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总理出访德法,国网、国电投、中广核、华电、远景等能源企业也去了!》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06-26
  • 6月18日至23日,应德国总理朔尔茨和法国政府邀请,李强总理对德国进行正式访问,并举行第七轮中德政府磋商;对法国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新全球融资契约峰会。

    李强总理此行特别重视与工商界的互动,于6月20日出席了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以及中德企业家圆桌会,于巴黎出席了中法工商界欢迎晚宴。

    据公开信息显示,本次李强总理出访,国家电网、中广核、国家电投、华电集团、远景科技集团等多家能源企业随行。 北极星电力网将随行企业签约、发言以及与德法企业的交流合作梳理如下:

    (一)国家电网·愿与德国企业在能源转型、绿色发展、智能电网等领域持续深化务实合作

    国家电网董事长辛保安出席中德企业家圆桌会,并作为中方企业唯一代表在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闭幕式上发言。

    辛保安表示,中德企业界在推动能源转型、维护能源安全、实现绿色发展等方面有着广泛共识,也有着共同利益。公司秉持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德国同行强化沟通交流,深化电力装备、技术交流、国际标准、能源转型等方面合作,推动各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面向未来,公司愿与德国企业共享机遇、共创未来,在能源转型、绿色发展、智能电网等领域持续深化务实合作,同时携手开发第三方市场,推动中德经济合作取得更多丰硕成果。

    (二)中广核·签署《CGN-CEA核研究与技术领域合作协议修正案》

    中广核是中法核电和核能合作的载体,是中法合作建设大亚湾核电站成立的公司。当地时间6月22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巴黎同法国总理博尔内举行会谈。会谈后,两国总理共同见证了航空、空间研究、核能等领域多项双边合作文件的签署。中广核董事长杨长利与法国原子能和替代能源委员会(CEA)主席弗朗索瓦·雅克的授权代表共同签署《CGN-CEA核研究与技术领域合作协议修正案》。本次《修正案》的签署是对原合作协议的续签,同时对原有合作范围进行了扩展和深化。中广核将与法国同行一道,致力于进一步提升核能项目的安全建设和运营水平,打造新标杆;致力于深化核能科技研发合作,共同推动核能领域技术进步;致力于更大范围的低碳能源合作,在风电、太阳能、氢能、储能、数字能源等领域加强优势互补,实现高水平互利共赢,共同为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绿色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三)国家电投·与凯士比会谈、与西门子能源达成共识、与法国电力会谈

    国家电投钱智民在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专题讨论环节发言时表示,全球各主要经济体正在加速推进能源转型和绿色经济发展,分布式能源、绿电转化等新兴产业在能源转型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国家电投高度重视与德方的高水平合作,与西门子能源、凯士比、弗劳恩霍夫、巴斯夫等德国企业取得一系列务实合作成果。国家电投愿发挥深耕清洁能源领域的经验和优势,与德国企业一道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合作,为推动全球能源低碳转型、实现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德智慧”和“中德力量”。

    访德期间,钱智民与凯士比监事会成员、全球能源事业部总裁彭仕德,就核能和新能源领域的技术、产品等深入交流,并参观了凯士比F6工厂,详细了解国和一号示范工程2号机组湿绕组主泵生产情况;与欧洲能源交易所首席执行官彼得·赖茨围绕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碳边境调节机制和欧洲能源交易所的业务类型、交易模式等深入交流,并调研了交易大厅运行情况;与西门子能源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布鲁赫就继续扎实推进重型燃气轮机有关合作,在“综合智慧零碳电厂”、绿电转化及绿色油气认证、风电和太阳能等领域深化合作达成共识,并参观了西门子能源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设备工厂、柏林创新中心等。

    当地时间6月21日至22日,钱智民先后与法国电力集团首席技术官兼研发总院院长萨拉,法国电力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法电新能源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帮萨松进行会谈。钱智民指出,创新是国家电投核心价值观之一,也是国家电投推动能源转型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国家电投在“综合智慧零碳电厂”、绿电转化、绿能交通、“新能源+”、核能综合利用等领域积极推动示范项目落地,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法国电力集团在能源电力新技术、新模式方面开展了大量研发工作,与国家电投产业发展契合度高,合作前景广阔。双方一致同意在继续扎实执行现有项目合作协议的基础上,进一步在“综合智慧零碳电厂”、第三方新能源市场开发等领域深化务实合作,共同为绿色低碳技术的应用推广作出积极贡献。

    (四)华电集团·中德两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有广阔合作空间

    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江毅应邀出席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及中德企业家圆桌会,并作为中方代表在能源转型分论坛发表题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主题演讲。

    江毅在演讲中指出,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共识,中国正在主动实施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措施和行动,加快构建具备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柔性灵活、智慧融合等特征的新型电力系统。作为中国特大型能源企业,中国华电积极行动,在中国西北部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在西南地区打造水风光储一体化清洁能源基地;开展传统电源灵活性改造,增强电网调节弹性;创新商业模式,积极发展“新能源+”、氢能、储能、综合智慧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江毅表示,中国华电愿同德国同行深化产业技术合作,在新型电力系统重大装备、传统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风电、光伏、氢能、储能等新型能源及能源数字化智能化等产业技术方面加强交流、深化合作,积极助力能源电力安全和清洁低碳发展,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访德期间,江毅与西门子能源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布鲁赫就深化传统能源低碳高效利用、新型电力系统核心装备与技术、新能源氢能多维能源融合等领域务实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清洁能源转型达成共识,并参观了西门子能源重型燃机工厂、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设备工厂、柏林创新中心及清洁能源中心。

    (五)远景科技集团

    远景科技集团是一家风机起家的企业,陆续布局了智能风电、动力电池、储能、氢能、能源物联网等业务。2021年,远景科技集团旗下的远景动力同法国雷诺汽车达成战略合作,计划在法国北部城市杜埃新建一座超级动力电池工厂。这是法国第一家数字化、绿色的动力电池工厂。今年5月,远景CEO张雷被法国总统马克龙邀请到凡尔赛宫,就法国的“绿色工业”发展听取意见。在国内双碳目标提出后,远景行动很早,打造零碳园区,与道达尔成立基金投资于零碳产业。

    (六)比亚迪·在中德企业家圆桌会上发言

    比亚迪是中国近几年快速发展的电动汽车企业代表,比亚迪涉足电动汽车全产业链,也寻求在德法等欧洲国家扩大电动汽车出口。

    在中德两国总理共同出席的中德企业家圆桌会上,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作为三名中方企业家代表之一,进行了发言。

    期待中德两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紧密合作,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七)宁德时代·在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与中法经济合作交流会上发言

    宁德时代曾毓群在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发言表示,继续深化宁德时代与德国车企合作,助力欧洲低碳出行。宁德时代以技术创新不断推进全球绿色低碳发展,与德国各大车企均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共同推进包括电池开发、制造、回收在内的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宁德时代在欧洲电动大巴的市占率超30%,未来,将积极与德国企业一起,为公共交通实现电动化和低碳出行作贡献。宁德时代已在欧盟10多个国家开展风光储和独立储能等项目,希望与德国伙伴共同探索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协调发展和综合利用方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成本,共同推进经济的绿色转型。

    当地时间21日晚,宁德时代曾毓群在中法经济合作交流会上发言表示,宁德时代愿与法国企业深化新能源合作,推动经济绿色可持续。曾毓群介绍,宁德时代正在采取措施降低电池产业链碳排放,并发布了零碳战略——在2025年实现核心运营碳中和,2035年实现价值链碳中和。他倡议中法两国企业继续深化合作,共同构建安全、透明、可持续的供应链,宁德时代希望深化与法国整车厂和储能领域伙伴的合作,为两国经济社会发展及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部分随行企业在德法企业的动作还未披露将持续关注!

  • 原文来源:http://www.nengyuanjie.net/article/77000.html
相关报告
  • 《2020全年央企风电招标项目中标结果出炉,远景能源稳居海陆双料冠军!》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1-23
    • 随着国家能源局宣布2020年风电新增装机71.67GW的消息刷屏,国际能源网/风电头条(微信号:wind-2005s)隆重推出年度策划:2020年度央企风电开发商风电机组采购招中标全统计! 在这个必将在中国乃至世界风电市场留下浓墨重彩的岁月里,国际能源网/风电头条(微信号:wind-2005s)全年不间断针对华能集团、华润电力、中广核新能源、三峡集团、国家能源集团(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国电集团、龙源电力分开统计)、国家电投、大唐集团、华电集团、中节能集团、国家电网、中国电建、中国能建等企业风电机组招投标信息的收集、整理、统计。 (信息来源均为市场公开信息,如有项目遗漏或错误,小编期待您的留言指正!) 据国际能源网/风电头条(微信号:wind-2005s)不完全统计,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共有233个央企风电项目(包括198个陆上风电项目和35个海上风电项目)开发商风电机组项目招标结果出炉,累计容量达到23315.4MW。其中,陆上风机中标规模为16090.4MW,占比69.01%;海上风机中标规模为7101MW,占比30.97%。陆、海风电机组采购比大概在7:3之间。 在风电整机商中,远景能源以中标5609.5MW的成绩成为2020年全年央企风电开发商风机采购市场的冠军,占中标规模的24.06%。 在风电开发商中,中国电建在2020年间共开标了4060.5MW风电机组采购项目,占总开标规模的17.41%。 中国电建一马当先 国家电投紧随其后 在央企风电开发商的行列中,中国电建作为一家EPC承包商,不论是在建设规模还是建设数量上都遥遥领先。 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电建共开标了59个风电机组采购项目,绝大多数为陆上风电项目,开标规模为4060.5MW。紧随其后的是老牌风电开发商国家电投,虽然国家电投仅开标了24个风电项目,但规模达到3618.6MW。排名第三的是三峡新能源,开标了29个项目,规模为2941.5MW。 排在第四至六名的是华能集团、中广核新能源和大唐集团。其中华能集团开标18个项目,开标规模为2777MW(仅在2021年1月,华能集团就进行了2887MW的集中采购);中广核新能源开标27个项目,开标规模为2406.8MW;大唐集团开标18个项目,开标规模为1690.5MW。 第七名至第九名分别为华润电力、国华投资和龙源电力。华润电力开标10个项目,开标规模为1055.5MW;国华投资开标14个项目,开标规模为1033MW。从第九名的龙源电力开始,开标规模开始低于1GW。龙源电力开标6个项目,规模为955.5MW;国电集团开标10个项目,规模为887.5MW;华电集团、中国能建、中节能集团、国家电网分别开标4、8、4、2个项目,规模分别为880MW、409MW、350MW和250MW。 大唐集团、国华投资、中国能建、中节能集团和国家电网5家开发商开标项目均为陆上风电项目。 我们可以发现,位列开标规模前端的几家开发商均采取了“海陆并进”的开发策略。值得一提的是,三峡新能源是唯一一家海上风电项目开标数量超过10个的风电开发商,并且仅比陆上开标数量少1个,充分体现出其打造“海上三峡”的决心。 在陆上风电方面,开标规模前五名的是分别是中国电建、国家电投、华能集团、中广核新能源和大唐集团;在海上风电方面,开标规模前五名的分别是三峡集团、国家电投、华能集团、华电集团和中广核新能源。国家电投、华能集团和中广核新能源在陆海两方面齐头并进。 远景能源强势登顶 三一重能黑马出击 通过对2020年度央企风电采购中标规模的分析,国际能源网/风电头条(微信号:wind-2005s)发现,按照中标规模及占比的不同,风电整机商具备明显的区分度。 风电整机商中标规模在3GW以上,占比在10%以上的企业包括远景能源、金风科技和明阳智能,三家企业分列2020年风电机组采购的前三甲。 第一名为远景能源,中标59个项目,总中标规模达到5609.5MW,占比达到24.06%。其中包括3611.5MW陆上风电机组和1998MW海上风电机组。在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双市场中,远景能源均取得了头名的佳绩。 第二名为金风科技,中标43个项目,总中标规模达到4484.8MW,占比达到19.24%。其中包括3005.8MW陆上风电机组和1479MW海上风电机组。在海上风电市场,金风科技位列第三。 第三名为明阳智能,中标30个项目,总中标规模达到3742.5MW,占比达到16.05%。其中包括2234.5MW陆上风电机组和1508MW海上风电机组。在海上风电市场,明阳智能位列第二。 风电整机商中标规模在1GW以上,占比在5%以上的企业包括上海电气、三一重能和运达风电,三家企业分列2020年风电机组采购的第四到六名。 第四名为上海电气,中标14个项目,总中标规模达到2327.5MW,占比达到9.98%。其中包括949.5MW陆上风电机组和1378MW海上风电机组。 第五名为三一重能,中标12个项目,总中标规模达到1687.5MW,占比达到7.24%,且均为陆上风电机组。三一重能2020年度的表现堪称“黑马”之名,强势进入中标前五名。 第六名为运达风电,中标25个项目,总中标规模达到1372.5MW,占比达到5.89%,且均为陆上风电机组。 风电整机商中标规模在500MW以上,占比在2%以上的企业包括东方电气、中车风电(含山东中车风电和中车株洲所)、中国海装、国电联合动力,四家企业分列2020年风电机组采购的第七到十名。 第七名为东方电气,中标8个项目,总中标规模达到858.3MW,占比为3.68%。其中包括251.3MW陆上风电机组和607MW海上风电机组。 第八名为中车风电,中标7个项目,总中标规模达到849.5MW,占比为3.64%,且均为陆上风电机组。 第九名为中国海装,中标7个项目,总中标规模达到598.8MW,占比为2.57%,其中包括346.8MW陆上风电机组和252MW海上风电机组。 第十名为国电联合动力,中标7个项目,总中标规模达到507.5MW,占比为2.18%,且均为陆上风电机组。 第十名之后的风电整机商中标规模在500MW以下,按装机规模排名分别为维斯塔斯(372MW,占比1.6%)、华锐风电(200MW,占比0.86%)、西门子歌美飒(136.5MW,占比0.59%)、许继集团(129.5MW,占比0.56%)、通用电气(60MW,占比0.26%)、华仪风能(50MW,占比0.21%)、南京风电(32MW,占比0.14%)。 除了以上风电整机商外,在中国电建的中标通知书中,多次出现贵州盛华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身影,但该企业并非风电整机商。 开发商青睐三大巨头 国际能源网/风电头条(微信号:wind-2005s)认为,开发商在选择最终中标风电整机商考虑的第一因素往往是价格。当然,价格并不是整机企业的唯一因素。 那么, 开发商在选择整机商时会有倾向性吗? 从中标规模来看,华润电力、国华投资、中国电建、中国能建四家开发商项目中标最多者为远景能源;中广核新能源、大唐集团和华电集团三家开发商中标最多者为明阳智能;三峡集团、龙源电力、中节能集团三家开发商中标最多者为金风科技。三家风电整机龙头仍旧是部分开发商的首选。 另外,华能集团项目中标最多者为三一重能,这即和其大胆采取箱变置顶、机舱减重等技术革新有关,也和其大打价格战有一定关系。以年底的华能集团2.88GW风机集中采购为例,在标包一中,三一重能投标报价为3101元/kW并中标,另外两名中标候选人报价分别为3166元/kW和3314元/kW;在标包四中,三一重能投标报价为3479元/kW,另外两名中标候选人报价分别为3563元/kW和3620元/kW;在标包五中,三一重能投标报价为3520元/kW,另外两名中标候选人报价分别为3659元/kW和3690元/kW。 国家电投青睐的风电整机商是上海电气,因为其800MW海上风电均为上海电气拿下,所以为后者贡献了大量占比;国电集团则更“钟情”于其旗下自有的整机商国电联合动力;国家电网则选择了华锐风电作为其主要风电机组供应商。 2.5MW、3MW仍为市场主角 国际能源网/风电头条(微信号:wind-2005s)认为,在2020年风电机组招标采购中,2.5MW和3MW仍为市场中绝对的“主角”。 据统计,1.5MW级别风机招标采购规模为49.5MW,仅有1个项目选择使用该单机规模风机;2.0MW风电机组招标采购规模为1294.5MW。 2.5MW级别风机招标采购规模为4501.9MW,有76个项目选择使用该单机规模风机;3.0MW风电机组招标采购规模为7796.9MW,有71个项目选择使用该单机规模风机。 另外,4.0MW紧随其后,招标采购规模为1670MW;5.0MW级别风机招标采购规模为1550MW;5.5MW级别风机招标采购规模为1400MW;6.0MW级别风机招标采购规模为1052MW。8.0MW级别风机招标采购规模为712MW. 风机价格一路走低 为了观察2020年度风电机组价格走势,国际能源网/风电头条(微信号:wind-2005s)将2020年度风电机组采购价格分为更为具体的4类分析模块,分别是2.5MW级别(含塔筒)采购价格、2.5MW级别(不含塔筒)采购价格、3.0MW级别(含塔筒)采购价格和3.0MW级别(不含塔筒)采购价格。(因部分项目未标明是否含塔筒,故和总规模有一定区别) 其中,2.5MW级别(含塔筒)风电项目共15项,项目规模为743.5MW,风电机组价格从年初高点6475元/kW降至年末的低点3741元/kW。 2.5MW级别(不含塔筒)风电项目共31项,项目规模为1917.1MW,风电机组价格从年初高点4499元/kW降至年末的低点3150元/kW。 3.0MW级别(含塔筒)风电项目共12项,项目规模为1890MW,风电机组价格从年初高点5083元/kW降至年末的低点3101元/kW。 3.0MW级别(不含塔筒)风电项目共33项,项目规模为4608MW,风电机组价格从年初高点5786元/kW降至年末的低点2400元/kW。 虽然在一年当中有个别风电项目中标价格存在短期的上升或下跌,但整体来看,2020年度风电机组采购价格正在逐渐下降。 附:2020年度全年风电机组招标采购信息表
  • 《国务院总理李强: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近一半在中国》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4-01-17
    • 国际能源网获悉,1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达沃斯国际会议中心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24年年会并发表特别致辞。 李强表示,加强绿色发展合作,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人类在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方面仍面临不少挑战,诸如一边大谈加强气候治理合作、一边设置绿色贸易壁垒的做法还大量存在,一些优质高效的绿色低碳技术和产品不能自由流通。我们应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加强绿色发展战略对接,破除各种绿色壁垒,共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中国正在深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现在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近一半在中国,全球新能源汽车一半以上行驶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过2000万辆,全球四分之一的新增绿化面积来自中国。中国还将在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生活等领域形成规模庞大的发展增量,孕育的投资和消费市场据测算每年将达到十万亿元级,潜力巨大。 李强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24年年会并发表特别致辞 全文如下: 在世界经济论坛2024年年会开幕式上的特别致辞 (2024年1月16日,达沃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李强 尊敬的阿姆赫德主席, 尊敬的施瓦布主席, 尊敬的各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好!很高兴来到美丽的达沃斯,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24年年会。 本次年会以“重建信任”为主题,非常契合人们的关切,一定会引起广泛的共鸣。我觉得,“重建”一词至少包含了三层意思:其一,信任曾经广泛存在,过去几十年来经济全球化取得的巨大进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各国之间的相互信任;其二,现在信任之基遭到了破坏,信任缺失正加剧全球经济增长及和平发展的风险;其三,重建信任尤为重要,无论是克服现实的困难,还是共创美好的未来,都应当放下成见、弥合分歧,团结一心破解信任赤字。 信任从何而来?我想,它首先建立在我们对人类美好未来的憧憬,并愿意为之共同努力的基础之上。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的,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但人类发展进步的大方向不会改变,世界历史曲折前进的大逻辑不会改变,国际社会命运与共的大趋势不会改变。经历过这些年的变局变化,我们应当更加珍视沟通与交流,更加珍视团结与合作,更加珍视开放与共享,更加珍视和平与稳定。这些应变之道,某种意义上也是重建信任之道。这里,我想主要着眼经济领域重建信任加强合作,跟大家分享五点建议。 一是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更好汇聚世界经济增长的合力。当今世界经济联系十分紧密,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外溢效应更加明显。在全球性危机的冲击下,如果碎片化地各自为战,只会让世界经济更加脆弱。世界各国特别是主要经济体在制定实施宏观政策时,应当加强对话与沟通,采取更为协同有效的举措,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共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培育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二是加强国际产业分工协作,切实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有关数据显示,2020至2022年全球新增歧视性贸易及相关投资措施年均超过5400项,是新冠疫情前的近2倍。产业链供应链是经济发展的“血管系统”,任何干扰破坏,都会在世界经济大循环中形成“梗阻”、“断点”,既牺牲发展效率,又会诱发各种经济风险和社会问题。只有充分尊重国际产业分工的客观规律,坚定不移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把合作的纽带拉紧,把互惠的蛋糕做大,不断提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才真正符合各方共同利益。 三是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让技术变革更好惠及人类。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国与国间新的竞合关系,只有加强创新合作,才能形成良性竞争,激发最大活力。科技成果应该造福全人类,而不应该成为限制、遏制他国发展的手段。我们应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携手打造开放、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打破制约创新要素流动的壁垒,让创新在开放的土壤中茁壮成长。 四是加强绿色发展合作,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人类在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方面仍面临不少挑战,诸如一边大谈加强气候治理合作、一边设置绿色贸易壁垒的做法还大量存在,一些优质高效的绿色低碳技术和产品不能自由流通。我们应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加强绿色发展战略对接,破除各种绿色壁垒,共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五是加强南北合作、南南合作,着力建设普惠包容的世界经济。近年来,全球南北差距、复苏分化、技术鸿沟等问题更加突出,不少发展中国家陷入困境。世界银行预测,今年超过三分之一低收入国家的人均收入仍将低于2019年水平。中国人讲求的是“美美与共”,只有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好发展。我们应当全面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加强全球发展合作,弥合发展鸿沟,在减贫、粮食安全、工业化等领域打造新的合作亮点,让更多合作成果惠及各国人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了十分丰富的诚信内涵。中国历来“言必信、行必果”,是重信守诺的国家。我们始终以最大的诚意,付出最大的努力,以实实在在的成果,向世人证明,中国是最值得信任的!我们也深知,信任赤字的加深,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人为因素。由于一方的任性而损害彼此的信任,这样的情形在双边、多边关系中还是不少。做好自己才能赢得信任,各方唯有以诚相待、相向而行,才能夯实信任之基,收获更多合作之果。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当前形势下,推动世界经济复苏,需要有强劲的支撑力量,期待着各方特别是主要经济体能有更大的贡献。我知道,在座各位对中国经济都很关注,可能也都有各自的一些看法。那么,对中国经济到底应该怎么看?我想,这与我们在达沃斯小镇看阿尔卑斯山有相通之处。阿尔卑斯山群峰巍峨,连绵不绝。有欧洲朋友告诉我,想要领略阿尔卑斯山雄浑壮阔之美,一定要把视野放宽、把目光投远一些。看待中国经济也同样如此,只有打开视野的纵深,进行全景式观察,才能做到客观和全面,看到整体和全貌,真正了解中国经济的当下之形与长远之势。在此,我愿意就中国经济情况,向大家作些介绍。 第一,中国经济稳健前行,将持续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中国是全球发展的重要引擎,这些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刚刚过去的2023年中国经济总体回升向好,预计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2%左右,高于年初确定的5%左右的预期目标。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不搞强刺激,没有以积累长期风险为代价换取短期增长,而是着力增强内生发展动力。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已经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良好稳固的基本面。就好比一个人有了强健的体魄,免疫力也就随之增强。即便中国经济在运行中出现一些波折,其长期向好的总体趋势不会改变。从产业基础看,中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连续14年居世界首位,已经形成200多个成熟的产业集群,不论是产业体系的总体规模、完备程度还是配套能力,都能够满足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的需要,也将为优化全球生产要素配置、提高全球生产能力作出贡献。从要素禀赋看,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向“人才红利”提升,人才资源总量、科技人力资源、研发人员总量均居全球首位;资本要素从短缺变为充裕,每年资本形成额占全球比重上升至约30%;另外,中国的数据产量巨大,数据资源丰富,是世界第二大“数据富矿”。从创新能力看,中国的全社会研发投入、高技术产业投资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加快应用,智能终端、机器人、远程医疗等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涌现。高新技术企业数增加至约40万家,独角兽企业数量居世界第二。这些都将加快中国发展新动能的形成与壮大。从总体上看,中国正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将引领14亿多人整体迈入现代化,这是人类史上的罕见壮举,必将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第二,中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并处于需求快速释放的阶段,将持续为各类企业和人才的发展提供广阔舞台。当前全球总需求仍然不足,市场是最稀缺的资源。中国的市场空间广阔,纵深也在不断延展,必将为提升全球总需求发挥重要作用。目前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未来十几年将达到8亿人,对越来越多商品、服务的需求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消费升级的动能强劲。中国的城镇化率现在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低十几个百分点,下一步城市更新、交通电信等基础设施的升级空间很大,还有近3亿农业转移人口正在加快市民化进程,这些都将在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带来巨大需求。中国正在深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现在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近一半在中国,全球新能源汽车一半以上行驶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过2000万辆,全球四分之一的新增绿化面积来自中国。中国还将在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生活等领域形成规模庞大的发展增量,孕育的投资和消费市场据测算每年将达到十万亿元级,潜力巨大。我们将不断发掘和释放这些市场需求,继续扩大对全球各地优质产品、服务的进口规模,加大在中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对外资的引进力度,持续为世界贸易、投资增长提供更加宽广的天地。 第三,中国的对外开放坚定不移,将持续为世界各国分享中国机遇创造良好条件。过去40多年,中国在开放中发展了自己、惠及了世界。现在中国已经是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关税总水平已降至7.3%,接近世贸组织发达成员水平。我们积极主动扩大开放,就是要让世界分享中国机遇、与各国共同发展。今天在座的有不少企业家。多年来,跨国企业深耕中国市场,也依托中国的制造能力,面向全球扩大产能,加速了自身成长,获得了丰厚回报。近五年外商在华直接投资收益率约9%,在国际上处于较高水平。选择中国市场不是风险,而是机遇。我们敞开怀抱真心欢迎各国企业继续投资中国,将持续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我们将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继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好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待遇。针对很多跨国公司关心的数据跨境流动、平等参与政府采购等问题,中国正在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我们还将常态化听取外资企业意见,只要是合理诉求,都会积极推动解决。总之,不管世界形势如何变化,中国都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再过20多天,中国农历龙年的新春佳节就要到来。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龙代表着祥瑞、智慧和力量。面对共同挑战,希望国际社会各个方面都能带着对人类美好未来的向往,以龙腾虎跃的姿态,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迈进! 最后,预祝本次年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