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台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吊装成功》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6-07
  • 6月5日,东方电气集团自主研制的全球首台18兆瓦半直驱大功率海上风电机组,在广东汕头风电临海试验基地完成吊装。该风电机组是当前全球已安装的最大功率等级海上风电装备。

    该机组核心部件,即18.X兆瓦永磁半直驱发电机,具有振动小、噪音低、温升均匀等特点。同时,机组传动链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将轴系、齿轮箱和发电机高度集成,这一创新设计不仅提高了传动链的可靠性和传递效率,也带来良好的电网适应性。

    据悉,该风电机组风轮直径达260米,叶片扫风面积超5.3万平方米,相当于7.4个标准足球场的大小。机组每转一圈可产生38度电,单台机组年平均发电量高达7200万千瓦时,足以满足约3.6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且每年还可节约标准煤2.2万余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9余万吨。

  • 原文来源:https://www.nengyuanjie.net/article/91666.html
相关报告
  • 《全球首台16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并网发电》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7-19
    • 7月19日,全球首台16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在福建海上风电场成功并网发电,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大容量机组研发制造及运营能力再上新台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随着三支长达123米的叶片缓缓转动,全球首台16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成功实现并网发电。这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的轮毂中心高度达152米,相当于三枚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高度。叶轮扫风面积约5万平方米,相当于7个标准足球场的大小,相比目前海上常用的8兆瓦风机,节约用海面积超过35%。在额定工况下,这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每转动一圈,可发电34.2千瓦时,每年发电量超过6600万千瓦时,能满足3.6万户三口之家一年的生活用电。   三峡集团董事长 雷鸣山: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的成功应用,实现了海上风电产业链核心技术突破及重大装备产业化、国产化,推动了海上风电产业升级和整体能力的大幅提升,进一步促进我国海上风电产业可持续发展。 据统计,目前全球市场上近六成风电设备产自中国,截至2022年底,全球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57.6吉瓦,我国累计装机容量达30.51吉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3%,我国风电累计出口容量1193万千瓦,已覆盖49个国家和地区,我国风电设备出口正快速增长。
  • 《18兆瓦中速全集成海上风电机组完成安装》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7-01
    • 今天(30日),由中国船舶自主研发的18兆瓦中速全集成海上风电机组在辽宁营口完成吊装,进入调试并网阶段。这台海上风电机组在满发风速下,每转动一圈可发44度电,一台机组每年输出约7400万度清洁电能,可满足4万(户)家庭用电需求。 随着风电产品的升级迭代和技术进步,风电机组大型化成为风电规模化发展的必然需求。需求增加的同时,也加快了风电机组国产化的步伐。这台18兆瓦机组的叶片、齿轮箱、发电机等核心部件都是由我国自主研制生产的,国产化率高于99%。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在全球占比约50%,连续四年全球排名第一。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的增加,大功率海上风电机组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中国船舶中船海装项目经理 范小龙:海上风电正逐步走向深远海,项目开发成本大幅增加,使用大功率海上风电机组可以减少机位点,降低基础和施工成本,减少项目一次性投资。 不仅发电能力越来越强,这台18兆瓦机组的叶片、齿轮箱、发电机等核心部件也都是由我国自主研制生产,国产化率高于99%,实现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与产业升级。今天安装完成的这台18兆瓦中速全集成海上风电机组安装在热电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将风能等新能源和传统能源相结合,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和企业盈利能力。 华能仙人岛热电厂副总经理 蒋立军:大的风机由于它容量大,相对投资造价降低,这台风机在咱们厂区形成了火电、风电、光伏(等)一体的发电格局,既节约了土地也增加了额外的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