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19年冠状病毒病临床特点》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编译者: 蒋君
  • 发布时间:2020-03-09
  • 背景:自2019年12月武汉市出现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并在全国迅速传播以来,对该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了研究。

    方法:对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2家医院截止到2020年1月29日的1099例经实验室确诊的Covid-19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主要的复合终点是进入重症监护室(ICU)、使用机械通气或死亡。

    结果:患者中位年龄47岁,女性占41.9%。主要复合终点发生在67例患者(6.1%),其中5.0%进入ICU,2.3%进行有创机械通气,1.4%死亡。只有1.9%的患者有直接接触野生动物的病史。在非武汉市常住人口中,72.3%与武汉市居民有过接触,其中31.3%曾到过武汉市。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入院时43.8%,住院期间88.7%)和咳嗽(67.8%),腹泻少见(3.8%),中位潜伏期为4天(四分位数范围,2至7)。入院时,磨玻璃样阴影是胸部CT最常见的影像学表现(56.4%)。877例非重症患者中157例(17.9%)和173例重症患者中5例(2.9%)未发现影像学或CT异常,83.2%的患者入院时出现淋巴细胞减少。

    结论:在本次暴发的前2个月,Covid-19在中国迅速传播,并引起不同程度的疾病。患者通常表现为无发热,许多患者没有异常的放射学表现。

  • 原文来源:;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002032?url_ver=Z39.88-2003&rfr_id=ori:rid:crossref.org&rfr_dat=cr_pub%20%200pubmed
相关报告
  • 《2019年冠状病毒病(COVID-19):来自中国的观点》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编译者:蒋君
    • 发布时间:2020-03-04
    • 迄今为止,CT结果已被推荐作为中国湖北COVID-19临床诊断的主要证据。 这篇综述着重于COVID-19的病因,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同时强调了胸部CT在预防和疾病控制中的作用。放射科医生了解冠状病毒疾病的临床和胸部CT影像学特征将有助于及早发现感染并评估疾病进程。本文描述COVID-19的典型CT表现包括周边分布的多焦点毛玻璃不透明性(GGO),偏向有片状巩固和后部或下叶受累;CT上GGO的数量,范围和密度的增加表明疾病的进展。
  • 《冠状病毒病2019(COVID-19):临床更新》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编译者:蒋君
    • 发布时间:2020-06-11
    • 由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冠状病毒2(SARS-CoV-2)引起的冠状病毒病2019(COVID-19)已对全球健康构成重大威胁。 到2020年3月8日,在中国大陆共造成80868例确诊病例和3101例死亡。这种新型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紧密接触传播。 随着疾病的发展,往往会发生一系列并发症,特别是在危重病人中。 病理结果显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典型特征和多器官受累。 除支持治疗外,尚未确定COVID-19的特异性治疗方法。 一些有前途的抗病毒药,恢复期血浆输注和托珠单抗的疗效需要通过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