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八局铜川废水处理站项目废水深度处理(零排放)站全面通水调试,陕西首个电池行业“零排放、全回用”标杆工厂启用,助力铜川高质量转型》

  • 来源专题:水与大气环境治理
  • 编译者: 胡晓语
  • 发布时间:2025-06-25
  • 近日,中建八局在陕西铜川市新材料产业园内的废水处理站项目实现全面通水调试,标志着陕西首个电池行业废水零排放和全回用标杆工厂的启用。该项目包括两大核心区域,其中废水深度处理站每日可处理7500立方米废水,实现零排放。项目的建成显著提升了铜川市工业废水处理能力,对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 项目自进场以来,克服了水质波动和工艺方案调整等困难,通过绿色建造和科技创新,实现了高效履约。项目团队仅用6个月就完成了通水目标,并收到各方好评。通过BIM技术进行全过程协同设计与施工模拟,优化了管线排布与设备安装,提高了施工精度与效率。 铜川隆基电池厂采用新一代HPBC pro高效电池技术,日处理能力达1.5万立方米,废水处理工艺包括两级膜浓缩、纳滤分盐和蒸发结晶,实现工业废水100%回用。项目攻克了废水高效脱盐与纯水回用的技术难点,解决了制约大规模生产的核心环保瓶颈,为全面投产提供了坚实保障。
  • 原文来源:http://www.dowater.com/news/2025-06-25/8631770.html
相关报告
  • 《陕西省首个电池行业“零排放、全回用”标杆工厂——铜川废水处理站项目全面通水调试,由中建八局总承包、鲁信环境负责环保专业承包,日处理能力达1.5万m3》

    • 来源专题:水与大气环境治理
    • 编译者:胡晓语
    • 发布时间:2025-06-30
    • 近日,由中建八局总承包、鲁信环境负责环保专业承包的铜川废水处理站项目实现全面通水调试,标志着陕西省首个电池行业“零排放、全回用”标杆工厂正式启用。该项目位于铜川市新材料产业园内,是铜川隆基绿能工业园的核心配套工程,日处理能力达1.5万m3,其中零排放站处理量为0.75万m3,全部来源于电池废水。 鲁信环境项目团队在建设过程中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创新采用“预处理+生化+膜浓缩+纳滤分盐+蒸发结晶”组合工艺,成功解决废水高效脱盐与纯水中水回用的技术难题,实现工业废水100%回用,并生产出符合工业标准的氯化钠和无水硫酸钠,杂盐率降低至12%以下,实现了“零排放+资源化”的循环经济目标。 在中建八局的统筹部署下,项目团队坚持早介入、早策划,通过科学规划布局、精心组织施工,并深度应用BIM技术进行全过程协同设计与施工模拟,克服了水质波动调整、工艺方案变更、多专业交叉作业等困难,仅用6个月就实现通水目标,展现了国企的强大履约能力。 本项目投运后,将进一步提升铜川市工业废水处理能力,改善区域新能源基础设施条件,对推动铜川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以及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 《印染废水处理站调试与运行》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治理
    • 编译者:王阳
    • 发布时间:2019-08-09
    • 印染厂自建的废水处理站由于年久失修或平时疏于管理又或处理原水水质变化,使得处理后水质无法达标。这时候重新调试成为有效的方法。本文记录了3600吨/天印染污水处理站流程规划,菌种培养,运行监测,实现达标排放的全过程。介绍了后续进行污泥焚烧,中水回用措施的实行。对目前印染企业废水处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江门某染厂以针织布染色加工为主,地处谭江周边,随着GB4287-2012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落实与实施,染厂虽于2007年自建3600吨/天污水处理站,但至今十余年,冷却塔堵塞,流程不畅,污泥大量堆积。经常出现COD超标问题。作为污染源直接关系潭江流域水质处理站的正常运行显得紧迫而关键。 以上原因使得小工艺的更改已然无法实现,重新规划流程及工艺调试的才迅速有效,经过两个月的整改与一年时间的运营,经环保局在线监测,第三方取样测试均达标排放。 新工艺流程采用:调节池→混凝池→一沉池→水解酸化→好氧池→二沉池→出水口 将物化段与生化段区别开来,物化段为生化段提供合适PH值,相对稳定的COD,色度的水质,生化段通过微生物处理降低各项关键指标流程如图: 流程简介: 1、细格栅:采用机械格栅拦截废水中较大的杂物,避免提升泵堵塞; 2、调节池:调和水质,消减高峰负荷; 3、物化池:投加化学药剂,使废水出现矾花,起到混凝絮凝效果; 4、初沉池:废水泥水分离,大部分SS、色度、部分有机物在此得到去除; 5、水解池:去除有机物,在厌氧细菌作用下转化为小分子有机物或少量沼气; 6、爆气池:通过生物膜上好氧菌接触,在生物膜微生物作用下,污水得到净化; 7、污泥系统:初沉池及部分二沉池污泥排入污泥浓缩池,经浓缩后污泥泵泵入板框压泥机压缩成滤饼,外送填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