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纳米铜硫属化物(Cu2S)基柔性对电极的制备》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 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9-08-27
  • 铜纳米线(CuNW)由于其低成本和易于在大面积上制造而用于制备柔性透明导电基板。 制备CuNW /聚合物复合衬底并硫化以产生新型柔性纳米Cu 2 S /聚合物复合衬底。 通过在制备CuNW和纳米Cu 2 S膜期间调节CuNW分散体的浓度,可以控制基板的物理和光伏特性。 纳米Cu2S基复合衬底用作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QDSSC)的有效柔性对电极,并且导致最大电池效率为1.01%。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s)的光电转换效率超过12%,使其成为下一代太阳能电池的潜在候选者1,2。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QDSSCs)在敏化剂中使用半导体量子点(QD),而不是有机染料。因此,QDSSCs具有量子尺寸效应,多激子效应,大吸收系数以及电子给体和受体材料之间容易匹配能量的独特优势3,4。 QDSSC的结构是夹心状的,主要由光电阳极,电解质和对电极组成。光电阳极主要由导电透明基板构成,例如氟掺杂氧化锡(FTO)玻璃,其上覆有半导体氧化物膜如TiO2,ZnO,其吸附敏化剂,即QD。多硫化物电解质用作氧化还原电子。对电极,通常是铜硫属元素化物(Cu2S或CuS),用作还原催化剂5,6。 CdS / CdSe-合成的TiO2作为经典的共敏化系统被广泛研究。吸附在TiO2薄膜上的CdS量子点对CdSe量子点的沉积有很好的影响,最终形成了经典的TiO2 / CdS / CdSe级联结构6,7。

    铜是工业和商业应用中最常用的金属材料。最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铜纳米线(CuNWs)8,9的应用上。一种基于纳米线的透明导电膜,具有光伏性能优异,制备成本低的优点,可用于制备柔性器件。 CuNW用于制备柔性透明导电基板,因为它们成本低且易于在大面积上制造10,11,12。

    虽然DSSC通常使用Pt或Au涂覆的导电玻璃作为对电极,但QDSSC通常使用基于铜 - 硫属元素化物的对电极。这是因为含硫电解质在Pt或Au表面上优先和强烈地吸收,导致表面钝化并降低电极13的导电性。块状和纳米结构的铜硫属元素化物用作QDSSC中的反电极。大块铜硫族化合物主要使用黄铜制成,它们具有最佳的电池效率。然而,细胞遭受机械和化学不稳定13,14,15。基于纳米结构铜 - 硫属元素化物的反电极通常通过合成Cu2-xS然后将其涂覆在导电玻璃上,或通过在刚性基板16上组装纳米Cu2S阵列来制造。

    在该研究中,制备柔性CuNW基复合衬底,然后硫化以产生柔性纳米Cu 2 S-聚合物复合衬底。据我们所知,这是第一次如上所述制造纳米Cu2S薄膜,并且在QDSSC中使用聚合物基底上的柔性纳米Cu2S基反电极。通过在制备CuNW和纳米Cu 2 S膜期间调节CuNW分散体的浓度,可以控制基板的物理和光伏特性。该新型复合衬底很好地起到了CdS / CdSe QD共敏太阳能电池的柔性对电极的作用。

    物料

    硝酸镉四水合物(Cd(NO3)2·4H2O≥98.0%),硫化钠九水合物(Na2S·9H2O≥98.0%),硒(Se≥99.5%),亚硫酸钠(Na2SO3≥98.0%),硫酸镉水合物(CdSO4) ·8 /3H2O≥99.0%),次氮基三乙酸(C6H9NO6≥99.0%),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DMPA),硫(S),氯化钾(KCl≥99.5%),次氮基三乙酸和氢氧化钾(KOH≥85.0%)购自Sigma-Aldrich。从Sinopharm Chemical Reagent Co.,Ltd。(中国上海)获得异丙醇,甲醇,乙醇和丙酮。从Yinkou OPV Tech New Energy Co.Ltd。(Yinkou,China)获得导电FTO玻璃和商业TiO 2纳米颗粒(P25)涂覆的FTO。涂有TiO 2的FTO玻璃的有效面积为0.16cm 2。 CuNW和PVP((C6H9NO)n)≥97%)购自苏州Tanfeng Tech Co.,Ltd。(中国苏州)。丙烯酸酯单体乙氧基化(4)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购自Changxing Chemical Co.,Ltd。(珠海,中国)17。所有化学品均为试剂级,无需进一步纯化即可使用。

    CdS / CdSe光电阳极的制备

    为了制备CdS QD,首先将TiO 2膜浸入含有0.1M Cd(NO 3)2的乙醇溶液中1分钟并用乙醇冲洗。然后,将膜再浸入0.1M Na 2 S甲醇溶液中1分钟并用甲醇冲洗。该两步浸渍程序被认为是一个连续的离子层吸附和反应(SILAR)循环,并且通过重复组装循环可以增加CdS的掺入量。总共进行12次SILAR循环,然后将玻璃风干6,18。接下来,通过化学浴沉积(CBD)方法将CdSe沉积在CdS涂覆的玻璃之上。通过使用次氮基乙酸酯作为络合物并使用硒代硫酸盐作为Se源来实现CdSe沉积。首先,对于Se源,通过在70℃下在0.5M Na 2 SO 3水溶液中回流0.2M Se粉末约5小时来新制备Na 2 SeSO 3水溶液。将次氮基三乙酸和KOH混合以制备K3NTA溶液。然后,通过混合80mM CdSO 4,160mM K 3 NTA和80mM K 2 SeSO 3制备溶液。为了促进CdSe QD吸附,将吸附有CdS QD的TiO 2电极在室温下在黑暗中放置在溶液中4小时。

    CuNW-聚合物复合衬底的制备

    在该程序之前,在超声处理下使用洗涤剂,去离子水,丙酮和异丙醇清洁制备过程中使用的所有玻璃基质。将CuNW以1%(质量比)的PVP作为试剂9分散在异丙醇中。这里,PVP用作表面改性和稳定的试剂以防止纳米线聚结。在超声处理下处理分散体以获得良好的均匀性。

    CuNW薄膜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制备,例如旋涂,Mayer棒涂和喷涂10,19,20。在该研究中,为了制造相对厚的CuNW膜,在室温下将CuNW在异丙醇中的分散体滴加到玻璃基板上。在滴加所需厚度的CuNW后,将玻璃基板风干。然后,将具有1wt%DMPA作为聚合引发剂的丙烯酸酯单体涂覆在CuNW涂层上。然后将涂层在紫外线固化输送机下固化约90秒,并作为透明柔性复合物17剥离。

    CuNW硫化

    在水和甲醇(1:1体积)溶液中,加入0.1M Na 2 S,0.1M S和0.2M KCl以制备溶液。将先前制备的基于CuNW的柔性复合材料置于该溶液中3-5分钟,以在复合材料的表面上产生纳米Cu 2 S.

    QDSSC器件制造和表征

    将敏化的TiO 2膜用作光电阳极,并使用纳米Cu 2 S基复合衬底作为对电极。通过虹吸作用将由0.1M Na 2 S,0.1M S和0.2M KCl在水和甲醇(1:1体积)溶液中组成的电解质注入光电阳极和对电极之间。

    测量电池的光伏性能[短路电流(Jsc),开路电压(Voc),填充因子(FF)和功率转换效率(η)]。使用Keithley 2450源表,从氙灯(300W; Nbet,HSX-F300)测量光强度为100mW / cm2的电池的电流密度 - 电压(J-V)特性。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JEOL,JSM7100F)分析CuNW的微观结构。使用电化学工作站(CorrTest,CS350H)获得电化学阻抗谱(EIS)测量值。用能量色散谱仪(EDS,Oxford X-MAX)进行元素分析。通过X射线衍射仪(Empyrean,PANalytical)记录X射线衍射(XRD)图案。

相关报告
  • 《金属所制备出柔性碳纳米管传感存储一体化器件》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2-12
    • 电荷耦合器件(CCD)与电荷存储器件(Memory)作为现代电子系统中两个独立分支分别沿着各自的路径发展,同时具备光电传感和存储功能的原型器件尚未见报道。近日,金属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科研人员与国内多家单位合作,在《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在线发表题为“柔性碳纳米管传感-存储器件(A flexible carbon nanotube sen-memory device)”的研究论文。 科研人员提出了一种基于铝纳米晶浮栅的碳纳米管非易失性存储器,具有高的电流开关比、长达10年的存储时间以及稳定的读写操作,多个分立的铝纳米晶浮栅器件具有稳定的柔性使役性能。更重要的是,电荷在氧化生成的AlOx层中的隧穿机制由福勒-诺德海姆隧穿变成直接隧穿,从而实现光电信号的传感与检测;基于理论计算分析与实验优化设计,制备出32×32像素的非易失性柔性紫外光面阵器件,首次实现了光学图像的传感与图像存储,为新型柔性光检测与存储器件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科研人员采用半导体性碳纳米管薄膜为沟道材料,利用均匀离散分布的铝纳米晶/氧化铝一体化结构作为浮栅层与隧穿层,获得高性能柔性碳纳米管浮栅存储器(图1),实现在0.4%弯曲应变下器件读写与擦除之间的电流开关比高于105,存储稳定性超过108s(图2)。同时,较薄氧化铝隧穿层可使在擦除态“囚禁”于铝纳米晶浮栅中的载流子在获得高于铝功函数的光照能量时,通过直接隧穿方式重新返回沟道之中,使闭态电流获得明显的提升,完成光电信号的直接转换与传输,实现集图像传感与信息存储于一身的新型多功能光电传感与存储系统(图3)。 该项研究工作由中国科学院金属所孙东明和曲庭玉提出设计构思,在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邱松、李清文研究员、吉林大学王伟教授以及中国科学院金属所的科研人员共同合作下完成。曲庭玉与孙陨开展了器件制备、电学测量和数据分析工作,陈茂林进行了电子束曝光等器件工艺研究,邱松、李清文合成了半导体性碳纳米管溶液,刘志博进行了样品的透射电镜表征,谭军开展了聚焦离子束等样品加工。所有作者共同参与了数据分析讨论及论文撰写工作。曲庭玉、孙陨、陈茂林为共同第一作者,邱松、韩拯、成会明、孙东明为共同通讯作者。该项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青年相关人才计划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资助。 图1. 器件设计与结构。a)器件结构示意图;b)均匀离散分布的铝/氧化铝纳米晶点阵结构与c)碳纳米管薄膜沟道材料的SEM图;d)沟道中电荷密度分布仿真;e)铝纳米晶表面形貌图;f)碳纳米管薄膜与浮栅层结构的截面TEM与元素分布图;g)存储窗口 图2. 柔性器件电学性能与柔性表征。a)柔性器件结构示意图与b)实物图;c)铝纳米晶/氧化铝一体化结构的条件优化;d)器件保持特性与e)循环性能表征;器件在f)不同弯曲应力与g)次数下的柔性表征 图3. 器件光电响应与图像存储。a)柔性传感存储器件;b)器件结构单元;c)不同波长的光响应特性;d-g)器件光存储特性表征
  • 《由快速电沉积制备的蜂窝样的NiCo2S4纳米片,作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一个反电极》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7-07-26
    • 采用快速伏安沉积法直接沉积于含氟掺杂的氧化锡衬底上,并将镍钴硫化镍(NiCo2S4)纳米片直接沉积在氟掺杂的氧化锡衬底上。该方法也可在无加热工艺条件下,在柔性钛箔上制备镍钛s4。与Pt相比,因为和NiS NiCo2S4表现出低电荷转移电阻和优秀electrocatalytic活动$ { { { rm \ {我} } } _ { 3 } } ^ { - }减少美元,作为对电极色素增感太阳能电池的。NiCo2S4-based太阳能电池显示更高的能量转换效率(7.44%)比Pt-based太阳能电池(7.09%)在模拟照明(1.5克,100 mW厘米−2)。基于柔性NiCo2S4 / Ti箔的装置在上述照明条件下实现了5.28%的功率转换效率。由于它的简单技术,这项工作可以扩展到灵活和可穿戴的技术。 ——文章于2017年7月24日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