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高能电子成像专用装置顺利通过专家组测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0-07-18
  •  7月8日,中国科学院科研仪器设备研制项目“基于强流短脉冲电子直线加速器的高能电子成像实验平台的研制”技术测试会在近代物理所召开,近代物理所领导和项目技术测试组专家共计6人(其中2位专家以视频会的方式参加)出席会议。

      该项目的研究目标为兰州高能电子成像实验研究平台的研制,研究出一种基于高能电子束的实用成像技术,为高能量密度物质的研究提供了新型诊断方式。

      专家组听取了项目报告并进行了现场测试,经讨论后认为,该项目立足于兰州高能电子成像实验研究平台建设的目标,在总体设计与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和创新,在探索高能电子成像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项目实现了预期研究目标,完成了研制任务,其中空间分辨测试结果最小0.8μm为目前国际同类设备实验的最好结果。经专家投票一致同意通过技术测试。

相关报告
  • 《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AF)自研高性能核心电子学设备通过专家组测试》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2-17
    • 近日,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AF)项目团队自主研发的高性能核心电子学设备在惠州顺利通过专家组现场测试评审。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邓建军院士担任专家组组长,与来自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等单位的13位束测与电子学领域专家,共同对HIAF的13种核心电子学设备进行了全面测试。专家组一致认为,系列设备在实测参数上远超预期设计指标,部分关键参数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这也标志着该电子学系列设备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成功打破了国外的垄断、全面实现了国产化,有力满足了离子加速器重大工程应用需求。 长期以来,高端束测与机器保护核心电子学技术,如BPM、高速多通道等系统一直被国外公司垄断,不仅价格昂贵、升级难度大,而且难以满足工程项目需求。为实现HIAF装置束流的高精度、大动态范围、多维度参数测量以及微秒量级快联锁保护的需求,加速器技术中心束流反馈及机器保护技术室的科研团队历经6年的艰苦攻关,突破了相关技术瓶颈,全面开展了基于高性能数字处理平台20多类电子学设备的自主研发工作。团队成功实现了束流6维相空间、流强动态范围跨9个量级的高精度测量,解决了从样机研制到工程批量应用的迭代难题。相关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和新疆理化所的质子位移损伤效应模拟试验装置(PREF)等项目中,并长期稳定可靠运行。截至目前,科研人员已在HIAF上成功安装了超1600套核心电子学设备,保障了工程进度,并大幅节省了工程经费。 团队自主研发的高性能电子学设备采用的标准化和模块化的设计理念,不仅满足了HIAF在极大动态范围、多运行模式、智能化自检自标、LACCS控制等方面的多样化需求,还实现了各设备间的高速数据互联和瞬态高速数据聚合,在解决数据质量和完整性不足的问题的同时,为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在加速器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并可以推广至同类型的高功率加速器装置中。
  • 《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低温模组水平测试封头顺利通过验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8-10
    • 7月30日,在由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科技大学、万瑞冷电科技有限公司组成的专家组见证下,由研制中心承担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SHINE)低温模组水平测试封头顺利通过验收。   水平测试封头是超导加速模组项目中的重要部件,连接模组与六通道传输线,主要作用是完成低温介质的输入、引出和控制,对恒温器内超导腔、超导磁体及低温模组降温流程、低温漏热、低温冷缩等一系列关键性能及参数进行测试。它的成功研制将为模组项目开展下一步工作提供基础保障。封头的内部核心组件是六根低温高压管路,结构复杂,设计指标要求极高。在研制过程中,技术团队解决了降低管道上的热损失及保证集成过程中管道的相对位置等技术瓶颈,克服了加工及系统集成工艺存在的诸多难点,经多项测试,水平测试封头各项测试数据均优于设计指标。   水平测试封头的成功研制为研制中心积累了在低温工程方面的丰富经验,中心将秉承求实创新的科研宗旨,集智攻关的协同精神,协作互利的新思维,一如既往地为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提供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