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名为Pulse-Fi的新型心率监测技术。该技术利用环境Wi-Fi信号,通过分析心跳引起的信号微小变化,实现非接触式、低成本的心率监测,误差率<1.5 BPM,性能媲美专业传感器。
该技术利用环境Wi-Fi信号监测人的心率,通过算法滤除背景噪声,捕捉心跳导致的Wi-Fi信号幅度变化,并由一个可在树莓派或ESP32微控制器上运行的AI模型进行实时心率估算。
Pulse-Fi由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Katia Obraczka教授及其团队开发,具有低成本、易于部署的优势,并且无需佩戴设备。Obraczka教授指出,连续跟踪生命体征(如心率)可以帮助识别健康问题,例如压力、脱水、心脏病和其他疾病。然而,现有的可穿戴设备监测方法可能不适、依从性差且成本高昂;基于摄像头的远程无接触方法虽然可行,但在光线不良条件下效果不佳且存在隐私问题。 Pulse-Fi通过过滤背景噪声并检测由心跳引起的Wi-Fi信号幅度变化来工作。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能够在简单计算设备(如Raspberry Pi)上运行的AI模型,该模型读取过滤后的信号并实时估算心率。他们在两个不同实验中测试了该方法,并在2025年国际会议上发表了相关研究。此技术展示了Wi-Fi信号在健康监测领域的巨大潜力,可能对推动远程医疗和健康管理产生积极影响。