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的FDA&CDC:50亿美元的二价Moderna新冠疫苗效力不如一价》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3-01-17
  • 近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指控Moderna在其二价新冠疫苗的批准过程中隐瞒数据。FDA和CDC多名顾问表示:“对Moderna的这一行为表示愤怒和失望!为了获得纳税人的50亿美元订单,Moderna隐瞒了接种二价疫苗的研究参与者中有3.2%被感染,而接受一价疫苗的参与者中只有1.9%被感染的事实数据。在这件事情上,Moderna和FDA均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目前,Moderna和FDA的发言人对究竟是谁对数据遗漏负责存在分歧。

    被遗漏的关键数据,是有意还是无意?

    对于要获得批准的新疫苗,FDA和CDC都必须召集他们的顾问委员会,并向顾问小组进行介绍。然后,这个客观审查小组将投票决定是否让新疫苗通过批准。这些独立顾问包括来自斯坦福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哈佛大学的传染病专家和疫苗学家,但他们现在表示对Moderna在其二价疫苗获批的讨论中向他们展示的部分信息表示担忧。

    在今年6月的FDA会议和9月的CDC咨询小组会议上,Moderna二价疫苗数据表明新的二价疫苗比一价更有效。这些结果均基于实验室测试:从二价疫苗接种者身上提取的血液暴露于Omicron,然后与接种一价疫苗的人的样本进行比较,以衡量每种疫苗在对抗新冠病毒抗体方面的效果。然而,同一研究的其他数据并未提交给小组,这些数据反映了实际感染情况。隐瞒的数据表明,接种二价疫苗的研究参与者中有3.2%被感染。相比之下,接受一价疫苗的参与者中只有1.9%被感染。但是,FDA给顾问们的22页简报文件没有提到这一感染数据。FDA疫苗研究与审查办公室病毒产品司司长Jerry Weir博士在向顾问介绍时也没有提及感染数据。

    Moderna和FDA的发言人对究竟是谁对数据遗漏负责存在分歧。Moderna发言人Christopher Ridley表示:“在FDA要求Moderna提供正在进行的研究的最新数据后,Moderna在FDA小组6月会议之前已与FDA分享了感染数据。该研究于6月25日也就是专家组开会的三天前,作为预印本公开发布在网上。”然而,FDA发言人Michael Felberbaum表示:“FDA在咨询委员会会议召开前不到一天才收到预印本,此时该预印本的审查和纳入该机构的会议材料为时已晚。”

    Moderna的高级副总裁Jacqueline Miller博士被指控在9月份向CDC顾问做报告时采用“精心挑选”的材料。当专家组的一名成员明确询问接种一价疫苗的人与接种二价疫苗的人感染新冠病毒的情况时,Miller博士却给出了不完整的回答。Miller博士引用了那些有或没有先前感染证据的人的疾病发病率,这从更积极的角度凸显了二价疫苗的效力,但是没有提到以前没有感染过新冠病毒的数百名研究参与者的发病率,因为这些数据显示一价疫苗接种在预防感染方面明显更有效。

    FDA需要公信力,力求数据的透明度

    FDA疫苗咨询委员会成员Eric Rubin博士表示:“我们的顾问不是一群小孩,没那么容易糊弄,他们知道如何解释这些结果。”六名FDA和CDC顾问表示,Moderna隐瞒的感染数据并不会改变他们的投票方式,因为这些数据有一定的局限性,但Moderna仍然应该将完整数据呈现给顾问。

    顾问们认为Moderna没有向他们提供的感染数据很重要,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他们做出的决定具有潜在影响力,如果美国人要接种这些疫苗,所有可用的数据都应该摆到桌面上供评估;第二,咨询委员会会议是在线直播的,世界各地的监管机构会参考这些信息,做出有关本国疫苗的决策;第三,对于公众来说透明度很重要,这关系到FDA的公信力。公众看不到FDA官员之间或机构官员与制药公司高管之间的对话,但他们确实可以观看咨询小组的会议记录。如果在顾问会议上讨论所有数据,而不仅仅是部分数据,才会让公众感到安心。

    密歇根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授兼FDA顾问小组代理主席Arnold Monto博士表示:“Moderna应该始终保持数据完全透明,不应忽视这些数据。虽然只是早期数据,但结果表明我们需要研究它们,衡量它们的价值。”CDC小组成员Pablo Sanchez博士称:“免疫实践咨询委员会表示,如果数据作为研究的一部分进行审查,则应该在他们做出决定之前将其提交给顾问。”

    FDA发言人Michael Felberbaum表示:“FDA在咨询委员会会议前不到一天才收到预印本。因此,该信息没有在足够的时间内提供,无法将其纳入FDA的会议材料,通常FDA只在咨询委员会会议上讨论该机构有机会进行实质性审查的数据。新冠疫苗仍然是抵御新冠重症的最佳方法,并且升级后的疫苗可能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当前流行的变种病毒。在整个大流行期间,FDA在新冠疫苗的流程和决策方面尽可能保持透明,Moderna本可以选择在FDA咨询委员会会议前提交数据。”

    二价mRNA疫苗:无法增强BA.4和BA.5中和抗体滴度

    鉴于mRNA技术对变异毒株快速做出反应的能力,双价疫苗应运而生。2022年1月和2022年2月,辉瑞-BioNTech生产了一种二价疫苗,其中含有15μg针对新冠祖先毒株的mRNA和15μg针对BA.1的mRNA。Moderna使用了25μg mRNA,分别针对相同的两种毒株。

    2022年6月28日,来自辉瑞–BioNTech和Moderna的研究人员向FDA的疫苗和相关生物制品咨询委员会提交了有关其二价疫苗的数据。结果令人失望:二价加强剂导致针对BA.1的中和抗体水平仅为单价疫苗的1.5至1.75倍。经验表明,这种差异不太可能具有临床意义。与此同时,BA.1已不在美国流通,取而代之的是更具免疫逃避性和传染性的Omicron亚变体。但是,凛冬已至,Omicron的传播加速,为应对这些免疫逃避毒株,FDA咨询委员会决定通过审核。

    随后,一系列的政策接踵而至。2022年6月29日,即咨询委员会会议后的第二天,拜登政府同意以32亿美元购买1.05亿剂辉瑞-BioNTech二价疫苗。2022年7月29日,政府同意以17.4亿美元购买6600万剂Moderna的二价疫苗,并打算在秋冬两季提供这两种疫苗。2022年9月1日,FDA撤销了对单价疫苗加强剂的紧急使用授权,CDC建议12岁或以上的所有人使用二价疫苗加强剂。2022年10月12日,CDC将此建议扩大到包括所有5岁或以上的人。但是,此时没有来自人类的数据,包括免疫原性数据。

    2022年10月24日,David Ho及其同事发布了一项接受单价或二价加强剂量后针对BA.4和BA.5的中和抗体水平的研究。他们发现两组之间“对任何新冠变体的中和没有显著差异”。一天后,Dan Barouch及其同事发布了一项类似研究的结果,发现“在接种单价和二价mRNA增强剂组中,BA.5中和抗体滴度差别不大。” Barouch及其同事还注意到,单价疫苗和二价加疫苗接种参与者之间的CD4+或CD8+T细胞反应没有明显差异。两个研究小组都没有发现二价疫苗能引发更好的免疫反应[4]。

    在FDA顾问会议召开六个月后,Moderna尚未发布另一项有3,000名参与者参与的随机3期试验的数据,该试验比较了二价疫苗接种者与一价疫苗接种者的感染情况。Moderna的二价疫苗于8月底向所有12岁以上的美国人开放,但是接种率非常低。根据FDA的数据,只有15.4%的美国人口接受了二价疫苗,相比之下,约70%的人接受了一价疫苗接种。即使在风险最高的年龄组(65岁及以上)中,也只有38%的人选择接种二价疫苗。这种较低的接种率,归因于担心疫苗开发和批准过程缺乏透明度,FDA顾问最近提出的这些指控可能会进一步加剧这种担忧。

  • 原文来源:https://news.bioon.com/article/7361e5640338.html
相关报告
  • 《最新的二价新冠疫苗数据》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3-08-21
    • 2023年8月14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团队在国际知名医学期刊发表题为“Omicron neutralisation: RBD-dimer booster versus BF.7 and BA.5.2 breakthrough infec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与原型疫苗增强剂相比,使用含有omicron的RBD异源二聚体(ZF2202)作为增强剂来对抗新出现的omicron(奥密克戎)亚变体具有更好的效果。 另外,2023年3月1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等团队合作在国际知名医学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在线发表题为“Neutralization of BQ.1, BQ.1.1, and XBB with RBD-Dimer Vaccin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蛋白亚单位新冠疫苗ZF2001更新版异型嵌合RBD二聚体(delta–BA.1 RBD和delta–BA.2 RBD)疫苗(二价疫苗)诱导产生的针对近期流行的亚变异株BF.7、BQ.1、BQ.1.1和XBB的抗体中和能力显著高于原始毒株同源二聚体、原始毒株-beta异源二聚体,但低于BA.2同源二聚体。了更好地保护和控制大流行,需要下一代和更新的Covid-19疫苗。最新更新的delta-omicron BA.1和BA.2 RBD异源二聚体对新出现的omicron亚变体具有很高的中和活性。 COVID-19灭活疫苗(CoronaVac[中国北京科兴生物技术公司]、BBIBP-CorV[中国国药集团,北京])和蛋白亚单位疫苗ZF2001(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合肥)-使用二聚体受体结合域(RBD)二聚体作为抗原-被设计用于对抗祖先SARS-CoV-2,并在中国和许多其他国家广泛使用。2022年12月,中国出现了omicron亚变体BF.7和BA.5.2的激增,由于免疫力下降和omicron亚变体对疫苗诱导的免疫反应的抵抗力增强,造成了全国性的突破性感染。包括BQ.1、BQ.1.1、XBB和XBB.1.5在内的omicron亚变异体继续在世界范围内出现,由于刺突蛋白突变增加,进一步的免疫逃避。 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异型δ (B.1.617.2) -omicron(BA.1)嵌合RBD-二聚体疫苗(ZF2202),该疫苗正在临床试验中作为增强剂进行测试(NCT05616754和NCT05574985)。在此,该研究报告了在接受原型疫苗(灭活疫苗或ZF2001)或ZF2202增强剂后,或在omicron B1 .7或BA.5.2突破感染后,参与者血清样本的SARS-CoV-2中和谱的分析结果。 该研究获得了175名参与者的血清样本,根据他们是否接种过两剂或三剂灭活疫苗或ZF2001,然后再接种加强疫苗,或在2022年12月中国北京最新的BF.7和BA.5.2波期间出现突破性感染,将他们分为七组(每组25名参与者):第1-3组接种了两剂灭活疫苗,并接种了第三剂灭活疫苗(第1组)、ZF2001(第2组)或ZF2202(第3组)。第4-5组接种了三剂灭活疫苗(第4组)或ZF2001(第5组),并接种了第四剂ZF2202。第6-7组均接种了3剂灭活疫苗(6组)或ZF2001(7组),均出现突破性感染。 三剂灭活疫苗或者在两剂灭活疫苗后注射异源ZF2001加强剂,对祖先型和δ型假病毒的中和几何平均滴度(GMTs)在203 (95% CI 105-394)和1247(614-2530)之间;对BA.1和 (BA.2.75, BA.5 or BA.5.2及BF.7) omicron的中和几何平均滴度(GMTs)在13[95% CI 6–26]和97[51–185]) 之间;当检测新出现的亚变体BQ.1、BQ.1.1、XBB和XBB.1.5时,滴度接近检测极限。相比之下,异源二聚体增强剂ZF2202在两剂灭活疫苗后诱导(与1组和2组相比)对所有假病毒的中和性GMTs增加。超过50%的样本对目前新出现的BQ.1 (60%, 95% CI 41-77)、BQ.1.1(52%, 33-70)、XBB(60%, 41-77)和XBB.1.5(52%, 33-70)亚变体的中和抗体呈阳性。这些数据表明,二价疫苗ZF2202增强剂的中和作用比灭活疫苗或ZF2001增强剂更广泛。 三剂灭活疫苗加异源二聚体增强剂ZF2202比接受两剂灭活疫苗加异源二聚体增强剂ZF2202对所有假病毒的中和抗体较高。针对目前出现的BQ.1、BQ.1.1、XBB和XBB.1.5亚变体的中和阳性血清样本比例在第4组的68% (95% CI 48-83)和76%(57-89)之间。对于接受三剂ZF2001加异源二聚体增强剂ZF2202的参与者,对所有假病毒的中和GMTs比第4组进一步增加了1·1-2·1倍。80-84%的样本对目前新出现的BQ.1、BQ.1.1、XBB和XBB.1.5亚变体呈中和阳性。这些数据表明,在二价疫苗ZF2202增强后,广泛的血清样本具有中和作用。 对于在三剂灭活疫苗后发生突破性感染的参与者,他们对所有假病毒的中和GMTs低于ZF2202增强组(第4组)。然而,对于那些在三剂ZF2001后发生突破性感染的人来说,在对祖先和δ型假病毒进行测试时,血清样本中和GMTs与ZF2202增强组(第5组)相似,但在对所有omicron亚变体进行测试时更高。针对目前新出现的BQ.1、BQ.1.1、XBB和XBB.1.5亚变体的中和GMTs在142 (95% CI 91-221)和251(155-406)之间,中和阳性血清样本的比例在96%(80-100)和100%(87-100)之间。 这些数据表明,与原型疫苗增强剂相比,使用含有omicron的RBD异源二聚体作为增强剂来对抗新出现的omicron亚变体有好处。由omicron亚变体引起的突破性感染也会引起大量血清样本对新出现的亚变体(包括BQ.1、BQ.1.1和XBB.1.5)的交叉中和。然而,由于抽样限制,在增强剂之前或最后一次剂量与突破感染之间的时间间隔的差异可能是本描述性研究中的一个混淆因素。根据研究人员的观察,至少对于蛋白质亚单位疫苗,根据亚变体更新疫苗成分对于持续控制COVID-19大流行至关重要。
  • 《新冠疫苗进入二价时代!首个奥密克戎版疫苗试验结果如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2-06-14
    • 当下流行的新冠变异毒株均为奥密克戎分支,与原始病毒相比,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在关键抗原刺突蛋白上出现了众多突变。有多项研究表明,如今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传播性更强,且免疫逃逸能力也显著高于原始毒株。值得一提的是,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对以原始病毒株为蓝图设计的疫苗表现出较强的免疫逃逸。这也就意味着,接种现有疫苗或许不能有效防控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正因为如此,国内外多家企业开始将疫苗研发方向投向了奥密克戎专用。 Moderna改良版疫苗试验结果公布, 针对奥密克戎安全有效 近期,包括辉瑞/BioNTech、Moderna在内的多家药企相继开展了奥密克戎疫苗的研发与临床试验。6月8日,Moderna公布了第一个含有奥密克戎疫苗的新一代新冠疫苗的临床试验结果。这款疫苗是包含Moderna原始疫苗mRNA-1273和一种针对奥密克戎候选疫苗的结合体,是一种改良版的mRNA新冠疫苗。 在这项Ⅱ/Ⅲ期临床试验中,受试者都接种过三针Moderna原始版疫苗mRNA-1273,前两针为100 μg,第三针为50 μg。试验中,对受试者进行1:1分组,分别接种第一针原始疫苗加强针(377人),以及一针二价疫苗mRNA-1273.214加强针(437人),剂量均为50 μg。mRNA-1273.214包含25 μg原始疫苗和25 μg奥密克戎疫苗。 研究结果 1、mRNA-1273.214 50 μg增强剂量耐受性良好,安全性和反应性与mRNA-1273 50 μg增强剂量相似。 2、所有主要和主要次要免疫原性目标均已达到: ①增强剂量后28天,与原型mRNA-1273(50 μg)相比,mRNA-1273.214(50 μg)对奥密克戎产生了更好的中和抗体反应; ②增强剂量后28天,与原型mRNA-1273(50 μg)相比,mRNA-1273.214(50 μg)诱发了针对原始SARS-CoV-2的良好中和抗体反应。 3、不管之前新冠感染状态如何,mRNA-1273.214(50 μg)可在所有个体中诱导针对奥密克戎的有效中和抗体反应。 具体而言,与现有疫苗相比,采用奥密克戎/原始病毒株的二价疫苗设计作为加强针,诱导了针对奥密克戎更好的免疫反应,同时对原始病毒株的免疫反应也显示相似强度的免疫反应。并且,研究人员发现,接种改良版疫苗的人群对奥密克戎的中和抗体水平是接种原始疫苗加强针人群的1.75倍。此外,Moderna表示mRNA-1273.214的加强针耐受性良好,其副作用与50 µg剂量水平的mRNA-1273加强剂量相当。 Moderna预计,与原始疫苗mRNA-1273相比,mRNA-1273.214诱导的中和抗体滴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奥密克戎的耐受性会更强。根据这一试验结果,Moderna表示将在未来几周内向美国卫生监管机构提交这项研究的初步数据,并希望能在今年夏末推出这种改良版疫苗加强针。奥密克戎叠加原始病毒株的二价设计很有可能成为新一代新冠疫苗的研发标准。 国内奥密克戎专用疫苗研发如火如荼 不仅国外多家药企积极布局奥密克戎新冠疫苗研发,国内多家药企奥密克戎疫苗的研发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最先推出新冠疫苗的几家国内药企针对奥密克戎疫苗的研发如今已经进入不同阶段。 4月29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两款奥密克戎变异株(简称“奥株”)灭活疫苗,以及国药中生生物技术研究院/新型疫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研发的重组新冠疫苗,获阿联酋阿布扎比卫生部试验批件。4月26日,以上三款疫苗和科兴生物针对奥株研发的灭活疫苗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入临床研究。 5月1日下午,由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临床研究,正式在浙江杭州完成第一剂接种,这也是全球首支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进入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之后又相继在湖南、香港启动临床研究。在5月31日举行的中国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奥密克戎新冠病毒灭活疫苗香港临床研究发布会上,国药首席科学家、副总裁张云涛介绍,目前结果显示,这款疫苗针对奥密克戎可产生高滴度中和抗体,对Beta、Delta以及原始毒株的中和活性也有所提升,达到预期效果。 综合国内国外的疫苗研发进展来看,我们离接种针对奥密克戎更有效的新冠疫苗更进一步。彼时,新冠疫苗对人体的防护将会更加有效,并且也将会大大减轻疫情防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