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副部长:全力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努力实现稳粮增收目标 》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7-04-18
  • 来源:农业部网站 发布时间:2017年04月17日10:47

    分享到:

      按照国家防总统一部署,4月13-15日,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带队赴内蒙古开展汛前检查。他强调,今年农业防灾减灾形势严峻,必须认真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特别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两坚持、三转变”的新要求,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全力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努力实现稳粮增收目标,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余欣荣来到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树林召镇,先后查看了黄河达拉特旗段防洪大堤、引黄灌区扬水站建设、泵站整合渠系配套工程及滴灌节水基地,向基层干部和承包大户详细了解防汛抗旱、农业节水、水价综合改革等情况。余欣荣强调,要把防汛抗旱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步部署,立足于早、立足于实,在做好防汛的同时抓好节水灌溉,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加快高效节水农牧业发展。

      在呼和浩特市,余欣荣同地方农牧、水利、气象等部门同志座谈,详细了解防汛抗灾工作准备情况。3月份以来,自治区着力推进防汛抗旱各项工作,排查整顿安全隐患,余欣荣对此给予充分肯定。他强调,抓好防汛抗旱各项措施落实,重点是要做到“五强化”。一是强化责任落实。各级农业部门要健全和完善责任制度,将责任切实分解到各个环节、各个岗位,强化责任追究,坚决杜绝渎职失职行为。二是强化救灾准备。要根据今年防汛抗旱实际,加快完善应急预案,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三是强化监测预警。要第一时间掌握重大天气发生变化趋势,利用多种手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适时启动应急响应。四是强化指导服务。要制定分区域、分作物、分灾种的科学抗灾技术指导意见,指导农民落实科学抗灾技术措施。五是强化宣传引导。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及时发布灾情信息和防灾减灾技术措施,宣传防汛抗旱经验做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也是余欣荣此行调研的重点。在鄂尔多斯市召开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及水权转换座谈会上,余欣荣指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农业节水工作的关键,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在政府统筹规划下,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保护农民权益,调动各方面节水积极性,积极稳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来源:农业部网站 责任编辑:栾菲)

相关报告
  • 《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在青海调研时强调保护草原生态 》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7-11-13
    • 本网讯 11月6日, 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赴青海省湟源县, 专题调研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和草牧业发展, 深入基层联系点进行走访。他强调、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草原保护建设、各级农牧部门要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抢抓机遇、直面挑战、破解难题、实施好草原生态保护建设重大工程项目、建立健全草原管护制度体系、保护和修复草原生态系统、努力开创草原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应有贡献。   于康震充分肯定了青海省在推进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方面开展的工作他指出, 加快发展草原生态畜牧业, 是推进农牧业结构调整、促进牧民增收、实现牧区振兴的必然要求。青海是全国第一个整省建设的草原生态畜牧业试验区、自试验区设立以来、青海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立足实际、开拓创新、坚持体制机制创新、产业融合同步推进、取得了积极成效、探索出了一条牧区草地畜牧业发展的新路子、值得充分肯定和借鉴。他强调, 要继续以草地生态畜牧业建设为引领, 全面促进产业升级转型, 扎实推进牧区振兴, 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目标。   在基层联系点湟源县上胡丹村, 于康震详细了解当地草原保护和草牧业生产发展..。
  •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农业结构调整不意味着放松粮食生产》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01-26
    • 产业兴,乡村兴。日前召开的全国农业工作会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给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战略机遇,把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首位,紧紧围绕产业兴旺下功夫,为实现乡村繁荣、农民富裕提供物质条件,并在产业发展进程中促进其他方面发展,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全面振兴。新的一年,如何在产业兴旺上迈出新步伐?农业转型升级的质量导向、绿色导向、市场导向应如何把握?对此,本报记者专访了农业部部长韩长赋。   坚持质量第一,推进质量兴农   记者:为什么要大力推进质量兴农?农业部门将从哪些方面提高农业发展质量?   韩长赋:当前,农业质量发展不足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其一,农产品品种丰富,但多而不优。目前,我国农产品品种齐全、花色繁多,时不分四季、供应不断,地不分南北、想买就有,但同质化严重,分等分级少,缺少个性化产品。其二,农业品牌众多,但杂而不亮。而且我国农产品大品牌不多,有市场影响力的更少。其三,农业体量大,但产业大而不强。此外,我国粮肉蛋果菜茶鱼产量都居世界首位,但国际竞争力与农业大国地位还不相称。   这些问题表明,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是当务之急。我们必须坚持质量第一,坚持抓产业必须抓质量,抓质量必须树品牌,坚定不移推进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提高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水平。   推进农业标准化,把优质产出来。优质安全的农产品,抓手是按标生产。要加快标准制修订,2018年制修订农药残留标准1000项、兽药残留标准100项、其他行业标准近200项。大力宣传农兽药、饲料添加剂、抗生素使用规范,严格落实间隔期休药期规定,让农民一看就懂。   加强执法监管,把安全管出来。我国农业生产主体多、链条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必须围绕薄弱环节、重点领域,出重拳、求突破。严格投入品使用监管,推进农药追溯体系建设,高毒农药已禁止使用39种,2年内再禁止使用2种,剩余10种今后5年内要逐步禁止使用。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建立农业生产信用档案,将新型经营主体全部纳入监管名录。深化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今年再创建200个,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以省为单位整建制创建。   实施品牌提升行动,把品牌树起来。去年我们开展了农业品牌推进年活动,推出了一批区域公用品牌与产品品牌,各方面反响很好。今年要开展中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将品牌建设与“三区三园”建设、绿色食品等产品认证紧密结合,再遴选推介一批叫得响的农业品牌。要强化品牌质量管控,建立品牌目录制度,实行动态管理,确保品牌“含金量”。   强化现代要素集成运用,让产业强起来。我国农业质量不高、大而不强,最根本的是产业素质不高,必须强化现代科技装备支撑。要大力推广运用新技术,围绕提质增效重大需求,遴选具有示范前瞻性、引领性的技术,组装集成特色高效品种技术。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全面深化种业权益改革,建立商业化育种创新体系,全面提升农作物、畜禽、水产良种质量。此外,我国设施农业面积已超过5000万亩,要推动设施装备升级,技术集成创新,优良品种推广,着力解决土地板结等问题。   坚持绿色导向,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记者:去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对农业绿色发展提出了要求。日前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提出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今年,农业绿色发展的着力点在哪里?   韩长赋: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我们要认识到,农业是生态产品的重要供给者,乡村是生态环境的主体区域,生态是乡村最大的发展优势。实现乡村振兴需要生态宜居的美好环境。吃饭问题基本解决使得我们有能力把资源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而农业资源环境存在围湖造田、过度养殖、过度捕捞、过度放牧等现象,倒逼我们发展绿色农业。同时,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为绿色发展提供了持续动力,农业生态产品市场潜力巨大。   要持续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当前,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利用率不高,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目前,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目标已提前实现,下一步要在提高使用效率、减少使用总量上下功夫。今年要扩大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范围,再选择100个生产大县整建制推进试点。选择150个县开展果菜茶病虫全程绿色防控试点,力争病虫绿色防控覆盖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   要加快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废弃物利用,变污染为资源,是农业发展的一项新课题。当前,首先聚焦586个生猪、奶牛、肉牛大县,抓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去年支持96个县整建制推进,今年争取再支持200个县,探索有效治理机制,确保到2020年基本解决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问题。同时,以东北、华北玉米秸秆较多的地区为重点,在150个县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试点。以西北、西南地区为重点开展农膜回收,建设100个地膜治理示范县。   加强农业资源养护。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坚决把农业资源过高的利用强度缓下来。加大东北黑土地保护,将优质的黑土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以黑土区为重点,集成推广深松深耕技术,力争今年深松深耕整地面积达到1.5亿亩以上。大力开展以长江为重点的水生生物保护行动,加快制定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的文件。   需要注意的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要统筹保供给、保收入、保生态,既不能因为保供给、保收入而牺牲生态,也不能因为保生态而让农产品供给、农民收入受影响。如果简单采取减少种植、关闭养殖场的办法,就违背了绿色发展的本意,要防止出现这种情况。   坚持市场导向,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记者:当前调整农业结构已经取得积极成效,下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方向在哪里?   韩长赋: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产量结构性过剩是当前农业面临的突出矛盾,这两年,我们推进结构调整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供需脱节、资源错配问题仍很突出。下一步,要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把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效益作为主攻方向,推进结构调整,优化生产力布局,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产业水平,使农业供需关系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新的平衡。   坚定不移调整种养结构。树立大食物观,在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前提下,减少低端无效农产品生产,增加销路好、品质高、市场缺的优质农产品生产。以控水稻、增大豆、粮改饲为重点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这两年玉米调减效果明显,要继续推动“镰刀弯”地区玉米调减,为优势产区留出空间。扩大粮豆轮作试点,增加大豆、杂粮杂豆、优质饲草料等品种种植。以调生猪、提奶业为重点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以退出不合理产能、改善养殖生态环境为重点推进渔业结构调整。   加快推进产业向“三区三园”集聚。要以“三区三园”为重点优化产业布局,确定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加快划定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今年要基本完成水稻、小麦划定;加强“两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健全利益补偿机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今年再创建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建立国家、省、市、县建设体系;推动创建100个具有区域特色的农村双创示范园区(基地)。   推进信息化与农业融合发展。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造提升传统农业。构建农业农村数据资源体系,加强数据采集、整合、传输、共享,强化农业大数据应用。全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新增5个省开展整省推进示范,力争今年底建成15万个益农信息社。实施智慧农业工程,推动建设天空地数字农业管理系统,推进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   要强调的是,农业结构调整不意味着放松粮食生产,重点追求质并不是不要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农业工作的首要任务。要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继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粮食面积稳定、产能稳定,做到结构调整和粮食生产两手一起抓。要重点保口粮保谷物稳产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建设好9亿亩粮食生产功能区,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有需要就能产得出、供得上。(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乔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