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对我国的启示》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 金慧敏
  • 发布时间:2016-01-12
  •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与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的学者在《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发表了最新文章《英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对我国的启示》。通过对英国面源污染治理的防治技术、技术推广体系和相关政策措施方面的系统整理和分析,并就我国相应工作提出建议和对策。结合我国当前一控两减三基本的农业资源和环境对策,今后应主要通过源头控制和过程拦截两种手段,注重化肥的减量优化以及有机无机配合使用,强调土地利用管理、农业结构调整以及种养结合,开发和实施符合各地实际情况的面源污染防控技术和措施。发挥非政府形式技术服务体系在面源污染防控中的重要作用,利用政府补贴、生态补偿等经济手段鼓励农户和农业企业主动防控氮磷物质的损失和对水土系统的污染。相关技术文件和规定应更加具体、明确、具有更好的操作性,依托现代信息手段等进行面源污染数据的收集、传输和分析,并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统筹考虑。将面源污染纳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与产业优化、经济发展指标完善等宏观政策统一,逐步提升生态文明的建设质量,促进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报告
  • 《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的温敏型控释农药》

    • 来源专题:化肥农药减施增效
    • 编译者:金慧敏
    • 发布时间:2017-05-27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吴正岩研究员课题组研制出温敏型控释农药,该工作为提高农药利用率、降低农药引发的农业面源污染提供了技术支撑。相关成果已被美国化学会绿色化学领域核心期刊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接收发表(DOI:10.1021/acssuschemeng.7b00348)。 农药是农业必需的生产资料之一,对于防治作物病虫草害、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每年农药使用量高达百万吨,大量农药通过挥发、径流、渗漏等方式流失进入环境,导致利用率低下(不足30%),不仅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危及人畜健康。因此,如何提高农药利用率、降低农药用量已经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农业和环境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发展高效、便捷、绿色的新型农药。 课题组利用凹凸棒土、碳酸氢铵等材料制备出一种复合纳米材料,并以该材料为载体与除草剂复配研制出温敏型控释除草剂颗粒。该颗粒对于温度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可通过温度有效调节颗粒中纳米孔道数量,从而控制除草剂的释放。该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流失,降低农药用量,且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环境友好、使用方便、易加工等优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论文链接: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2Facssuschemeng.7b00348
  • 《欧美日农业环境政策对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的启示》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金慧敏
    • 发布时间:2014-12-23
    • 【摘要】 当今的主要发达国家,都曾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牺牲环境、消耗资源来谋求增长,然后再通过环境修复治理、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节能降耗,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过程。中国在经历了60余年的全面发展建设后,也面临同样的历史课题。中国在完成这一转变的过程中,无疑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体制经验、法律规范以及引进比较先进成熟的相关技术成果,其中在相对落后的农业环境建设问题上更急切需要成果借鉴。文章以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作为农业环境政策展开的背景,通过对欧美日农业环境政策的概括性介绍,提出改善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相关政策启示。 汲取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在农业环境政策领域里的经验教训,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下,还要进一步加强以下工作:(1)完善监管体系;(2)深入探讨农政改革对环境的影响;(3)加强对农业环境政策的分析,诸如政策目的、效果、成本,政策相对方的行为、利益等都应进行政策分析。 【作者】 程铭; 【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