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装备市场回暖信号凸显》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 cncic
  • 发布时间:2017-11-17
  •        今年以来,从大型油气区块的并购和钻井平台数量的攀升中,业内人士已察觉到了油气行业脱离寒冬的迹象。而伴随着油气行业的转暖,与之配套的油气装备行业也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显现出整体复苏的积极信号。今年以来,从大型油气区块的并购和钻井平台数量的攀升中,业内人士已察觉到了油气行业脱离寒冬的迹象。而伴随着油气行业的转暖,与之配套的油气装备行业也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显现出整体复苏的积极信号。基本面利好油气装备行业。近年来,国际油价的持续低迷令石油石化行业遭受了巨大冲击。有市场人士预测,油价将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维持低位。   

          “今年的油展与往年相比冷清了几分,参展商明显少于往年,而且展商布展面积比过去缩小了很多。显然,低油价的冲击早已传导至石油装备市场。”在不久前结束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石油石化技术装备展览会上,海城市石油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政权表示。   对此,中国石化集团原董事长傅成玉认为,当前石油行业看似进入了冬天,而按照石油行业的平均成本,还算不上冬天。2016年,我国石油进口达到3638万桶,每天的进口都达到了9.96万桶,这种结构性调整表明石油工业还会持续发展,还要继续发展。   

           据了解,未来20~30年内,虽然新能源技术快速发展会给煤炭、油气行业带来一定影响和挑战,但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主导地位短期不会改变。而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推进下,包括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在内的清洁能源在解决能源增量需求中将起到很大作用,一次能源的存量需求调整将更多地依靠石油、天然气来解决。 另外,全球经济的发展,主要是依靠新兴国家、新兴市场、发展中国家等经济体来拉动的。从这个角度来说,目前,全球还有近10亿人没有用上现代能源,仅解决这部分人的能源需求,通过其消费来带动世界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全部能源,也很难从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来实现。   

相关报告
  • 《机床行业回暖向好2017年是否还能持续?》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战略政策
    • 编译者:杨芳
    • 发布时间:2017-04-20
    • 2016年的中国机床工具市场和产业虽然还带着些剌骨的寒意,但在宏观经济回暖的影响下,我们或多或少感到一阵暖意。这丝暖意在2017年是否还能持续?日前召开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惠仁表示,受益于房地产、汽车和科技消费型新业态等领域的增长,2017年机床工具行业趋稳向好的态势将持续。 陈惠仁分析,机床工具市场受益于房地产市场和汽车市场。从2017年前两个月的数据来看,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8.9%,汽车市场一、二月份的表现也不错,2017年前两月汽车产销稳步增长,2月国内汽车生产215.96万辆,同比增长33.77%。 短期趋稳 根据英国牛津经济研究院的预测,2016~2020年国际机床工具消费市场将总体趋于平稳,并呈现温和回升的态势,有助于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从2016年四季度开始,行业已呈现趋稳向好的态势。陈惠仁说。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信息统计部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机床消费总额约为275亿美元,同比持平。其中,金属切削机床消费额约为164亿美元,同比下降4.1%;金属成形机床消费额约为111亿美元,同比增长6.7%。 2016年中国工具消费总额约为40亿美元,同比下降11.1%。与上述指标的2015年同期增速相比较,分别回升了13.5、10.3、19.0和1.0个百分点。上述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机床工具消费市场已呈现趋稳迹象。 产业运行方面,2016年中国机床工具行业景气度指数为53.9%,较上一年同期回升19.4个百分点,反映出行业近期的运行呈现回升态势。 从具体数据来看,2016年中国机床产业产出总额约为229亿美元,同比增长3.6%。其中,金属切削机床产出约为122亿美元,同比持平;金属成形机床产出约为107亿美元,同比增长8.1%。机床产量约为81万台,同比下降1.1%。 国际市场方面,根据英国牛津经济研究院的调查和预测数据,国际机床消费额和国际主要工业领域投资额在2016年达到近期低点后温和回升。 近几年国家为了稳增长,调结构,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出台了一系列的经济和产业政策。在中国机床工具协会执行副理事长毛予锋看来,这些政策对机床工具发展都具有利好的作用。 此外,他指出国内市场中也存在一些积极的因素。如,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正在提速,两化融合和产业升级存在巨大的上升空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的刚性需求等。 压力犹存 在看到产业发展诸多有利因素的同时,我们还应冷静的关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例如,市场需求低迷,新旧动能转换滞后。 记者了解到,近5年来,金属加工机床需求在2010年出现峰值后便呈现单边下降的状态,虽然在2013年出现短期回升,但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切削刀具需求在2011年之前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从2011年之后则呈现顶部运行的状态,2014年开始呈现下降态势。 由于机床消费受货币供应量和供需关系的综合影响,机床行业在经历十多年快速增长后,传统用户的机床保有量巨大、机床在役时间短。在传统用户产能普遍过剩和货币供应由积极转向中性的大环境下,机床消费需求将呈现下行压力持续增长的可能。 在中国机床工具协会执行副理事长毛予锋看来,今后几年用户行业去产能的力度加大,机床和工具总需求呈现下降的可能性较大。他同时指出,机床行业存在的利空因素还包括,运行质量下降,运行风险仍未化解。如,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增速一直呈现波动下行的趋势,负债和应收账款增速则连续明显增长等。 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2016年金属加工机床主营业务利润率约为4.9%,与2011年相比下降1.6个百分点。工具主营业务利润率约为7.5%,与2011年持平。2016年金属加工机床和工具产业成品存货与2011年相比分别增长162.2%和24.4%。2016年金属加工机床和工具产业应收账款与2011年相比分别增长64.3%和71.7%。 从协会行业统计重点联系网络数据反映的情况看,运行质量下降的趋势更加明显。2016年金属加工机床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和利润率分别为-3.4%和-0.6%,与2011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18.3和6.5个百分点。2016年工具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和利润率分别为-2.4%和5.4%,与2011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21.3%和2.4个百分点。 面对上述问题,当前行业内企业都已不同程度地开展主动作为和转型升级,以应对市场变化。以亚威股份为例,在近年来机床企业利润率普遍下滑的情况下,该公司算是交上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2016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69亿元,同比增长30.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7亿元,同比增长58.75%。 对于市场的变化,陈惠仁表示,协会将主动担当,凝聚行业诉求,加强行业发展战略研究工作,为政府和会员企业服务。据了解,协会已先期开展了产业税收优惠政策研究和行业技术创新中心组建方案筹划等工作。
  • 《4月份农机市场景气指数为47.9%,市场凸显旺季不旺的特征》

    • 编译者:袁雪
    • 发布时间:2025-08-20
    • 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发布的2025年4月份中国农机市场景气指数(AMI)为47.9%,环比下降13.8个百分点,同比下降6.8个百分点。从环比看,6个一级指数全部呈下降趋势。其中,人气指数降幅最大,环比下降21.0个百分点;从同比看,6个一级指数中除经理人信心指数外全部呈下降趋势,其中效益指数降幅最大,为10.5个百分点。本月6个一级指数除农机补贴指数外全部落入不景气区间。 中国农机流通协会信息咨询部主任张文博认为:4月份,AMI环比、同比双双下滑,环比下滑幅度达到两位数,以47.9%的景气度跌入不景气区间,市场凸显旺季不旺的特征。从近三年指数走势来看,4月份环比下滑是正常趋势,随着春耕春播进入尾声,市场逐渐转冷,从一级指数中人气指数大幅下滑即可得到印证,而今年4月份环比降幅超过2024年,基本与2023年持平,位于三年来同期历史低位。 4月份,AMI一级指数中除经理人信心指数同比略有提升外,其余指数环比、同比均下滑,其中销售能力指数、效益指数、人气指数和经理人信心指数环比下滑达到两位数,人气指数下滑幅度更是超过20%。同比来看,效益指数下滑幅度最大,为10.5个百分点,销售能力指数和效益指数大幅下滑。这意味着上半年市场销售换频,市场开启下行通道。所监测的拖拉机指数、耕整地机械指数、种植机械指数、田间管理机械指数和收获机械指数5个二级指数中,除收获机械指数环比略有提升外,其余二级指数环比、同比均下滑。其中拖拉机指数、耕整地机械指数、种植机械指数环比下滑达到两位数。所监测的10个三级指数中,除自走轮式谷物联合收割机和玉米收获机环比有所提升外,其余指数全线下滑,10个三级指数中免耕播种机、插秧机、遥控飞行喷雾机、自走轮式谷物联合收割机、自走履带式谷物联合收割机(全喂入)继续停留在景气区间。值得关注的是大型拖拉机市场(100马力以上)环比、同比降幅均最大,分别下滑24.1%和15.5%,景气度下滑至41.1%,跌入不景气区间。 预计5月份,AMI走势环比下滑且停留在不景气区间的概率较大,一、二、三级指数则会出现冷热不均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