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植物园科研人员在马达加斯加发现消失百余年的濒危爵床科植物》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2-12-21
  •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胡光万研究团队在马达加斯加中部高原重新发现了爵床科(Acanthaceae)爵床属(Justicia L.)珍稀植物塔那拉爵床(J. tanalensis S. Moore)(图1),这是自1895年最后一次采集以来该种植物的再次被发现。

      爵床属为草质或灌木状多年生植物,广泛分布于热带和温带地区。该属植物的特点是花冠二唇形,在上唇的内表面有一个通道状的结构,把花柱固定花冠上。2019年,武汉植物园的研究人员与当地合作者在马达加斯加中部高原开展植物多样性科学考察过程中,在Antavolobe Iaroka森林采集到了一种非常特殊的爵床属植物,经仔细鉴定,确定该植物为马达加斯加的特有种:塔那拉爵床(Justicia tanalensis S. Moore)。通过查阅标本和相关文献,发现该植物命名和发表时所引证的标本为1894年和1895年所采集,之后再未被采集过。并且该植物在被命名和发表时,模式标本的引证不符合“国际藻类、菌物和植物命名法规”的规定,因此研究人员在报导这一消失了一百余年的植物被重新发现的同时,对该植物进行了后选模式指定。本次调查中所采集的标本被保存于马达加斯加的津巴扎扎动植物园标本馆(TAN)和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标本馆(HIB)中。

      塔那拉爵床为地生或石生草本,具匍匐根状茎,长可达70厘米。根状茎蔓生并有不定根。茎分枝,节间长0.5–2.5厘米,疏生褐色短毛。叶柄长1–2.2毫米,疏生短柔毛,有短的褐色毛;叶片上面深绿色,下面白绿色或灰绿色,披针状椭圆形,长5–15毫米,宽2–6 毫米,基部钝至圆形,边缘全缘,先端渐狭,有时具短尖。穗状聚伞花序腋生,长1.5–3.5厘米。苞片线形,长约0.3毫米。小苞片比苞片长,线形或剑形,通常弯曲,长约0.5毫米,两者都疏被短毛。花冠二唇形,上唇2裂,裂片近圆形,长约3毫米;下唇3裂,侧裂片圆形,中裂片近椭圆形,长约2毫米。雄蕊包藏在花冠筒内,着生于离花冠基部约2毫米处;花丝长约2毫米; 花药长约0.5毫米。子房暗褐色,长约0.3毫米,无毛;花柱褐色,长约4.7毫米,有非常稀疏的短毛;花柱长约4.2毫米。蒴果棕色,种子2,约4×1.2毫米;花期9月至次年1月。

      调查发现,塔那拉爵床仅分布于马达加斯加中部高原中段两个受威胁的森林中,该物种的生存主要受到丛林火灾、非法砍伐和刀耕火种造成的栖息地丧失的威胁。按IUCN的评判标准,该物种为濒危(EN)物种。

      该研究以“Reappraisal and lectotypification of Justicia tanalensis S. Moore (Acanthaceae), rediscovered from central Madagascar more than 100 years since the last collection为题发表于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Phytotaxa上,武汉植物园留学生Guy Eric Onjalalaina为论文第一作者,胡光万研究员为通讯作者。野外调查工作得到了塔那那利佛大学植物生物学和生态学系的帮助以及马达加斯加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部的研究许可(203/19/MEDD/SG/DGEF/DGRNE),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970211)和中科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SAJC202101)的资助。

  • 原文来源:http://www.whiob.ac.cn/xwdt/kydt/yjjz/202212/t20221219_6585634.html;https://www.biotaxa.org/Phytotaxa/article/view/phytotaxa.573.2.9
相关报告
  • 《武汉植物园在四川再次发现兰科植物新物种》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1-12-14
    • 在第二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四川省兰科植物资源专项调查期间,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科研人员和四川卧龙国家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联合命名了兰科植物新种:卧龙无柱兰Ponerorchis wolongensis G.W. Hu, Yue H. Cheng & Q.F. Wang(图1)。这是继中华珊瑚兰Corallorhiza sinensis G.W. Hu & Q.F. Wang之后,武汉植物园今年命名发表的、产自四川的第二个兰科植物新种。相关文章以Ponerorchis wolongensis (Orchidaceae, Orchidinae), a new species with variable labellum from Hengduan Mountains, western Sichuan, China为题发表在国际植物学期刊《北欧植物学杂志》(Nordic Journal of Botany)上。   兰科是被子植物最大的科之一,全世界估计有28000种左右,除地球两极和极干旱荒漠以外,兰科植物广泛分布于各种陆地生态系统。兰科植物有着极大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以致野生兰科植物资源遭到很大的人为破坏,《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已将兰科植物全部列入保护物种名录。2020年7月,卧龙保护区工作人员采集到一种开白花的矮小兰科植物,经武汉植物园正在川西进行兰科植物调查的团队鉴定,确定该种属于无柱兰属(最新的兰科系统学研究已将《中国植物志》和《Flora of China》中收录的无柱兰属(Amitostigma)并入小红门兰属(Ponerorchis))。经查阅相关文献和进一步开展形态学及分子系统学研究,发现该种与本属中已知物种均不同,最终确定其为新种。根据其模式产地卧龙自然保护区的名字,将其命名为卧龙无柱兰(Ponerorchis wolongensis)。   形态上,卧龙无柱兰和头序无柱兰(Ponerorchis capitata)最接近,它们都有着顶生密集的总状花序,白色的花,相近形状的花瓣和萼片。但卧龙无柱兰与其区别在于:叶长披针形至线形,长约8-22 mm、宽约1.5-2.5 mm;花序具花3-6朵;唇瓣侧裂片椭圆形到长圆形,长约2-3 mm、宽约1.5-2 mm;唇瓣的中裂片椭圆形或短舌状,形状多变,先端波浪状,或中部凹陷,且凹陷处有一小齿突,有时先端深裂。分子系统学研究表明:卧龙无柱兰与四川小红门兰亲缘关系较近(图2),但两者在形态上差别很大。
  • 《武汉植物园发现唇形科紫珠属新物种》

    • 来源专题:生物育种
    • 编译者: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24-06-18
    •     紫珠属(Callicarpa L.)隶属于唇形科(Lamiaceae),多为灌木至小乔木,少数种类为藤本或匍匐状。据统计,全世界约有紫珠属植物140余种,我国已报道分布53种(不包含变种、变型),主要生长在长江以南,少数种可延伸到华北至东北和西北的边缘。     我国紫珠属植物中很多种类是传统的中药材,是重要的中医药战略资源。除药用价值外,紫珠属植物花朵密集,果实颜色独特而艳丽,是良好的花果兼备的园林景观资源植物,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近年来,紫珠属野生植物资源逐年锐减。通过引种、收集建立紫珠属植物种质资源圃,有利于科学保护该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有效对抗自然和人为因素引起的遗传侵蚀(有用基因的丧失)。     紫珠属植物资源的收集和保育,可以帮助研究者快速捕捉具有目标性状的种质,从而促进种质资源的高效评价、研究和利用。对紫珠属植物开展繁殖技术研究,可有效扩大种群数量。对具有优良性状和重要经济价值的种质资源,可进行良种、新品种及地方品种的审定,提供优良种源与繁殖材料。对紫珠属植物进行收集、保育、展示与研究,旨在推进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植物资源,增强人们身体健康,促进人们享受自然,充分体现出植物资源产生的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     在紫珠属植物驯化栽培的过程中,一种在武汉植物园磨山园区引种栽培长达10余年的紫珠,引起了园艺保育中心科研人员极大的关注。该物种因植株匍匐、叶片常绿、果实白色、叶柄间无横隔线等特征,与紫珠属其他物种有显著区别。科研人员查阅了其历史引种记录后,于2023年3月对原产地湖南永顺县杉木河林场进行了回访,结合详细的形态对照和分子系统学分析,确定其为唇形科紫珠属新物种,并依据模式标本产地将其命名为永顺紫珠(Callicarpa yongshunensis Wen B. Xu, Xiao D. Li & Yan Ling Liu)。     永顺紫珠在花序、腺体颜色和叶片形状上与黄腺紫珠(C.luteopunctata H.T.Chang)和老鸦糊(C.giraldii Hesse ex Rehd)相似,但它的植株匍匐、叶片常绿、果实白色等特征明显不同于黄腺紫珠和老鸦糊。此外,永顺紫珠因白色果实与长叶紫珠(C.longifolia Lamk)相似,但可以通过植株匍匐、叶柄间无横隔线及果实无星状短柔毛等特征与长叶紫珠区分。该新种以“Callicarpa yongshunensis (Lamiaceae): A new species from Hunan, China”为题,发表在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Phytokeys上,武汉植物园园艺保育中心徐文斌工程师为第一作者,刘艳玲正高级工程师为论文通讯作者。近年来,武汉植物园致力于建设紫珠属植物种质资源库,通过种质交换、野外引种、委托引种等多种渠道,收集紫珠属植物共计49个分类单元(含变种、变型),已占国产紫珠属植物资源的75%。本次新物种永顺紫珠的发表,是武汉植物园紫珠属植物种质资源库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