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 | 新战略报告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性别平等和多样性提出了重要建议》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胡思思
  • 发布时间:2024-11-27
  • 11月26日,人工智能技术全球领先的两家企业Mila和CEIMIA发布了迄今为止关于人工智能领域性别平等和多样性的最全面的战略报告。该报告题为“迈向人工智能的实质性平等:促进性别平等和多样性的变革性人工智能政策”,旨在使各国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能够创建包容、公平和公正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并提供战略性建议,以改善人工智能和相关政策制定中的性别平等和多样性。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产业、拉动经济增长。它具有改善全世界生活和生计的巨大潜力。然而,它反映和强化了社会偏见、歧视和危险的陈规定型观念,特别是影响妇女和其他历史上边缘化群体的偏见、歧视和危险的陈规定型观念,因此有可能加剧现有的不平等现象。已经有记录的案例表明人工智能系统和流程导致未经同意的个人图像传播和在线骚扰。人工智能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缺乏也会通过排除不同的观点而强化危险的刻板印象和歧视。这导致边缘群体的就业机会有限,以及残疾人的资源分配不公平。

    “这份报告至关重要,因为这些建议解决了不平等的根本原因,以实现人工智能及其他领域的实质性平等。蒙特雷科技大学教授、哈佛大学伯克曼克莱因互联网与社会中心教员、资深教授保拉·里考特·基贾诺 (Paola Ricaurte Quijiano) 表示:“当通过人工智能开发和政策的变革实现这一目标时,人权将会得到改善。”“我们必须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监管框架,以防止有害影响并确保人工智能系统和流程的有益发展。”

    主要建议分为四类:

    激励包容性设计和民主创新:整合平权行动和制度包容性政策。此外,支持包容性技术的发展。

    促进有意义地参与人工智能治理:促进并确保边缘群体积极参与人工智能治理,以确保为所有人提供更好的人工智能政策。

    确保伤害预防的透明度和问责制:为所有人工智能参与者建立保障和问责机制,以减轻潜在威胁并确保公平。

    确保有效诉诸司法:采取措施确保边缘化群体能够针对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歧视和偏见获得补救。

    例如,报告建议将资金分配给以包容性技术设计原则为指导并促进人工智能生态系统中公平应用、实践和流程的举措。这些建议还包括制定战略,使公共和私营部门能够在部署人工智能系统之前进行基本权利影响评估。其他例子包括确保算法透明度,以便受人工智能系统负面影响的人可以在清晰易懂的信息的基础上质疑其结果,并减轻原告的举证负担,以确保获得人工智能补救措施,以改善受控歧视和偏见。

    Mila 政策、安全和全球事务副总裁、《人工智能》一书的合著者本杰明·普鲁德霍姆 (Benjamin Prud'homme ) 补充道:“迫切需要强有力的监管框架来防止伤害,并努力实现人工智能生态系统真正的平等和多样性,最终促进人类的生活。”报告补充道:“通过包容性人工智能政策,我们可以提高人工智能系统的质量、可用性和有效性,为所有人创造更公平、更可持续和更美好的未来。”

    为了补充该报告,CEIMIA 和 Mila 正在发布一份指南,以帮助政策制定者实施这些建议。本指南提供了构建更具包容性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的分步路线图,以及促进行业转型升级的可行步骤。

  • 原文来源:https://www.prnewswire.com/news-releases/neuer-strategiebericht-gibt-wichtige-empfehlungen-fur-geschlechtergleichstellung-und-vielfalt-in-der-ki-302317044.html
相关报告
  • 《聚焦军事领域 发力人工智能》

    • 来源专题:装备制造监测服务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11-27
    • 当前,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思维理念、生活方式和探索方向,其在军事领域的运用和发展,也将对未来战争作战样式、作战空间和作战手段产生深远影响。各主要国家在把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同时,也在采取多种措施促进人工智能的军事应用。   俄罗斯——   突出军用优先   注重实战检验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性逐渐显现,俄罗斯已将人工智能列入优先发展领域,以此促进军事现代化和智能化,争夺战略制高点。   俄罗斯先后出台了《2018~2025年国家武器装备计划》《2030年前人工智能国家发展战略》等战略规划,组建国家人工智能中心、机器人技术发展中心等,用以开展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领域的理论和应用研究。   俄军目前在陆海空各个作战域内,都开发和应用了人工智能技术,拥有了相当规模的无人作战力量。   陆上拥有以“天王星”系列和“平台-M”“阿尔戈”等型号为代表的无人战车。空中拥有遂行侦察、指挥和通信中继任务的“石榴”-4、“超光速粒子”近程无人机,“海鹰”-10、“前哨”等中型无人机。水下在役“大键琴”-1R大型、“马尔林-350”小型、“视野-600”微小型无人潜航器等,特别是“波塞冬”核动力无人潜航器,可携带200万吨TNT当量的核战斗部。   从2015年开始,俄军在各军区和舰队组建战斗机器人连,大量列装机器人,不断组织人工智能演练。此外,俄军加快作战理论研究和新型装备系统研发,并在叙利亚和乌克兰东部战场进行实战检验,为无人作战系统的研发改进提供可靠依据。在2016年初的叙利亚军事行动中,俄军首次使用6台“平台-M”履带式无人战车和4部“暗语”轮式无人侦察车参与进攻并占领敌方阵地,开创了地面无人装备从辅战走向主战的实战先例。   当前,俄军正加紧将人工智能系统与无人机、导弹等相结合,以应对未来的智能化战争时代。   美国——   制定长期规划   强化技术引领   美军一直注重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研发,从国家战略层面进行布局,具有明晰的发展战略、具体的战术模式和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从2000年开始,美国防部就通过定期更新无人装备发展战略与路线图,加强无人装备与技术发展的顶层规划。   2014年,美国提出了以人工智能为关键支撑技术的“第三次抵消战略”。2016年10月,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发布报告《国家人工智能研究和发展战略计划》,提出了美国优先发展的人工智能七大战略方向和两方面建议。美国军方相继制定了人工智能技术研发规划、重点项目设想、技术标准规范,着力构建研发生产和作战运用体系,推动智能导弹、无人自主空中加油等项目的部署。   目前,美军现役无人装备仍主要采取遥控或预编程方式进行控制,预计未来将在无人装备自主性、有人-无人协同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美军还希望通过进一步开发神经技术,在未来战场上使作战人员能够与系统进行思想交互,最终实现人工智能系统的意识连接和类人化思考。   随着一系列新型作战概念和相关军事应用项目的部署,美国正在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向武器装备系统和无人作战体系的转化进程,以抵消对手作战能力,维持绝对军事优势,维护其全球霸权。   英德以——   推进资源融合   各辟发展路径   英国把人工智能战略定性为国家重点战略,并制定了“高校为源、军民融合”的发展路径,注重与世界顶级高校和成熟的公司合作,探索在未来战场上保持军事优势的途径。2018年9月,英国宣称已经研制出了一种名为“智人”的人工智能军事机器人,能够扫描城市战场,发现隐藏敌人,并将信息发送给士兵。   作为传统的工业强国,德国将人工智能视为维持德国竞争力、保障德国未来的关键。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的德国,于2018年发布了国家层面的《人工智能战略》,计划2025年前在联邦层面投入约30亿欧元,打造“人工智能德国制造”品牌。在人工智能军事应用方面,德国也取得了不少重要成果。德军已经大批量装备具有智能化信息感知与处理能力的数字化系统,德国空军的“台风”战斗机,已成功实现与遥控载具的互联互通,可同时领受和执行作战任务。   以色列国土狭小、周边形势复杂,强烈的不安全感是促使其发展人工智能的强大动力,而深度军民融合,则为以军人工智能飞速发展提供了先进技术、充裕资金和高水平人才。其国家级人工智能计划——军队和希伯来大学合作的“塔楼”计划,就为以色列国防军提升智能化水平输送了不少优秀人才。   如今以色列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军用无人机出口国,出口量约占全球的60%,其中,“赫尔墨斯”“云雀”等无人机代表着世界先进水平。近期在亚阿战争中令人关注的阿塞拜疆无人机,不少就是从以色列引进的。以色列“守护者”无人车,是世界上第一种可控的自主式无人车。以海军则装备有“保护者”“黄貂鱼”“海鸥”等多型无人水面艇,其中“海鸥”无人水面艇可执行反潜、反水雷、反蛙人等多样化任务。
  • 《谁能成为人工智能领域领军者?中国进取 美国沉默》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2-26
    • 美媒称,中国于2017年7月公布了一项计划,希望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领军者,到2030年时创造一个价值1500亿美元(约合9500亿元人民币)的产业。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2月13日报道,对于美国从事人工智能的技术专家来说,这份英文版长达28页的文件,是对美国未来数十年中可能是最重要的技术研究领域内领导地位的直接挑战。它概述了中国政府一项积极进取、不遗余力的计划,把发展人工智能当作中国的阿波罗11号登月任务——这项计划同样会激发民族自豪感,并引发决定大局的技术突破。 新美国安全中心参与翻译这份宣言并关注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副研究员埃尔萨·卡尼亚说:“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已经成了中国领导层的重中之重,且各项事务已迅速启动。” 报道称,中国拥抱人工智能之际,正值科技发展的关键时刻,美国长期占据的领先地位已开始缩小。 在数十年时间里,人工智能与其说是科学,不如说是幻想。然而,过去几年,巨大的进步促使硅谷、底特律以及中国的一些巨头都豪掷数十亿美元,投资能够与人对话的一切产品,从自动驾驶汽车到家用电器。 报道称,随着伦理学者讨论应该给予能够独立思考的武器多少自主权,人工智能也成了国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亚马逊和谷歌等美国公司在将人工智能概念转化为真实产品方面做得比其他任何公司都多。但由于担心特朗普政府将限制移民到美国的工程师的数量等因素,人工智能的很多关键性研究正在向其他国家转移,包括北京、多伦多和伦敦等科技热点城市。 报道称,对中国日益繁荣的科技界来说,推动实现该行业的下一件大事(“下一件大事”是硅谷的口头禅)正成为一种诱人的可能性。 报道认为,凭借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快速实验,中国将成为人工智能强国之一,甚至是最强大的人工智能大国。 人工智能成为中国科技专家关注的焦点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中国在“深度学习”领域发表的研究论文数量超过了美国,深度学习可以让机器通过分析大量数据来进行学习,是推动人工智能崛起的关键技术之一。 尚不清楚中国目前在这方面的整体支出是多少。但中国的一个省政府曾承诺在人工智能方面投资50亿美元,北京政府已承诺向该市的一个人工智能开发园区投入20亿美元。韩国向这方面拨款近10亿美元。加拿大是该领域许多顶尖研究人员的所在地,它承诺投资1.25亿美元,部分用于吸引其他国家的新人才。 报道称,很难估量美国政府目前的投资额到底是多少。美国情报高级研究计划署、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等政府机构继续资助大学和私营部门的新研究。根据科技政策办公室的报告,2015年,联邦政府在这方面的支出约为10亿美元。特朗普政府表示,2017年的支出飙升至30亿美元。但本届政府表示,无法与2015年的统计进行可行的比较,因为它不确定奥巴马政府是如何计算的。 “我们可能有些在政府内部行之有效的小型动议,但我们没有一个核心的国家战略,”杰克·克拉克曾任新闻记者,现负责监管由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参与创立的人工智能实验室OpenAI的政策工作,他说。“令人困惑的是,我们所拥有的技术有着如此显而易见的力量和价值,我们却得不到全力支持,包括资金支持。” 据美国科学促进会的一份报告显示,特朗普政府2018年的预算将在政府各部门内削减15%的科技研究资金。 “他们正好是在往错误的方向走,”曾在奥巴马手下领导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OSTP)技术与创新部门的托马斯·哈利勒说。“鉴于中国已经将其列为战略重点,这就尤其令人担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