在较厚的金刚石晶片上,并改变了电极上的金属涂层,以修复电场的不平衡。该团队还增加了金属涂层的厚度,以降低电阻。通过这一系列的改进措施,使离子阱能够更加稳定的减缓离子的运动,让它们不受干扰地“滴答作响”。 离子阱赖以运行的真空环境也存在隐患。Marshall说,氢气会从传统真空腔的钢制主体中逸散出来。微量的氢气与离子发生碰撞,也会干扰时钟的运行。这限制了实验在离子需要重新加载之前能够持续的时间。研究人员于是又重新设计了真空腔,并用钛金属讲其重建,从而将背景氢气的影响降低了150倍。这意味着他们的实验可以连续几天不用重新加载离子阱,而不是每30分钟就要重新加载一次。 实验团队还需要考虑一个关键因素:用一台更稳定的激光器来探测离子并记录它们的滴答频率。2019年版的时钟必须运行数周,才能平均出由其激光器引起的量子涨落——离子能量状态的临时随机变化。为了缩短这一周期,该团队求助于NIST的核心人物叶军,他在JILA(NIST和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联合研究所)的实验室拥有世界上最稳定的激光器之一。叶军的锶晶格钟Strontium 1号始终保持着这一领域的精度记录。 这是整个团队努力的结果。利用街道下的光纤链路,叶军在JILA的团队将超稳定激光束发送了3.6公里(略多于2英里)到塔拉·福蒂埃(Tara Fortier)在NIST的实验室中的频率梳。作为“光尺”的频梳使铝离子钟组能够将其激光器与叶军的超稳定激光器进行比较。这一过程使得叶军实验室的激光器能够将其稳定性传递到铝离子钟的激光器上。通过这一改进,研究人员能够将离子探测时间延长至整整1秒,而他们之前的记录为150毫秒。这提高了时钟的稳定性,将测量到小数点后19位所需的时间从三周缩短到一天半。 凭借这一新记录,铝离子钟为在国际上重新定义秒精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而促进了新的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这些升级还大大改善了其作为量子逻辑测试台的用途,探索了量子物理学中的新概念,并构建了量子技术所需的各种工具,这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来说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前景。更重要的是,通过将平均时间从几周缩短到几天,这款时钟将成为对地球大地测量学进行新测量和探索标准模型之外的物理学领域的新工具,例如自然界的基本常数,我们发现它并不是固定值而是存在着随环境变化的可能性。 Arthur-Dworschack表示:“借助这一平台,我们有望探索新的时钟架构——比如将时钟中离子的数量进一步增加,甚至将它们纠缠在一起——从而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测量能力。 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已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期刊上。(DOI:10.1103/hb3c-dk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