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与健康所发现肝脏中MCT1介导的乳酸转运参与调控小鼠肥胖和肝脏脂肪变性》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 姜丽华
  • 发布时间:2023-04-05
  •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陈雁研究组在Metabolism上,在线发表了题为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 1 in the liver modulates high-fat diet-induced obesity and hepatic steatosis in mice的研究论文。  

    体内的乳酸主要由肌肉组织和脂肪组织产生,而约70%的乳酸都在肝脏进行代谢。单羧酸转运蛋白1(MCT1)在细胞中负责介导短链单羧酸的跨膜H+耦合转运,主要参与L-乳酸、丙酮酸和酮体的转运。MCT1在癌症中主要负责介导肿瘤细胞糖酵解产生的乳酸外排,以维持糖酵解的进程并防止细胞酸化。目前,关于肝脏中的MCT1如何介导乳酸的转运以及调控机体糖脂代谢的功能所知甚少。  

    陈雁研究组通过构建肝脏特异性敲除MCT1的小鼠以及在细胞水平上的研究,发现了肝脏中的MCT1介导了乳酸的外排。肝脏缺失MCT1的雌鼠经高脂诱导后出现了比野生型小鼠更为严重的肥胖表型,但基础代谢率和糖代谢稳态均没有受到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肝细胞中的乳酸会促进肝细胞中的脂质积累。分子机制研究发现,肝细胞中的乳酸会促进PPARα与E3泛素连接酶HUWE1的结合,促进PPARα的泛素化降解,降低PPARα的蛋白水平,进一步下调了脂肪酸氧化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从而促进了肝细胞中的脂质积累,并最终加重了肝脏脂肪变性。  

    该研究揭示了肝脏中的乳酸是介导肝细胞中脂质代谢的关键分子,且肝脏中的MCT1具有介导乳酸外排的独特功能,为肝脏脂肪变性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该工作提示若通过增强MCT1的功能,减少肝细胞中的乳酸沉积,有可能改善肝脏脂肪变性。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部的资助,并获得营养与健康所公共技术平台和动物平台的支持。

  • 原文来源:https://www.cas.cn/syky/202303/t20230330_4882472.shtml
相关报告
  • 《肝脏疾病药物研究进展汇总》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7-07
    • 1. 显着减少甘油三酯,新药抵达2b期主要终点 日前,专注于开发和推广心脏代谢紊乱疗法(包括血脂异常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生物医药公司Gemphire Therapeutics宣布,新药gemcabene已经抵达2b期临床试验INDIGO-1的主要终点,能降低基线血清甘油三酯(TG)> 500 mg/dL的严重高甘油三酯血症(SHTG)患者的TG。 SHTG是一种患者血清TG> 500 mg/dL的病症。TG水平过高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和急性胰腺炎风险。由于高水平TG可导致器官衰竭,甚至危及生命。目前的疗法受效力不足、药物-药物相互作用或副作用的限制,可能不足以达到治疗目标。 Gemcabene是由Gemphire公司开发的first-in-class、每日一次的口服疗法,可能适用于采用目前已批准疗法(主要是他汀类药物)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或TG仍无法达到正常水平的患者。Gemcabene旨在提高血浆中VLDL的清除率,并抑制肝脏中胆固醇和TG的产生。 此次公布的INDIGO-1试验是一项为期12周的剂量范围、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随机研究。所有参加这项研究的患者也被告知维持心脏健康饮食和限制饮酒的重要性。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每日一次gemcabene 300 mg(n = 30)、gemcabene 600 mg(n = 30)或安慰剂(n = 31)治疗。该研究的主要终点是从基线到研究结束的中位TG变化百分比(定义为第10周和第12周的平均值)。 结果显示,接受gemcabene 600 mg治疗的患者的中位TG显着降低47%,抵达主要终点,而安慰剂组的这一数值为27%(p = 0.0063)。在研究结束时,gemcabene 600 mg治疗组的中位血清TG水平为333 mg/dL,显着低于安慰剂组的538 mg/dL(p = 0.0137)。接受gemcabene 600 mg治疗也抵达了统计学显着的次要终点,包括安慰剂校正的中位LDL-C下降(24%)、中位非HDL-C下降(16%)、中位VLDL-C下降(19%)、中位apoB下降(12%)、中位apoE下降(14%)、中位apoCIII下降(11%)和中位SAA下降(23%)(p < 0.05)。并且,没有观察到与使用gemcabene相关的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 2. 25年来首款乙肝疫苗获FDA批准:2018年美国上市 Dynavax公司近日宣布,其乙型肝炎疫苗HEPLISAV-B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预防所有已知乙肝病毒亚型引起的18岁以上成人感染。HEPLISAV-B是美国25年来首款新乙肝疫苗,同时也是唯一一个用于成人的双剂量乙肝疫苗。 据估计,全世界约有4亿人患有慢性乙肝,每年有超过78万人死于乙肝并发症,包括肝硬化和肝癌。乙肝尚无治愈的方法,但可以通过疫苗预防感染乙肝病毒(HBV)。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建议因工作、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等因素而容易感染HBV的高危人群接种疫苗。目前的乙肝疫苗需要在六个月内注射三次,但有近一半的成年人未能在一年内完成全部疫苗注射。如果有一款接种更便捷的疫苗,将能大大提高乙肝疫苗的有效接种率。 HEPLISAV-B是一款将乙肝表面抗原与Dynavax专有的Toll样受体(TLR)9激动剂相结合的成人乙肝疫苗,可增强免疫应答。它只需要在一个月内注射两次,在更短时间内以更少的注射次数完成乙肝疫苗接种。 此次HEPLISAV-B的获批是基于三项3期非劣效性临床试验的数据。试验包括近一万名接种了HEPLISAV-B的成年参与者,旨在比较在一个月内接种两次HEPLISAV-B和在六个月内接种三次Engerix-B(葛兰素史克的乙肝疫苗)的效果。来自包含了6665名参与者的试验结果显示,HEPLISAV-B的保护率为95%,显着高于Engerix-B的81%。在一个有961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亚组分析中,HEPLISAV-B的保护率达到90%,显着高于Engerix-B的65%。在所有三项试验中,最常见的局部反应是注射部位疼痛(23%-39%),最常见的全身反应是疲劳(11%-17%)和头痛(8%-17%)。HEPLISAV-B预计将于2018年第一季度在美国上市。 3. 肠道菌群标志物有望预测肝病 新研究显示,人体肠道细菌产生的化合物或可用于检测处于早期阶段的肝脏疾病。来自伦敦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赫罗纳大学 (University of Girona),罗马大学(University of Rome Tor Vergata )以及INSERM in Toulouse的团队研究了早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消化道微生物组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这些微生物产生的化学副产物有可能被用作疾病的早期预警信号,它们可以用简单的血检来检测。相关论文发表在《自然》子刊《Nature Medicine》上。 NAFLD由脂肪在肝脏中积累导致,可导致瘢痕和肝硬化,并增加肝功能衰竭和癌症的风险。脂肪肝还会增加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据估计,三分之一的成年人可能具有早期阶段的NAFLD,但在疾病进展之前没有或者很少有症状呈现。血液检查和超声波扫描这些诊断技术只有在已经存在明显的肝损伤时才查得到,那时已经延误了治疗时机。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发现了一种由肠道菌群产生的名为苯乙酸(PAA)的化合物在血液中的水平与NAFLD的早期发作有关,让PAA有潜力成为NAFLD的临床检测生物标记物。研究小组从100名具有脂肪肝的肥胖女性身上提取了血液、肝脏组织活检、尿液和粪便等样品,并将其与健康患者的样品进行比较寻找差异。他们发现,脂肪肝患者的PAA水平增加,而且PAA的水平与肝脏中脂肪积累密切相关。PAA是种由肠道细菌产生的化合物,它们可以分解氨基酸作为食物。 动物实验显示,给健康小鼠施用PAA会导致脂肪在肝脏中积聚。他们还发现,从脂肪肝患者身上取一小块含有肠道微生物的粪便样本,将其移植到已经用抗生素清除肠道微生物的小鼠肠道中,会导致动物发育出脂肪肝。这显示PAA和肠道微生物与脂肪肝之间有值得关注的联系。 然而,研究人员强调,尚不清楚PAA是否与疾病直接相关,或者它们的增加是否与细菌平衡的临界点相关,还需要进行更多工作来探索这些联系。该研究主导者,帝国理工学院的Lesley Hoyles博士解释说:“据科学文献报道,许多疾病中的微生物组都发生了变化。但它可能是'鸡和蛋'的情况,也并不一定是因果关系。”
  • 《Science丨代谢不灵活性在肝脏再生过程中促进线粒体健康》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6-19
    • 2024年6月14日,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Prashant Mishra实验室的博士后王逊等在Science杂志发表了题为Metabolic inflexibility promotes mitochondrial health during liver regeneration的研究论文。 作者首先在分离的再生肝脏线粒体中发现,脂肪酸和酮体的含量增加。肝脏是一个区域性器官,不同区域其再生能力存在差异。作者发现不同区域线粒体中脂肪酸和酮体增加比例与其区域的再生能力呈正相关。通过同位素示踪发现,再生的肝脏中,[U-13C]棕榈酸被代谢产生更多的β-羟基丁酸(M+2)和乙酰辅酶A(M+2),以及在分离的原代的再生肝细胞中,[1-14C]棕榈酸会被代谢产生更多的[14C]二氧化碳。提示肝脏再生过程中,肝脏脂肪代谢能力上升。 脂肪酸氧化主要在线粒体进行,β-氧化过程中,产生NADH和FADH2,随后被线粒体ETC氧化。线粒体ETC由5个复合物组成,为了验证线粒体ETC在其中作用,作者选取 Ndufa9f/f (复合物I),Sdhaf/f (复合物II),Uqcrqf/f (复合物III),Cox10f/f (复合物IV) 和 Atp5f1af/f (复合物V),5个品系老鼠,通过AAV注射,分别特异性地阻断肝细胞的电子传输。作者发现,经过70%肝脏切除术诱导肝脏再生后,野生型和Ndufa9缺失的肝脏再生正常,Sdha,Uqcrq 或Atp5f1a缺失的肝脏无法再生,并且老鼠在术后1-2天内全部死亡。 Cox10缺失的肝脏无法再生,但是老鼠全部存活,同时有大量的脂肪堆积。先前,谢渭芬实验室和惠利健实验室,以及周斌实验室和Jan S. Tchorz实验室研究揭示,胆管细胞在特定条件下,可转分化为肝细胞。经过作者分析,Cox10缺失的肝脏中,胆管细胞经过转分化,成为肝细胞,以支持肝脏再生。 作者为了探寻肝脏中堆积的脂肪来源,使用同位素示踪发现,经过重水(D2O)处理后,肝脏再生过程中,肝细胞内的脂肪并不由其自身合成,而是来自外周脂肪组织的分解。先前丁秋蓉实验室报道,肝脏再生过程中,外周脂肪分解产生的脂肪酸转运进入肝脏,通过影响MIER1蛋白水平,进而影响肝脏再生。β-氧化的重要产物之一是乙酰辅酶A,作者利用代谢组学检测,Cox10缺失的肝脏中,乙酰辅酶A水平显著低于正常肝脏。乙酰辅酶A对组蛋白乙酰化修饰不可或缺。作者利用CHIP-seq发现,组蛋白乙酰化水平下降,导致与细胞周期有关的基因表达下降,进而影响肝脏再生。 肝脏中乙酰辅酶A的来源不止于脂肪酸,葡萄糖和乙酸为什么不能产生乙酰辅酶A?作者发现,脂肪的堆积提升肝细胞的PDK4表达,而PDK4的上升,通过磷酸化PDH,抑制丙酮酸到乙酰辅酶A的转化。脂肪的堆积同时降低肝细胞的ACSS1/2蛋白水平,进而抑制乙酸转化为乙酰辅酶A。为确认葡萄糖来源和乙酸来源的乙酰辅酶A转化是否受到抑制,作者利用同位素示踪,通过[U-13C]葡萄糖或[U-13C]乙酸钠发现,Cox10缺失的肝脏中,乙酰辅酶A(M+2)/ 丙酮酸(M+3)或乙酰辅酶A(M+2)/ 乙酸(M+2)的比值显著下降,提示由葡萄糖或者乙酸合成乙酰辅酶A的能力下降。作者为验证PDK4在其中的作用,利用CRISPR-Cas9技术和抑制剂处理肝脏,发现Pdk4缺失或者被抑制时,线粒体ETC缺失的肝细胞进行增殖。 综上所述,该研究发现肝脏再生过程中,肝脏利用其代谢的不灵活性,通过脂质积累,抑制线粒体ETC功能障碍的肝细胞的增殖,以保护肝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